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最值得参观寺庙,镶嵌各种彩色陶瓷片,是何用意?
之前去泰国就只看到了大皇宫,没看到其他寺庙总觉得有些许遗憾。在这样虔诚国度里,每一座寺庙塔身多镶有各种彩色的陶瓷片,都包含着各种很深远的意义。郑王庙就是曼谷的一座古寺,规模宏伟,在泰国仅次于大皇宫及玉佛寺,位列第三位。寺庙以佛塔著称,其中有一座“拍攀”大佛塔高达79米,因外形酷似法国“埃菲尔铁塔”,故而被戏称是泰国曼谷的“巴黎铁塔”。
金碧辉煌的大皇宫等著名泰国寺庙大都集中在湄南河的东岸,而在河的西岸却有着一座历史悠久特色的郑王庙。该佛塔建于1842年,造型精致、高耸在云霄,并且塔身还镶嵌有各种色彩的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美奂美仑的装饰图案,充满十分浓郁的佛教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宝塔上面都是用瓷片拼贴而成的各种佛像,形象生动,雕工精美。据说这座寺庙与华裔的泰王有关。据传修建寺庙的瓷砖大都来自中国,当年中泰两国友好贸易往来,海运时怕船重量不够,就用一些碎瓷片来压船底,结果聪明又节俭的泰国人在修建这座寺庙的时候,全部利用来自中国的这些废弃碎瓷片来加以修饰,没想到竟然做出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经典。
华裔泰王叫郑昭,名信。祖籍广东,因其早年丧父,后被昭披耶节基收做养子。13岁时郑信由养父举荐进宫当一名侍卫,后又被任命为达府太守及柏却武里的总督。1760年,大城王朝被缅甸侵略,大城失守后,郑昭率兵突围,终于收复失地。暹罗人民拥戴其为暹罗国王。郑昭于1767年登基,创建泰国。这座寺庙就是为纪念郑昭而建,由此可见泰中两国的历史情谊深厚。
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
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
这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
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狮、象、仙鹤、鹿、梅花等。
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
北宋到南宋末,宫廷内府和南北方的官、民工匠,对那些精美的盘、碗、盏、罐等器物露胎芒口部位用金.银.铜.镶口装饰器物,故宫博物院有两件北宋定窑碗就是扣金工艺。据说最早发明扣金工艺是五代时期的越窑,没见到实物,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