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实验的碎瓷片问题~它是怎么防止暴沸的?
先说一下水的沸腾,是强烈的气化现象,水中溶解的少量空气,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变成气泡,气泡周围的碎由于达到了沸点,便变成水蒸气,气泡越变越大直至升到水面,水中溶解的气体起了类似"凝结核"的作用。 如果“凝结核”没有了,或者很少,那么,水只有表面一层可以蒸发,这样的液体温度可能超过了沸点,是极不稳定的,如果过热液体的外部环境温度突然急剧下降或侵入气泡,则会形成剧烈的沸腾,并伴有爆裂声,这种现象叫暴沸.暴沸的结果是使液体的温度回到沸点.暴沸有时是危险的,应当增加液体中的气泡. 而加入了碎瓷片,此片中有小孔隙,里面存有气体,水蒸发时,他们可以充当凝结核。这是从别人那里看得 很有道理
先说成因:对过热液体继续加热,会骤然而剧烈地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暴沸”或叫作“崩沸”过热是亚稳状态由于过热液体内部的涨落现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当过热的液体温度远高于沸点时,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就比外界的压强高,于是气泡迅速增长而膨胀,以至由于破裂引起工业容器的爆炸液体之所以发生过热的原因是液体里缺乏形成气泡的核心为避免容器的暴沸,可在容器中放含有空气的无釉陶块等
简单说就是因为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会向上冲,从而造成了一个个冒出来的“喷泉”,剧烈时甚至会溅出伤人,而碎瓷片能够有效的阻止液体的向上冲,使加热时液体能够保持平稳
参考资料:
中国化学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