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上亿汝瓷传世品只有77件,器型都有哪些

阳光的魔镜
粗犷的枕头
2022-12-22 02:15:42

宋代上亿汝瓷传世品只有77件,器型都有哪些?

最佳答案
忐忑的冬日
孤独的皮带
2025-08-21 14:48:34

众所周知,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我国的代表性物品之一。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制瓷的经历,经过几千年的变化之后,陶瓷制作工艺逐渐成熟,也成为了如今我国的骄傲。在我国陶瓷历史上,宋朝是瓷器百花齐放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著名的五大名窑,其中五大名窑以汝窑为首,宋代的汝窑瓷器传世品数量不足百件,器型只有18种,并且都是价值上亿的收藏品。

首先,汝瓷指的是汝窑制作出来的瓷器。汝窑位于河南省境内,是我国宋朝时期五大名窑之首,是我国北宋时期皇家瓷器的主要代表。汝窑的工艺精湛,造型大方,釉面有如梨皮、蟹爪似的细纹结晶片,给人似玉但非玉之感,并且汝窑以玛瑙入釉,釉色独特,大多数以天蓝、天青、粉青为主,也有呈现月白、豆绿等釉色,有的如碧峰翠色,有的如雨过天晴天、夕阳晚霞,因此汝窑在我国陶瓷界有着汝窑为魁的称号。汝窑瓷器的造型变化丰富,有瓶、盘、碗、盆等日用品,还有尊、三足洗、莲花器座、鸟、花等瓷器工艺品。

然后,汝窑瓷器现存传世品器型共有18种。汝窑兴盛时期短暂,并且随着宋朝的灭亡而断代了,因此由于配方失传,并且留世品数量不多,导致汝窑瓷器成为了无价之宝。根据我国相关书籍记载,现存的汝瓷传世品只有77件,其中有半数的汝瓷保存在故宫博物馆中,其次大卫的基金会馆也收藏着不少的汝瓷。从统计数据来看,现存的汝瓷共有18种器型,瓶类有纸槌瓶、胆式瓶、玉壶春瓶,碗类有莲花式碗和撇口碗,盘类有花口盘、浅腹盘和深腹盘,洗类有平底洗、圈足洗、椭圆洗和三足洗,碟类有平底碟和圈足碟,还有有水仙盆、三足樽、花口盏托和圆口盏托这几种日用器型。

最后,汝窑是我国五大名窑之首,流传至今的器物数量有限,近百年来在拍卖市场出现不到十次,每次都是刷新拍卖历史记录。

最新回答
独特的小懒猪
欣喜的超短裙
2025-08-21 14:48:34

看起来不是

汝瓷简介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工艺特色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深情的诺言
跳跃的钥匙
2025-08-21 14:48:34
一说汝窑,玩陶瓷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去年4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九位竞买人经过34次竞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锤。可见汝瓷的珍稀和人们对汝瓷喜爱敬仰,也应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这句老行话!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然而,汝窑却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为后人认识汝瓷留下了许多困惑或谜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汝瓷的认识,只能局限于以博物馆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来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国家文物部门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窑具和瓷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汝官窑瓷器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大大开阔了我们对汝瓷鉴定的视野,纠正了以往对汝瓷鉴赏的局限。

汝官窑烧造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窑烧造御用汝瓷大约20来年。

汝官窑瓷器器型:从出土的汝瓷造型品类来看,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种,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碗、盘、洗等,而且出现了壶、罐、灯、炉、盒、钵和豆,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纸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盘残片,极大丰富了汝瓷造型品类的内容。尤其是出土了莲瓣熏香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和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窑无大器”的定论。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带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也改变了一直认为汝瓷纯以器型和釉色取胜的观点。

注意:虽然汝瓷中出现了大器和纹饰,但汝瓷主要还是以小件为主。也改变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净取胜的主流。同时,一些汝瓷器物胎体非常特殊,碗、盘、碟、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同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窑器不同。而且,碗、盘、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窑瓷器胎土:汝瓷的胎一般较薄,但器物较大的也有厚胎,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其颜色颇似焚香时落下的香灰,俗称“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调多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黄,还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温度至少达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未烧透的“夹生胎”,而且可见或多或少的气孔,说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质和有机质。

注意:至于汝瓷胎的颜色象焚香时落下的香灰,虽然说的很形象,但色调白中偏灰、偏黄、偏褐到什么程度,得通过看实物瓷片才能领悟,我无法用准确语言传达给你。因为胎很重要,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同时,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夹生胎”,所以,手弹胎体声音发木。而仿品发声就比较扎实。

汝官窑瓷器釉质: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内掺玛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小,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随着温度由低到高变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釉质也从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质感和玻璃质感变化。文献中有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的汝瓷最好。

注意:温度稍高,汝瓷釉质就会变成玻璃质感,而且会产生流釉现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现象的汝瓷釉面一般是玻璃质感较强的,而且积釉越厚颜色越深。

汝官窑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开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斜开片即鱼鳞纹。也有极个别的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整体无纹,即文献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汝瓷的特征之一。

注意:由于汝瓷烧造温度不高,胎和釉紧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处,会出现明显的自然剥釉现象。而且釉面会出现“汁中棕眼”现象,即缩釉点。至于古人称釉面气泡稀疏“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面表层,其余则釉泡细小密集,肉眼无法可见。

汝官窑工艺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艺,以提高器物规整度。器物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类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烧方式,早期有长条状支钉(松子状)、较为粗大圆形豆瓣状支钉。长条状支钉有横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横置在底部的。一些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垫饼垫烧,所以这些器物圈足露胎,个别平底器,整个底部露胎。到中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变的越来越小,即芝麻钉。支钉数量按器物大小有3个、5个,5个以上有6个、12个等双数出现。

注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碗大部分为垫烧,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时采用支烧和垫烧两种工艺。瓶的种类较多,但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真品汝瓷的支钉手摸没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华”和“寿成殿皇后阁”应为宋代宫廷所刻用器标志。“蔡”字应为物主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甲”“ 乙”“ 丙”则为乾隆时期将宫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后所刻。除此之外,暂无发现其它款铭。

汝瓷因烧造时间短,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传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在册登记的只有67件。那么,汝瓷民间有没有呢?一定有。有多少呢?没人知道。至于有人说民间没有汝瓷,那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随着我们对汝瓷进一步认识,国家文物政策的不断放开,我们相信民间的一些汝瓷传世品一定会逐渐被认定面世。“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极富灵性、让人梦寐以求的汝瓷珍宝,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现,并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下一篇《收藏漫谈》,我们来漫谈一下宋代——官窑

(说明:既然是漫谈,语言就有些随意,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肯定会出现一些差错,敬请朋友谅解!)

下面是一组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标本和台北故宫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鉴参考:

虚幻的口红
受伤的鸭子
2025-08-21 14:48:34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朝时期的汝瓷生产数量有65件。

汝瓷文化产业园由汝州市与香港凯德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以政府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平台。日常运营由汝州凯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汝州文化产业园占地300多亩,是汝瓷最大的产业基地和汝瓷的产品交易中心。它还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宋朝统治者的影响和倡导下,进一步推动了汝瓷的发展,产生了后来的北宋五大名窑。汝窑生产的汝瓷,以其造型古朴典雅、外观典雅、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釉色如玉,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到了宋代,汝窑瓷器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而且是数一数二。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瓷器的制造达到了顶峰。汝窑与同时期的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蔚县)、定窑(河北曲阳)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汝瓷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北宋时期,作为官窑,汝窑烧制的汝瓷非常珍贵,可想而知,普通人连见汝瓷的机会都没有。毕竟,汝瓷本身就是被皇室所利用的。因此,汝瓷具有观赏、游玩和收藏的功能。汝窑是接受朝廷的任务,烧你的官窑,让北方青瓷的技术达到全国最高。在制瓷过程中创造了香灰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制过程中,采用全釉和支持烧制方法烧制的支钉印记,其小巧规整的程度是独一无二的。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的少量铁在还原气氛中烧制出纯净的天蓝色,使得汝窑釉面上的裂片成为一种装饰,导致烧制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与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以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善良的鸡
沉默的小鸭子
2025-08-21 14:48:34
宋汝窑天青釉碗,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点。釉色随光变幻,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被历代称颂,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美誉。

三足奁又叫三足尊,这奁和尊都是放东西的一种小容器,但是有点点区别,奁一般是用来置放诸如镜子、首饰等细碎物品,而尊其实就是一种酒器,用来盛酒的。”

此奁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径度相若,下承以三足。内底有楷书宋微宗御题诗一首。里外满施淡天青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壁凸起的弦纹,使光素的形体产生韵律美。此奁是代表汝窑烧造水平的杰作。

汝窑花口盘,此盘为典型的北宋时期的汝窑,其外形别致,为葵花口,堪称清籁幽韵,趣致拔俗,令人畅心悦目,富有艺术感。通体施釉,釉汁肥润,釉色匀净莹润,开片密布自然,开片密布自然,口沿和底足釉薄处呈现汝窑典型的羊肝色。器型高贵 釉面乳浊 釉质如玉 莹润温雅 雾态形难见气泡 小开片蟹爪纹 香灰胎,北宋汝窑珍品,更是难得一见,为稀世之珍,极具收藏价值!

热心的招牌
耍酷的月亮
2025-08-21 14:48:34

1、汝窑特点: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区别:钧瓷与以上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

2、官窑特点: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

区别: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哥窑特点: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开(小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

区别:哥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钧窑特点: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区别: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特点: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造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

区别: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

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而“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