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瓷生产需要用到什么设备?
做陶瓷生产需要用到以下设备:
电动搅拌机、粘度计、快速水分测定仪、升降式高温坩埚炉,热处理晶化炉,快速凝固设备、多功能混合机,高速分散机,离心机、实验电炉、小型混捏机,影像式高温烧结性能测试仪等。
其他的还要根据您具体的陶瓷产品而定。
瓷砖加工设备最常见的有:瓷砖切割机、圆弧抛光机、抛坯机、抛光机、打蜡机等,都是做陶瓷加工厂必须的产品,在广东佛山居多做陶瓷机械设备的厂家,就比如佛山的工科机电,创造出“环流磨”打蜡机、抛坯机、抛釉机及其配套工具系统,以及“陶瓷压轮”磨边机;“无极磨”抛光机及配套刀具系统。做的都非常好
总体上来说生产各种陶瓷的器具大同小异。各个生产工序需要用到的设备如下:原料制备(球磨机)-压滤挤制(压滤机、真空练泥机)-修坯成型(各种成型设备,由生产的产品形状及工艺而异)-干燥(烘房)-上釉(上釉机,由产品及工艺决定)-焙烧(窑炉,有产品及工艺决定)-成品陶瓷加工(根据客户的尺寸要求及表观质量要求进一步加工,切割研磨机)
陶瓷烧成,金属的热处理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经常需要用相图来指导。相图的制作是一项十分严谨且非常耗时的工作。淬冷法是静态条件下研究系统状态图(相图)最常用且最准确的方法之一。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静态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SiO2系统相图。
主要设备:管式电阻炉、温度控制器、偏光显微镜 (与实验9共用)。
需增添设备:管式电阻炉10台,温度控制器10台。
6)热分析实验
差热分析是研究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脱水、相变、分解、熔融等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利用差热曲线在工艺上可以确定材料的烧成制度及玻璃的转变与受控结晶等工艺参数,还可以对矿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评价材料在高温下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不同种类材料能否相互配合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与仪器装置,学习使用差热分析方法鉴定未知矿物,掌握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主要设备:差热膨胀分析仪。
现有设备:LCP-1差热膨胀仪1台(需升级改造为微机控制,与WCP-2功能相同)。
需增添设备:WCP-2微机差热膨胀仪2台。
7)材料的显微结构观察
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材料制备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密切相关,通过显微结构分析,可以将材料的“组成-工艺过程-结构-性能”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对设计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显微镜分析矿物的显微结构,掌握显微照相技术,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
主要设备:电子显微镜,数码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金相切割机、金相试磨抛机,镶嵌机。
现有设备:KYKY2000电子显微镜1台(需改造),金相显微镜22台
需增添设备:KYKY2000电子显微镜功能升级,4XB-Z数码金相显微镜2台,4XB金相显微镜10台,PA-2金相试磨抛机4台,内圆切割机2台,镶嵌机2台。
8)晶体单形分析
晶体单形的认识是晶体聚形分析的基础,常见的晶体晶型有47种单形。通过让学生对单形形态和特征的分析,了解晶系晶族,掌握晶体的结构。
主要设备:47种单形模型、矿物模型、矿物标本。
现有设备:47种单形模型3套,矿物模型2套,矿物标本3套。
需补充设备:47种单形模型15套,矿物模型15套;矿物标本15套。
9)晶体、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观察与鉴定
偏光显微镜是了解晶体结构的常用仪器,通过该实验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通过观察在镜下区分自形晶、半自形晶和他形晶。
主要设备:偏光显微镜、矿物标本(与实验8共用)。
现有设备:偏光显微镜26台(其中10台已淘汰),
需补充设备:XP-7偏光显微镜15台(带陶瓷三相薄片60片、玻璃结石薄片60片);AXIOPLAN2多功能显微镜1台。
10)有机与无机化合物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分析仪利用激光振动光谱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该实验让学生熟悉仪器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需补充设备:拉曼光谱分析仪
原料车间:球磨机+柱塞泵+除铁机+喷雾塔+热风炉
压机车间:压机(一般使用萨克米+力泰+科达+莱斯压机)+料车
成型车间:干燥窑+窑炉+各种抽风机
抛光车间:磨边机+刮平机+抛光机+镀膜机
包装车间:包装机
其它一些辅助设备就不好说了,因为太多了。
烧陶瓷的设备有:
箱式高温炉、隧道窑、箱式加热炉、马弗炉、高温箱式电阻炉、封闭电炉、高温电炉、精益管工作台、隧道炉、真空热压炉、升降炉、球磨机
陶瓷机械主要有:
陶瓷切割磨边生产线、切割机、陶瓷切割机、磨边倒角机、圆弧抛光机、连续介砖机、石材线条抛光机、捡砖机、上砖机、吸干机、抛釉机、陶瓷机械配件、釉线 还有一些铣床 ,内圆磨、外圆磨、同心磨、干压机,等静压机,热压机 等等。
陶瓷烧制用陶窑,在陶窑中,木质燃料产生的高温使陶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坯体的成分、性能和颜色的改变。
陶窑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则烧成温度越高,陶器就会更加坚实耐用;陶窑的密封情况既能影响窑内温度,还会造成氧化或还原的烧成气氛,影响陶器的颜色。因此,陶窑是衡量制陶工艺水平的主要标志。
陶窑的结构不同,窑内温度—与密封程度也不同,因此,陶窑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火候就越高。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烧制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