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我有一个开片瓶子低部一个官字,里面和外面一样的开片。不知道什么年代的谢谢!

痴情的火龙果
成就的早晨
2023-04-02 13:18:09

我有一个开片瓶子低部一个官字,里面和外面一样的开片。不知道什么年代的谢谢!

最佳答案
无情的铃铛
潇洒的灯泡
2025-08-28 19:45:06

从问题描述来看,这是一件官釉瓷器。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又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釉面开片为其最显著的特点。

官窑以美观、庄重为历代人士所追捧,从明晚期开始即有仿制,至今这种仿制一直未中断。

官窑的仿制有三个高峰时期:1、雍正到乾隆时期,由官办窑厂掀起仿制风,传到到民间更掀起仿制热潮;2、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造假者大批量伪造宋官窑瓷器为了牟利;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既有正规仿古瓷企业生产的正规仿古瓷器,也有不法分子大量生产赝品。后仿的宋官窑瓷器统称为仿官釉瓷器。

各个年代的仿品都有不同的市场价格。未见到该瓷器的照片,目前无法确定是宋官窑还是具体某个年代的仿品。

最新回答
辛勤的果汁
无聊的黄蜂
2025-08-28 19:45:06

宋官窑瓷器从明朝开始被仿制,特别是到清朝,博雅好古的雍正、乾隆父子,不但经常鉴赏把玩、赋诗赞美宫中珍藏的珍贵的宋官窑瓷器,还命御窑督陶官唐英努力仿造。在景德镇艺人的研制下,雍正、乾隆时期的仿宋官釉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仿官釉当时称为“仿铁骨大观釉”。雍正、乾隆时期的仿宋汝、官、哥釉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雍正、乾隆拿出宫中珍藏的宋汝、官、哥瓷器真品,派人送到景德镇按样仿制的;另一种是以汝、官、哥釉色制作新的器型,主要是各式瓶、尊等大件陈设。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月白等色,釉质莹润似玉,或无纹片,或有冰裂纹,连露胎处也涂成黑色,以反映宋代官窑器“紫口铁足”的特征。但总体风格没有宋代的古朴浑厚,而带有雍正、乾隆时期精致秀丽的时代特征。

宋官窑琮式瓶

官窑瓷器的釉质、纹片、胎色等都极富有特色,以官窑的特色为依据可以辨别真假官窑瓷器

一是釉质的差异。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宋官窑花口盘

二是纹片的差异。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春拍藏品征集,一八零五,六零五三,二三七。高经理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宋官窑葵瓣口盘

三是胎色的差异。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宋官窑六棱花口洗

四是底足的差异。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俊秀的芝麻
纯真的网络
2025-08-28 19:45:06
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其中雍正时期历时最短,从1722 年至 1735 年仅十三年光阴。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雍正瓷业生产却取得了令人惊异的巨大成就。雍正时期瓷业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仿古瓷、珐琅彩、粉彩、颜色釉四个方面,而其中,既属仿古瓷又属颜色釉瓷的仿古颜色釉瓷所取得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天下名窑几乎无所不仿,使景德镇真正实现了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唐英在雍正十三年著《陶成纪事》,对雍正瓷生产状况及品种进行集中简要总结, 共列举了五十七个瓷器品种,各类仿古颜色釉瓷占了很大比例,并且列于最前列的均为仿古颜色釉瓷,其中宋代五大名窑排列在最前面, 充分表明仿古颜色釉瓷在雍正瓷中的极重要地位。

一、清雍正仿古颜色釉瓷概况

 清雍正时期颜色釉瓷确实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其品种之多、质量之精空前绝后,仅故宫博物院即藏有大约两万件以上,而其中仿古颜色釉是成就最突出的种类。雍正仿古颜色釉瓷以仿宋代名窑色釉瓷为主流,温润雅致、精工细作、胎釉俱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超水平。

1  、仿宋代五大名窑颜色釉瓷

 宋代是中国瓷业高峰期之一,汝、哥、官、钧、定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均为颜色釉产品,弥足珍贵,历来为世人所推崇。雍正时期在仿宋五大名窑方面大获成功,精致之作能达以假乱真程度。

( 1  )仿汝釉器。  明代宣德时即曾仿制,雍正时期复仿,品质远在宣德仿器之上。仿汝器以仿宋汝天青色釉为主,多数开鱼子纹小纹片,也有不开片的,唐英《陶成纪事》中将其分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和仿铁骨无纹汝釉。

清雍正 仿汝窑釉弦纹贯耳方壶

( 2  )仿官釉器。 即是唐英《陶成纪事》中所说的仿铁骨大观釉,主要有月白、粉青、天青、灰青等色泽,大多为大开片纹,因胎质色黑,颇有宋官器“紫口铁足”效果,不过也有不开片的。底款有的为摹古之无款,有的则为青花篆书款。

清雍正 仿官釉琮式壁瓶

( 3  )仿哥釉器。 宋哥窑是至今尚未确定窑址的神秘名窑,明代永宣及成化时期都曾经仿制,并且亦颇为成功,而清雍正时期则仿烧得最为神似。雍正仿哥器布满大小结合的纹片,即所谓“金丝铁线”,釉色有粉青、黄、褐、灰白等,并有宋哥釉那种有如油腻酥光般的皱纹,有的还有“紫口铁足”特征。

清雍正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 4  )仿钧釉器。  明宣德、成代时景德镇曾仿宋钧红釉器,但其后失传,雍正时期复烧成功。仿钧品种据唐英《陶成纪事》中记载有: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另有几种为创新钧釉。

清雍正 仿钧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5  )仿定釉器。 唐英《陶成纪事》中称:“止仿粉定一种,其土定未仿。”雍正仿宋白釉定器,胎体白中泛黄,并以印、刻暗花进行装饰,器型、纹饰多有本朝特征,在仿宋五大名窑中成就相对较低。

清雍正 仿定白釉刻荷花纹碗

2  、其它品种仿古色釉瓷

( 1  )仿龙泉釉器。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即已开始烧制仿宋龙泉青釉器,并一直延续至清雍正时期,其主要品种有粉青、冬青、豆青等,其中纯仿宋元龙泉的称之为“清代龙泉”,水平非常高超。

清雍正 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

( 2  )仿影青釉器。 影青瓷即青白瓷,景德镇宋元时期盛极一时,清雍正时期亦加以仿制,唐英《陶成纪事》中将其称为“仿米色宋釉”,并有详细记载:“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处觅得。”

清雍正 粉青釉尊

( 3  )仿宣德霁红、霁青釉器。 唐英《陶成纪事》中称:“仿宣窑霁红,有鲜红、宝石红二种;仿宣窑霁青,色泽泛红,有橘皮棕眼。”这两类仿古色釉均由康熙时期延续而来,除此两类外,尚还有其它品种,兹不一一赘述。

清雍正 霁红釉胆式瓶

二、清雍正仿古颜色釉瓷兴盛成因

1  、雍正帝对仿古颜色釉瓷的偏好

 雍正帝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儒家思想浓重,对于清雅素洁的颜色釉瓷非常偏爱,尤其对宋代汝、官、哥、钧、定以及龙泉等名窑颜色釉瓷喜爱有加,屡次派人四处搜寻古瓷器物。而这也不能令雍正帝感到满足,他亲自过目藏品,并将藏品交由内务府,由造办处制成木样和色样运至景德镇御窑厂进行复制, 并亲自监督和过问烧制状况。雍正帝对仿钧器尤为重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有很多关于雍正帝向年希尧催要仿钧器的记录, 如雍正七年、八年、十一年都曾催讨仿钧器。另如雍正十三年时,雍正帝传旨命年希尧烧造一百三十件祭红器。 正是由于雍正帝对仿古色釉瓷的特别偏好才直接促成了雍正仿古色釉瓷的空前繁荣。

清雍正 仿钧窑变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

2  、唐英的杰出贡献

 虽然雍正帝的个人品味是促成仿古色釉瓷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动力,但仿制宋代及其它名窑色釉瓷精品绝非轻松易达之工作,如无绝顶才能之人断难完成。 在雍正五年之前,由于并没有特别杰出的人才进行官窑的督造工作,雍正官窑表现平平,并无惊人之作问世。 雍正四年时,身为淮安关税的年希尧兼管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年希尧因颇具才华深受雍正帝赏识,但是, 他从不长驻景德镇,每年只在春秋两次前往景德镇巡视,因而并未能对御窑厂工作有突出贡献。只是在雍正六年唐英到来后,情况才出现改观,雍正官窑真正的黄金时代才宣布到来,因而被称为 “年窑”的雍正官窑实际上也可以算是早期 “唐窑”。

唐英

唐英十六岁时即在养心殿任宫廷侍从长达二十余年,雍正元年成为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四十六岁时奉命来到景德镇御窑厂担任驻厂协理官之职。唐英到任后,非常勤勉,躬亲指挥,曾与工匠同食息三年,由外行变成完全的内行,正是由于唐英的敬业,使雍正御窑厂制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保证了繁难的仿古色釉瓷制作任务的完成。

清雍正 仿钧窑变釉海棠式花盆

 为了完成仿古色釉瓷的制作任务,唐英不辞辛劳,殚精竭虑。宋钧器是雍正帝最喜爱的品种之一,为使仿钧达到完美, 唐英于雍正七年派谴厂署幕友吴尧圃前往钧瓷产地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为激励吴尧圃,唐英亲自作诗“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为其送行,诗中表达了对吴的殷切希望及指点其工作方法。 吴尧圃的实地考察为雍正仿钧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仿宋影青瓷,唐英曾亲自前往考察湘湖宋代窑址,获取标本进行研究。 雍正十三年,唐英将雍正御窑厂各类官窑品种进行总结,写成《陶成纪事》,在其所列举的五十七种瓷器品种中即包括大量仿古色釉瓷,并且将仿古色釉瓷全部排列在最前面,足见仿古色釉瓷是唐英最重视的器物,凝聚了唐英最多心血。

三、清雍正仿古颜色釉瓷艺术特色

1  、仿古但不泥古的造型特色

由于年希尧长驻于淮安板闸关,因而对景德镇窑务的管理只是遥领。 雍正帝下旨给年希尧的烧造任务由协理官唐英每月两次携带色样前往淮安呈请,并领取关币,因而,实际上, 仿制造型的工作几乎完全由唐英一人完成。 内务府通常按照宫廷藏古色釉瓷一丝不苟地仿制成木样,然后交御窑厂完成。主要为宋代各名窑,其次是明代器物,凡造型较好的器物雍正帝几乎都要求加以仿制,因而器型多样而复杂。 唐英带领工匠进行艰苦的仿制工作,能做到与旧器十分相近。

清雍正 天蓝釉双龙耳瓶

 但雍正仿古颜色釉瓷并不拘泥于完全单纯地仿古造型,而是擅长于将旧器型适当稍加改造,使其在视觉上更美观端庄、轻盈秀丽,但看上去仍然古朴典雅、意趣盎然。雍正帝自视审美眼光很高,堪称器型改造的大师,常常下令将古器型式样加以改造,并将改造要求详细提交给御窑厂。

清雍正 仿钧新紫釉太白坛

 雍正仿古颜色瓷在器型上的另一创新之处是借鉴其它器型式样。由于一些传世宋瓷稀少、器型单调,因而,御窑厂常常将其它器型移植过来, 从而大大增加仿古色釉的品种。这些新增器型包括其它古瓷器型、古铜器器型、雍正新创器型等等。 如仿钧釉瓷,除常见的仿古式样的瓶、洗、盆、盘、碗以外,新增了天球瓶、鹿头尊、太白尊、石榴尊、花浇、花盆、葵花洗、菊瓣盘等等。

2  、在继承中创新的色釉特色

 雍正仿古颜色釉瓷的最大贡献是使一些已经衰落或久已失传的名窑器物烧造得到恢复和传承,仿古色釉品种空前齐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 有的在明代早中期曾仿制,但明后期及清初未得到恢复,自雍正时期得到恢复烧造,如宋汝釉、宋哥釉、宋钧釉;有的早已失传,由雍正开始得到恢复,如宋官釉;有的已经衰落,在雍正时期恢复至其高水平,如龙泉窑, 在雍正时期已完全衰败,而雍正仿龙泉则达到很高水平。

清雍正 霁蓝釉小杯

 除了恢复已经中断生产的各名窑色釉外,雍正颜色釉中还有一些是直接继承康熙时期仿古色釉制作成就的。 如祭红釉和祭蓝釉为康熙时期仿宣德红釉和蓝釉而创烧的,仿宋定釉也是在康熙时期即已开始,这些仿古色釉在雍正时期仍得到继续制作,由于得到直接技术传承,因而烧制难度均低于上述复烧的仿古色釉。

清雍正 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

 与造型一样,雍正仿古色釉也并非一味写实地摹古,而是在摹古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创新,表明其技艺已经后来者居上,超越古人。 譬如仿钧釉,除了仿制宫廷藏品已有的五种色泽外,又新创了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钧釉。

四、结 语

 清雍正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承前启后时期,品种之丰、质量之精堪称楷模,尤其是在颜色釉瓷方面具有极突出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世争相仿效的名品,而仿古颜色釉瓷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成就空前。雍正仿古色釉瓷的主要品种有宋五大名窑色釉瓷、仿龙泉青釉瓷、仿影青釉瓷、霁红、霁青等。 雍正仿古颜色釉瓷的巨大成功 , 是与雍正帝本人对仿古色釉瓷的偏爱和唐英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 雍正仿古颜色釉瓷在造型上仿古而不泥古、在釉色上既有继承亦有创新,艺术特色非常鲜明,成就斐然。

机智的小熊猫
大意的毛巾
2025-08-28 19:45:06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作为清代康熙的时期的郎窑红瓷器实际上是一种红釉的瓷器,这种红釉瓷器比较接近于明代的宣德牛血红瓷器品种,它的最大特征是色釉比较鲜艳。口沿为灯草白边,口沿红釉自然下垂,呈现出自然的韵味,其中釉面多还含有一定的开片,这种开片是相对来说是比较细碎的开片。比较通常所见的霁红釉和窑变釉瓷器等红釉瓷器来说更加的鲜艳和美丽。康熙时期胎质是比较细腻的,有一种光亮的油润感,说明其中所富含的高岭土纯度高。作为康熙时期的郎窑红瓷器通常都不书款,更何况是“官”字款,如果是仿官釉的也能理解,如果是郎窑红何必要仿官釉瓷器呢?因此,所谓书写“官”款的郎窑红为现代艺术精品,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腼腆的白云
斯文的乌龟
2025-08-28 19:45:06
仿官釉五管方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明清时期政府用来尊崇大臣、命贵王侯的特殊器物。它主要有三种作用:1.表示尊敬:它是明清时期朝廷尊崇大臣、贵王侯的特殊器物,其装饰丰富多采,象征着人物的地位和身份;2.表示凭证:当时把仿官釉五管方尊作为政府证书使用,用了仿官釉五管方尊便是当时贵族中的一员;3.表示办公:仿官釉五管方尊是用来保存文件和卷轴的器皿,可以用来体现官僚机构的权威性。

冷傲的荔枝
标致的天空
2025-08-28 19:45:06
道光时期(1821—1850年)社会动荡。国内外矛盾进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陶雅》记有:“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於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壹些精美之作。《陶雅》记有道光瓷器 “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 。“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为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精细,代表了道光瓷器的制作水平。

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纹饰多采用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道光时期瓷器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烧造品种

道光时期瓷器烧造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瓷。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粉彩是道光彩瓷的主流,有珊瑚红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抹红粉彩等,另外还有少量的斗彩、五彩,多见于官窑器。

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道光时期青花瓷使用国产料, 早期的青花呈色稳定,色泽亮丽浓豔,晚期呈色淡雅,层次清晰。民窑器青花色调暗淡漂浮。淡描青花的制作在道光朝非常流行。青花瓷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彩、青花粉彩、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裏红、冬青地青花、青花堆粉等品种。青花粉彩器大量出现。青花堆粉,又称为“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白”。堆粉青花瓷最早始于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嘉道时期比较盛行。

清道光 白釉仿青铜壶

清道光 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

道光时期烧造颜色釉有霁红釉、霁蓝釉、豆青釉、天蓝釉、白釉、窑变釉、酱釉、仿官釉、仿哥釉、木纹釉、炉均釉、孔雀绿釉、松石绿釉、珊瑚红釉、胭脂红釉等。

清道光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清道光 祭蓝釉描金盖罐

二、 器物种类

道光时期瓷器基本上继承前朝传统器形式样,创新较少,多为日用器皿。有盘、盖碗、墩式碗、赏瓶、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将军罐、花觚、灯笼尊、洗、盆、烛台、鱼缸等。小件器物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形制较小的器物有笔筒、冬瓜罐、鼻烟壶、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时期的典型器。新出现形状像冬瓜的“冬瓜罐”,造型别致。道光瓷器制作无论是仿古代名窑,还是仿乾隆、嘉庆朝的制品大多都很粗笨,胎体往往厚薄不一,比例不协调。但也有精品例外。

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三、胎釉特点

道光瓷器胎体细白,多数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大件器物胎体厚重,小件器物胎质比较轻薄。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数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清道光 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四、装饰纹饰特点

道光瓷器追求乾嘉时期官窑的艺术风格特色,装饰以绘制为主,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纹饰图案式化,写意画较少,图案缺少层次变化,构图趋於疏朗。瓷器纹饰虽然官窑产品还尽力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用笔拘谨板滞,缺乏活力,寓意吉庆幸福的图案增多。民窑器画面更是趋於草率和简单化。官窑器常见纹饰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云龙、云凤、龙凤、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三羊、狮球、花蝶、草虫、四季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人物纹有八仙、仕女、婴戏图等,绘英雄人物的无双谱较为流行。风景图案有燕京十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及梵文“寿”字、“喜”字、“万寿无疆”、戒烟歌、御题诗句等多种文字装饰,尤以戒烟歌最具时代特征。

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清道光 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

道光时期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外,新创纹饰也别具特色。喜绘动物纹多达十余种,有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鸭、仙鹤、喜鹊、鸽子、燕子、蚂蚱、蝈蝈、蜻蜓、蝙蝠、雉鸡等,为沉闷的官窑纹饰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气息。这些动物图案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纹样。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开始盛行。

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五、款识

道光官窑器多铭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以青花为主,也有抹红及描金款,字体有力,笔画较粗,排列工整,风格与嘉庆款相似。道光朝堂名款极为盛行,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御用款和王公贵族的私家用款,瓷器制作甚为精致。道光帝在未登极以前就用过“薢竹主人”及“薢竹造”的款名。登极以后又使用过“慎德堂”、“颐寿堂”等御用款。“慎德堂”款与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的瓷器制品,都为官窑器物。陈浏《陶雅》记:“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笔法工稳,以抹红为最多,亦有泥金者”。

清道光 仿官釉直颈瓶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壹组建筑,它位於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於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处理政务之所,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於“慎德堂”内。道光十壹年(1831年)道光帝曾作《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道光皇帝御用玺印有“慎德堂宝”,常钤於书画之上。传世“慎德堂”铭款器物品种丰富,以粉彩、青花制品多见,制作精美,堪称道光官窑的珍品。陈浏《陶雅》记有:“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在清代,堂名、斋名一般是帝王、王公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在道光时期,皇亲国戚所订制的瓷器很多,瓷器落款多是这些人起居室或书斋的名字。“退思堂制” 、“养园仿古”、“友堂雅制” 、“竹韵山房”款,系道光朝睿王府用瓷。定王府则书“行有恒堂”、“道光××年定府行有恒堂珍藏”等款,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植本堂”、“听雨堂”、惜阴堂”都是当时王府名堂。

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明清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 、 “大明成化年制” 、“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写法与真品相差甚远。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有粉彩瓷碗、盤,器裏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较为别致。

总之,道光时期烧造的瓷器,承袭乾隆嘉庆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清代中期御窑的制瓷水平。

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

清道光 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

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

以上文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伶俐的树叶
清脆的小松鼠
2025-08-28 19:45:06

我国的瓷器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及至清朝发展到了巅峰。清朝不仅贡献了珐琅彩,对于前朝制瓷工艺进行了仿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雍正时期的仿古瓷很厉害,不仅瓷质仿得以假乱真,而且还颇得前朝窑匠神韵。马未都指出,雍正时期仿古笔筒做的是以假乱真,骗过了自己的儿子乾隆。马未都却表示,“我”一眼就知道是假的。马未都的眼力劲能比乾隆还厉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仿古与制赝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按照马未都的解释,仿古是为了向世人证明我能达到前人的高度,以此证明自己的瓷器工艺是多么的厉害。比如清朝前期,就有相当多的仿汝窑、仿成化斗彩鸡缸杯等,其中也不乏精品。然而,制造赝品就相当恶劣了,本质上是为了牟取暴利,最终目的是为了欺世以牟取暴利。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黑心文物贩子打着仿古的名义制造赝品,从而黑着良心赚藏友的血汗钱。

言归正传,雍正时期的仿古瓷工艺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雍正除了日理万机的工作,还是有文艺的一面,他喜欢捯饬瓷器,特别是两宋时期的官窑。雍正本身就是一个薄情寡恩的主儿,手下工匠怎能不精益求精?所以,雍正时期的仿古瓷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有清一代以雍正仿古官窑最为尊贵。雍正朝仿古工艺相当之厉害,他命宫廷御用瓷匠搞了一个仿官窑釉青瓷笔筒,后来竟然骗过了儿子乾隆。乾隆觉得这是他阿妈给他的“传家宝”,还动情地在上边题了诗,现今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毋庸置疑,雍正监制乾隆题词的仿古官窑釉青瓷笔筒,堪称国宝级文物。然而,马未都却表示我一眼就看得出这是假的。马未都指出,笔筒在文房用具中出现的最晚,在宋代作品中你根本看不到笔筒,看到最多的也就是笔洗。所以,乾隆视为真品的仿官窑釉青瓷笔筒是不折不扣的雍正朝的“御用工艺品”。说白了,雍正压根就是图一乐子,来了个移花接木,捯饬出了个不清不宋的仿古官窑釉青瓷笔筒。

按照马未都的说法,笔筒最开始就是案头放杂物的,原则上应该是竹制的,后来发展成木制的,材料越来越名贵,以至于出现了紫檀、黄花梨。总体来说,笔筒流行于明末清初。后来,瓷器赶了时髦也就搞了笔筒样式以供文人使用。马未都进一步指出,倘若在宋画中看到笔筒,那十有八九就是赝品。

也许仿官釉青瓷笔筒因为雍正父子的缘故,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宝级文物。话说回来,乾隆的瓷器理论知识,也就是个小白的水平,竟然分不出笔筒的年代,这一点还不如马未都。也难怪马未都提起仿官釉青瓷笔筒会神采奕奕,毕竟雍正时期的仿古笔筒骗过了乾隆,他马未都一眼就看出来是假的,足以证明马未都的文物鉴赏能力不是盖的。

冷艳的冬日
懵懂的冬日
2025-08-28 19:45:06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反映了乾隆时期瓷器制作技术的高度水平,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

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纪事》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可见瓷胎洋彩在雍正时已开始烧造。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来看,瓷胎洋彩瓷器大都制作于乾隆六年(1741年)之后,系在当时由督陶官唐英督理的景德镇御窑厂内制作完成。这种洋彩瓷器深受乾隆帝的喜爱。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已六十六岁的唐英接到乾隆帝的旨意,负责烧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英广泛派遣得力助手去哥窑、汝窑、钧窑、定窑、龙泉窑、湘湖窑等全国各大名窑搜罗配方或瓷片标本,或者仔细研究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述,然后反复研制、试验,烧制成功。

各种釉彩大瓶的文物特征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瓶,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

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各种釉彩大瓶的文物价值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是古代官窑瓷器中装饰层次最多、釉彩用料最考究、设计复杂、制作难度极高的瓷器,包括珐琅彩、洋彩、仿宋代哥釉、松石绿釉、仿宋代钧窑窑变釉、斗彩、粉青釉、霁蓝釉、仿宋代官釉、粉彩、珊瑚红釉、仿宋代汝釉、酱釉等烧制难度较高的釉彩,制作中不考虑批量生产,创作重心在外形上,为少数权贵服务,推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其色彩繁冗复杂、题材偏多,导致缺乏内涵,并且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没有把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