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瓷器价值怎么样,成化斗彩瓷器价值怎么样价
二0一四年拍卖一个成化斗彩鸡缸杯,拍价二四亿,所以成化年间的斗彩举世闻名,所以其它的官窑成化斗彩瓷器,没有百万的价位根本下不来。成化的斗彩中得姹紫到现在没有复制出来,因而价格贵。谢
我国瓷器品种多样,形制、釉色、用途甚广。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华文明绵延千年,朝代更迭中不同的社会文化风潮异彩纷呈所致。冗长的时光里,我国古代能人巧匠不断的升级改造制瓷技艺、先后出现了宋代流芳百世的五大名窑。而釉色也有闻名世界的青花瓷、单色釉等,中国瓷器的精美华丽、胎质细腻等等优点受到了中西方众多人的喜爱,以至于中西方贸易交流开始后,瓷器也成了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块独具魅力的明信片。便是现在西方瓷器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但是中国瓷器在国外的各大拍卖场中依旧是万人瞩目的焦点,需求庞大。
而如果要追溯中西方瓷器文化交流的临界点,大明成化年间一点不容忽视。成化官窑瓷器作为明代瓷器中传世稀少的珍品,珍稀名贵程度堪比宋代汝窑,除去博物馆珍藏,全球私人藏家所持有的不过数十来件而已。成化时期的瓷器不管是釉色、成型、画工等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上世纪初期,成化瓷器便被西方收藏家奉为收藏神物。近些年来关于成化款瓷器的高价也屡见不鲜,2008年一件明成化年间的青花狮子戏球纹碗,成交价为750万;2010年中嘉拍卖场中,一件明成化青花花叶纹碗也拍到了761万;而上世纪中期,英国肯里夫爵士收藏的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买入时花费475英镑,而在近几年香港拍出时价格已达到了141亿港元!
上图所示这款瓷器,为成化款珐琅彩花鸟纹瓷碗,高5cm,口径为12cm,底径为45cm。一说到珐琅彩,想必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从欧洲传入我国的画珐琅工艺制作的掐丝珐琅瓷器等,但其实追其来源,该是中国隋唐时古西域传出的“法蓝” ,也被称为“景泰蓝” 。
这件珐琅瓷碗,白釉胎底雪白细腻、显的轻盈纯洁、釉色温润透亮,如羊脂白玉。外部花纹则是琅釉为底,饰花卉缠枝鸟飞祥云纹,釉色鲜艳明快,亮丽纯正,具有早期珐琅釉色的显著特点。
成化瓷器一改永宣瓷器雄浑浓重的特点,在题材和描绘风格上更倾向于笔法轻盈流畅、花色简洁隽秀、富有自然生命的艺术效果。深受明清两朝皇帝之青睐,特别是明万历和清雍正皇帝,出现了许多仿造成化瓷的作品,从而促进了珐琅彩瓷器、青花瓷器的进步与发展。
观其底部,还有“大明成化年制”的款式,双边圈底、字迹清晰秀丽。
珐琅瓷器是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代表,是东西方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晶。这件成化珐琅彩瓷器,融合了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特点,当为举世难得的精美工艺品。联系珐琅瓷器的时代背景、了解中西方那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正是我们欣赏和典藏珐琅瓷器的价值所在,而其工艺之美已经不用多说,当为精品瓷器之一。
明成化青花瓷碗如果品相良好的话,价值一般不会低,下面的拍卖能说明:
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一场规模庞大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一件青花秋葵纹小碗,以清雅迷人的艺术芳华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中外人士,最终以141亿港币成交,再一次为神话般的成化瓷器增添了一份令人目眩神迷的光环。
也许这样的价格在今天这个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的时代,你不会觉得惊奇,但是当年这个碗的估价是8000万,以6500万港元起拍,最终成交价加上佣金约是141亿港元。
区区一个口径仅为145厘米的青花小碗,仅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在当时就缔造出明代瓷器世界第二之高价,成为当时香港苏富比4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最耀眼的明珠。
民窑与官窑怎么区分?景德镇王掌柜认为主要体现在瓷器产品的制作目的、样式设计、制作场所、原材料选择、工艺标准、成品甄选、以及法规条例等诸多方面。下面,王掌柜简单说说官窑与民窑的区别。
1、制作目的
通常情况下,官窑制作主要有日常用瓷与祭祀瓷两大目的。
与官窑相比,民窑制品也以日常实用瓷为主,只是制作质量相对落后,造型不太讲究。明清时期民窑外销瓷制作空前壮大,并发展到外国商人设计纹样,再由各地窑场按图纸烧制、提供。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明清民窑发展超越官窑的最大亮点。
2、样式设计
明清官窑瓷的样式设计主要包括造型与纹饰两方面,都由内府设计完成。“内府”是皇宫内负责监管制造器具的部门,也称“内务府”。由于统治者对官窑器物样式涉及、过问,导致各自时期的官窑器制作风格也与统治者审美观密不可分。同时,设计者多是画院名手,令图案纹饰“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遗画也”,因此,官窑的设计质量都很高。民窑在样式设计方面相对简单,只要大众喜欢,商家满意,就有发展前途。另外,由于涉及人员少,样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随时变更调整。因此,与官窑相比,民窑在样式设计方面多了随意,少了拘谨。
3、制作场所
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洪武二年,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窑,以别民窑。设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大小横窑六种共二十座。” 洪武三十五年,改陶厂为御厂。
清代除了景德镇御厂制作官窑外,康雍乾三朝还在清宫造办处使用御厂烧制好的填白瓷胎制作珐琅彩,该类制品堪称官窑极品。由于制作时间短暂,制品数量有限,只能算在官窑制瓷历史上的特例。
民窑烧制场所非常复杂,明清疆土辽阔,百姓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因地制宜,其中较有成就的民窑就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德化窑、博山窑等,数量之多,体系之广,令笔者无法深入探讨。相对而言,明清官窑制作单纯很多,只是景德镇窑系中的一个分支,涉及层面并不复杂。
4、原材料选择
制瓷原材料主要以胎土、釉料以及彩料等为主。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优越性,经常利用手中权力限制民窑瓷器自由制作与发展。
1胎土
史料证明元代已经出现被统治者垄断使用的“御土”。到了明代,该土又被称为“官土”、“麻仓官土”。由于统治阶层对这类优质陶瓷原料垄断、独享,使得官窑器的瓷胎质量出类拔萃,远优于同时期景德镇民窑制品。
2釉料以及彩料
官瓷瓷器表面一般都涂有一层薄薄的釉,它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制瓷者将其加水稀释,涂在瓷胎表面,烧制后形成一层玻璃釉。釉通常具有保护、装饰美化瓷器的功能。因为釉内通常会含有各类微量元素,它们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釉色。于是,制瓷者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调整釉内元素成分,改变釉色,以致出现铜红、钴兰、铁黑、金红等釉色。
制作彩瓷时,还需要用到不少彩料。彩料有些被混合在釉内使用,有的则单独使用。彩瓷初创时期,因为制作尚不普及,显得技术先进、造价高昂,只有御厂才有相关技术与财力开发应用。更多情况下,统治者严禁民窑私自烧造色釉。
违反条例者,所受处罚极其残酷。因此,仅就彩料应用,民窑已经失去使用权,更谈不上与官窑竞争,瓷器色彩多样性方面自然无法与官窑器并驾齐驱了。
5、制作工艺
对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言,不论宫内日常用瓷、赐予群臣及外来使者的赏赉制品,还是国家出面的祭祀用瓷、海外贸易瓷,都关系到国家荣誉、皇权尊严。为此,统治者不得不苛刻要求、不计工本、力求完美,这些因素促使景德镇御厂汇集天下英才。于是,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使用本朝最优良原材料,以最严谨制作态度,在威严皇权下,必然能够制作出当时最高水准的瓷器。鉴于这些原因,中国瓷器制作史上,历代官窑瓷一直被看做为该时期瓷器制作最高峰,不仅质量凌驾于民窑,纹饰、造型也足以引导全国制瓷发展方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