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如何区分瓷器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失眠的煎蛋
大胆的小蜜蜂
2023-04-03 02:45:23

如何区分瓷器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最佳答案
笑点低的宝马
谨慎的中心
2025-09-11 20:47:56

区分瓷器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可从生产方法、特点、代表品种三方面进行区分。

1、生产方法不同

釉下彩瓷器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釉中彩瓷器的生产方法则有两种,一是将色料加点或彩绘于釉面上,然后经高温一次烧成;另一种是二是将施过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彩绘,接着又在表面喷一层薄釉,再经高温烧成。

釉上彩瓷器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2、特点不同

釉下彩瓷器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釉中彩瓷器中使用在釉面加彩再高温烧成的釉中彩瓷器由于色料熔入釉中,彩釉结合致密,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有近似釉下彩的效果,而使用另一种生产方法经过多次烧制的釉中彩瓷器则是彩夹在两层釉中,结构为“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

釉上彩瓷器因为是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彩在釉上,摸上去会有凹凸不平的质感。

3、代表产品不同

釉下彩瓷器包括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

釉中彩瓷器有釉中彩玲珑瓷、亚高温白釉釉中彩蓝彩瓷器、低温白釉釉中彩蓝彩陶器等。

釉上彩瓷器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中彩

最新回答
含蓄的水杯
超帅的宝贝
2025-09-11 20:47:56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都是釉下彩的细分类。

釉下彩是在整体施釉之前在半成品坯体上进行手工彩绘,绘制各种精美的纹饰,然后再罩上一层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的釉,施釉后再入窑经过1200℃—1400℃的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花面被釉层覆盖,瓷器上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由此可见其效率的低与成本的高,釉下彩也主要用于大型器件艺术的展现。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其表面光亮柔和、手触摸会感觉很光滑平整,不会有凹凸感。另外釉下彩还有着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衰、永不褪色不掉色、安全卫生的突出优点。像 Aito美浓烧 很多都是采用这种制作方法。

   釉下彩最重要的是釉下彩无铅无毒,也是釉彩中最安全的餐具哦!由于釉下彩餐具花面全部在釉下,釉相当于一层玻璃,不直接与口接触,在1200℃—1400℃高温的烧制中有毒物体早已挥发干净,不会有人们担心的铅镉等重金属毒素溢出,安全卫生,质量可靠,是餐具中最值得信任最安全的一种釉彩装饰餐具。

文章转自: 什么是釉下彩?

贪玩的龙猫
追寻的月光
2025-09-11 20:47:56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装饰瓷器。

历史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

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高大的手链
愉快的学姐
2025-09-11 20:47:56
釉下彩的基本特征是:泥坯(包括未素烧的泥坯和素烧过的泥坯)、颜料(就是做画的颜料)、釉(是透明釉,不是颜色釉)这三者同时在1300°C以上高温烧成(其中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温度是1300,醴陵釉下五彩的烧成温度是1380)。只要这三者不是在1300°C以上的高温下同时烧成就一定不是釉下彩,只能归入釉上彩、釉中彩的范围。(粉彩是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可能是釉上彩也可能是釉下彩)。釉下彩包括:“醴陵釉下五彩瓷”、“景德镇青花”、“景德镇釉里红”(或者青花跟釉里红的组合)。

釉上彩、釉中彩俗称两张皮,也就是说它的瓷胎跟外面的装饰图案、跟外面的釉一定是分2次分别烧成的,具体是第一次先烧成瓷胎,然后在瓷胎上画画或者盖上釉第二次烧成画面或者外釉面。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外面烧的那次(也就是最后烧的那次)一定是低温的,通常是600到800°C,含铅。

儒雅的棒棒糖
安静的山水
2025-09-11 20:47:56

有釉下彩,釉下彩瓷器的颜色比较单一,多是纯色,图案远观还行,近看就不够精致,这是由制作工艺决定的,因为很多颜料不能融入釉面或者被釉面覆盖。

1、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

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2、烧制工艺不同

釉上彩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再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入窑低温600—900℃),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稳定性。

釉中彩先在素坯上施了一层釉料,然后在表面进行彩绘完成后又覆盖一层玻璃体釉衣,高温快烧(通过1100—1330℃),在1330°的高温下颜色在釉料中间会渗透,呈现一种晕染的感觉。

釉下彩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一次烧成(入窑高温1200—1400℃)。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扩展资料

釉下彩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目前市场上的釉下彩餐具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1200-1400℃左右)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伶俐的滑板
大力的刺猬
2025-09-11 20:47:56
瓷器高档白瓷遇到开水显现图案的叫做“釉下彩”瓷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瓷器高档白瓷遇到开水显现图案的叫做“釉下彩”瓷器,是一种特殊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釉料会渗入到瓷器的表面,当瓷器遇到开水时,釉料会渗出,显现出精美的图案。

明亮的黄豆
多情的钢笔
2025-09-11 20:47:56
1、烧制工艺不同

釉上彩(胎——釉——彩)

又叫“炉彩”,指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再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入窑低温600—900℃),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稳定性。

釉下彩(胎——彩——釉)

又叫“窑彩”,指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一次烧成(入窑高温1200—1400℃)。

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2、表现特点不同

釉上彩(有凹凸感,色彩鲜艳,价格较低)

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之,有凸起感觉。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烧成温度低,着彩选料广,因而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以用于陈设器皿为佳。

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高贵的雪糕
活泼的小蝴蝶
2025-09-11 20:47:56

一、从绘画原料上看,与釉上彩原料相比较,釉下彩绘的彩料蕴藏量十分丰富。

二、从制造工艺上看,釉下彩绘瓷高温一次烧成,这样就使得工艺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便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数量。釉上彩一般则经过两次烧成,先高温烧成瓷胎后,再施彩经低温二次烧成,这样成本相对提高。

三、从其质地来看,釉下彩绘,纹饰不易脱落,对人体无害。现代科学证明,低温釉上彩瓷的彩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铅。

四、从绘画装饰来看,釉下彩的花纹图案,清雅素洁、亮丽可爱,又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可雅俗共赏。

釉上彩瓷色彩绚烂、富丽堂皇,尤其是珐琅彩和粉彩器制作得精致、细腻,更引得文人雅士、收藏家、鉴赏家和爱好者极高的玩赏情趣。

五、从外表看,釉下彩是先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

所以釉下彩绘出来的器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渗透连绵,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并不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

釉上彩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但是因为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会像釉下彩那么光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釉上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釉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