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古城遗址的内蒙古城

动人的巨人
羞涩的毛巾
2023-04-02 18:17:23

古城遗址的内蒙古城

最佳答案
开放的水杯
如意的画笔
2025-09-03 16:59:00

兴安盟境内已发现的辽金时代古城遗址近50处,其中科尔沁右翼前旗分布较多。这些古城遗址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和环圆形,一般都有马面和角楼,城墙夯土修筑,少数较大的古城多为东西或南北两座。比较典型的古城遗址有以下几座

吐列毛都1、2号城址

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西北100公里的吐列毛都镇内,坐落在霍林河谷北侧。城后有山,城西北是金界壕。山东有一小溪从北边的哈日木流来,经过古城东侧汇入霍林河。古城分东西两座,相距160米。编号为1号、2号城址,1号城址在西,2号城址在东。

1号城址,近似长方形,东南西北墙长度分别为703、504、682、493米,周长2382米。东墙和南墙的中部各开一门,门前皆有半圆形瓮城。瓮城直径均为19.2米。城门都朝东南开,残存城墙高3—4米,底宽3.5米,用土夯筑,夯层厚约10厘米。古城四角有角楼。城墙上面筑有马面31个,直径最大的12米,最小为8米,间距在4.3—8.3米。城内现已辟为耕地。南部有一处建筑只存台基,残存的台基高0.5米,底宽3.8米。台基周围发现大量残存瓦片,西北角发现水井一眼。在城西南角清理过一座房址,发现大量布纹瓦、铁环、铁钉,出土“元丰通宝”一枚。1号城里发现大量的铁锄、铁铧犁、马蹬、石臼、石杵、定瓦片、釉陶缸片、大卷沿夹砂灰陶片、铁刀、铁锏、铁矛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兵器,另外还出土了“开元通宝”、“熙宁通宝”、“崇宁通宝”等大量铜钱。

2号城址,在1号城址东侧,长方形。城东西墙各长320米,南北墙各长385米,周长1410米。2号城四隅皆为直角,十分规整。残存城墙高0.8米,底宽4.5米。北墙偏东开一门,门宽为8米。门前亦有瓮城,为长方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24米。城外有护城河。2号城发现少量陶片。研究结果表明,2号城当年使用的陶器与1号城的相同,只是使用时间短些。

经考证,1、2号古城建于金代,元代废弃,所处地址属金泰州。1、2号古城是乌古敌烈统军司的治所。

双城子城址

位于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从古城城址向北走5公里左右,便到达了蛟流河的上游。由古城城址向西走500米,眼前便是蛟流河。河岸上散布着辽金时代的陶瓷片、石臼等。双城系指有南北两座城。南城小,为外城。北城大,为内城。两城中间有一道墙,把内城与外城隔开。墙上只有一道门与内外城相通。外城和内城皆为正方形,外城边长252米,内城边长336米。城墙高4米,建有角楼四座。两城外有护城墙,每隔约80米有一个镝楼。城内曾出土铁刀、铁蒺藜、青瓷碟、白瓷碗等兵器和生活用具。据考证,双城子为辽代的春州城。

公主陵古城遗址

前公主陵1、2号城址

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前公主陵村。北面靠山,东面有洮儿河,西有111国道,南面为开阔地。共有两座城址,一座位于村北,编号为1号城址;一座位于村东,编号为2号城址。两城相距150米。

1号城址,近似长方形,夯土板筑。城址南北东西长度分别为666米、650米、255米、258米。城墙基宽10米左右。残墙高1—3米,夯层厚约0.1米。城门在南墙偏东部,宽23米。城门前有瓮城,城墙四角有角楼。城墙四周有马面15个,其中北墙6个、南墙5个、东墙2个、西墙2个。角楼、马面均高于残墙,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墙。马面之间相距15-90米不等。城内东北隅有一内城,为夯土板筑,南北长180米,东西长208米。内外城共用一面北墙。内城东墙距外城东墙68米。墙宽约3米,为夯土板筑。内城南墙偏东侧有一城门,门宽15米。门外两侧各有一个建筑基址,呈方形、长方形两种。城内建筑基址分布规整。在城内发现许多残存的布纹灰瓦、陶片,还有少量的灰色兽面瓦当。

2号城,呈正方形,四周残存的城墙边长675米。墙基宽15米,残墙高1-2米。城墙四角有角楼。四周城墙有马面,间距50-70米。角楼与马面均高于城墙,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墙。城墙为夯土板筑,夯层厚0.1米。城内西北角有一处窑址,呈圆形,周围残存有布纹板瓦、碎砖、窑具等。城北面中部有一处建筑基址。

在1、2号城址内采集到的有陶片、板瓦瓦当、粗瓷片、白瓷片等。陶瓷片为泥质灰陶,轮制,素面,鼓腹,有卷沿器口。灰色兽面瓦当主题纹饰为怪兽,四周辅以乳钉纹。板瓦为灰色布纹,粗瓷片为缸胎酱釉色,白瓷片微黄无开片。

根据1、2号城址的特点与采集的标本特点推断,1号城为辽金时代古城,2号城为辽代古城。

最新回答
哭泣的奇异果
眯眯眼的便当
2025-09-03 16:59:00

出河店,辽金时地名。位于黑龙江地区西南部,嫩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的北岸,今肇源县茂兴镇南“昂喇勒”古城,是金代降州城遗址。出河店也是古战场遗址,古今中外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出河店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记载,辽代天庆四年十一月末,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伐辽,偷袭降州城,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将出河店改称为“肇州”意为“肇基王绩”之地。这就是历史上辽金时期的肇州。2007年,肇源县政府筹资在这里建设了天然大理石的阿骨打像和碑文。

白金宝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址,位于肇源县城西50公里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白金堡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1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白金宝遗址是松嫩平原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标志地,是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也是该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起始点。1981年白金堡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白金宝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带有显著特点的“白金宝文化”。

望海屯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花江北岸,隶属肇源县三站镇宏大村管辖。在望海屯西南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今称“望海屯古城”,为辽金时代古城遗址。古城南临松花江,被松花江支流环绕,三面临水,形成天然屏障。城呈长方形,周长约2970米,北墙被村庄叠压,南、西城墙保存较好,最高处2—3米。东、南、西城墙中部有城门。西门外尚有瓮城城墙遗迹。城内已垦为耕地,地表散布着陶器碎片。出土陶器多为轮制泥质灰、黄褐陶。瓷器除仿定瓷外,还有缸胎三彩瓷片和缸胎酱釉壶嘴残片。因城建于青铜时代遗址上,故有早期陶片、鬲、鼎足之类遗物(古城南墙东部百米处有一座小城,略呈方形,周长约720米)。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寿山将军墓 据史料记载,袁寿山,字眉峰,明末名将袁崇焕裔孙,汉军白旗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善战 ,受到清政府嘉奖。1899年任黑龙江将军,时值沙俄入侵黑龙江,袁寿山将军率部抵抗,直至壮烈殉节,因其夫人系杜尔伯特旗扎萨克(王爷)希拉布罗丕勒之女,故该王爷为其女婿在杜尔伯特旗选定现在墓址安葬。为了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美好的杜尔伯特,大庆市决定建设碑林风格的寿山将军公园,使之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动人的皮带
无限的树叶
2025-09-03 16:59:00
这样颜色的绿釉罐要看是陶罐还是瓷罐,也就是胎骨是陶的还是瓷的,如果是陶质的(吸水)从汉代以前就有,但色调没这么好,到辽金时代这器型颜色较多,也是陶器胎骨,宋之后就很少见了。如果是瓷胎一般在宋之前就较少见了,宋之后(含宋)多见。看看胎骨吧,如是陶胎多为辽金宋之物。

尊敬的黑猫
舒适的热狗
2025-09-03 16:59:00

鸡冠壶

金面具

白釉褐彩梅瓶

假如,我们可以来一次“ 历史 穿越”,就会惊奇地看到沈阳11万年前的打制石器、7200年前的鸟形木雕、夏商周的青铜器、战国时的青铜戈、秦朝的陶量器、两汉时期的高级建材遗物……

由沈阳市文化 旅游 和广播电视局、沈阳日报共同主办开展的,为正在筹建之中的沈阳博物馆征集镇馆之宝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兴趣和关注。在本期介绍中,市民可以了解到,在沈阳出土的辽金时期的三方石刻、绝世辽瓷、纯金面具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沈阳厚重的 历史 内涵。

在辽代(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时,沈阳称之为沈州,大部分地区属于东京道(今辽阳)管辖,其北部的法库县、康平县境内分布的州县属于上京道(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到了金代,沈阳仍为沈州,属东京路都总管府管辖的刺史州。

从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初,契丹辽朝与女真金朝存续的三百多年间,是沈阳古代发展史中的关键时段。辽金两朝都曾积极推行“因俗而治”的国策,对辽沈地区诸州县进行有效管理。

辽金时期,多民族聚居辽沈地区,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和女真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烧制陶瓷,冶铸银铜,纺织绢帛,贩运特产,交换商品,为各族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物资,做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近年发现的那些深沉而精美的文物,充分展示了辽金时代沈阳地区的辉煌 历史 与灿烂文化。

三方石刻确定沈州城就在中街一带

沈州,辽代隶属于东京道,建于辽太祖神册六年(921年),与“沈州”同建的还有该州所属的“乐郊”“灵源”两座县城。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执政时期,将刺史州“岩州”划归沈州。那么,沈州城到底在今天沈阳的什么位置呢?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拆除小北门附近的辽代崇寿寺残塔时,在地宫内出土了石函,上面刻有“乾统七年岁(1107年)次丁亥四月小尽丁巳朔十一日丁卯火日,选定辛时于州北三歧道侧寺前,起建释迦佛生天舍利塔”等文字,说明沈州城在该塔南面。1953年,人们在浑南桃仙镇莫子山(辽时称卓望山)的辽塔地宫中,发现了辽兴宗重熙十四年(1045年)的石函,上刻有“大契丹国辽东沈州南卓望山上造无垢净光塔一所”等文字。由此可证,辽代的沈州城位于卓望山的北面。1985年,考古部门在维修塔湾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过程中,在地宫发现一件石函,石函上有刻于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的文字,其石函上盖有:“南瞻部州大契丹国辽东沈州西北丰稔村东……”等文字。这就是说,当时的沈州城应位于该塔的东南方向。

综合以上三件石函关于沈州方位的文字描述,结合目前考古发现,专家们基本可以确定:辽代沈州城就在今天沈阳老城区中街一带。至于其城墙的具体位置,还有待考古发现。

一千多年前,沈州置建时城址之选定,充分体现了辽朝人的聪明才智。沈州及其附属周边州县,处于东北平原的中南部,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降水充沛,宜耕宜牧,加之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条件,因而,奠定了其后来作为清朝开国之都城和当代东北地区中心大都市的 历史 地位。

绝世辽瓷

沈阳的发现轰动学术界

辽代在沈阳大地留下了丰富的 历史 遗存,辽代陶瓷即是这些 历史 遗存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也是辽代 历史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将辽代陶瓷按照产地分为“辽产陶瓷”和“输入瓷器”两大类。辽产陶瓷即辽本土窑场烧造的产品,也是辽王朝在接受中原汉文化过程中,吸收中原制瓷技术并与本民族传统和特点结合产生的,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株瑰丽的奇葩”。“输入瓷器”即由辽境以外窑场烧制并输入到辽境的产品。

辽产陶瓷,根据辽墓出土的陶瓷器物形制分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模仿中原瓷器形制而制作的各类生活用品。另一类陶瓷器的器型颇具浓郁的北方草原契丹民族文化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鸡冠壶”,大致分为穿孔式(单孔与双孔)和提梁式两种。法库红花岭辽墓出土的绿釉鸡冠壶,叶茂台23号墓出土的提梁鸡冠壶都非常精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辽瓷中,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出土的两件辽瓷更是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的时代范围,大致在10世纪中期至11世纪中期,这里出土了一批珍稀精美的高等级随葬品,特别是白釉黑彩和白釉褐彩梅瓶,更为辽墓中首次出土。

在出土的白釉黑彩梅瓶瓶体上,用黑彩绘制图案。图案上有一只梅花鹿、一只羊、两条狗和一只兔子,动物大小按照真实比例描绘,鹿、羊、狗体积较大的四只动物均匀分布在梅瓶的四个面,形成狗逐鹿和狗撵羊的场景。整体图案构成一幅草原上猎狗狩猎的场景,画面饱满,造型传神,充分体现了契丹帝王“捺钵”的活动习俗。据专家鉴定,该器物上的图案为国内首次发现,堪称孤品,其价值不可估量。

纯金面具

辽沈地域独特葬俗的反映

2017年4月至11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康平张家窑林场考古发掘过程中,对该墓群进行考古发掘,9座墓葬共出土器物400余件,其中包括完整的宋辽瓷器和制作精美的辽代金银器、玉石玛瑙等珍贵文物。4号墓出土的纯金面具和两只绝世无双的精美梅瓶,证明墓主人的身份相当高贵,或许是位既能征战沙场,又颇具生活情趣的王爷。

金属面具是辽代契丹人的奇特葬具。辽代辽沈地区工匠们用有色金属制作的供丧葬用的“面具”和“网络”,颇具北方地域与民族特色,并有颇高的工艺水平。契丹人的“金属面具”大致有银质、铜质和铜鎏金三种;样式分为扁平浮雕式面具、半浮雕式面具和高浮雕式面具三种;用途有成年男性面具、成年女性面具和儿童面具三种。根据辽墓出土的“面具”实物分析,辽代金属面具是按墓主的面容打制的,所以具有性别和年龄之分,男性面具较大,具有一种粗犷的韵味,且多錾刻胡须;女性面具相对而言“面相”较清丽,耳垂部多留有佩戴饰件的圆孔。金属面具用于覆盖死者的脸部。在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法库县大孤家子乡李贝堡村辽墓,都有精制的鎏金面具出土。今天,在这些神秘面具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讲述……

现代的咖啡豆
超帅的秀发
2025-09-03 16:59:00
塔虎城,辽、金城址,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西北10 公里是大安市,城西1公里是长春一白城铁路,长白公路穿城而过。“ 塔虎” ,蒙语“ 胖头鱼” 之意,因其周围湖泡过去盛产胖头鱼而得名。 城呈方形,方向正南、周长5213米。东墙1314米,西墙1298米,北墙1323米,南墙1278米。城墙高5一6.5米,基宽20一25米,顶宽 1.5一2米。四面城墙上各筑有16个马面。城四角各存一角楼址,平面为圆形,稍浸城内,外凸出城角。”基部直径米,顶部直径 28米,高出城墙1.5米。站在角楼址上,可监视左右两侧城墙,与马面互为照应。城有4门,分设于四面城墙的正中。南、北两门均遭破坏,东门已残,唯有西门保存较好。城门外各有一半径约 30米的半圆形瓮城,瓮城门开在侧面。南、北城门宽25.2米,瓮门偏东。西门12.3米,东门18.5米,瓮门均偏南。城墙夯土垒筑、夯层清晰。城外距墙基 10米处,有两道护城河,两河间有一道宽8米、高出河床4一5米的土垣。内河宽13.5米外河宽 11.5米,深约3.6米。护城河于瓮城处、随其形向外弯转而过。在角楼外,两河之外又加一道短护城河,其堤坝较宽,两端延伸到角楼两侧第一个马面处,与第二护城河相通。东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河道,长750 米,宽80米,是当年引嫩江水入护城河的故道。城内已辟为耕地,有8处较明显的台地,高出地表约0.5米,其上砖瓦较多,是建筑址。西北角建筑址东西长 33米,南北宽32米,高出地表约2.5米,瓦砾残砖遍及台上。外围是两道土墙,遗址表面可见兽面瓦当、绿釉筒瓦、鸦尾等建筑饰件残部。城内东南角曾有一高台,外有土墙围绕,现已平毁,散布有少量的残砖碎瓦和陶、瓷片。城西南隅过去有 4处遗址,现已平毁。城内在公路两侧约100米、南北长700米的范围内,灰土较厚,陶瓷片、建筑饰件分布较集中,曾出土黑白围棋子、北宋铜钱和铜、铁蒺藜等。距南墙 700米、西墙700米处有一土丘,东、南、北三侧地势略高,遗物分布较集中。其东侧的高台上,发现大量的铁渣和红烧土,是一处冶铁作坊遗址。城内文物堆积厚达 5米,其中有灰烬、鱼骨和兽骨等。 塔虎城周围还发现许多与城有关的遗址。城东北距城墙50米处,有一座椭圆形土台。此台基部东西长38米,南北宽30 米,高5米,砖筑,石灰勾缝,非常坚固。高台表面上镶有牡丹花和莲花等花纹砖,在台下出土铜风铃1件,为方柱形,四角呈卷云状,做工精美。此台已遭破坏,现仅存土台。文物表明,此台应是辽代的一座塔基。城东和城北发现居住址和建筑址,城南、城西、城北多处发现小型瓮馆墓葬。

1975年,于城南发现一砖室墓,墓室为方形,券顶,内壁抹白灰,上饰壁画。随葬品有铜镜、陶、瓷器数件。城内遗物丰富,有大量砖、瓦、陶瓷片。建筑构件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当时中原各名窑烧造的瓷器,在此都有发现。其中有一批完整的瓷器。品种有酱釉鱼藻匜、定窑白釉莲花盘、莲花碗、双鱼碗、白釉瓜棱柱、白釉小口瓶、鸡腿坛、黑釉双系壶、酱釉三流三系壶、绿釉长颈瓶等。铜镜是出土铜器中最多的器物,有双龙镜、童子戏花镜、双鱼镜、昭明镜、瑞兽镜、十二生肖镜、朱雀镜等。双龙镜镜缘刻有“长泰县监”字样。双鱼镜有 3面,其中两面有边刻,一面刻“信州司侯司”,另一面刻“肇州司侯司”。此城发现铭文最多的是瑞兽镜,共28字,边刻有“长春县xx”字样。湖州镜,镜薄纹精,造型别致,内铸楷书“湖州真石十八郎,炼青铜无比照子”等字。铜人、铜佛、铜釜、铜钱也屡有出土,自清末此城址被开垦,多次出土铜钱,少者几枚,多则千斤。多为北宋钱余为唐、南宋、辽、金钱。城中出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有铁铧、犁镜、趟头、刃、斧、钁和石磨等,也出土铁镞等武器。

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此城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虎城地处嫩江、第二松花江交汇处西侧(今前郭县八郎镇北上台子村),地势险要,在辽金时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塔虎城在辽代称长春州,金代称新泰州,是辽金时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和交易中心。

如今古城遗址的残垣断壁静静地躺在丰腴的田亩间。塔虎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长5213米。城墙为土筑,分层施夯,十分坚固,虽历九百余年,风蚀雨剥,现仍高5-6米,基宽20余米。每面城墙正中,各辟一门。门外设有半圆形“瓮城”,门两侧分别筑有8个高出墙约半米的“马面”(即垛口),全城共64 个,相邻两个马面之间相距70米,恰为一箭之地。古城的四角,各有角楼一座, 呈圆形,高出城墙,稍凸城墙内外,站在角搂上,可环顾左右两面城墙,与马面相照应,再加上城外两道10余米宽、4余米深的护城河(角楼外加设一道),足见此城军事防守设施甚严,绝非等闲之地。

古城于清末民国初年即已垦为耕地,地表面到处布有砖瓦残块及陶瓷碎片、兽骨、灰烬等,过去城内有8处比较明显的建筑遗址,高出地表面约半米,上面遍布青灰色残砖、布纹板瓦、筒瓦、瓦当、勾滴、甋吻、璃首等建筑构件。由于1975年平整土地,这些遗址都被推土机铲平,现仅余西北角一处群众称为“金銮殿”的建筑遗址,瓦砾残砖遍及台上。

古城东北角护城河外,有一椭圆形土台,高约5米,群众称为“点将台”,此台原高10余米,砖筑,表面镶嵌莲花瓣形纹砖。台下曾出土过方柱形卷云翅铜风铃及荡锤。莲花是佛教的一种常用纹饰,风铃则多为寺院殿檐、塔角之悬用。由此观之,此台可能为一塔基。辽金盛行佛教,常于城内外兴建寺庙及佛塔。《辽史》曾记载过,道宗咸雍八年(1072年)三月,长春州、泰州(今洮南程四家子古城)、宁江州(一说扶余伯都纳古城,一说三岔河石头城子城〕就有三千余人自愿削发为僧尼。此城出土的各种铜佛,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塔虎城遗址出土文物甚多,除大量的砖、瓦、陶建筑构件外,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从武器到货币,从宗教器物到各种装饰品,其间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等应有尽有。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长春州置于辽兴宗重熙八年(1039年〕隶属延庆宫。但是,《辽史·圣宗本纪》又记载,太平二年(1022年)三月甲戌,圣宗皇帝去过长春州,这就是说,塔虎城应建于1022年以前。另据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古城墙两米以下皆为五花土,且夹杂砖瓦及灶炭之物,这足以证明,此城兴重之前,有先民在此居住。“重熙八年置”应是隶属兴宗延庆宫的时间。

辽朝分设五京,即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长春州在行政上隶属上京道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古城),军事上属东北路统军司。此城除驻扎正规的“韶阳军”以外,还有乡丁四千。长春州辖长春县,县内人口两千户。

1114年9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初,阿骨打亲自领兵进逼长春州。由于此时辽兵防守空虚,金兵一举而胜,此城遂被金占领。

金灭辽之初,承袭辽制,塔虎城仍为长春州。由于战争的破坏,塔虎城墙多处被毁,从现存的古城残垣断壁处,仍能看出金代修补过的痕迹。1150 年,金州将长春州降为长春县,隶属于金上京会宁府肇州(今黑龙江省肇东八里城)。1185年,金朝撤销泰州,1195年,又在塔虎城置泰州,原泰州降为金安县,隶属于新设置在塔虎城的泰州。考古学界将这变更后的泰州,称为新泰州。新泰州隶属于金北京路临潢府。下辖长春、金安二县。为防御此时已强盛的蒙古之入侵,金东北路招讨司曾设在这里,于是,塔虎城又称为金朝的军事要塞。

1211年,蒙古汗国发动大规模的对金战争。由于蒙古汗国征金之初,仅以掳掠财物为目标,攻下城邑后,并不带兵占领,所以我国东北境内勃海、辽金时期所建城郭,绝大部分在此时被摧毁,塔虎城也未能幸免。

由于塔虎城地处松嫩两江交汇处,四周多泡沼湖泊,水草繁盛,是天鹅、野鸭栖息之地。辽代皇帝每年春季都来这里“巡幸”游玩,或在月亮泡、查干湖捕捉鹅雁,或在洮儿河、嫩江、松花江钓鱼,此等盛事即契丹语之所谓“春捺钵”。

据《辽史》记载,每逢皇帝“春捺钵”巡幸之时,必携群臣、宫妃等众,从上京临潢府出发,约行60天,来到塔虎城,在达鲁古河或鸭子间凿冰捕鱼。当捕获第一条鱼后,即设“头鱼宴”以祝贺。由皇帝亲自放鹰捕获第一只天鹅时,又要举行“头鹅宴”以庆贺。附近的各女真部落酋长也应邀参加,边畅饮,边歌舞,春尽而归。“春捺钵”期间,辽帝也曾在此地接见北宋、高丽等国使者。此事在《梦溪笔谈》和《辽史》中都有记载。

因有“春搽钵”之举,辽帝每年都要派人到女真各部强索海东青鹰。海东青鹰,经驯养可为人捕捉天鹅,产于濒临日本海的五国部。女真人为向辽帝贡鹰,常出兵与五国部厮杀,付出代价很大,同时索鹰的“银牌天使”也乘机勒索财物和污辱妇女,引起女真人的强烈不满。在辽天祚帝举行的一次头鹅宴上,天柞帝命女真各酋长依次起舞,完颜阿骨打执意不肯。天诈帝当时就要杀了他,枢密使肖奉先进言力劝,阿骨打才免遭杀身之祸。后来,正是完颜阿骨打起兵打败了天祚帝,灭掉辽朝。

金初也承袭辽朝的“捺钵”之举,称为“刺钵”,或建”行宫”。金熙宗帝,也曾来塔虎城一带,在混同江(即松花江)渔猎。

塔虎城,是吉林省境内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遗址之一。塔虎城遗址对于研究辽金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很受重视。

心灵美的镜子
大胆的学姐
2025-09-03 16:59:00
塔子城古城遗址是我省最大的一座辽金古城,是辽代在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灰陶,釉陶,龟型砚,汉白玉莲花础石等等,在城西南隅小学校园出土的辽代大安七年刻石,迄今为止是我省发现的唯一有纪年的辽代刻石。方形城址、马面、雉堞、瓮门,足具我国辽金时期古城的重要特征。

古墓葬是另一个遗迹啊,帮你找来了介绍,介绍也只说这些了

古墓群位于塔子城镇东南9.5公里1957年挖掘时出土大量辽金时代文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葬器物群特征明显,陶器分为泥质黄褐陶、夹砂黑褐陶和细砂黄褐陶三种,纹饰有蓖点纹、指甲纹、锯齿纹、划纹、戳印纹、绳纹和红色彩绘,大部分为实用器,少量属于明器,均为手制,器形有壶、罐、钵、碗、瓮、小三足器、鬲、盆、匜、杯及支座等,基本组合为壶和碗(钵)。典型器物以直颈鼓腹壶、侈口深腹罐、浅裆鬲、小三足器、小支座最为常见。铜器比例较大,多为小件饰品,有镞、刀、矛、锛、圆泡、管饰、牌饰、铃、耳环等。铁器多为小型工具和武器,有镞、刀、矛、管饰。骨器比较发达,有镞、弓弭、锥、匕、鸣镝、管、纺轮等。各种石质管状和珠状的装饰品也较多

害怕的便当
妩媚的豆芽
2025-09-03 16:59:00
一园林文化

早在金代,玉渊潭公园是金中都城西北郊的风景游览圣地;辽金时代,这里河水弯弯,一片水乡景色。其间有封建士大夫们追求隐逸雅趣的“养尊林泉” 、“钓鱼河曲”等风景名胜。

《明一统志》载:“玉渊潭在府西,元时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由于这里地势低洼,西山一带山水汇积于此。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新开引河上水。又在下口建闸,俾资蓄泄湖水,合引河水由三里河达阜成门之护城河。

东部建有行宫。后湖淤塞,杂草丛生。解放后,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旧湖南边挖了一个约10公顷的新湖,状如葫芦,名八一湖。下游建有实验水电站一座。新旧二湖东西两端相联,既可引水,又能蓄水。1960年密云水库修建后,引水工程南端,由昆明湖到玉渊潭的引水渠,在罗道庄与永定河引水渠相汇,同经玉渊潭流入护城河。近年来大力建设公园,修了环湖路,在园内还建了游廊点景建筑,逐步丰富园容。玉渊潭不仅是景色宜人,环境清幽,树木茂密,为西郊盛暑纳凉、游泳、划船的场所;而且在北京水利工程上起着引水、调洪的作用。

2主要景区

樱花园

公园的西北部,紧邻繁华的西三环,有一片山脉贯穿东西,园路蜿蜒四通,水岸翠绿拥绕的园林,是 1989 年开始建设的,以樱花为特色的园中园,总面积 25 公顷。在 1973 年春,依山傍水处栽种了象征中日友好的大山樱。1990 年前后,公园开始大规模整理山水,陆续从中国东北、山东等省引进 14 个品种,2000余株樱花栽于园内。在西门入口有冰心亲题的礼赞石刻,西门附近有不少被认养和栽种的樱花树。园内 " 樱棠春晓 " 、 " 樱洲秋水 " 、 " 柳桥映月 " 、 " 云溪深处 " 等景点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当主角。

樱花园东侧有一水榭 ,名为" 鹂樱苑 " 。在这里悠然的赏荷、听鸟、寻虫、观鱼、会友、健身、唱歌,是人们放松减压的场所。后调整补充栽植染井吉野,使西门和山南侧等区域也成为观赏早樱的去处。这里樱花有山樱、染井吉野、八重红大岛、杭州早樱、关山、一叶、普贤象、松月、有明、郁金等十余个品种。 2002 年日中友好 30 周年纪念植树活动中,补充栽植了思川、南殿、太白和美丽坚等新品种。还有观赏性并不太好,可是总是提前开放的青肤樱。

留春园

留春园位于玉渊潭公园东部,占地面积16300平方米,建于1980-1983年。为造园大师檀馨设计。园中建筑规整,利用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格栅围墙将若隐若现的春光拢于园内,并设厅廊、花架、中心景亭、留春壁画和雕塑等设施为环绕,中心是开阔的草坪,四周种植层次分明的常绿树和高大乔木,姿态各异、季相丰富的花灌木使园中花期相连,将留春之意寓于植物造景之中,是玉渊潭最早建成的设施完备的一个园中园。玉渊潭公园留春园南入口处的壁画,画面由高温烧制的异彩瓷片拼对粘贴而成。东侧路两旁有西府海棠树相叠的花廊,沿路右行有藤萝架,引导游人进入敞厅,厅后竹影映墙,四周花池陪衬。

四角亭

位于留春园西南隅,是园内登高揽胜的制高点。后期这里陆续经过调整,围墙扇面亭等被陆续拆除,成为开放式庭院,但园内植物的基本风格没有变化。现园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早春之时腊梅、连翘、迎春、玉兰等次第开放,樱花是1996年后移植而来。春归之时,盛开的蔷薇、玫瑰、紫藤依旧使春色不减,表现“留春”意境。希望年年岁岁花更艳,也希望来此的游客青春常在。中山岛中山岛区泛指公园西南部景区,长约900米,宽约80米,是公园南侧贯穿东西的一脉山梁的西部。历史上几次开挖和疏浚河湖堆积而成的这道屏障,阻隔在玉渊潭和八一湖之间,山上原有洋槐林,多是农大建校时遗留。因位于公园中部较高,被称为中山岛。

玉渊亭

位于中山岛的东端,是建筑在土山上的一座仿古四角重檐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中式建筑之一,于1985年兴建,是全园制高点,登亭俯瞰,南北景致尽收眼底。此亭于2004年重新整修, 2005年在南侧郑重挂牌,题字“玉渊”,正式命名玉渊亭,为孟令芳题写。2007-2008年对周边地形和植物的再次整理, 使之更为突出。

玉渊亭西侧的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于1987年始建,1990年正式落成。冯河所设计的主碑由不锈钢制成,它与周围的雕塑,表现了少年儿童迎接全国解放的历史,将各个时期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英雄行为与艺术统一起来。1990、1993年、1999年以及2007--2008年,公园陆续对整个地区进行了环境改造,将山体打破,开辟了三条通道,使八一湖、西湖、东湖与樱花园景观通透相连,增加了大量铺装和广场,为公园西南部增添了活力,吸引了众多的晨练游人,现已成为公园清晨最为热闹喧哗的晨练场所——众多歌唱跳舞打球健身的老人,生龙活虎的状态不逊于青少年。玉渊亭东侧的游客服务中心于2009年落成,其功能集会客、服务活动、特色商品展卖为一体,是公园重要服务场所。

引水湖

在公园东北部,有一幽静湖区,原来为林木囤养区,植被繁茂。随着公园环路的建设,这个占地9.5公顷,地 势低洼的林区,在1997、98年被大规模回填改造。该景区的水系是自东湖而来,至钓鱼台而去。北部地形舒缓开阔,以雪松,银杏和挺拔的白杨等乔木为主,散布于开阔的草坪,沿公园环湖路北,配以海棠等春花灌木带,极具90年代的疏林草地风格。这里4月成片的美国观赏品种海棠,是仅次北京植物园的海棠胜景,成为目前春季活动中公园的又一亮点。

远香园

远香园景区位于公园东南部中心区,留春园西侧,为2005年原望海楼宾馆和公园管理处搬迁之后重点建设景区,2006年—2009年分期建成。原规划名称取自咏荷“香远逸清”,后几经调整,建筑成型,但庭院景观变化很大,取消了原计划湖边的荷花岸以及中心庭院的荷花池,成为目前具有较多文化和服务功能的核心区。核心景区2009年建成樱花展厅、远香楼、景观亭等风格现代简洁的三处建筑。其中景观亭掩映于碧绿柳荫间,成为湖岸的新景。亭西侧为景观大道,主景手印石是为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2006年评选出的景观之星—檀馨(设计大师)、张国立(认养绿地多年并成为形象大使)等人的手印,于 2007年建成。

除建筑等硬质景观外,中心庭院区域于2010年种植樱花、玉兰、牡丹、丁香、太平花等乔灌植物。景观大道以南为2006年建成的具有停留休息功能的绿地,种有大量吉野樱花和几株垂樱。其西侧还有林木茂密的山林坡地,种有紫叶李、白蜡金丝柳等彩叶树种。

十二属相

儿童游乐场,其内建有十二生肖雕塑造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大型水泥仿树型房屋,配有铁索桥、独木桥和滑梯,旁边土山与山石、伞亭以及其他可爱动物的雕塑,共同构成儿童活动区稚朴而活泼的气氛。

超帅的胡萝卜
粗犷的冷风
2025-09-03 16:59:00
瓷房子(赤峰道)是每个到天津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的。这是一座用数万件古董瓷片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由瓷房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被人们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瓷房子所用瓷器和瓷片年代从汉代一直跨越到清代,窑址除五大名窑外还有龙泉窑、耀州窑等,中国所有官窑、民窑瓷的种类几乎都可以在这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