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景德镇陶瓷
如何识别景德镇瓷器真假?
德镇瓷器名扬四海,其茶具更以细腻精美做工获得称赞声一遍,正是因名气大,故市面上有很多假冒货,如何购买到正完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呢?
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的方法:
一、查看茶具底部
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一个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茶具的底部,景德镇瓷器底部都会有“景德镇”、“景德镇制”、“中国景德镇”等字样,而其他地方的瓷器茶具是绝对不会有的,他们往往会在这茶具底部加上“景德镇彩”,很多朋友上当。
二、挑选手绘茶具
景德镇瓷器会有贴花和手绘两种,贴花价格较为便宜,而手绘通常会价格贵一点,但如果你购买手绘的景德镇瓷器茶具会有80%以上是正宗的,而贴花很大的可能会是假货。
三、放在手心转一圈
把手指用水沾湿,把景德镇瓷器茶具放到手心进行转一圈,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正宗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听起来声音清脆没有杂音。
四、细看细摸外表
景德镇瓷器茶具有很明显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故在挑选时可以细看茶具的做工是否光滑精细,细节等地方是否处理光滑。
最后,选择购买景德镇瓷器茶具的店面要正规,这样避免选择到假景德镇瓷器茶具。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
颜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雕塑瓷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色泽艳丽
鉴别陶瓷的好坏要遵循“一听二看”的原则。
所谓听是指拿起瓷器轻轻敲敲,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悦耳。如果是,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质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甚至沙哑,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质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
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细反复看。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不能出现色脏、缺釉、气泡等明显缺陷。
2、鉴别陶瓷的好坏要遵循“一听二看”的原则。
所谓听是指拿起瓷器轻轻敲敲,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悦耳。如果是,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质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甚至沙哑,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质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
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细反复看。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不能出现色脏、缺釉、气泡等明显缺陷。
导语:景德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陶瓷古都,陶瓷制作史源远流长。景德镇制陶业“始于汉世”,初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而只能“迩俗粗用”到了唐代,景德镇烧制出洁白如玉,有“假玉器”之称的白瓷,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并开始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宋代时期,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自此景德陶瓷驰名天下。
怎样选择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品类繁多,从功能上分类可以分为日用陶瓷、陈设陶瓷、陶瓷玩具、陶瓷礼品、建筑陶瓷等。
景德镇陶瓷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质量的保证,很多人一有机会到景德镇旅游或者接触到景德镇陶瓷总会忍不住购买几件带回家,然而景德镇陶瓷市场鱼龙混杂,山寨产品层出不穷,究竟要怎样才能独具慧眼,挑到真真正正的景德镇陶瓷呢?
就普通的景德镇日用陶瓷来说,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有四字诀:“看”“听”“比”“试”。
“看”就是要将瓷器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一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二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三看画面有无损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须放置平稳,无毛刺。
“听”就是听轻轻弹叩瓷器时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比”就是比较。对配套瓷器,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餐具和茶具等瓷,因为各种花面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同是一套瓷,颜色有深有浅,如各件花面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试”就是试盖、试装、试验。有的瓷器带盖子,有的瓷器由几个元件组合而成,在挑选瓷器时,别忘了将盖子试盖一下,将元件试组装一下,看看是否合适。
景德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名扬天下,虽然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什么样的新品种都脱离不了这四大名瓷。选购工艺陶瓷,并非价格越高越好,而要靠自己的鉴赏能力。
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另外,选购时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的差别也会对瓷器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还要注意的是瓷器的底款,经常有“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景德镇彩”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最后,选购景德镇工艺陶瓷不止不能迷信“价钱”,也不能迷信“大师”、迷信“证书”。很多名人名作都会有证书,证书可以证实作品的“真实血统”,也可以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这就是假证书。目前艺术陶瓷市场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些都需要自己多方面了解,谨防上当受骗。
景德镇陶瓷购买攻略古窑
来到景德镇,或许很多人都会去古窑玩,那里是国家五A风景区。同时,在那里也有很多地摊的陶瓷制品。其实,以我的经验,我建议你买那些大妈卖的,因为她们都是自己编制的。一条项链也就是十多块,我觉得很便宜。但是,这里的学生卖就不踏实了,价格开得高,他们还会告诉你,是他们自己制作的。其实,在景德镇到处可以找到他们的产品就是了。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学生的。
陶瓷商贸城
商贸城里面的.陶瓷一般都是茶具方面的,价格比较贵。如果你是想买茶具的,或者其他高档的陶瓷就可以去那里买了。当然,在那边靠近人民广场那里是有几家卖小饰品的,那儿的陶瓷就很便宜了,便宜到你都不想砍价了。
曹家岭
谁也想不到这里居然是一条陶瓷街,那儿的陶瓷小饰品样式多,而且有各种价格的,这就可以根据你的选购了。这里有着各种档次的陶瓷,所以你想批发陶瓷的,其实是可以到那里去的。当然,高档的也不是,但是那里房子就是比较破旧而已。
陶瓷雕塑厂
往曹家岭一直走就到陶瓷雕塑厂了。那儿景色不错,而且很多人聚集在那儿卖陶瓷的。那里的陶瓷都是卖小饰品的居多。而且价格也不贵,可以砍价的。
自古以来,流传的景德镇瓷器特点都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这通俗的解释就是瓷胎白,釉质莹润,声音清脆,胎体够薄。。这些都是传统的景德镇名瓷特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商业文明的交流,再加上景德镇自古就是陶瓷集散中心,汇集华夏各地瓷商,出现各地瓷器也不为奇。
只是,当今社会对于知识产权和商业文明的不尊重,导致了本该是“在景德镇卖的外地瓷”却变成了“在景德镇产的外地瓷”。
如何分辨正宗景德镇的瓷器——
一、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正宗的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主要就是高温烧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瓷器效果: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二、其次,实际比较过程中有何具体办法?
虽然现代工艺的发展使得各地瓷器越来越难分辨,但还是有一些办法能尽量分辨出来。
1、景德镇通常为高温瓷器,这使得景德镇瓷器的色泽更亮,而外地瓷器通常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是中低温烧制瓷器,色泽偏暗。
2、同样是白瓷,景德镇的瓷器烧制出来,胎体有晶体感,而德化等地瓷器更像是粉状,从碗底没上釉的地方可比较。
3、景德镇的青花瓷通常情况下,坯胎更泛青,而不是纯白。
4、看瓷器包装,是不是景德镇陶瓷企业的。
5、正宗的景德镇瓷器价格不可能很低廉,过于低价的瓷器就不用浪费时间比较了。
1。很多精美的图案实际上是“贴纸的”:事先印好,贴于瓷器上再烧出来。这点极好辨别:取两个瓷器比照,若无丝毫差别就是贴纸的(专业术语,我也不大清楚。这是老公的同学的通俗说明。他在景德镇的最大的瓷器厂做厂长。)这种价格较低。手绘的价格较高。
2。手绘瓷器:一般只有多年的老师傅,才可能拥有高超的技术,绘出来的是精品。也就是说,年轻人的绘画,书法功底不行。所以真正干得好的,一般都在四十岁以上。相应于各行各业的等级证书,陶瓷业也有等级证书。好的作品都会有作者的证书,并且是不可重复的作品。
3。书法和绘画只是保证瓷器成功的初步。上釉,烧制等等都控制好了,才能做出好东西。有时就是同一窑里的作品,也不一定都是精品。爱惜名誉的作者,通常只会把好作品才附上自己的证书。虽然有时可以侥幸得到有作者印鉴,但没证书的作品,像你我不懂瓷器的外行,最好也不要买,以免判断失误而亏损。
下面是我搜索到的鉴别瓷器的方法:
买瓷器,最简单最好的鉴别方法,是拿起瓷器轻轻敲敲,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悦耳。如果是,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质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甚至沙哑,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质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
另一种方法,是将瓷器放在较强的灯光下或阳光下观察,可以看质地是否细致均匀及有无裂痕。
瓷器的外表,可以上釉和绘画。瓷器绘画上釉,可分“釉上彩”和“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所谓“釉上彩”,是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的表面上,画上彩色图案,再经低温窑的烧制,使颜色和釉熔化在一起。日常用的碗碟绝大多数都是釉上彩瓷器。所谓“釉下彩”瓷器,则是在瓷坏上先绘好彩色画,然后上釉,再放进窑内高温烧成。由于它是先画后烧,彩色画是在釉的下面。受到了釉层的保护,故即使经常洗擦,其彩画亦不易裉色。由此可见,“釉下彩”比“釉上彩”档瓷更高。
在琳琅满目的日用陶瓷制品中,怎样选购呢?首先,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购买档次,其次再从外表挑选出自己喜爱的花色品种。从自己选定的造型和花色品种中,一件件里外查看,看表面是否破损、光滑、有无斑点、气泡。然后把瓷制品放在手掌上,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如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表明破损或没有烧好,是劣质品。看外形是否周正,把瓷制品放在平面上观察,要求平稳且变形小。看装饰花面是否美观大方、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看是否减色脱金。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光泽、式样是否一致匀称、协调。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釉下彩、釉中彩陶瓷制品画面鲜艳、光亮、柔和、永不褪色,价格虽贵一些,但档次高,家庭使用显得高雅。尽量选购名牌大厂家的产品,因为这些厂家有严格的检测手段和标准,铅镉溶出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对人体无害。日用陶瓷制品的安全性个别报刊曾登载过“日用陶瓷炊具和餐具析出有害人体健康的铅和镉,不能盛食物,不能用来煮食物”等误词。人所共知,日用陶瓷制品主要由矿物原料组成,并经1000℃~1400℃煅烧而成,形成的新矿物组成是稳定的,使用过程中不会有铅镉析出。即便用陶瓷锅在明火上熬汤煲粥时,水也只能达到沸腾温度。日用陶瓷餐饮具铅和镉毒素主要来自釉上面的纹图案, 这种花纹图案是通过在制品白坯(于1200℃左右煅烧后)上再贴花纸和手工加彩并经烤烧而成的。当烤烧温度超过750℃时,铅、镉已基本挥发掉,故也不存在毒害问题。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粗制滥造的陶瓷贴花纸和颜料含有超标的铅和镉,从而使陶瓷餐饮具的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一般说来,日用陶瓷的杯、碗、壶类产品与食品、饮料的接触部位是没有花纹的。盘碟类产品在盛装食物部位有花纹图案,为慎重起见,应尽量选购花纹少而在边沿处的产品,或无图案的白坯。不要用满布花纹的广彩或粉彩盘碟,因为这是陈列装饰瓷制品,禁止装盛食物。
鉴定景德镇窑单色釉要点如下:
①形制工整与否?
②施釉是否匀净?
③足端露胎线是否圆?
④釉脚线是否齐平?
⑤款字落笑是否端整?
⑥坯体瓷质是否凝重?
如果是鉴定青花、五彩、粉彩、釉里红等彩绘瓷仍要看其画笔是否洒脱自然,还是拘谨凝滞?
再介绍几个专业术语:
青花——是以钴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青花——是青花瓷的基本特征,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又各具特色。永乐、宣德青花浓艳凝重,成化、弘治青花柔和淡雅,嘉靖、万历青花鲜艳泛紫,康熙青花色分五彩。至此,青花瓷的发展达到顶峰。
永乐、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绘制纹饰图案所用的青花色料是进口的苏尼勃青。由于这种原料含锰低,故能烧出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较高的含铁量又形成了点点黑斑,与浓艳的蓝色纹饰相映成趣,这种凹陷的黑斑,是永、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后人难以模仿。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红花的釉里红产品,其烧制工艺与青花瓷相似,但由于铜需要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红色,这比青花瓷的生产又增加了难度,明清景德镇工匠成功地掌握了这一项烧制技术,生产出多种釉里红产品。
单色釉——是指单一色彩的釉。明清两代烧制瓷器使用的最基本的釉是无色透明釉,只有熔人某种化学元素,且在不同的气氛、温度下,釉才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根据其制作工艺的区别,单色釉又可分为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两大类。
一 鉴定的目的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
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
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二 鉴定的内容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
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
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
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
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
评价。
三 鉴定的方法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 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
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 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
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
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
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
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
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
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
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
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
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
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
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
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
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
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
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
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
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
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
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
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
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
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
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
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
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
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
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
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
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
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
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 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
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
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
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
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鉴别:
1. 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
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 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
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 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 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 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 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
去。
4. 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
“蛤蜊光”。
5. 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
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 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
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
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
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悠久,素有“瓷器之都”的美誉,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是人间瑰宝,在唐代,烧制出的瓷器洁白无瑕,堪比玉器之美。
到了宋代,皇帝才赐名“景德”于景德镇,从此以后,景德镇不负厚望,将瓷器制作工艺发展的越来越好,制瓷大师的技艺日益娴熟,为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奠定了基础。
景德镇瓷器发展到巅峰时期是在清康、雍、乾三朝,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奠定了景德镇瓷器达到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在瓷器之上,绘花、鸟、鱼、虫,刻书法、诗词,在瓷器文化基础上又增添了更浓厚的艺术气息,让景德镇青花瓷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
如何分辨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瓷器真的好吗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它作为中国主流品种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很多青花瓷爱好者为了寻得古代青花瓷颇费周折,如果能自己懂得一些辨别知识会减少很多麻烦。下面为大家谈谈如何评定青花瓷?
如何分辨景德镇青花瓷?
首先,察看年代,通常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价格从高低,依次为元、明、清、民国;
第二,瓷器上的图画有多种类型,有人物画、动物画,还有花鸟画、山水画,可根据绘画造诣来评估青花瓷价值;
第三,从工艺制作和器型上来看,躺着的青花瓷为盘子,蹲着的为罐子和碗,站着的则是梅瓶;
第四,察看官窑青花瓷还是民窑青花瓷,通常官窑青花瓷要比民窑的好;
第五,元、明朝时期的瓷器没有清朝的瓷器存留的多,清代出窑的瓷器,风格多样化,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其胎体,通常薄厚适中,其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用稀薄的釉施于其上,大多为青白色。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瓷器图案中融入了西方绘画艺术,别具一格。皇帝年号款式是景德镇官窑常常所用,而吉祥语款、私家款式为民窑所采用。
在手工及描绘上乘的前提下,如果是旧陶瓷或古董级的青花瓷,往往素马里青釉是上等的,色泽显清白和沉稳老色;好的现代青花瓷,须瓷质清白,采用青蓝的回藏青釉。达到这些要求方为上乘品。
一线国企拍卖公司北京翰海秋拍征集已经开始了,大型拍卖公司每一次大拍藏品征集都要提前两三个月去完成。本次征集限量,免鉴定、托管、流拍、拍卖服务费,那么你了解过北京翰海吗?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是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由国内文物经营系统组建成立,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专业公司。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拥有众多善于此业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设有国家级鉴定专家组成的拍卖品审鉴机构。
十年间,翰海公司先后举办过16场大规模、高档次、按国际标准操作的艺术品拍卖会及26场中小型大众收藏拍卖会。艺术拍品涉及门类广泛,品种众多。曾成功举办《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玉器专场》、《中国成扇》等拍卖专场,拍品总计超过6万件,总成交率超过70%,总交易额达35亿元。短短10年来,翰海已成为国内艺术品拍卖企业中信誉度强、操作规范,最具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藏品甄选范围如下:
一、甄选对象中国境内的艺术品客户。
二、甄选标准
(一)甄选类别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二)体积重量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40×50×60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如体积重量超限,需额外加收费用。
温馨提示:《藏品甄选参考标准》
1、品相卖相
2、文化、历史意义
3、物品是否到代
4、稀有度
5、市场热度
6、材质价值
7、非法律明令禁止文物、奇珍等
一、用放大镜(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别)看画面的花纹,如果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的。
二、手绘的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拿两个一样的杯子对比下,如果画面完全一致则是贴花
三、 青花的釉下的贴花很难区别,手绘的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致,贴花的则很难做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粉彩的贴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区分。现在还有介于贴花和手绘的半手绘的,这种是贴线条然后填色或汾水,通过上面的方法亦可区分,难度大些。
贴花瓷目前主要是釉下青花和釉上新彩,也含潮州贴花瓷器。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的主要特点是:
一、 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 之类。
二 、 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 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 、 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 、 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 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 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 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 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十、 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当然景德镇也有自己的贴花纸企业。
十一、 用贴花瓷比较多的地方如餐具、花盆、各类鱼缸、各类大花瓶、小花瓶。
十二、 用刻有装饰纹印,印上装饰图案,属人工绘制,有别于贴花。
十三 、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