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元青花捧盒贵还是元五彩捧盒贵

爱听歌的发夹
健忘的小丸子
2023-04-02 14:19:33

元青花捧盒贵还是元五彩捧盒贵

最佳答案
孤独的老师
美满的抽屉
2025-08-29 07:21:10

元青花捧盒贵。元青花瓷制作精美,传世极少,所以异常珍贵,元青花价格也比较高昂。所以现在元青花的瓷片价格都非常高昂。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汉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

最新回答
微笑的麦片
欢呼的长颈鹿
2025-08-29 07:21:10

艺术品收藏市场盛况空前,瓷器板块独领风骚,尤其是元青花瓷器,从著名的拍卖价值2.283亿元人民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开始,元青花的炙热程度更上一层楼。但由于世界上元青花存世量极为稀少,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元青花瓷片也成为众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业界中常说,收藏瓷器需从瓷片入手,当高级瓷器求之而不得时,瓷片也成了珍贵的收藏品。那么如何选择收藏元青花瓷片呢?首先一点就是提高眼力。提高眼力第一方法就是多看真货。去哪里看真东西呢?第一个地方就是博物馆,先从罐外边看。看器形,看用料,看画工,看釉水,再看底足。青花釉水色白微青,积釉处青绿色更深。釉面温润透明,用10倍以上放大镜看,小气泡中均匀分散着大气泡。有的器型有开片。大罐边缘处有泪痕,积釉较厚。釉面有不规则的小黑点,为淘土不净的原因。青料青蓝浓重,有黑色斑点,并沉入胎骨,用手摸有凸凹感。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铁锈斑,胎土洁白,胎质较粗,间有小气孔,有夹生感觉。碗的瓷片和高足杯瓷片较常见,玉壶春次之,大盘、罐极少见。玉壶春底足挂釉,不圆。大罐底足不挂釉为白沙底,浅底足。部分有釉斑。挖足随意,拉痕明显。碗类有平足、窄圈足和宽圈足三种。宽足常见圈足外撇,足壁厚,足端平切。近似玉环状。足底显见乳钉。

勤奋的大炮
兴奋的小鸭子
2025-08-29 07:21:10
瓷器,无疑是近年来在收藏市场升值较快的品种之一。但是自从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拍出亿元天价之后,各个时期的瓷器价格就出现了飙升。

在瓷器收藏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花了钱,而买到的却是赝品。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从目前的收藏市场来看,从瓷片类别上进行收集,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关注瓷片的釉色,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窑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另外一种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由于这些瓷片价格较低,特别是在江浙地带的山区,随便挖挖,就能看到不少瓷片,因此这个群体是越来越大。第三类则是专门收藏元、明、清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的瓷片收藏。由于现在官窑整器的价格比较高,因此即使是残片,价格也不便宜。

除了按照瓷片的类型,按照瓷片的图案进行收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古陶瓷上的纹饰或图案,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都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和风格。以瓷器装饰常用的龙纹为例,各个时代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除了是瓷器鉴定的参考因素,也是当时的历史时尚、民族信仰、民间风俗以及美学、美术方面的珍贵资料,因此收藏有完整纹饰或图案的瓷片,价值相对也较高。

在收藏瓷片的时候,要牢记“贵精不贵多”,拥有太多的普通瓷片无异于垃圾,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唯利是图者制作伪瓷片出售,利用人们“破瓷片还会有假吗”的心理,使许多警惕性不高的收藏者上当受骗。同时,不要过高期待古瓷片的价值升值。一般来说,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稀有的品种,其他的是不可能具备升值空间的。

落后的招牌
无限的柚子
2025-08-29 07:21:10
古相博陵弟底款只在古籍上有所记载,但现在没有实物证实,甚至到代的瓷片也没有,现在出现的贴牌款识有藏友在景德镇考证证实是有专门的作坊在故意制作,可以说全部是假的,不用怀疑,详情请搜索雅昌艺术论坛瓷器组的相关帖子。

淡定的小土豆
失眠的金毛
2025-08-29 07:21:10
2005年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鬼谷子下山瓷罐横空出世,以2.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惊动了世界。随后,一股青花瓷热横扫中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元素、周杰伦的《青花瓷》小调,到国人心中的青花情结,那高贵的白瓷青花一时风光无限。时至今日,国内大多数元青花的收藏家却笑不起来,因为他们的藏品根本不被文博专家认可。就此,笔者走访了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元青花研究会会长张洪启、副会长韩建成和古陶瓷鉴赏家苏玉铭。 某藏家曾跟一位资深陶瓷鉴定专家开了一个小玩笑。知此专家定期前往报国寺淘宝,藏家狠心将一块带有完整图案的元青花瓷片摔作甲乙丙三片,拿出甲片置于报国寺古玩店中,等待专家来寻。果然,此专家如获至宝,高高兴兴买回家。次日,藏家上门求访,拿出丙瓷片请专家鉴定,专家摇头晃脑,连呼民间不会有真正元青花。待藏家拿出乙瓷片,甲乙丙三片珠联璧合,不差毫厘,专家哑然。 另一则藏家与专家斗智的趣事更让人瞠目。一次文物鉴定会上,某博物馆文物鉴定专家面对一瓷器连连称赞,此时听闻物主未缴鉴定费,立即改口称赝品。后来,藏家不服,寻得该专家门下,小心拿出一张在故宫(微博)拍的元青花瓷瓶照片请专家掌眼,专家认定民间不会有元青花,称此物为文革期间之仿制品,藏家大笑而去。 并非藏家有意跟专家过不去,面对自己拿血汗钱保护起来的国宝,某些文博专家信口开河,实在令人恼火。目前,文博专家公认的元青花存世仅三百件,散落在各国博物馆中。专家们认为,除此之外,都是仿品,因此对民间藏品,一律否认。然而藏家们拿实物证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元青花远远超出这个数量。张洪启和苏玉铭先生几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寻宝,据他们所说,亲眼目睹的元青花真品不下万件,有的藏家,一人便拥有上千件。 这些瓷器并非凭空而来。近二三十年间,与城市建设相伴的掘地运动,使大量深埋地下的元青花重见天日,随即散落在民间。此时,国人还未真正认识到元青花的价值。直到2005年那一次举世瞩目的拍卖,国内的元青花开始大量浮出水面。然而,面对这些无历史记载、无传承记录的古瓷,专家的不认可,让看似热闹的元青花收藏陷入尴尬。 缘何不认可?其一,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官方的瓷器鉴定机构,也没有权威的瓷器评估标准。瓷器鉴定靠的是眼力和经验。同样凭眼力,不同专家采取的角度也有区别,比如,有的看瓷胎,有的看釉色,有的看纹饰,得出的结论自然难以达成共识。另外,由于每个专家所见的实物有限,靠经验来做判断的方法也有局限性。从这些方面来说,专家可能不如行家。因为行家拿自己的钱买教训,自然格外用心。他们身经百战,靠实践练就了火眼金睛。其二,仪器鉴定也只能作为参考。虽然仪器分析,可以大致判断出年代,但是瓷器毕竟是艺术品,其价值要从工艺水平和艺术鉴赏的角度考虑。其三,专家的不认可,造成了藏家对元青花的不信任。面对一件不知来历的元青花,人们第一反应肯定会怀疑有假。事实上,大量仿制元青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且受仿制技术所限,真正高水平的仿品非常少见。 元青花的大量涌现,也使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当年鬼谷子下山瓷罐的天价是否人为炒作?苏玉铭先生认为,按照当时的情况,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与其实际价值基本相符。在他的朋友圈中,那次拍卖会之前准备出价上亿元的就有四五人。在中国瓷器史上,元青花是最为成熟的瓷器产品。鬼谷子下山瓷罐确实是元青花中的精品。令苏先生愤愤不平的是,若目前民间出现同样一件元青花瓷罐,其拍卖价格却远不能及。按照拍卖游戏的规则,一件藏品讲究传承有序,佳士德那件鬼谷子下山瓷罐有清楚的传承记录,而民间的鬼谷子们,被挖掘前多为窖藏,这些没有户口的元青花,在拍卖游戏中自然要被减分。由于专家的不认可,其真假也成了问题,更影响到流传。事实上,目前民间收藏的大量元青花中,精品并不多,但是价值与鬼谷子下山瓷罐相当的,也绝非仅有。苏先生见过一套保存完整的《三国演义》故事原型系列瓷器,《三国演义》一百二十章,这套元青花共二百四十件,使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小说情节,每两件表现一个章节内容。如此看来,《三国演义》的故事在元代已经基本定型,元青花的历史价值更不容忽视。 不被认可的尴尬处境,致使大量元青花流失海外,甚至被损坏。目前,国内很多被行家认可的元青花瓷器正在源源不断作为现代工艺品销往国外,甚至是以集装箱为单位贱卖出去。民间藏家痛心疾首,怎能坐视祖先的珍宝这样流失?无奈的是,即使藏家倾家荡产,也无法阻止。对于一般藏家来说,青花瓷不被认可造成了有价无市,手里的藏品积压,无法兑现,也就不利于以藏养藏。更让人痛心的是,有的专家不负责任地误断真假,不利于文物的保存,甚至遭遇被丢弃或砸毁的噩运。

彩色的老师
轻松的樱桃
2025-08-29 07:21:10

碎掉的瓷器有价值吗?五分钟告诉你瓷片收藏里的门道 。

古时候瓷器碎了,大部分人可能就扔掉了,殊不知,这留下来的碎瓷片到了今天竟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时下碎瓷片标本大幅度涨价,尤其是珍贵的、稀少的更是一片难求。一块元青花标本,如果绘画的非常出彩,发色艳丽、器形少见,价格再高都供不应求。

瓷片不仅仅是一块残片,它也是我们认识古陶瓷真品的最好的工具书,我们能够通过瓷片标本来感受古代老瓷器带来的鉴赏信息。

也正是这个特点,有多少古陶瓷爱好者在苦苦的找寻着这些残片,学习鉴赏陶瓷的深谙这点,所以,瓷片标本才被更多的藏友们认可、抢购、炒作。

古瓷器能够完整的保留至今的毕竟还是占少数,有句话叫做“十老九损”,不少的古瓷器由于年代的久远或人为的破坏,变得残损和破碎。

作为古代一些有名窑口出产的瓷器,它往往会成为我们这些后人们研究和考古古文化的重要物证依据,所以具有重要意义的,像南宋的五大名窑瓷片(汝,哥,定,钧,官)龙泉窑,元青花瓷片等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收藏,不单单是为了“一夜暴富”,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陶冶性情。古瓷残片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好的瓷片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缩影。

我们可以从古瓷残片残存的图案、文字、色彩、胎釉、开片等方面和细节上,管窥到某一段历史、人文、政治,填补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空白。

笨笨的汽车
勤劳的心情
2025-08-29 07:21:10
如果你现在还热衷于收藏整件瓷器牞那可以见得你一点儿也不 Fa shi on,甚至有点儿“冤大头”的感觉(因为市面上瓷器赝品多多)。

只要你抽空去古玩市场上遛一遛,立马儿会发现瓷片卖得还挺“火”,原来似为“废品”的瓷片,现在一片卖上几十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也许你发话了,除了古玩市场,哪儿还能看到瓷片,瓷器窑址、某些工地……还有一个地方,你不得不去一看,那就是天津市华蕴博物馆,那儿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面汉至清代的瓷片墙。

No .1瓷片墙

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期间,财长夫人看到这面凝固着中国历史碎片的瓷片墙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一面瓷片墙,就让她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 china”以及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

“畅饮”着这股历史之“水”:东汉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五大窑的各类瓷器、辽代的绿釉瓷、元代的青花瓷……看着那些焕发出别样光彩的瓷片,我们情不自禁想问谁是“挖井人”、这独一无二的创意来自谁?他就是天津市粤唯鲜集团的总裁张连志。

张连志,一个以追求“ No.1”为生活理念的人,一个致力于寻找历史碎片的人,一个不喜欢夸夸其谈的文化“实干家”。在别人把那些瓷片无情抛弃时,他默默地“捡起”,并且细心收藏。“他有好东西,从不藏着、掖着。”他的夫人介绍说。于是,追求“ No.1”的他,自然而然就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数千片瓷片,并且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 No.1”瓷片墙。 

瓷片也很美

断臂维纳斯,那残缺的美令人过目不忘;瓷片墙上的碎瓷片,那残缺的美却能让你震撼。

瓷片残缺美的发现者、发掘者张连志,一看到瓷片墙上的那些瓷片,就沉醉,就有诉说的冲动,“这块瓷片是钧窑的,你看这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就是被行家称为的‘蚯蚓走泥纹’。”

那面记录历史痕迹的瓷片墙上,仍然遗留着“有形有款”的痕迹。哪怕你是一个外行人,一过目,大致可以猜出,这是一个碗,那是一个花瓶……另外,还可以从款识上辨别出这是明万历的、那是清康熙的东东……总而言之,每一片瓷片都有它独有的闪光点。

究其原因,因为那上面凝聚着张连志的心血以及他的“细节情结”,数千片瓷片都是经过他的手一片片挑选出来的,好的留下,稍差一点的就剔除。挑选这些瓷片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执著追求。

“打破”瓷价位

瓷片上,我们不仅可以读出它的器形、年代,此外,还能读出许多许多,比如它的文化。

当今的女子出嫁,陪嫁些什么?无非电视、冰箱等等;想知道过去女子的陪嫁有什么吗?这从瓷片墙上就可以读出。一单“喜”瓷碗底,张连志告诉记者,碗是过去陪嫁用的,一般人家陪不起,还需稍稍有些家底的。此外,瓷片墙附近还吊有一双“喜”瓷碗(锔过),明成化和合二仙五彩碗,和合二仙寓意和和美美。明成化五彩的东东,存世品相当少,不过可惜的是,碗碎了,好在后来被人锔好,但愿和和美美没有裂痕。

瓷片墙的展示让许多人认识到了瓷片的潜在价值以及它的美,所以瓷片的价格也是腾腾上涨,原来一堆瓷片也就几十元钱,甚至更低,现在一片清代官窑的瓷片有的已卖到二三十元钱。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片,更是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一片能卖到一二百元,甚至更高,瓷片的确有“喜”了。

稳重的手套
疯狂的小海豚
2025-08-29 07:21:10

元青花珍贵原因是工艺精美和数量稀少。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让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它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开创了我国彩瓷的先河。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元青花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第二个原因是存世量稀少。根据官方统计,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已知的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是稀缺,全世界已知不足10件,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青花瓷的历史: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真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