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怎么鉴定真假
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元代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您好,你得瓷片不是钧瓷瓷片,而是炉钧釉瓷片,请您知晓。
钧瓷以釉色取胜,其典型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窑变釉,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釉色千变万化,素有“钧瓷无双”之说。 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
还有钧瓷釉是乳浊釉,不是透明釉,釉水肥厚,施釉时胎干燥不当,因而釉层产生裂痕,入窑烧制时,融化的釉又使之弥合,从而形成雨后蚯蚓爬过泥地的痕迹。是业内俗称的“蚯蚓走泥纹”。
炉钧釉是仿钧窑紫红斑所作的低温颜色釉。是透明釉,也就是您瓷片的发色。有“素炉钧釉”与“浑炉钧釉”两种。您的是素炉钧。
由于炉钧釉传世较多,市场较多见,因此整器的价格也不是很昂贵,瓷片的价值,研究价值大于收藏价值,因此,建议您继续收藏,这会对您将来在收藏鉴定方面有莫大的帮助。
附宋钧窑窑变天青釉大碗,供您参考。
刘瑾是明朝时期被“凌迟”的太监,刑罚很残酷,可行刑之后却也有喘气的机会,古代时候有很多的刑罚,不管哪种都是特别残忍的,其中有种叫做“凌迟”的刑罚,就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割上数百刀甚至是千刀”,有的时候疼痛虽然难以忍耐,可是即使身上被割了再多的人还是可以保留些气息。
不过这位明朝的宦官并不是大太监魏忠贤,虽然每个人一提到明朝的时候必然会想起这位“大奸臣”,作恶多端的人总是印象深刻,甚至是还想要称帝,而且魏忠贤应该是唯一一位手中可以掌握着权力的太监总管了,不过那时候在他身边还有位叫做刘瑾的人,他可以说是太子身边的“红人”了,而且也做了非常多的坏事。
太子对于刘瑾是很重用的,可是之后仍然被行刑了,主要是因为在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他储存的白银百万两,君主知道之后非常的生气,于是就对实行了“凌迟”的刑法。都知道这样的刑法很残酷,在身上割个数百刀,都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可是最后刘瑾还是保留着一口气,甚至还在狱中喝起了“稀饭”,这就让人惊叹了,一般人都是疼死的,不过身体已经遍布都是伤的他也不能够生存下来了。
最开始其实太子还是特别看重这位宦官的,才能重用他,以至于最后赏赐了那么多的银两,可是他却辜负了帝王对他的信任,升官之后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最后手中的权力变得越大,他的想要得到一切也就更多,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了,最后“吞噬”了自己本身。
这个人是明朝太监刘瑾。据《明实录·武宗实录》记载。刘瑾因为谋反,被处凌迟之刑。野史中说他被剐了三千三百多刀。分三日进行。第二日的时候,他尚且能喝粥(有可能是参汤)。
凌迟之刑,俗称“千刀万剐”。在不同的时代,对于凌迟多少刀,都有明确的规定。明代的时候,凌迟三天,每天的“讲究”都不一样。
因为第一天行刑,是“鱼鳞剐”。每一次刽子手只从受刑者敌上,割下铜钱大小的皮肉。据说刘瑾行刑的时候,第一天只执行了三百多刀,加上刽子手有意不让他速死,所以他回到牢房后,还能喝两碗粥。
但也有野史记载,刘瑾喝的是参汤。并且不是他想喝,而是刽子灌他喝的,因为“参汤可以吊命”。国法不让他速死,他就不死速死。
刘瑾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小太监,因为人机灵,会讲话,能哄正德皇帝朱厚照开心而受到重用。
朱厚照十五岁登基,虽然生性聪颖,但是做事离经叛道。因为急于收拢皇权,首创“廷仗制度”,不尊重朝中的文官,并且有意培养朝中太监,做为对朝中文官结党的“大杀器”。刘瑾这个“文盲”就是这么被提拔起来的。
刘瑾当红之时,自号九千岁。升任司礼监太监后,朝廷往来的各种文书,都要经过他的批阅。他事实上代行了一部分皇权,并借此中饱私囊。于是人人都说,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着的正德,另一个立着的,就是他刘瑾。
刘瑾这个人在政治上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曾推行过一些比较好的政策。但是他也得罪了许多人。不光是朝中文官集团,同行的阉官中也有宿敌。最后被人举报,正德在他家中搜出了玉玺,因此将他处以极刑。
不过,关于他的死法,在《明实录》中说是凌迟,清修《明史》中写的是磔刑。有朋友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刑法,事实上就是一种。
清代有一本书叫《六部成语》,里面就提到了“磔罪凌迟”。凌迟,其实就是寸磔。
兰州“八大碗”指的是哪些菜呢?
兰州糟肉
糟肉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肥而不腻,艳红如火,越嚼越香,越嚼越鲜美。尽管糟肉在很多地方都有,但兰州糟肉有老兰州人自己的味道。
相传兰州人过年吃糟肉起于明朝,明肃王携家眷从江苏来到兰州,江苏人过年喜食酒酿蒸肉,而兰州周围不产稻米,自然没有了酒酿。于是为了吃到家乡味,更主要是为了在春节表达自己对南方家乡的思念,就地取材制作兰州酒酿蒸肉。久而久之,兰州糟肉就定型为五花肉和与酒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豆腐乳的搭配。
蒸酥肉
蒸笼蒸到肉软,色泽黄亮,咸鲜微辣。肉肥而不腻,嫩而不糜,是逢年过节兰州人饭桌上不可少的美食之一。酥肉首先经过高温油炸,香脆的外壳包裹着鲜嫩的猪肉,色泽诱人。经过这道工序后,再上笼蒸,保留了诱人的颜色后,更添一份软糯。
糖醋夹沙
“夹沙肉”是用猪肉或牛肉、豆沙、糖、鸡蛋清、玫瑰砂糖、淀粉、猪油等经过几道工序烹制而成,吃起来外酥里嫩,肉烂绵软,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制作时锅中烧热油,将切成长条的夹沙肉条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口感外焦里嫩,酥脆可口。再淋上调制好的糖醋汁,一份可口的糖醋夹沙就上桌了。
蒸丸子
丸子一般是用面团里面包上肉末、香菜等作料(也有用鱼肉、牛羊肉),然后将油烧开,将包好的丸子放入油锅里炸一段时间,用笊篱捞出放在干燥的地方待冷却后即可食用。蒸丸子全看火候,不能太烂,虽然要入口即化,还要有嚼头。丸子经过油炸保留了肉质的鲜美,再加以蒸制,口感软糯。
红烧肘子
猪肘子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是老兰州人,逢年过节必吃美食之一。《诗经》里有记载,每到农历新年,老百姓喝“春酒”、吃“盛餐”互“祝福”张灯结彩,迎接新年来临。在除夕夜吃肘子,预示着肥猪拱门、送福到家,图个吉利。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一般讲究肥而不腻。其特点在于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食之软烂醇香,再配上爽脆的梅菜,味道诱人。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漂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有增强消化,清热解暑,消滞健胃,降脂降压的功效。
蒸排骨
蒸排骨,汤清味美,色泽美观,肉少鲜嫩,而又不过分油腻。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为幼儿和老人提供钙质。可以说,排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老少皆宜食用。
八宝饭
八宝饭作为“兰州八大碗”之一,兰州人习惯叫它为“甜饭”,软糯香甜。兰州人的甜饭将糯米、蜂蜜、红枣、莲子、蜜饯一起蒸制好,再辅以白糖和干果便成了。如今大多数家庭已经无暇自制甜饭,但甜饭仍然是兰州人逢年过节时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八大碗在制作工艺上以蒸煮为主,符合大多数食客的口味,同时又能在流水席制作上更加高效。
下面给你依次分类:
万三蹄
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数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说起万三蹄的名字,还有个小故事呢。当年,沈万三招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有这道菜肴。朱元璋觉得风味独特,问菜肴名字,因讳皇帝姓,沈万三不敢说是猪蹄,只好戏称是万三蹄了。
三味圆
草鸡三味圆汤:俗称汤面筋,用水面筋作皮,馅芯以鸡脯肉、鲜虾仁、猪腿肉加葱、姜、黄酒等调料剁细精制而成,在草鸡汤内煮熟,皮薄馅嫩,晶莹别透,轻轻一咬,鲜汁直淌,堪称上品。中国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称此菜集小笼、馄饨、汤包三鲜一体,俗称“三味圆”。据当地老人介绍,每年新麦收场以后,磨出了白面,留下的麸皮,加适量的食盐和水,用细筛箩淘洗,就能洗出粘性很强的面筋。湿面筋中要包肉馅,需一边包肉,一边将其下到沸汤里,这才会结成面筋圆子。
红烧鳝筒
将鳝鱼活宰(即先将鳝鱼用力掼晕,然后用刀剖腹,去内脏,剔其脊骨)后先洗净切段状,加调料红烧,需十分注意火候,随后上桌,色泽红润,色香味形俱佳。
田螺塞肉
将产自农田水流动处的鲜活田螺洗净取出螺肉,加入猪腿肉剁细,佐以葱、姜、料酒等调料再塞入田螺壳烹饪,待锅上火,加油,用姜、葱爆锅,放入田螺,加黄酒、味精、胡椒粉、酱油和清水煮开,再经焖煮,淋麻油出锅。
红烧桂鱼
油卜塞肉 地道的周庄家常菜。将猪肉之精腿肉加调料剁细后与野菜一起塞入豆制品油卜中再烹饪。
农家鳗鲤菜
农家鳗鲤菜又名周庄阿婆菜,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自古迄今,经常可见上了年纪而又闲赋在家的老阿婆聚在一起喝阿婆茶,而阿婆菜便是当时阿婆们用农家最普通的原料腌制而成一道美味的茶点。
希望你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