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品鉴赏及介绍
陶瓷作为一种新兴的装饰材料,在摆件、首饰等市场上广受顾客的好评。因为其别具一格的陶瓷材料,以及拥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工艺制作,都让陶瓷装饰品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陶瓷装饰品不仅具有美丽动人的外观,同时还有着健康,自然,耐腐蚀等诸多的优点。陶瓷装饰品甚至还有着“绿色珠宝”的称谓,这说明了佩戴陶瓷饰品除了可以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还对健康有好处。
早在1972年陶瓷装饰品就诞生了。在德国,一名专业的陶瓷首饰设计师早就已经开始了对于陶瓷首饰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而时至今日,陶瓷饰品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的认可。
传统的首饰制作,大多采用珍珠,翡翠,珊瑚,玛瑙,水晶等常见的材料。在我们国家,陶瓷最早还是被运用在制作器物至上。并且我国的陶瓷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将陶瓷用作首饰的制作材料,最早却是发生在欧洲。但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也迅速地发现了陶瓷饰品的市场,作为瓷器大国也非常敏锐地在陶瓷饰品的制作工艺上开辟了自己的设计道路。
陶瓷饰品继承了陶瓷器具的优点,拥有缤纷绚丽的色彩以及斑斓夺目的光泽。并且由于陶瓷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的循环,对于健康有着非常好的影响。在追求绿色健康的当下,陶瓷饰品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
古典的陶瓷,结合前卫的设计,搭配上具有时尚感的配件,陶瓷饰品不仅仅具有自身优雅的意境,还能同时兼顾时尚感。在造型上也是百花齐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只要设计者能够想到的,都可以用陶瓷材料完成。并且还可以搭配上传统的琥珀、水晶等材料,让陶瓷饰品更有风格。
陶瓷饰品虽然花样百出,但它的制作成品却是很低的。因此在价格上也远比黄金、珍珠等便宜。陶瓷特有的晶莹剔透之美,论质感也是毫不逊色于珍珠。不同色彩的釉制经过设计与打磨,所制成的饰品比起黄金首饰,也是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魅力。
陶瓷饰品现在也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种类,除了常见的手环,项链,耳环等,在胸针,衣饰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对于追求美的时尚人士来说,陶瓷饰品绝对是一项只会为品位加分的饰品。
浅谈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艺术在现代生活中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古代陶艺,它既可以表现也可以实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陶瓷材质给人的视觉感受自然贴切,因而也使陶瓷作品富于活力与生命,特别是具有现代装饰风格的陶瓷作品,将现代生活中对美的感悟和体味融入陶瓷艺术。人类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性需求越来越高,现代室内更为关注潮流文化、高新技术、时代精神,提倡高技术,追求复杂、精细、新异的视感效果,构筑了当代社会特有的多元化的特色 .。陶瓷不仅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而且至今仍然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装点着现代人的生活,我国的陶瓷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陶瓷艺术 室内装饰 审美情结 特殊情感
本文所研究的装饰陶瓷艺术,是针对用陶瓷作品在室内装饰的艺术性研究,从室内来分析装饰陶瓷对环境的影响,注重陶瓷装饰工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对装饰陶瓷材料、形态和色彩等因素在空间环境中的装饰特征的进行分析研究。从室内环境出发陶瓷艺术制品包括装饰陶瓷陈设品、陶壁饰品、陶瓷家具、陶瓷装置等共同营造和装饰美化的环境,及其在不同类型环境空间中装饰方法、装饰作用。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陶瓷艺术与人、生活、环境陶器是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生活环境中,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认识的提高,不约而同的发明了陶器,可以说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有着特殊的情感。艺术陶瓷与字画、古玩、绿色植物等作用一样,一方面,它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陶瓷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与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陶瓷也是中国人喜爱的艺术之一。
陶瓷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形态,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陶瓷艺术一直是人们玩赏收藏的对象。从历代文人的诗歌咏赋中就能体会出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唐代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是对越窑青瓷的赞美;宋代李清照的“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是对景德镇青白瓷的赞美;苏东坡的“定州花瓷琢红玉”和范仲淹的“紫玉瓯心雪涛起”诗文赞美的是定窑、建窑的酱色釉瓷和黑釉瓷,可以看出陶瓷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审美的对象。
二、陶瓷材料与室内环境的和谐性陶瓷是采用天然矿物质原料加工而成的,从属性上看,它与石灰、水泥、玻璃等相同,都是属于硅酸盐系统也都是建筑材料。它与钢铁又有制造工艺的相同点,都要经火的烧制与冶炼。“陶冶”一词就形象的说明二者的关系。另外,陶瓷与木材也有来自天然的相似性,并且陶瓷与木材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配合使用最多的材料,是一对绝好的搭档。因此,陶瓷在室内与其它材料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当然,陶瓷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在造型、款式、花色、工艺等方面,更要在整体空间的组合搭配和营造室内空间的主题、情调、氛围等方面进行策划与设计。从目前各种主题的精装房出售和家居各种流行风格的设计趋势看,瓷砖卫浴产品设计要与室内设计潮流和趋势相吻合,要从整体风格着眼,从具体产品入手。其实,室内设计风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靠室内空间中具体材料和产品艺术化、风格化作为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具有表现某一风格的设计素材、设计元素,才有创造出室内空间某一风格的可能。
三、陶瓷与室内其他装饰设计的整体化室内空间是由诸多材料组成的,室内设计也同样需要诸多设计元素,陶瓷产品是诸多材料或元素之一,在一个整体空间里,各种材料和元素相互之间要有联系,要在整体风格上统一,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其实就是各种材料各种元素所形成的统一风格。如建筑卫生陶瓷在实现物质功能外,应在审美功能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目前产品“质同化”时期,产品的突破点,利润提升的切入点只有放在艺术化设计上。且人们在选择产品(商品)过程中,对产品的外观、款式、花色已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瓷砖卫浴产品设计除遵循自身产品设计规律外,应参考借鉴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设计手法、装饰手法;参考借鉴现代国外陶艺创作表现手段;参考借鉴其他艺术的造型设计和创意思路,走出一条艺术化设计之路。室内设计师的作用就是策划、设计这一空间的主题和风格,并找到体现这一主题和风格的元素,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组合搭配实现设计意图和效果。因此,陶瓷产品设计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闭门造车。要在设计前考虑与其他相关材料的协调性和风格的统一。如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的空间中,陶瓷产品上的设计元素要与仿古壁纸,传统图案的窗帘、布艺,古典家具、灯具,老式花色地毯等相关产品的设计元素有联系风格要统一。即形成陶瓷与室内其他装饰设计的整体化。
在公元前 15 世纪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就与中国人“朝夕相处”。陶瓷这种天然的材料属性和原始的、手工的带有情感因素的产品,即是这种情感需求的物化之一。此时陶(瓷)土的质感、手工的痕迹、自然的装饰变化变成了情感的物化符号。直到今天,陶瓷产品仍在国人生活中环境中无处不在,每个中国人的家庭中都有陶瓷产品的使用和陈设。特别是作为陈设的艺术品中陶瓷占有绝对的地位。人们对陶瓷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审美传统的习惯。现在,室内设计与装饰中陶瓷自然是人们首选产品之一。 参考文献:[1] 汤重熹 . 室内设计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 张嗣介 . 赣南客家艺术 [M]. 黑龙江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 李 娜. 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艺术设计[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摘要】: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代写论文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陶瓷,书法,艺术魅力
引言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1陶瓷与书法的历史渊源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而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似可视为汉字的滥觞。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
2 0世纪6 0年代以后,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代写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野的扩展。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品位也越来越有所提高,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众多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近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刻划和堆字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再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原始陶器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流脉和传派,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模式之中,更神奇地深藏在从配料、拉坏、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体经验之中。因此,陶瓷与书法一样,它的原则、法规、模式、风格、内涵也都受到整个中国文化内涵与形态的制约。
简言之,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是当时文化、艺术及至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
2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
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实质来讲,有相通之处,代写硕士论文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
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
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中国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征的本质。在窑炉面前,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充满了希冀和期待。他们在用泥加火的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陶瓷艺术家在陶瓷创造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创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清人陈介祺在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因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形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横生。我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表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书,多在一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观不厌。
总之,对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3书法装饰陶瓷的文化内涵
尽管自古以来不少陶瓷作品中都不乏有书法题诗铭款,但书法的布局位置往往放在主体画面的背面或留白的地方,显然是处于一种从属的辅助地位上。这一方面是受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一味强调工艺而忽略艺术性,另一方面,受陶瓷工艺和材质局限,所以书法的附属性就表现得很突出。
在整件器型以书法形式装饰的陶瓷上。虽然纯粹以书法作为形象元素来进行装饰且不加其他任何纹饰,但这种装饰主要是根据陶瓷器型的美观、功能需要而使用的。如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写有七绝诗句(“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阳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于酒,醉东西园歌舞人”)的白釉罐。
在局部用书法装饰的陶瓷上。陶瓷是立体的实物,尤其在陶瓷上借鉴国画的表现形式时,代写职称论文画面难免有空白处,装饰时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来弥补绘画的不足,起到与画面布局均衡连贯的作用,又可以补“画之不足,题以跋之”的弦外音、画外意。在以图案形式为主进行装饰的陶瓷上,书法常常与纹样交融在一起。如:康熙珐琅彩缠枝月季花纹碗,盛开的月季花心呈圆型,中间以红色书写装饰形式很浓的篆书“万寿长春”等字体。在用图案为辅助衬托的器皿上,一般是在瓶体的腹部开出两个或四个对称的圆形、方形或花形等等的白(俗称斗方),用以绘画或书法。如:清乾隆珐琅彩景州开福寿塔山水图瓶,瓶腹四面开光,其中两面画山水,两面以篆隶书写文字诗词。
此外,陶瓷器皿上书法所写的内容,大多结合器物的使用功能,借用诗词佳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酒具上题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茶具题写“一片冰心在玉壶”;或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和普遍的审美情趣,题写“福寿康宁”、“福如东海”、“延年益寿”等勉励的词句;或为提高陶瓷的高雅格调在陶瓷上书写历代文人才子的佳作名篇,如
《赤壁赋》、《出师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这给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设计提供了对艺术模式仿效的方便,其后果则可能导致艺术上的千篇一律。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果我们把书法的形、神、意更好地融合到现代陶瓷艺术当中去,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定会形成更为鲜明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味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2005
[2]金银珍,金在龙.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学林出版社,2005
[3]中国陶瓷.2005(1-5)
[4]现代陶艺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中国陶艺.1999年增刊
[6]装饰的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其他参考题目:
陶瓷艺术中书法的艺术魅力
不过一个手机品牌要在业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不断推出更多创新性的产品,相信vivo会秉承着这种初心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机。无独有偶,最近网上曝光了一款vivo新机,也就是它的下代产品vivo X80 Pro!这款新机在机身工艺、变焦、续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这次vivo X80 Pro采用全系陶瓷机身的做法,满满的高级感,因为大家也知道,陶瓷机身更不容易沾指纹,而且散热性能更好,目前手机界搭载陶瓷机身的旗舰很少,就因为成本很贵。vivo X80 Pro正面是一块6.67英寸的三星屏,和上代差不多,还是居中挖孔,只不过刷新率提高到144Hz了,刷新率更高, 游戏 体验上自然也更好,这是vivo X80 Pro的一大进步。
核心硬件上vivo X80 Pro搭载高通最新的骁龙898处理器,尽管目前这款处理器的各项参数还没有确定,但我们知道它是4nm工艺,因为制程上面做到最先进,所以性能也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称霸,加上vivo对处理器的优化调校,相信这次vivo X80 Pro在跑分上一定很优秀。
至于影像方面vivo X80 Pro采用后置四摄,同样有自研的V1芯片加持,在后置排列方面,vivo X80 Pro的四个镜头集成在一个圆角模块了,有点像华为当初的奥利奥设计。有点厉害的是,这次vivo X80 Pro还是有特别出名的微云台,并且加入一颗一英寸左右的大底主摄传感器,加上vivo X80 Pro又有蔡司技术加持,所以总体的拍摄体验提升很大。变焦方面vivo X80 Pro实现100倍,因为有微云台防抖等加持,所以这个变焦拉满之后画面同样不模糊和晃动,这样的变焦确实是太实用了。
续航方面vivo X80 Pro会内置一块5100mAh规格的电池,也是vivo旗舰中最大的,毕竟现在用户都希望大电池,vivo X80 Pro这也是迎合用户需求。
如今vivo旗舰中,综合配置最强的就是vivo X70 Pro+,它搭载现在最厉害的5nm处理器骁龙888 Plus,居中挖孔设计,高颜值高性能。还首次加入了vivo自研的V1影像芯片,经过蔡司镜头技术调校,实现60倍超级变焦。
vivo X70 Pro+正面搭载6.78英寸 3D柔性曲面屏,2K分辨率,120Hz高刷,无线快充达到50W,确实是性能、拍照、屏幕、快充等最好的vivo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