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印花与贴花的鉴别
仔细查看瓷器表面的花纹,一般肉眼可见,瓷器表面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的,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贴花的图案一般都是批量生产的。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中国历代名窑精品层出不穷,且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还有很多优秀的仿制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在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至于元、明、清,仿制古瓷之风更是有增无减。可以说千百年来所制仿古瓷器几乎是到处可见。偶不经心就易出错。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一般的瓷器贴花图案呆板,线条比较死。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棱角,这是由于贴花时使用胶水造成的。瓷器的边沿图案经常使用贴花,在贴花的结合处有时会出现接缝,或者左右两部分图案不均匀的现象。
同样的,由于花纸多为60CM见方,所以一个大花瓶一般都是需要几张花纸拼贴而成,仔细观察都可以发现拼贴结合处。而手绘大花瓶的纹饰则比较自然且更具艺术性。
刻花,用特制竹刀或特制刀具,在瓷器胚胎上刻画出要表现的纹饰是一种极高的装饰手法,流行于宋元,湖田龙泉定窑等系!
印花是在固定的模具上,将纹饰刻画在上面,分出阴阳刀法,再将之按压在瓷器胚胎上,这样就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批量生产一个固定纹饰!在宋金元都很流行
贴花是中国瓷器最早流行的装饰工艺,可以追述到商周时期的绳系纹饰等,是把瓷泥捏制成想要的形状,和器物结合入窑烧制的一种工艺,要瓷器变的活泼生动,更加富有内容!是人们生活审美和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实用的耳系等物演变所致
刻花有两种1、做出来的模具上面直接刻好花,那么成型出来直接就是一个刻花的形状;
2、直接用成型好的坯体手工或机器雕刻上去。
印花:直接电脑制图,找专业的花纸厂生产出花纸,然后再贴到瓷器上面入窑烧制即可,非常简单,价格也便宜。
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的方法:
1、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2、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3、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4、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5、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6、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睿嘉四季)以及私下藏品出手,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7、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8、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9、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10、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瓷器贴花就是将图案做成画纸贴在陶瓷上烧制而成,而手绘为手工绘制,其贴花瓷器和手绘的瓷器区别如下:
一、用放大镜(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别)看画面的花纹,如果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纸的。
二、手绘的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拿两个一样的杯子对比下,如果画面完全一致则是贴花
三、 青花的釉下的贴花很难区别,手绘的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致,贴花的则很难做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粉彩的贴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区分。现在还有介于贴花和手绘的半手绘的,这种是贴线条然后填色或汾水,通过上面的方法亦可区分,难度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