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年代碗底?
一、大口小足:元代碗盘一般口径较大,底足足径较小。足底大多不施釉,是露胎的,但修胎、修足规整。
二、足端平切:一般器物底足端平切的工艺从元旦开始。盘碗多见,一直延续到明空白期。
三、底足乳突:元代碗盘底足外撇,足端平切,且足端较宽,大碗的足墙高度在一厘米左右,足内不施釉,足底心有小乳突,修足规整。
四、元代早起碗盘足墙外撇,元晚期足墙变薄,外足墙向明代初期的垂直过度。
五、足墙没有装饰线:元青花的碗盘足墙没有装饰线。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元代瓷器底足特征特征,为大家深度介绍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底足特征
古陶瓷鉴赏有一句行话叫“举足轻重”,意思是说鉴定瓷器真伪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关键,所谓举其足而知其轻重也。“看瓷不看底,断代没道理”说的意思也差不多。的确,瓷器的底足传递了许多不同时代瓷器制作的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赝品制作的“软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极难。所以观察瓷器的底足对鉴定瓷器的真伪和年代意义重大。那么元代瓷器底足有什么特征呢?往下看吧。
1、挖足之深浅:元代瓷器大瓶及玉壶春瓶为深圈足。中小瓶类为浅圈足。罐类都是浅圈足。大盘也是浅圈足。小盘反而有深圈足者。
2、圈足之大小:大盘类为大圈足。罐类也是大圈足。小盘和大碗为小圈足。瓶类适中,与瓶身成适当比例。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为:大盘、大罐、瓶、小盘和大碗。前者圈足大于后者。
3、足端之形态:元代瓷器大瓶为扁平式泥鳅背。中小瓶类多为双面斜削,个别为单面斜削。罐均为双面斜削,但坡面很小。小圈足的盘和大碗为平切足。
4、足墙之宽窄:大瓶为窄墙。中小瓶类为宽足墙。罐类多为宽矮足墙。盘类为窄
元代铜红釉留白龙纹梅瓶是元代高温铜红釉瓷的成功烧制,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明代鲜红釉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通体一色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明永乐、宣德已基本到达顶峰,传世不少且非常精美。但是,到永乐、宣德之后,明代中、后期的红釉制作就不是很景气了。后来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又得到了长足发展,创烧出了为后世所称赞的郎窑红和豇豆红以及烧造出了梅红、珊瑚红、胭脂红等等品种。
直至今日,一件真正的好的元代铜红釉的藏品,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它的惊艳面世更是直接反应了元代当时瓷器烧造技术的成熟,让世人见证其不朽的艺术传奇。元代红釉瓷器是比元青花更为稀少珍贵的元瓷品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该品种藏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元代铜红釉留白龙纹梅瓶”。梅瓶造型优美,折沿细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敛,圈足,铜红釉颜色纯正鲜明。此器以铜红釉为地,瓶身刻划出白龙纹,与四周的铜红釉形成强烈对比,铜红釉发色浓艳,光泽明亮。尤其此瓶是八角瓶,有十园顶一方只说,而且瓶盖亦保存完好,还是一对非常非常的较为难得。
红色在瓷器中,是一种极度难得的颜色。铜红釉瓷器被誉为“千窑一宝”。“真正意义的红色,只有百分之一的空间条件,稍有倦怠,形成条件转瞬即逝”。所以,历代的红釉瓷器,都是上层社会方能享用的珍品。
千窑一宝”说得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技术实在难以把控,红色瓷器出现得很晚。红色作为陶器上的点缀之物,展示了古人对于生命、对于鲜血的敬畏,这也和远古的祭祀文化有关。西汉是红色陶器落幕前的最后一个小高潮,那个时代的陶器,红得热烈奔放,多展现在陶俑的衣裳、靴子、丝带等生活细节,也看出先民早已把红色当成吉祥的国民用色。然后,随着魏晋南北朝乃至隋朝青瓷的崛起,陶器被迫退出历史舞台。这时的瓷器,以烟雨天青色为最高追求,红色随着陶器的湮灭而沉寂下来。市井有“钧窑挂红,价值连城”一说,可见红色在钧窑中的重要性。
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陶瓷馆在武英殿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的文物主要从故宫三十六万件珍藏瓷器中筛选出千余种瓷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陶瓷藏品都一一呈现给广大的参观者。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
这次在武英殿展出的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非常珍贵。瓷母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这件作品是宋代官窑烧制出来的精品,瓷胎质细腻,非常的罕见,全世界范围内只有67件半。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是在浙江绍兴三国墓中出土的。谷仓上半部分的堆塑做工非常的精细和逼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保存比较完好。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宋代北方定窑烧制出来的精品,而且定窑在当时是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件作品的工艺水平非常的高,是中国古代瓷器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这件作品的工艺精湛而且非常的珍贵,全世界类似这样的作品只有4个,对研究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这件瓷器从口沿到底部胎体从薄到厚,非常的均匀,体现了明代高超的烧瓷工艺,这件瓷器是唯一一个有年款的明代瓷器,非常珍贵。
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珐琅彩瓷的烧制成功,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了顶峰,当年烧制的一批珐琅彩瓷器都是绝世精品,其中这款瓷器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瓷器色带鲜艳,画法精工绝伦,碗外施绿釉,内釉白如雪,莹润如玉。
这次故宫陶瓷新馆真的可以让游客们大饱眼福,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
极其稀少,没有具体的数字。
据知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所藏一只元代红绿彩狮纹玉壶春瓶,因存世稀少,品相完好,称之谓“镇馆之宝”。
红绿彩瓷多以白釉为主要底色,釉面滋润肥厚,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绿彩料为矿物料,呈色如翡翠般通透亮丽。绘画出多种题材的画面和纹饰,用笔流畅简练,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整体画面构图和谐,视觉较使人震热。
《至正直记》卷谈到“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这样看来,红绿彩之珍贵程度在元代就可见一般了。而元代出现的这种红绿彩瓷器,属于真正成熟的釉上彩绘瓷器,开划了后代五彩瓷器的先河,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无疑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相关信息
红绿彩是釉上彩瓷品种,元红绿彩瓷器的彩也属于低温彩,红为矾红,是铁的发色,绿彩为铜的发色,这种彩由于是在800度左右温度烧结在瓷器釉上的,所以容易剥落,被称为釉上彩。釉上彩瓷器都需要在白瓷上彩绘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
与金、元时期北方生产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彩绘中没有使用黄彩,所以红绿彩与传统的五彩略有差别,属于“五彩”的一个衍生品种。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上彩瓷目前根据实物资料可追溯到元代后期,红绿彩即是当时创烧的新品种,所以,称其为“景德镇早期五彩”不足为过。
元代瓷器的文章我们最不愿意写,也最不愿意收藏的,因为元代瓷器数量多争议大,再加上国外拍卖公司洗钱高价成交给民间造成假象“元青花稀少价贵”。
我们写元代瓷器,的确要有魄力,因为看了标题,很多人就会否定。
民间真有那么多元青花吗?说实话,20年前我们也和很多人一样的看法,但我们30年的研究告诉我们,元青花民间不仅有,而且还有很多从未见过再也烧造不出的精品。
近两年我们已经在公众号发布了有关的文章,内容提及元青花鉴定、元青花数量估计、元青花收藏等,也转载过很多其他老师研究的有关元青花文章,为民间认识元青花、收藏元青花、探讨元青花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我们发布的目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华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创造。
元青花
从我们30年的研究和观察,民间瓷器较多的主要有五个年代,宋代、元代、明宣德、明成化、光绪和民国。其中光绪民国基本是传世件,包浆好,争议小,基本是实用器为主,但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高,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宋代瓷器除小部分保存特别好的难以鉴定以外,大部分年代特征明显,相对而言分辨难度也不大。还有数量较多的三个年代(元、宣德、成化)瓷器进入了五彩缤纷世界,制造工艺突飞猛进,种类繁多,足以让每个收藏者眼花缭乱,很容易使收藏者迷茫,因为他们数量多、因为看上去新“,从而产生争议和鉴定混乱。
公布这些年代瓷器的研究成果,会带来很多分歧和指责,特别很多历史没有记载,国有博物馆没有馆藏的品类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如元代珐华器,但我们相信未来随着科技和大家鉴赏水平的提高,大家一定会认可我们的研究成果的。我们也作为在线档案,以备未来验证。
我们结合以前的文章重述对元代瓷器的一些基本观点:
1、根据多年市场观察分析,国内元青花数量大概在8-12万件,远超人们的认知;
2、国内民间有很多无比精美的元代瓷器,有很多精美瓷器不仅博物馆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
3、元代瓷器数量多,但真真有收藏价值的不足20%;
4、元代瓷器的种类很多,基本覆盖了以后各个年代的工艺,远超历史记载的品种;
5、元代瓷器数量和价格被国外资本利用,被国内砖家严重误导,有违良心;
6、元青花没有那么神秘,鉴定元青花也是瓷器鉴定中比较容易掌握的。
7、元代青花有精品,但最精美稀少宝贵的是元?华彩,件件工艺复杂,色釉坚挺、色彩诱人、宝器如新;
有很多藏友发问:
1、问:珐华彩的盘子哪里有卖,不管新与老,只要有就买点。
回答:?华彩因为没有太多记录,所以国内争议很大,文章中这些珐华彩盘子图片都是网上搜索找到的,前几年市场也有,但现在很少看到,精品的元代珐华彩已很少见到,如果哪位有珐华彩盘子的朋友可以留言一下。
2、问:景德镇樊家井看到元青花有很多,所以应该是假的
回答:真假和数量多少没有关系,只是很多半知半解的人靠数量来推断是假的,对元青花没有真真深入研究所致,樊家井我们每年去考察,现在已经少很多了,精品元青花早就没有了,剩下很多收藏价值不高的和器形硕大的,基本网上网下按照仿品出售,比新制的成本还要低,这也给收藏者造成了很多迷茫的原因,估计这类普通元青花樊家井还有6000件左右。当然樊家井也有很多仿的,但仿造的一看就知道,发色胎土都不同。
3、问:珐华彩元代就有吗?好像看到的记载都是明代珐华彩。
回答:历史记载,元代就有珐华彩,制作工艺在元代铜胎掐丝珐琅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我们研究认为元代珐华彩不同于山西珐华彩,元代珐华彩瓷器主要产于景德镇,而不是山西,所以原来的民国描述有待纠正,景德镇珐华彩是高岭土和高温釉,两次烧造而成,很多工艺还待进一步研究,因为是高温,色釉颜色一般也很鲜亮,但都是矿物颜料,颜色鲜艳而不妖娆,是其他任何年代都没有的。
4、问:元代珐华彩是不是都可以收藏?
回答:不是的,珐华彩主要看工艺,如果做得差的还不如青花,所以珐华彩也必须收藏精品,我们的收藏等级是根据艺术性和市场的稀有性来评判的,是通过30年的市场观察分析得出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总之,我们一贯的观点,我们收藏是收藏艺术品,不是收藏旧货,达不到艺术等级就不能收藏,不懂审美也别介入收藏,这些观点我们在前几年的公众号文章里反复强调过的。
近两年我们已经发布了有关元代瓷器文章,内容提及元青花鉴定、元青花数量估计、元青花收藏等,也转载过很多其他老师研究的有关元青花文章,为民间认识元青花、收藏元青花、探讨元青花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我们发布的目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华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创造。
有点像元代的青花。
仔细一看,但很明显不是的,就是解放时候的青瓷碗碎片。
农村田地里到处都有。
谢谢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更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