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家宝艺陶瓷有限公司怎么样?
双峰县家宝艺陶瓷有限公司是2010-10-14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双峰县经济开发区。
双峰县家宝艺陶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1321563500199K,企业法人贺红卫,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双峰县家宝艺陶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建材陶瓷墙、陶瓷瓦、陶瓷地砖生产、销售。(经营范围中涉及到需要国家行政审批的项目凭许可证从事经营)。在湖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9061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7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双峰县家宝艺陶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不少人喜欢在家中摆上一两件陶瓷工艺品。陶瓷工艺品基本都是纯手工制造,多以传统、民族风为风格,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陶瓷工艺品种类有哪些?如何选购陶瓷工艺品呢?
陶瓷工艺品的相关知识
无形间提升家居品味
一、陶瓷工艺品的种类
1、斗彩:它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明显,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修已显示出丰厚的表现力和它的特征。
2、青花瓷:它的特点是明快、清新、装修性强,永不掉色,素为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并且在国际的制作瓷器的技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3、新彩:包含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征是色彩丰厚,装修多样,毛坯造型秀美,斑纹生动,风格新颖。
4、粉釉:因为玻璃白和五颜六色彩料的交融,红彩成为粉红,黄彩成为浅黄,其他色彩也都成为不透明的浅色彩,并可操控其参加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彩,给人粉润柔软之感。
二、陶瓷工艺品的优点
1、关于中国人来讲,向来具有陶瓷就相当于具有尊贵一部中国陶瓷史,简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此咱们能够非常明白的认识到,陶瓷文明恰是中国文明及及传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陶瓷小工艺品则是陶瓷新文明的连续形式。
2、陶瓷小工艺品是一切饰品中经得起最高温度考验的饰品,而且能够几千年不退色,标志着永久的爱情及坚贞的爱的力气。
3、陶瓷工艺品基本都是纯手工制造,不同于其它工业化饰品多以传统、民族风为风格充沛展现劳动人民的手工与民族文明艺术的完美联系。
三、陶瓷工艺品的选购方法
1、先依据自个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议采购层次,再从外表选择出自个喜欢的花色品种。
2、从自个选定的外型和花色品种中,一件件里外检查,看外表是不是破损、润滑、有无斑驳、气泡然后把瓷成品放在手掌上,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如声响洪亮,阐明质量好如声响烦闷或沙哑,则标明破损或没有烧好,是劣质品。
3、看外形是不是周正,把瓷成品放在平面上调查,要求平稳且变形小。
4、看装修花面是不是美观大方、色调调和,选择有金、银装修的瓷器时,看是不是减色脱金。选购成套陶瓷成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光泽、式样是不是共同匀称、和谐。
5、薄胎陶瓷成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通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以上就是关于陶瓷工艺品的相关知识介绍,工艺品是艺术的具体体现,在家中摆上一两件陶瓷工艺品,无形之间提高了家居主人的品味,受到不少追求生活品味的人们的青睐。
法定代表人:徐燕
成立时间:2008-11-05
注册资本:6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6020021001187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迎宾大道(陶瓷城上海路25号)
家居工艺品如何选择?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陶瓷工艺品。那么因为现在很多人现在对室内装饰很是重视的,为此都会在家里选购饰品架来放置自己喜欢工艺品。可是我们在选购工艺品时发现种类有很多,每个都让人爱不释手,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样选择陶瓷工艺品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家居工艺品如何选择,以及陶瓷工艺品选购技巧!
家居工艺品如何选择
陶瓷工艺品选购技巧
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四川荣昌。
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湖南醴陵;还有生产雨点釉和创新刻瓷艺术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福建德化;生产青瓷浙江龙泉;以及生产釉上彩花瓷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浙江萧山等。
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就需要凭你经验和眼力认真加以鉴别。如果是青花或彩绘,则要看其颜色艳晦、深浅、光泽如何。浅则火候不够,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画功是否成熟、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对釉下装饰要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并且颜色要光亮,否则不值钱。注意有人拿釉上贴花冒充釉下手绘来以假乱真。
陶瓷工艺品特点
1、历史上各个时代陶瓷作品几乎都是与当时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约,那些题材陈旧釉彩沉闷作品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了。
2、陶瓷工艺品可以通过自身工艺变成各种各样形状及颜色,这是其它工艺品都不容易做到。
3、陶瓷工艺品基本都是纯手工制造,不同于其它工业化饰品;多以传统、民族风为风格;充沛展现劳动人民手工与民族文明艺术完美联系。
家居工艺品如何选择这下大家知道了,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陶瓷工艺品的选购注意事项,那么到这里就结束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随着家装行业的兴起,陶瓷类的物品也是备受人们的喜爱,加之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陶瓷工艺品也是得心应手,从日常生活中的陶瓷工艺品摆设,到厨具的使用,无不体现着陶瓷特有的风格特点。那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陶瓷品牌,如何来选购一些品牌较好的陶瓷呢,下面小编与就大家分享一下目前世界上比较好的陶瓷品牌。
一、博德精工磁砖
中国陶瓷企业博德精工磁砖,它仅仅成立的时间不久,但是已是中国500强最具有价值品牌。它是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凭借时尚、奢华、专业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被誉为奢侈品全球风云榜上榜品牌。
二、东鹏陶瓷
东鹏陶瓷公司位于全国著名东鹏陶瓷陶瓷之乡—佛山石湾,曾获得: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自主品牌企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标志性品牌、广东省十大标志性品牌、陶瓷十大品牌等美誉。
三、马可波罗磁砖
成立于1988年马可波罗磁砖具有中国500强价值品牌,作为国内最早以品牌企业占领市场的马可波罗品牌,已享有“仿古砖至尊”的美誉。广东省名牌,中国建筑陶瓷知名品牌。
四、金舵陶瓷
成立于1993年的金舵陶瓷注重是轻工业,是国内发展最早的现代陶瓷企业之一。以高品质、快创新屡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轻工业陶瓷行业十强企业、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美誉。
五、顺辉瓷砖
成立于1988年的顺辉瓷砖,以质量创品牌,以服务创市场,在行业和国内外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行业内有着:瓷片王国、隐形冠军之美称。
六、特地陶瓷
广东特地陶瓷于2011一年之内,荣获产吕誉钻、最受设计师喜爱产品奖、独特见地篇三项大奖,特地陶瓷产品出类拔萃,一直深受设计师及个性消费者所喜爱。被称为瓷砖中的钻石级产品。
七、兴辉陶瓷
广东兴辉陶瓷与全球是最大的瓷砖生产商美国莫霍克工业公司合作,公司实力雄厚可想而知。公司实施的“新品战略”在行业内已有“新品研发推广快”之称。
八、鹰牌陶瓷
成立于1999年广东鹰牌陶瓷,目前是世界上生产建筑陶瓷最大规模,最专业化企业一家企业之一。在建国50周年成就展中鹰牌陶瓷被选定为陶瓷界唯一的代表参展,并获得国家级表彰。
九、能强陶瓷
作为产品创新强项之一的能强陶瓷,不断的创新是公司生和理念。它落户于中国著名的陶瓷基地广东佛山。以规模优势、生产实力优势、原材料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品牌知名度优势等六大优势颇受消费者喜爱。
十、新润成陶瓷
广东新润成陶瓷是第二届建筑卫生陶瓷“十大”颁奖典礼结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被授予“陶瓷十大品牌”荣誉称号,这是行业及消费者对新润成陶瓷的普遍认可。
以上就是目前世界上陶瓷品牌前十名的排行榜,当然,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之外,陶瓷行业也还有很多知名的品牌。上面所提到的陶瓷品牌只是为大家在选购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由于陶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作为摆设之外,还经常被用于厨房,因而在选购时要特别注重陶瓷制品的安全性,从而有助于保证陶瓷制品的质量与美观度。
金舵瓷砖
(中国抛光砖鼻祖、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升华企业(升华陶瓷、威廉顿陶瓷、酷高陶瓷)
(中国名优产品、中国质量500强企业、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中国陶瓷行业十大品牌)
金牌天纬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特地陶瓷
(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诺贝尔瓷砖
(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中国轻工业陶瓷十强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东鹏瓷砖
(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冠珠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马可波罗磁砖
(仿古砖至尊、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陶瓷十大品牌)
欧神诺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十佳地砖品牌)
新中源陶瓷
(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二、制模
三、成型
成型就是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德化产区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种方法。
四、干燥
五、施釉
施釉,德化俗称“上釉”、“蘸釉”。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两种,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釉、浇釉、刷釉、喷釉。
六、装烧
装烧是制瓷工艺中一道很关键的工序。经过成型、上釉后的半成品,只有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才能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现象,称之为“烧结”。这个过程称之为“装烧”。
七、装饰
德化陶瓷装饰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有印纹陶;魏晋时代有青釉陶;唐、宋、元时代有篾划、印花、刻花;明、清时代有浮雕、通花、青花、贴花;民国时期有古彩、新彩;以至当代的喷花和艺术釉等,制工精细,色彩艳丽,具有朴实豪放的特点。
八、包装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商品,陶瓷艺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对我国的文明传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陶瓷艺术是纽带,是桥梁,世界通过辉煌的陶瓷艺术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非凡和伟大中国的陶瓷艺术曾经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英文“China”即为陶瓷之意。
今天,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仍是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及美术馆的收藏热点,也是历届拍卖会上的宠儿,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是其他许多艺术品所无法比肩的。术既具有商品性,又具有艺术性。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产业一度归口于轻工业部管理,陶瓷品的商品性得到了强调,但是,其艺术性则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未得到合理的保护。因此,加强对传统陶瓷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交流,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责任;而对于现代陶瓷艺术作品而言,它作为当代艺术中颇为活跃的部分丰富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对现代陶瓷艺术的研究即是对当代艺术的关注。
世界陶瓷艺术分为东亚儒学和佛学类型、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类型、欧洲基督教文化类型三大部分。
以中国陶瓷为源的东亚各国,其陶瓷艺术实际是从这一主流分出的支流。朝鲜高丽时代的青瓷、李朝时代的白瓷;日本桃山时代的茶陶文化、江户时代的青花和五彩瓷器,都是在中国文化和中国陶瓷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朝鲜、日本的陶瓷艺术与中国陶瓷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自公元11 世纪中期起,以青瓷为主的宋瓷大量输入伊斯兰世界,这时的陶器造型基本是仿制中国样式,甚至与中国青瓷放在一起几乎可以乱真。中国青瓷确实对伊斯兰陶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伊斯兰陶器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完全演化成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波斯的彩绘瓷器、白釉蓝彩陶器、铜釉彩绘陶器,对后来中国五彩瓷、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此后,中国青花瓷、五彩瓷又给予伊斯兰陶器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总之,西亚、北非的伊斯兰陶器,像华丽的清真寺一样神奇,像“天方夜谈”一样神秘,还像波斯地毯一样光怪陆离。尤其是伊斯兰华丽彩陶器,可谓集伊斯兰艺术之大成。
中世纪欧洲陶瓷艺术的发展,最初是伊斯兰陶器进过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发展成风格独具的锡釉花饰器,,再越过阿尔卑斯山,在法国出现锡釉软质瓷,直到公元17 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锡釉陶以仿制中国青花瓷和五彩瓷而闻名天下。可以说中世纪欧洲艺术是在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当然,欧洲中世纪锡釉陶还伴随文艺复兴的兴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方面从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器中吸收蔓藤翻卷的艺术形式,又在现实植物中寻求更为生动的形态,还从古罗马的装饰中寻求粗犷有力的结构。因此,平面的陶器纹样由于借助明暗法而产生立体感。这无疑是希腊罗马艺术精神的复苏。其翻卷律动的纹样结构中,常常增添鸟兽等动物形态,最终形成欧洲大陆所特有的奇异风格
瓷砖每款都要看他的几点,一、防污 可以用红酒或者酱油滴下去过几分钟看效果。二、平整,双边误差最多不能低于3MM。可以放在平地或者竖起来看看。三、吸水性,背面倒下去一些水,如果迅速消失这个砖不太好。
补充一点,还有一点是耐磨,除了真玉石砖或者微晶石砖本身性质比较脆弱意外,其他砖你都可以试试用硬物去划划看,看看他的耐磨度
(一)苏麻离青
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六)珠明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七)化学青料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一)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二)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五)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相关链接:元青花瓷
(四)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相关链接:明洪武青花瓷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相关链接:明永乐青花瓷、明宣德青花瓷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相关链接:明正统青花瓷、明景泰青花瓷、明天顺青花瓷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相关链接:明成化青花瓷、明弘治青花瓷、明正德青花瓷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相关链接:明嘉靖青花瓷、明隆庆青花瓷、明万历青花瓷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相关链接:明天启青花瓷、明崇祯青花瓷
7、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相关链接:清顺治青花瓷
8、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相关链接:清康熙青花瓷
9、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相关链接:清雍正青花瓷、清乾隆青花瓷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相关链接:清嘉庆青花瓷、清道光青花瓷、清咸丰青花瓷、清同治青花瓷
11、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相关链接:清光绪青花瓷
12、宣统(1909—1911)时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