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烧制的八个过程是什么?
陶瓷烧制的八个过程是:
1、练泥:采取瓷石,用铁锤敲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经过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2、拉坯:把泥团摔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顺着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基本模样。
3、印坯:印模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把晾到半干的坯,覆盖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再脱模即可。
4、利坯:把坯覆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边转动车盘,边用刀旋削,当坯体的厚度适当即可。
5、晒坯:把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进行晾晒。
6、刻花:使用竹子、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干坯体上刻画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一般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是用吹釉。
8、烧窑:先把陶瓷制品装进匣钵里,烧窑时间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还要测看火候,由此决定停火时间。
陶瓷工艺制作流程如下: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
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内外修坯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一个极为重要并优于其他窑系的成型技术,是形成景德镇陶瓷风格的一个独特的技术保障。
5、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
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
9、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对于陶瓷,相信很多朋友并不会感到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陶瓷作为中华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也被世界各国称为是“陶瓷的故乡”。而陶瓷中的“陶”就是指的陶器。朋友们对于陶器由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为朋友们介绍一下陶器,以及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吧。
什么是陶器?
陶器是指以黏土或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后加工制作成型的一类物品。
陶器有着很多种分类,可以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等。但是不管哪一种陶器,其都具有着其独特而又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陶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因为制作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质制作出符合自己意志要求的东西。那么,陶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下面小编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吧。
第一步:准备工作。
制作陶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将制作陶器的工具准备齐全,另外,还要讲制作陶器的黏土或者陶土准备充分。
第二步: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主要是指配泥,即将陶土或者黏土中的杂质清除出去,同时,安装需要将不同产地的陶土或者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成符合自己要求的熟土。另外,如果是制作有釉的陶器,就需要配釉工作。
第三步:泥坯塑制。
泥坯塑制过程,即是揉泥和成型的过程。其中,揉泥是拉坯的准备工作,具体就是将泥团放于车面的圆心部位,转动辘轳的同时用双手以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待揉泥完成后,制作成型。
第四步:陶器施釉。
此一步主要是针对有釉陶器而言的。主要的施釉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浸釉、涂釉和喷釉。
第五步:陶器煅烧。
在陶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陶器煅烧了。一般情况下,将制作成型或者施釉完成后的陶器放入窑内进行煅烧,其最适宜的煅烧温度在800℃至900℃左右。
以上就是陶器制作方法及其大体的制作步骤,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陶瓷饰品顾名思义就是用陶瓷材料经过各种工艺处理打造出的一种新颖的首饰,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即使佩戴在身上对人体也有很多益处,因此,陶瓷饰品曾被视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珠宝。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陶瓷饰品制作流程。
要想制作陶瓷饰品,首先要采取瓷石。一般我们是从矿区去采瓷石,先要用人工铁锤将矿石敲碎成鸡蛋大小的形状,然后用水碓舂打成粉状,经过淘洗并去除内部杂质,将沉淀后的瓷石制成砖状的泥块。接下来就要用水调和泥块,将渣质去除,并用手或者是脚反复揉搓,直到将泥团中的空气挤出来,水分均匀为止。然后我们要根据陶瓷饰品的形状用石膏模具进行制作,根据模具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一般来说,大部分的饰品都是通过力度来改变泥土的形状,从而使得泥土转变成和模具一样的形状,但是如果我们要制作中空项链饰品,这种成型方式就不适用了,我们需要将泥浆导入模具进行堆积,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形状即可。
接下来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每个饰品具体的形状用刀刻出来,无论是用刀刻还是进行烧制,打造出的饰品都会比较粗糙,看起来相当不美观,即使佩戴在人体身上,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要将刻好的饰品进一步用纱布进行打磨,使得饰品更加圆滑为止。然后我们要将陶瓷饰品的坏体要进行风干,一般陶瓷坏体要经历木炭烘干,无烟煤加热烘干,无烟锅炉蒸汽干燥以及窑炉干燥等四个阶段,但是在制作陶瓷小饰品时,我们只需将坏体放在木架上自然风干即可。等到坏体干的时候,我们要在其表面进行刻画,一般是用竹、骨或者是铁质的刀具进行刻画,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这就意味着每个陶瓷饰品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这恰好也成了每个陶瓷饰品带有独特的韵味。
最后就是要对陶瓷进行上釉,因为釉水不稳定,它的流动性特别强,在进行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流下来,如果釉水流有痕迹,那么这件饰品就会失败,因此我们在上完釉后要将饰品周围的进行刮制,确保釉不会流下来。接下来还要对陶瓷饰品进行烧制,一般是将陶瓷品放入一个焙烧的容器中,避免陶瓷饰品和窑火接触从而受到污染。当烧窑大约一昼夜时即可停火。最后我们再对陶瓷饰品进行彩绘,彩绘好之后还要放入红炉中进行低温烧烘,这样就能保证陶瓷饰品的色彩永不褪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陶瓷饰品制作流程。是不是很心动呢?心动不不如行动,赶快根据小编带来的制作流程制作一个精美的陶瓷饰品吧!
瓷器的炼制一般需要以瓷石,石英石或者莫来石等为原材料,而釉则是由长石,石英,滑石,高龄土以及某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研磨而成的浆。再把釉涂在胚体表面,通过高温加热使其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最后形成瓷器。
练泥
练泥就是使用高领土,瓷石这种具有可塑性,且粘性较好的粘土将其磨洗,除去杂质后揉匀,慢慢的调和成制作瓷器的瓷泥。练出来的泥将在以后作为瓷胎。
制胚
其实就是利用模具或者自己动手把练出来的瓷泥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外观,比如你想要一个碗,那么就把它捏成一个碗的形状,想要一个花瓶就把它塑造成一个花瓶的外形,将泥胚制作好之后晒到半干的状态,然后再将其放到拉胚机上通过刀收取胚胎表面,以此来保证自瓷器外表光洁,最后再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材质的雕花刀在模型上刻出所需的花纹。
上釉
釉在瓷器中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一般釉下彩我们在家用的瓷器以及青花瓷中都能够看到,其实就是在上釉之前将一层颜料涂在瓷胎上有了釉的保护和隔绝,能够让颜料的色彩长期保存,长时间把玩也不会磨损和掉色。但正是由于颜料是在釉之下,所以颜色看起来并不鲜艳。
釉上彩就是先给瓷胎涂上釉,然后放入窑里面,烧完后再进行上色,上完色再放入低温的炉窑中,再次进行烧结。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鲜艳,但是由于颜料在釉的外面,所以很容易掉色,如果将其长期置放在太阳下暴晒会导致瓷器的表面磨损严重,颜色也会脱落。
釉中彩,其实和釉上彩的方法差不多,涂完最后一层颜料后再在外面上一层釉,这样出来的瓷器不仅颜色鲜亮并且不容易掉色,这才青花瓷里面才算是上等的。
烧窑
把瓷器瓶装入匣钵里面,匣钵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烤面包食用的烤箱,而这个匣钵就是瓷器制焙烧的容器,主要作用就是耐高温,隔绝瓷器与火直接接触,避免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被污染,尤其是像白瓷在断烧的时候,极其容易沾灰。一般烧窑需要一晚上的时间,温度始终保持在1300度左右。
彩绘
彩绘就是在已经烧成瓷的釉面上再进行绘画,给瓷器再做一些花样的填充,然后再将瓷器放入红炉里面低温烘培,温度保持在700度到800度之间。等完成了最后一步彩绘后,整个磁器的制作就算完成了。
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进一步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