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如何区分瓷器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痴情的冰棍
乐观的小懒虫
2023-04-02 22:34:52

如何区分瓷器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最佳答案
愉快的乌龟
敏感的曲奇
2025-09-10 13:21:40

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都是指对瓷器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段。区分的方法主要是凭眼看和手感 :

一、彩的位置不同

釉上彩瓷器,彩在釉上,摸上去有凸起之感。

釉中彩,彩夹在两层釉中,是名副其实的釉中彩瓷器。

釉下彩瓷器,彩在釉下,永不褪脱,光滑平整。

二、工艺不同

釉上彩瓷器,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进行装饰的品种。

釉中彩瓷器,有两种生产方法:一是将色料加点或彩绘于釉面上,然后经高温一次烧成。二是将施过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彩绘,接着又在表面喷一层薄釉,再经高温烧成。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以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品种。

扩展资料

釉下彩瓷和釉中彩瓷器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釉下彩瓷器的施彩纹饰部分不凸出釉面,有的甚至下凹。这是因为彩料绘于胎面被吸附,并且罩釉时釉水消耗气压下自然匀平所致。而釉中彩绘器是在平匀的釉面加绘一层彩料,增加了纹饰部分的总厚度。

这样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烧成效果:

1、若在高温粘度较低、流动性较大的釉面施彩,则在高温熔融作用和大气压力作用下,彩料沉入釉中后彩器釉面均匀平整,无凸起现象。

2、若在浓度相对较高、瓷釉釉汁高温粘试较大,从而熔融后流动性小的乳浊釉面施彩,则烧成时窑温虽能达到胎体瓷化和釉层玻化要求,但釉面不易流动匀平,因而彩料及其周围的釉面多多少少都有凸起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釉中彩

最新回答
失眠的春天
酷炫的小丸子
2025-09-10 13:21:40

1、青白釉,又称影青釉。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元期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元期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

2、白釉。从至正年间开始使用,釉面白中含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厚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

3、卵白釉。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多用于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器盖内侧素胎,呈浅土黄色,见细微釉斑。

光亮的宝贝
寒冷的蜜粉
2025-09-10 13:21:40
1、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

2、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3、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高贵的蜜粉
怕孤独的发卡
2025-09-10 13:21:40
通常情况下,简一瓷砖的上釉层分为两层:底釉层和表面釉层。底釉层是瓷砖胚体表面的第一层涂料,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瓷砖的附着力、防止瓷砖变形、控制瓷砖的吸水率等。表面釉层是底釉层之上的第二层涂料,它呈现出瓷砖的最终外观,比如颜色、图案、质感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简一瓷砖都有两层釉层,也有可能只有一层釉层,这取决于不同瓷砖的生产工艺和材料。

兴奋的草莓
潇洒的橘子
2025-09-10 13:21:40
凑巧,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简单修改一下,搬过来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都是陶瓷彩绘的基本术语,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一般都是上釉的,会有一层玻璃质釉层。因此也就产生了诸如“釉上”“釉中”和“釉下”的工艺技法,而陶瓷彩绘,基本使用的是耐高温的化工原料(各种金属化合物经过适合陶瓷装饰的调和处理)

所谓“釉下”,指的是陶瓷胎体,在施釉高温烧成前,就进行陶瓷彩绘(典型的代表就是“青花瓷”)彩绘之后再上釉烧成,此时的图案是被覆盖于陶瓷釉药之下的,因此被称为“釉下装饰”,简称“釉下”。

那么,釉中,则是一个比较新的叫法,在陶瓷坯体上先施釉,然后,在施完釉药的坯体表面进行彩绘装饰,(I有时在绘制结束后,再罩一遍釉,以防颜料被擦伤)再进行烧成,此时,彩绘颜料是悬浮于釉药之中的,被成为“釉中彩”,简称“釉中”,事实上,釉中和釉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将彩绘的工艺与烧制结合在一起,让色彩熔于胎体,起到绝对的保护,持久恒定,只要陶瓷存在,彩绘就存在。

所谓“釉上”,指的是在陶瓷经过高温煅烧之后,成为陶瓷成品,此时,表面的釉层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以低温颜料绘制图案,再经过800度前后的烤烧,此时的图案,是附于陶瓷釉层表面的,如此的装饰工艺,叫做“釉上彩装饰”,也简称“釉上”。釉上彩绘,由于附在表面,在强烈的物理摩擦下或者数百年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可能会受到磨蚀。

总结一下区别:

釉下和釉中实际除了操作上的细微差别,实际性质相同,彩绘装饰的步骤与陶瓷正烧同步,都是融合在釉药里。

釉上,顾名思义,是在陶瓷器物成熟后附加上去的,颜色是在釉药表面,物理牢固度相对较弱,

正因为这些工艺学上的区别,装饰手段上的不同,也造就了装饰风格的差异,各有特色。

它们共同构成了传统陶瓷彩绘装饰的绚烂篇章。在现代和将来仍然会被作为陶瓷艺术的重要创作手段无限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