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毛材菌为什么要放瓷瓦片?
这涉及相变过程的能量变化。
1.先看爆沸是怎样产生的。
液体沸腾是物质从液相变为气相。就是说要产生新的相。在生产新的相前,液体的能量会升高,当这能量积聚到足够高的时候,液体就沸腾产生气相,当新的相产生后,后面的液体汽化就不需要前面未产生气相气相时的高能量了,但此时液体是处于高能量状态,所以就有大量的液体瞬间汽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爆沸现象了。
2.碎瓷片为什么能防止爆沸呢?
因为在加热前就放入碎瓷片时,由于瓷片中有气孔,已经有了气相,所以液体沸腾时没有新的相产生,沸腾需要的能量就低,只要有少量液体的能量达到此能量就沸腾成气相,这样就没有大量液体同时达到沸腾的能量,就没有大量液体瞬间同时沸腾了。也就没有爆沸现象产生了
一、不能吃的野生蘑菇图片有:
1、毒蝇伞
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
2、狗尿苔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小,半球形至钟形。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边缘附有菌幕残片,后期残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
3、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与树根相连。
二、判断野生蘑菇可否食用:
1、看外形
(1)有毒的蘑菇,通常颜色多比较鲜艳,菌盖中央呈突起状,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
(2)而无毒蘑菇颜色不鲜艳,菌盖较平,伞面光滑。不过也有一些毒蘑菇,灰色,长相很平凡,看起来很无害,但实际上毒性不亚于毒蛇的毒液。
2、看粘液
(1)有的毒蘑菇被撕断后,可能会分泌出黏稠的液体,大多呈赤褐色,有辛辣、酸涩等异味,而且菌面破裂后,在空气中容易变色。
(2)而无毒蘑菇,撕断后分泌出的液体多为无色或白色,有特殊香味,菌面破裂后不会变色。
3、看大蒜
(1)如果要烹饪野生蘑菇,最好先把大蒜切片放进油里,然后放蘑菇下去一起炒。如果蘑菇的切面是白色或者偏淡黄色的话,代表可以食用。
(2)如果切面慢慢变黑或者直接发绿,那就代表蘑菇可能有毒。
扩展资料
对于毒蘑菇的毒性,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章炳文一连用了好几个“很可怕”来形容。他说,医院急诊室几乎每年都会碰到10几例蘑菇中毒的病人,而这当中每年都有人不治身亡。
蘑菇中毒一般发生在5~8月份,因为这段时间气温高,雨水又多,加上金华地区树丛较多,特别是有腐叶、湿度高的地方,有机营养比较丰富,非常适合蘑菇生长。按照往年惯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类病人会陆续多起来。就在上周,金华市人民医院也接诊了一例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病人。
章医生说,毒蘑菇与我们日常食用的蘑菇外形很相似,辨别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容易发生误食中毒。中毒的深浅与进食量有关,吃得越多,中毒就有可能越深。轻者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可以引起人体脏器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治疗蘑菇中毒,一是要马上洗胃,如果特别严重,还要“洗血”(血液净化治疗),原理和血透相似,但是更为复杂、精细,为的就是把血液中蘑菇的毒素去除掉。
章医生提醒大家,野外的蘑菇千万不要随便采摘,如果真的不幸发生中毒事件,要马上到医院治疗。此外,家里人最好把蘑菇的样本带来,方便医生取样检测其中的毒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毒蘑菇
参考资料来源:浙江在线网-一盘清炒野蘑菇差点要了大妈的命 教你辨别毒蘑菇
民间流传关于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有哪些?这些鉴别方法靠谱吗?
1.民间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有很多,如毒蘑菇颜色鲜艳、无虫、有异味、手感黏黏的。这方法很多都是不准确的。“比如广东最毒致命的白毒伞,长得很优雅,但漂亮的橘盖鹅膏却是非常有名的食用菌。有人认为做蘑菇汤的时候加了蒜瓣或者银器。如果蒜瓣或银器不变色,说明蘑菇无毒,可以放心食用。其实这种民间流行的检测方法也是不准确的,有些毒蘑菇用这种方法根本检测不出来,所以不要擅自食用野生蘑菇”。
2.看蘑菇的形状不靠谱。无毒菇盖扁平,伞面光滑,菇面无轮,下部有无菌托。毒菇盖中央凸起,外形奇特,菇面又厚又硬,菇柄上有轮,草菇柄细长或粗,易断。比如毒红菇和红菇很像。从外貌上无法准确区分,它们的生长环境也差不多。
3.用蘑菇、米饭、银器、瓷片等烹饪。颜色变黑有毒,但不变色无毒。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中国的一些剧毒蘑菇是用大蒜和米饭一起煮的,但是大蒜和米饭的颜色不会变黑。一旦误食毒蘑菇中毒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精神亢奋、错乱、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4.根据虫蚁咬过爬上来的蘑菇,无毒——不靠谱。民间虫蚁咬爬的蘑菇被认为是无毒的,因为如果有毒,虫蚁早就中毒了。事实上,一些毒蘑菇甚至可以产生蛆。蛞蝓吃的豹纹毒伞,确实是有名的毒菌。为什么虫蚁吃了毒蘑菇不会中毒?据推测,一些昆虫蚂蚁可能含有能够分解毒素的酶。就像有些动物以毒蛇为食一样。
据了解,我国约有180多种毒蘑菇,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日光性皮炎型五种类型,其中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
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公众难以识别,常因家庭误食而中毒,中毒多发生在野生毒蘑菇生长的阴雨季节,以散发为主,食用干毒蘑菇也可引起中毒。
采蘑菇时要注意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浅淡的蘑菇没毒。
仅靠颜色辨别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取。因为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都很鲜艳,却是美味的食用菌;剧毒蘑菇种类最多的鹅膏菌属中的红黄鹅膏,颜色也很艳丽,但同样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大部分剧毒蘑菇,如鹅膏属中的剧毒种类如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等,还有红菇属中的亚稀褶红菇,其颜色都是纯白色或者灰色,但是这些种类恰恰是我国误食野生蘑菇导致死亡的主要种类。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蘑菇毒素种类繁多,目前已知剧毒蘑菇的毒素并不与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发生反应。经过实验验证,我国的几种剧毒蘑菇并不会使这些物质变黑。
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和人不一样。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将其喂养小白鼠,小鼠也不会死。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蘑菇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但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蘑菇的有毒与否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例如,生长于松树林或者阔叶混交林中的蘑菇大多属于共生菌,牛肝菌、红菇、乳菇、口蘑等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很多有毒蘑菇也是共生菌,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也都是生长在松树林或者混交林中。
2、煮制菌子的时候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菌子味道就会受到影响,煮菌子的时候不需要放太多的调料,放姜丝,大蒜,食用盐,鸡精,葱花即可,放这些调料能保留菌子原有的鲜味。菌子在保存的时候要用保鲜盒装好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能保存1-3天不变质。
2、平时煮汤,薄的,如平菇,放下去,水再开了,3-5分钟就可以了。厚的,如香菇,放下去,水再开了,8-10分钟足够。一般都把杆子切成小段。如果是香菇炖排骨,就整个的香菇和排骨一起下锅,排骨熟了,香菇自然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