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是什么材料
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
釉的材料都有哪些
1、生料釉 釉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选熔制,直接加水调制而成浆。
2、熔块釉 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3、盐釉 此釉不须事先制备,而是在产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面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4、土釉 此釉是天然有色粘土经淘洗后直接作为釉料使用。
5、长石釉 此釉主要由石英、长石、石灰、和粘土配成,它的特点是硬度大,光泽较强,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
6、石灰釉 此釉主要由氧化钙作熔剂,且氧化钙的分子数应占半数以上,石灰釉弹性好,光泽强,也可以烧成无光釉和乳浊釉,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狭,制品易烟薰。
7、铅釉 此釉部分引用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常和硼的氧化物一起使用,强烈地降低釉的熔融温度,铅及铅硼釉的最大优点是光泽度强,弹性好,能适用于多种坯体,并能加强色釉的呈色,但考虑到铅毒的危害,目前应尽量少用。
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
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
主要性能:
①釉的成熟温度稍低于坯的烧成温度,使釉的熔体在坯上均匀铺展而坯胎不产生变形,同时要求釉有不小于30℃温度范围的熔融状态以消除釉泡和针孔等缺陷。
②釉的膨胀系数略低于坯的膨胀系数,使烧成时坯釉完全附着成一体,冷却以后,由于体积效应使釉层处于应力状态,以提高制品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釉
锡釉是以大约1:3的比例添加氧化锡的透明铅釉。
锡釉陶瓷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类似于中国瓷器。
新的中国瓷器非常昂贵,只有富人买得起。
由于釉料中氧化锡的混合,锡釉陶瓷的常见特性是白色表面。从9世纪起中东的一种方法。
锡釉在欧洲被意大利人首次在12世纪用于简单的彩绘商品
然后在十三世纪西班牙人精心制作的光泽。
在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使用锡釉,荷兰和英国都成为16和17世纪锡釉陶瓷生产的中心。
到十五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大多数着名的陶匠是佛兰芒语或荷兰语,从意大利或东方彩绘陶器借来了装饰的想法。
最终,英国工匠建立了自己的锡釉陶器,并开始声称可以模仿荷兰或中国的商品。
虽然17世纪的锡釉陶器主要依靠国家的绅士和商业阶级,但并没有使他们不要对品味和时尚的变化做出反应。
古董锡釉陶瓷。
锡-釉面砖earthenwares也被称为代尔夫特,陶器,或彩瓷。
锡釉陶瓷的各种产品来源于不同的国家,反映了锡釉技术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将人们传递给人与地区。
锡釉被认为是起源于大约1100年前的中东地区。
西班牙摩尔人将其引进欧洲,开始生产Hispano-Moresque商品。
在意大利锡釉陶器被称为Maiolica,在马略卡岛从Hispano-Moresque陶器出口的地方。
德国,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锡釉陶瓷在法恩扎的意大利陶艺中心之后被称为“彩陶”(faience or fayence)。
荷兰代尔夫特和英国Delftware来自荷兰名称为Tin Glaze Ceramics。
镀锡荷兰代尔夫特
荷兰最早的镀锡陶器在1512年由Guido da Savino在安特卫普制造。
使用一种富含钙化合物的粘土马尔,允许荷兰的陶匠改进他们的技术和生产更精细的陶瓷。
Delftware是三种天然粘土,一种是当地的,一种来自图尔奈,另一种来自莱茵兰。
从大约1615年开始,荷兰的陶匠开始用白色锡釉完全地涂上他们的花盆,而不是仅仅覆盖着绘画表面,并且用清釉涂上其余的。
然后,他们开始用清釉覆盖锡釉,这给烧结表面带来了深刻的光滑和钴蓝色的光滑,最终形成了与中国瓷器非常相似的东西
英文Delftware ...
英文delftware比较软,更薄的荷兰Delftware更硬更粗糙。
在1620之前英语Delftware是意大利语-荷兰语的风格1620年后,中国蓝白的影响是明确的
从c1720英文delftware变得更加独特,并没有错综复杂的装饰。
在17世纪生产的Delftware往往是微妙的,一些Brisol产生例外。生产和包括更大范围的商品壁挂口袋,打孔碗,盘子,匾,酒瓶,guglets,拼图水壶,茶和咖啡,巧克力杯和罐头。
其中许多装饰有当代英国主题,而其他则以蓝色和白色中国风格的主题装饰。
由于Wedgwoods奶油制品的竞争加剧,18世纪末英国德尔福特的生产几乎停止。
皇后洁具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将遍布欧洲各地的威奇伍德的名字传播出去。今天Queens Ware是高度收藏,非常实惠。
锡釉马洛卡和Majolica
Majolica是19世纪末期创造的用于彩色半透明非锡釉面的浮雕模制陶瓷的名称。它主要生产在英国和北美,法国的生产有限。
风格与十五至十六世纪意大利Della Robbia家族的丰富多彩的作品相呼应。Majolica商品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陶瓷。
Maiolica,然而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镀锡陶器。它通常在白色背景上以明亮的色彩装饰,经常描绘历史,神话或传奇的场景。
识别釉陶瓷及其 古董鉴定 价值。
锡釉陶器可以通过其脆性釉料及其容易切屑的趋势来识别。
它与瓷体不同,因为粘土是粒状的,其颜色与釉料的颜色完全不同。
古董收藏家将很难找到一块没有碎片边缘的古董锡釉陶器。
锡釉陶瓷装饰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件的价值差别很大。
锡釉陶瓷收集可追溯到十五世纪的可可·佛罗伦萨贵族的可可可乐,是拍卖中最受追捧和实现最优惠价格的陶瓷,而18世纪英国德尔福特蓝色和白色匾可能会出售超过£100。
1、温度高低不同
高温釉:1300度左右温度下的烧造环境为高温釉。
低温釉:800及以下温度烧造的釉为低温釉。
2、特点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牢固,耐腐蚀,耐摩擦。
低温釉:低温釉相对不太牢固,容易脱落。
3、色泽不同
高温釉:用高温釉的瓷器相比于低温釉瓷器,色彩更为饱满。
低温釉:低温釉瓷器的色彩相对暗淡。
4、手感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的瓷器摸起来更为光滑。
低温釉:低温釉的瓷器则略显粗糙。
5、敲打的声音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的瓷器敲打出的声音更为清脆。
低温釉:低温釉的瓷器敲打的声音则相对沉闷。
6、本身的质地不同
高温釉:高温釉的瓷器硬度比低温釉的瓷器更为坚固。
低温釉:低温釉的瓷器则更易碎;
7、吸水能力不同
高温釉:高温瓷的吸水率不高。
低温釉:低温瓷的吸水率则更高一些。
科学方法是碳元素鉴定、收藏鉴定方法是请鉴定专家鉴定、自己根据各年代黑釉瓷器的特征推断。
黑釉瓷器年代特征:
1、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2、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
3、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黑釉瓷器的历史发源:
资料记载,中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制黑釉,釉面光泽,色黑如漆。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
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 、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2、施釉陶瓷表面的釉是性质极像玻璃的物质,它不仅起着装饰作用,而且可以提高陶瓷的机械强度、表面硬度和抗化学侵蚀等性能,同时由于釉是光滑的玻璃物质,气孔极少,便于清洗污垢,给使用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