火锅砚好用还是瓷砚好用
火锅砚好用还是瓷砚好用,火锅砚台好用。一、墨汁盛放在砚台里,很难干。独有的高低不等的双圈设计 火锅砚有两个圈,内圈盛墨,外圈盛水,盖上盖子后水分蒸发会营造一个比外界空气湿度更高的小环境,这样墨汁就很难干了。 二、小圈盛墨汁更省墨汁也更能减少蒸发。 小圈外径6厘米左右,大约可以盛放20ml左右的墨汁,但是日常写中楷字(3-10cm字)很少或者说极少有人一次性倒出来20ml的墨汁(你想象一下,一瓶100ml的小墨汁,你用五次就用完是啥概念)。 如果是普通砚台,中间没有内圈,你的墨汁是完全摊开的。有时候其实倒了挺多了,还是会觉得少。但是有小圈盛墨,你就会觉得倒了挺多了,无形中提醒你少倒墨汁避免浪费。 另外,普通砚台,如果倒出来的墨量不是很大,墨汁会随着你蘸墨而越摊越开。砚池有多大,你就能摊多大面积。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为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洮砚产于甘肃藏族自治州佑潭县,古称洮州,故名。亦称洮河砚。
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中国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
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
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
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亦称洮河砚。
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
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澄泥砚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
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
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
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
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另外,东北有松花砚,河北有易水砚,山东有红丝砚等也比较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