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和瓷片有什么区别?
瓷砖,指的是有拥有瓷面的地砖,而瓷片专指贴在墙体的表面上有瓷面的薄层贴片。瓷片是瓷砖的一类。瓷片一般指陶制的,有釉面的,最适合贴在墙体表面上的瓷砖。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最明显的区别——厚薄程度不同。瓷片专门用来在墙体表面上的贴片,而瓷砖只是具有瓷面的地砖。一个是砖,一个是片。瓷砖自然比瓷片厚的多。
2、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对瓷片来说,越光滑、越美观越好,而瓷砖必须具有一定的防滑性,保证正常的使用。
3、内部的质地要求不同。瓷片对内部的气泡数量要求很严格,最好一点没有。因为存在气泡的话,在受冻时,很容易碎裂。而瓷砖对气泡的数量要求不高。
4、对材质的要求不同。瓷片属于整体陶瓷,但不是砖,是片;瓷砖是瓷,用瓷土炼制而成。
5、使用寿命不同。瓷片的使用寿命有限,一般就七年。而且市售的瓷片吸水率一般在10%左右,用多了极易出现裂纹,有的甚至出现断裂。
购买者在选购时,可以通过重量的对比来识别瓷砖与瓷片。一般瓷片很轻,而瓷砖则重的多。
(1)瓷砖,又称磁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等等混合而成。
(2)瓷片,又称花片或花砖,通常每种瓷片都会与墙砖或地砖相配套。瓷片对铺贴工艺要求较高,由于其为镂空结构,瓷片双面都不接触墙体,安装起来有一定难度,大的造型还需要几块砖进行拼接,牢固性较弱。使用范围局限较大,因而一般家庭很少选用。
1、概念区别 瓷片是呈片状的,通常用来装饰墙面,是墙面用的表面有次面的薄层贴片,表面光滑,瓷片与墙面之间是不能直接接触的,一般都留有一定的距离。 瓷砖是呈块状的、有瓷面的地砖,多由粘土、石英沙等混合制作而成,一般也可以用于装饰墙面。瓷砖可以与墙面完全贴合,中间用水泥沙子固定即可。 2、厚度区别 厚薄程度不同是瓷片和瓷砖最明显的区别。瓷片薄,质量较轻,瓷砖厚,质量较重。厚薄的差异也决定了两者用途和粘贴方法的不同。如果瓷砖使用瓷片的粘贴方式,容易导致瓷砖掉落,如果瓷片采用瓷砖的粘贴方式,其装饰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3、防滑区别 一般来说,瓷片是用于装饰的,要求越光滑越好,如果瓷片的表面不光滑,则说明质量不过关。然而,瓷砖通常是用来铺地板的,因此要求其表面必须具备防滑性能。 4、属性区别 瓷片属于通体陶瓷,与花瓶、盘子的材质相同,因此属于瓷器。瓷砖属于地板,是由瓷土烧制而成。二者的制作工艺不同,使用材料不同,因此属性也不同。 5、质地区别 二者在内部质地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瓷片的内部不能存在气泡,否则容易受冻碎裂。而瓷砖对于内部气泡则没有特别的要求。 瓷片与瓷砖的比较 1、使用范围不同 瓷片是瓷砖中的一种陶质砖(釉面砖)是最适合贴在墙面的瓷砖。瓷砖是指有瓷面的地砖,而瓷片是指贴墙面用的表面有瓷面的薄层贴片。 2、分类、厚度不同 瓷片是墙面的表面有瓷面的薄层贴片,而瓷砖则是指有瓷面的地砖。瓷片与瓷砖最面显的差异在于厚薄程度不一,厚薄明显不同,瓷砖厚,瓷片薄。 3、表面要求不同 瓷片与瓷砖表面要求也存在差异,瓷片越光滑越好,而瓷砖要求表面有一定的防滑性。 4、内部质地不同 瓷砖与瓷片在内部质地方面要求也有所不同,瓷砖对内部是否存在气泡要求不要,瓷片要求内部最好不存在一星半点气泡。因为有气泡时,瓷片很容易受冻碎裂。瓷片应当属于通体陶瓷,但不属于砖,而属于片,瓷砖是瓷,是由瓷土烧制而成的。 5、使用寿命不同 瓷片的寿命很有限,一般使用寿命为七年左右。市面上瓷片吸水率一般在10%以上,用久很容易出现裂纹,甚至断裂。消费者在选购瓷砖时,可以通过重量来辨别是瓷片还是瓷砖。一般来说,瓷片都比较轻,瓷砖要比瓷片重很多。
什么是釉面砖?
釉面砖简单的来说就是由土胚加表面的釉层两个构成的陶瓷砖,其中表面的釉层起到的作用是增加瓷砖的防污效果及表现效果。
根据其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分为亮光釉面砖和哑光釉面砖,其中光在亮光釉面砖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在哑光釉面砖上发生的是漫反射;用于厨卫墙地面装饰的瓷片属于釉面砖,很多的仿古砖也是属于釉面砖。
釉面砖的鉴别方法:
由于其是有瓷砖底胚和表面的釉层两个部分构成,因此在鉴别的时候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鉴别:
1、观察砖面和底胚颜色,釉面砖的砖面和底胚的颜色图案完全不一样;
2、观察瓷砖侧边出现是否出现分层,釉面砖的砖面釉层部分较薄,通畅在0.5-1mm内,而底胚较厚。
3、在砖面用碳素笔涂画,釉面砖表面能够用清水将污渍完全擦除;
什么是全瓷砖?
全瓷砖,也称为玻化砖,指完全烧透的瓷砖,指的是瓷砖的吸水率小于0.5%的瓷砖。无论砖面是否施釉、无论是否经过抛光处理,只要其吸水率小于0.5%,全部称之为全瓷砖。全瓷砖主要包括:抛光砖、全抛釉、微晶石(或者微晶玉)、全瓷亚光砖、全瓷通体砖等。
全瓷砖鉴别方法:
由于全瓷砖的定义就是吸水率小于0.5%的陶瓷砖,属于吸水率最低的瓷砖,吸水率小于0.5%基本上就相当于不吸水,鉴别的方法,可以通过在底胚上倒少量水,水可以聚成堆,经过10分钟左右通过肉眼观察基本上水没有任何变化,即可判断该款瓷砖为全瓷砖。
瓷砖是高温陶瓷,需要1200℃以上才能烧成。
瓷片,是低温和中温陶瓷,其烧成温度一般要低于1000℃。
瓷片是瓷砖中的一种陶质砖(釉面砖),是指贴墙面用的表面有瓷面的薄层贴片,瓷片上墙铺贴的条件比较简单,通常用于厨房、卫生间的墙面,不适合在室外日晒雨淋。
另外,瓷片与瓷砖的区别主要是:
瓷片较薄,施工方便,造型百变,但不建议大面积使用。
瓷砖产品有很多,如坚硬耐磨的抛光砖,高温烧制的玻化砖等,与瓷片相比,瓷砖具有款式规格多、耐磨,耐用等特点。
(1)好的瓷片一般是不会透水的,添加了釉面装饰水密性能更好,不会出现褪色、变色等情况。采用优质的釉面添加技术,使用过程不易出现龟问题。不论是瓷砖抑或是瓷片,这些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因此要尽量挑选环保安全的产品才行。
(2)瓷片是经过两次煅烧工艺制作而成的,表面光滑,花色比较自然。
第一次煅烧:粉料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印花,经由一次高温烧成(1080——1130℃);
第二次煅烧:在第一次煅烧的基础上烧制后再在素坯上淋釉印花,最后再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
一般挑选的时候建议先查看其吸水问题,铺贴瓷片最注重的一个要点就是其吸水能力如何。将几滴水滴在瓷片背面,如果散开的比较慢则说明其密度比较大,吸水率比较低。这样子的瓷片既容易铺贴,使用的时候又不容易出现脱落、变色的情况。
其次是要看其平整度。瓷片有些是镂空设计,表面并不是平整的,因此更要注意其规格是否统一,四周是否出现翘曲等问题。
再者是要注意瓷片的颜色、外观如何。在光线下观察瓷片,釉面应无缺陷,图案应细腻、逼真,没有明显的缺色、断线、错位等缺陷。背面的底纹、商标等清晰、完整,少有釉迹或缺损。
(3)但是不同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还是有些差异。瓷片不比地砖,相较之下,瓷片比较脆弱,对于硬度、釉面、吸水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更加高。有些质量较差的瓷片在铺贴后一段时间容易出现脱落、变色等情况,因此挑选瓷片最好就找一些质量好一些的产品。像壹加壹陶瓷的瓷片,缺陷率低,且是环保产品,质量可靠。产品的创新性高,瓷片主要展现出一种时尚潮流、多元化的风格,花色齐全。
抛釉砖比瓷片和抛光砖要好,不如微晶石而已。
瓷片基本是最差的,只适合用于墙面,不能用于地面的。
抛光砖是比较传统的地址,现在用的较少。
抛釉砖是比较普通的装修材料,
微晶石单价较高,切割等工艺要求过高
用高倍放大镜、或者专用的陶瓷鉴定显微镜也能有效的观察瓷器釉面! 古陶瓷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其釉面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的作用,它的自然老化现象,有的用肉眼能看出,有的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分辨出来,这是目前鉴定古陶瓷新和老最有效的方法,它方便易行,准确率也非常高。做旧只能做在外表而无法做到釉面里边去,人为做旧的东西所留下的痕迹也没有历史的层次感,自然老化痕迹有历史的层次感丰富感。
古陶瓷釉面及釉内自然老化痕迹,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老化气泡:破口泡、变色泡、死亡泡(干煸气泡)、结晶泡等。
2、结晶体:釉表结晶体、釉内结晶体。
釉表结晶体:分鱼子状结晶体(其中有个体也有群体分布)、片状结晶体、网状结晶体和酸碱结晶体等。
3、釉内结晶体:釉内分未融化的结晶体和已融化的结晶体。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冰花状、棉絮状、颗粒状等,有白色、粉色、褐色、黄色等。
从不同窑口和不同年代毫无疑问的老瓷片和老瓷器中用百倍放大镜获取的釉面老化现象作为参考依据,再和传统鉴定经验与理论结合到一起,来鉴别新老瓷器是目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鉴别方法。任何把传统经验和釉面老化痕迹鉴定以及其它科技鉴定相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有片面性,只有把传统经验和老化痕迹鉴定结合到一起的观点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此二者缺一不可。即用瓷器胎釉的自然老化现象断新老,用古陶瓷传统的经验断窑口和年代,是简便易行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