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瓷器有什么特点?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无铅毒、永不褪色的优点,属于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上世纪60年代以来,醴陵生产的工艺美术瓷和高档日用瓷等釉下五彩瓷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产品。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醴陵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出口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形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工艺技巧和观赏性。
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 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而真正的成型着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十多年制作经验的技工不能胜任。 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 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让瓷器达到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
醴陵瓷历史悠久,技法娴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深受藏家和世人的追捧与喜爱,那么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希望对您有用。
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清末至民国初年,是醴陵瓷跨越式发展时期。技术上的突破,使醴陵瓷从单色变得五彩缤纷。此前,醴陵瓷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清末至民国初年,经过技术上的改革,烧制成的釉下五彩瓷质地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各色图案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许多此时期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介绍,这里的醴陵瓷藏品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大清宣统三年”,或“湖南制造”等。
1955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醴陵瓷器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前由于战争而几近消失的釉下五彩,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复生产。陶瓷人才的培训,美术界人士的指导,使醴陵瓷有了突破性改变,颜色由釉下五彩发展为釉下复合多彩。此时期的瓷厂为国家党政机关特制的日用瓷、生活用瓷,纪念瓷、展销瓷,国家礼品瓷和主席用瓷4大类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收藏价值醴陵瓷器品牌商标最近已经是第二次正式授牌,国际名声愈发显得风生水起。不仅日用瓷器经销商纷纷前来进货,而且有不少资深藏友对醴陵瓷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来,醴陵瓷器的收藏价值在逐渐的上涨,趋势不减。在逐渐上涨的醴陵瓷器价值中,资深藏友不妨仔细考虑下,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瓷器收藏不同于其它类别的投资方式,瓷器收藏没有地域限制,瓷器产量总数有限,文化价值和升值空间都很大,而且,作为精神产品,欣赏功能也很强大。投资人之所以选择瓷器收藏,也是因为青睐瓷器,其效益高,稳健。现当代艺术陶瓷里,真品瓷器比较多,赝品比较少,因而投资风险大大的降低。
目前,瓷器的产地主要有三类,其一是景德镇瓷器,其二德化白瓷,其三就是醴陵瓷器。醴陵瓷器不仅有景德镇瓷器和日本瓷器的烧制技术,而且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一个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醴陵瓷器作品近些年来价值已经在逐步的上升中,2006年有作品是万元一件,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一件,翻了几十倍,且市场行情还在上涨中。据资料记载,醴陵陶瓷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醴陵省级陶瓷艺术大师有几十位,而2010年就有14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醴陵瓷的鉴定方法一是胎,即瓷器的原材料。
二是画工,即瓷器表面图案的艺术价值。
三是完整度,瓷器从出土制作到成品一系列流程的完整度,鉴定需要很丰富的经验。
四是看是否大师作品。
五是看瓷器厚薄和颜色色质,一般来说瓷器是越薄越好,白色一定要是自然白。
六是看瓷器是手工拉胚的还是灌浆制作的,手工制作出来的价值更高。
导语:中国的瓷器只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英语中CHINA不仅是中国的意思,还代表瓷器的意思。中国传统的瓷器彰显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特别是在醴陵出土的瓷器,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美誉。醴陵瓷器,它的图案精细美腻,五彩瓷器是最具有特色的瓷器的之一。跟着小编一起走进醴陵,去感受一下醴陵瓷器历史文化。
醴陵瓷器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的巧匠,他们在醴陵的瓷业方面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辛亥革命之后,担任着北冰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在一次去日本考察时,发现日本的瓷业在当时拥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回国后,便到醴陵进行了考察,并且找出来当时醴陵瓷器落后的原因,同时也发现了醴陵瓷器在生产中的有利方面:第一,消费市场比较广阔,潜力巨大第二,瓷土的资源丰富,原材料多第三,当时的劳动力水平较高,劳动力的价格低。
历史初期,刚开始只用氧化钴作为上色的原材料,经过手工绘制图案,在表面涂上釉彩,烧成青花瓷。当时的五彩瓷的瓷面光滑、细腻,图案清新素雅,画面栩栩如生,拥有着颇高的使用价值和高水平的艺术价值。历史中期,在1915年时,醴陵瓷器漂洋过海,去到美国才加了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与同去参加茅台酒同时获得高荣誉。它的工艺水平精湛,色彩朴素典雅,在国外被叫做“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在中国解放后,又有了新的原料、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手法,它还被誉为“国瓷”。
醴陵的五彩瓷又被叫做窑彩,它的出现在青花瓷和红瓷之后。在清朝的雍正和乾隆是,是中国醴陵瓷器达到顶峰时期。它是在高温下制造出来的,还用了许多复合彩料,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历史性的突破也在中国的瓷器发展历史过程迈进一大步。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区分优质还是劣质的瓷器。
第一种方法,倾听声音。如果敲击它的声音比较清脆明亮,则说明它是优质的瓷器反之,则是劣质的。
第二种方法,观察色泽。如果它的色泽仿佛像玉般,它就是优质瓷器若是色泽灰灰的,没有光泽,它就是劣质的。
第三种方法,观察它的透光性,优质的瓷器是用的优质的泥土,而劣质的瓷器却显得厚重。
醴陵瓷器的工艺特色
一、醴陵釉下五彩瓷特色
醴陵釉下五彩又称为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为用氧化铁着色的豆青。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集中了多种绘画方法的综合运用,但由于釉下五彩在高温下变化多端,烧成不易,因此历代传器佳作极少。
二、釉下五彩的历史性突破
著名古陶瓷专家王莉英分析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中国瓷器的烧造,先后创烧出高温釉下(铁)褐彩、釉下(钴)蓝彩和釉下(铜)红彩。清朝雍正、乾隆二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烧造的巅峰时期,几乎达到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恰于高温釉下彩方面建树甚微。近代醴陵瓷业异常了不起,短短数年便一举创烧出多种高温釉下彩,号称釉下五彩。尤其是创烧出多种复合彩料,以多层次的色阶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是历史性的创新突破,也是对中国瓷器烧造历史的卓越贡献。”
以上就是有关醴陵瓷器历史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瓷器文化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都称为“CHINA”,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民族是喜爱红色的民族,人们更是愿意将美好的祝福送给亲朋好友,因此,中国红瓷做为国礼送给了四十八位尊贵的非洲客人,从而兴起了红瓷收藏热。而更多的礼仪交往都少不了中国红瓷的身影,它传递着友谊和美好祝愿。
而今醴陵红瓷更是蓬勃发展,以官润窑为代表的醴陵陶瓷企业不断进取,将更多更美的醴陵瓷器带给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称,被称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醴陵瓷器的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