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名人录,感受瓷器文化的魅力
导语: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最少也有几千年了,几乎伴随中国的整个历史,因此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就是由瓷器这一单词的英文而来的。从古代开始我们的先人就掌握了一套精湛的制瓷烧瓷技术,中国瓷器的品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像青花瓷、珐琅彩等,同时几个著名的烧瓷地方由此也被人们所知晓,也涌现了数以万计的烧瓷大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景德镇的陶瓷名人录。
景德镇陶瓷简介: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景德镇陶瓷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国贸美术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国贸广场国贸大厦三楼,是由景德镇钟氏瓷业与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集国家大师、省级大师、院校大师、市级大师及高档陶瓷礼品、艺术化日用陶瓷为一体的占地1200余平米的大型室内陶瓷购物广场,同时匹配大瓷网、买好瓷、大陶网等陶瓷电子商务平台及艺术品展示平台。中国陶瓷城位于景德镇西郊,占地426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 中低端市场,陶瓷品种丰富。
景德镇的十大陶瓷厂: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景德镇十大瓷厂。景德镇市人民瓷器厂、景德镇市艺术瓷厂、景德镇市红星瓷厂、景德镇市红旗瓷厂、景德镇市为民瓷厂、景德镇市宇宙瓷厂、景德镇市东风瓷厂、景德镇市光明瓷厂、景德镇市景兴瓷厂、景德镇市新华瓷厂。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教授级别:万昊 胡献雅 施于人 周国桢 秦锡麟 李林洪 郭文连 姚永康 李菊生 钟莲生 程曲流 任瑞华 张学文 罗学正 欧阳世彬 方复 朱乐耕 何炳钦 陆军 宁钢 黄焕义 余勇 余勐 吕金泉 曹春生 张亚林 余小荔 杨冰 田鸿喜 邹晓松 张景辉 王安维 李文跃 朱辉球 张苏波 冯绍华 李美珍 乐茂顺 程云 徐国基 宁左 刘升辉 黄焕义 张文兵 白海 何炳钦 吴天麟 宁勤征 郭立 支林 赵传玉工艺美术大师:陈金生 潘洋 陈诚(艺术瓷厂)黄文亮 张光明 王晶晶 万新华 王一萍 王庆友 汤漪 冯祥 艾俊 姜娜 黄文涛 黄世启 周小娟 常根书 王燕 吴成婧 熊智华 王慧玲 李申盛 秦弦 付建文 乐明亮 余学慧 徐鑫 吴策 候隆义 王满金 刘庆华 李玉芳 余曙亮 罗丽娜 饶丹 张接安 徐燕 刘盛田 李筱玲 江乐山 胡国辉 阮如艳 康剑 贺平 吴国红 刘茜华崔文剑 洪瑶 占国胜 胡中华 卢麒 梁威林 吴义兵 刘琴 邓际鸣 史重彬 万叶清 章茂林 陈齐园 陈雅玲 何超李枫 许书瀚 舒婷 汪涌 舒丽鸿 胡晓虹 危燕萍 张萍 吴燕萍 江华 江小平 江小平(江南瓷窑)余亚萍 叶建明 林爱国 占艳红 刘嘉鸿 黄晓波 何景春 谢国福 周云鹤 项丹 袁智华 吴萍 曹文华 程正喜 徐海根 蔡风玲 王曙芳 陈国林 曾开文 曹永俊 彭东 张筱莉 王祖鲸 于晓明 熊丹霞 陈齐招 夏奇奇 施民卿 徐华明 黄寒清 程冲 洪威 伍向红 黄孝松 邱木生 陈志议 秦俊 王润之 谢婷 方雨 吴少华 黄启辉 余喜珍 闵芳项 熊丹青 岑艳 余斌 刘泉洲 罗来渠 王志远 李海珠 余晓霞 范超 徐泽亮 秦志成 赵容 付光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每个人听到景德镇的名字,立马就会想到他的瓷器,瓷器已经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景德镇也不负众望,涌现了一大批陶瓷届的大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陶瓷上。他们精益求精,在陶瓷上不断追求卓越,因此中国的制瓷业才会繁荣昌盛,独立于世界陶瓷届的顶峰。
(授誉五批共23名)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王锡良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秦锡麟 张松茂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唐自强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戴荣华 张育贤 熊钢如 刘远长 徐庆庚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王怀俊 杨苏明 徐亚凤 何叔水 余仰贤 黄卖九 宁勤征 赖德全 饶晓晴 李文跃 李菊生 吴锦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汪桂英 刘平 戚培才 舒惠娟 熊汉中 陆军 陆如 涂金水 曾维开(2010年10月授誉一批共18名)戴玉梅 范敏祺,蓝国华,刘升辉 聂乐春 宁钢 彭竞强 沈盛生 舒立洪 涂序生 涂翼报 徐江云 许爱民 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陈烈汉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名单(2011年首届授誉共24名):方文贤 王怀治 王采 冯林华 冯绍华 何柄钦 朱辉球 许国胜 邬书远 吴少雄 汪洋 王爱红 祝正茂 徐波 徐晓云 高峰 黄水泉 程永安 蔡玲玲 刘少平 刘少倩 刘畅 钟晓俐 程久发 蒋立平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四批次共73名,其中有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戴荣华 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刘远长 张育贤 徐庆庚 唐自强 熊钢如 王怀俊 田慧棣 李恭坤 杨苏明 戚培才 徐亚凤 章文超 黄卖九 熊汉中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候一波 裴足喜 刘平 舒惠娟 何叔水 彭竞强 曾维开 余仰贤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程曲流 李文跃 夏忠勇 王采 胡光震 章亮 沈盛生 宁勤征 徐子印 赖德全 曹木林 张正海 涂翼报 吴胜华 刘伟 饶晓晴 袁世文 蓝国华 朱正荣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王怀治 方文贤 王秋霞 王跃林 王淑凝 冯叔文 孙同鑫 孙燕明 李一新 张吟玲 余效团 赵紫云 邱含 陈敏 戴玉梅 范敏祺 俞军 赵明生 胡景文 俞海青 聂乐春 涂序生 徐江云 黄水泉 黄勇 喻冬华 曾亚林 程永安 舒立洪5.第五批授誉46名(2009年)周鹏 王卫平 喻木华 钱梅玲 李映华 张中闻 傅长敏 吴能 徐硕 杨青 熊国辉 洪南雨 蔡玲玲 涂志浩 刘清云 曾瑾 梁小平 高峰 邓幼堂 江建民 杨曙华 涂少波 解强 李少景 武育伦 汪春麟 刘志为 欧阳桑 徐岚 赵美云 邱启先 余磁 况冬苟 吴兰芳 冯金玲 黄杨 董伟 余宾 张慧 张晓东 姚慧云 於彩云 汪平孙 魏晓阳 龚华 熊军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9年2月6日共26名彭荣新 高峰 刘清云 程润生 徐波 杨曙华 喻木华 周景平 熊国辉 黄周生 翟筱翔 管桂玲陶 曹爱勤 吴国兴 姚慧云 冯唐新 魏晓阳 赖如森 沈浮 焦健懿 吴少雄 魏胜耀 于长征 李宝华 潘凯声
袁方华
男,1963年出生,1977年传艺进厂,陶瓷世家,民间艺人。擅长图案等陶瓷釉上装饰,特别是扒花工艺深受业内人士赞赏。作品大部分被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从业三十余年,传承了釉上彩绘高端技艺扒花装饰,填补了宫廷用瓷的空白。师从吴成仁、叶冬青,得到了恩师的真传。
徐玉润
男,1968年出生于本市,我母亲原是现人民瓷厂,从事画青花(传统手工制作)历经五十余年,家庭生活困难,后我从十岁开始跟随母亲学画传统工艺(青花)在同时学年经考试合格再由人民瓷厂推荐就业。后1994年因陶瓷下落,下岗再进私人作坊从事青花工作一直至今,现有30余年。
邵吉平
男,1962年出生于陶瓷世家,大学文凭,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名人,景德镇陶瓷美术馆理事、陶瓷协会会员、陶瓷商会会员、昌南书画院高级画师。1977年进厂学艺,受业解惑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五隆夫先生门下,受益匪浅,得到恩师的真传,三十年醉心陶艺,勤学不倦。1987年毕业于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系统的学习了陶瓷绘画技法和陶瓷设计理论知识,擅长粉彩、人物、山水、花鸟、青花釉里红综合装饰。格调高雅,功底深厚,技法娴熟,气韵生动,融各家之长于笔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金、银、铜奖多次,在景德镇党刊、景德镇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进行过专题报送,并被誉为“收藏家最喜爱和最具实力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雅俗共赏,有较高的收藏和价值空间,所画精品大部分被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
余恂铨
男,1928年出生。,1974年在程家窑从事烧炼一夫半工作。,1948年—1955年在担家窑从事收兜脚工作。 1956年—1960年在马栏里窑从事架表工作。 1961年—1975年在筷子弄窑从事驮坯、把桩工作。 1980年至今,在古窑镇窑从事柴窑烧炼架表和驮坯。爷爷余会龙是六合窑把桩师傅,父亲余昆松从事柴窑烧炼驮坯、架表。后师从余昌代师傅学习烧炼满窑、驮坯。 1947年开始学徒,学习满窑和烧窑。 1948年跟随余恂栏学习二夫半和收兜脚。 1956年在马栏里窑学习架表。 1960年在红星瓷厂、华电瓷厂烧煤气窑。 1961年回第三瓷厂从事烧煤气窑。 1966年开始在新华瓷厂从事柴窑烧炼把桩。 1980年以后至今,在古窑瓷厂从事架表、驮坯工作。 驮坯技艺特点: 1、负责整个柴窑烧炼的瓷坯统计安排,根据瓷坯的不同品种的烧制窑温来安排窑位。 2、负责看上半夜的火候,以及熄火后成瓷火候。2009年10月19日,参加镇窑复烧工作。 2010年6月12日,参加镇窑第二次复烧工作。 2010年7月,参加明代葫芦窑的营造工作
余略森
男,1958年出生,1975年—1980年,在外打零工。 1980年至今,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从事柴窑瓷烧工作。父亲余用强,1951年进入建国瓷厂学徒,后一直从事柴窑烧炼工作。1980年进入古窑瓷厂从事把桩工作,师从冯宽生;师从余恂铨从事驮坯工作至今。1980年进入古窑瓷厂学徒 1980年—1982年,为二夫半;1982年—1983年,为三夫半;1983年—1985年,为收兜脚;1985年至今,为架表。个人技艺特点:满窑时架表要直,不能歪斜,每一路要高低对称; 烧窑时看下半夜的火候,决定何时投拆以及投拆多少,熄火时,协助把桩师傅熄火。 2010年6月12日参加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工作 2010年10月19日参加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第3窑)复烧工作。
王蛟湾
男,1957年出生,1979年—2002年在景兴瓷厂工作。 2002年至今在古窑瓷厂从事装坯工作。2000年师从胡新文从事装坯工作;2009年师从王兴旺从事装坯工作。1979年—1981年在景兴瓷厂从师于胡新文、王兴旺二位师傅学习装坯 1981年出师后,至2002年在景兴瓷厂从事装坯工作 2002年至今,进古窑瓷厂从事装坯工作 。个人技艺特点:大件器物装坯难度大,需要用布带吊着装下去 。 2009年10月19日参加清代镇窑(第1窑)复烧工作 2010年6月12日参加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工作 2010年10月19日参加明代葫芦窑和清代镇窑(第3窑)复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