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的介绍
斗彩有多种叫法,一种是“逗彩”,可能与景德镇地区方言有关,挑逗的逗字,把东西逗起来;另一种是“豆彩”,康熙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品种,那就是豆青釉上的五彩;古人也有叫青花间五彩,中间的间,先线后彩古人常常以间称之;也有的人叫它“兜彩”,尤其是台湾人,就像口袋兜住东西一样;如今的学者已经将斗彩弄明白了,青花说:“五彩没有我典雅”,五彩说:“青花没有我绚丽”,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瓷争奇斗艳而得名。
一、什么是斗彩
斗彩始于宣德,精于成化,后世均有仿制。斗彩烧制工艺非常复杂,首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1300度烧成后,再在釉上轮廓内加彩、填彩、点彩、染彩,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约800℃)烧成。
二、成化斗彩瓷器特点
成化时最著名的彩绘品种是斗彩,此时斗彩的彩色很多,红彩浓艳,黄分蜜腊黄、杏黄、鹅黄、薹黄、淡黄;绿分松绿、浅绿、水绿、深绿;紫又有茄皮紫、葡萄紫、差紫之别。除差紫之外,颜色都十分光润肥嫩,所谓差紫,即色呈黑紫色,没有光泽,摸之涩手,实际上是烧坏了,后仿瓷都仿不出“差紫”的效果。
传世的成化斗彩瓷中大多数有“差紫”。成化斗彩器型多为小件,如杯、碗、小盖罐、盘、长颈瓶等。这时的斗彩杯常见纹饰有子母鸡、花草蝴蝶(俗称三秋杯)、葡萄、婴戏、仕女、高士等。盘、碗多饰有荷莲鸳鸯、八宝,盖罐常见有缠枝花卉、海水云龙,长颈瓶绘蔓草等。施彩多用平涂,花草表现不出阴阳反侧;人物只画外衣而不画内衣,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石头没有凹凸不平之感,枝干不皴擦。总之,都是平面画,没有立体感。成化器型娇小秀美,胎薄釉细,光润肥厚,青花颜色浅淡,釉上彩透明鲜艳,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在明代就享有盛誉,更为近世之珍品。
三、成化斗彩投资
成化斗彩瓷的商业价值一直极为可观。例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写道:“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神宗实录》更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双,价值十万”的记载。
至近代,成化斗彩更是收藏家的宠物,1980 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曾以480万港币拍卖了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创下当时最高拍卖纪录。英国伦敦曾有一位文物鉴赏家,在一位朋友家里发现了一件成化斗彩小坛,高约12厘米,随便放在庭里养花,后经这位文物鉴赏家介绍到伦敦文物拍卖行拍卖,竟以100余万美元成交。1980年华人仇焱(收藏家)身故后,他的藏品在香港被公开拍卖。其中有两只鸡缸杯,最精的一件以528万港币成交,被当地银行家马锦灿买走,打破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另一只于1999年在香港拍卖,以2 917万港币成交,落到西方-位著名的行家手里。
斗彩在我国瓷器的工艺历史上,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卓著之笔。从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网红茶杯后,斗彩在现代世界中的身价一直增势明显,当然这并不代表斗彩成为网红之前价值低廉,只是由原先的默默添光增彩变为世人知其重要而已。
如今的斗彩出现釉下双色底、多色底的,釉上再加五彩,也叫斗彩。斗彩之所以受众人追捧喜爱,精彩之处便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相映相争,花样百出,色彩众多,盎然成趣,非常生动,却非但不喧闹,还显得娴静素雅。斗彩,无疑是最精彩的。
别看气泡了,现在新的瓷器也有气泡。别忘了,气泡是因为温度与水分产生的变化,现在瓷器也是有的。而且在70-80年代还有煤窑了。就算是电窑气窑。烧制瓷器也不是几分钟可以烧好的,最少也要几十分钟。这样也会有气泡了。而且成化逗彩在地摊店铺里都是仿品。不可能有的。因为中国博物馆的专家不是傻子。他们有人在各大古玩市场绕的。
成化斗彩的彩料上有开片,真品成化斗彩色釉较厚,而且透明,特别是绿色,黄色釉料都有开片。
成化斗彩瓷器在胎土内的铁,钙含量少,因而胎质洁白细腻,轻薄透体,釉面纯净莹白,有的白釉中泛牙黄,牙白,也有迎光微显肉红色,釉面滋润,如脂似玉,手感滑爽。
成化斗彩片纹上翘,并看见内有黄色土沁入胎,釉面润但不光亮,光泽柔和,仿品釉面刺眼,做旧死光一片,达不到釉面润泽的特点。
成化斗彩的工艺特点
成化斗彩极其名贵,最主要是贵在彩饰工艺上创新。用“精工细作”概括成化斗彩的品质完全恰当。成化斗彩在胎釉、色彩、造型、方面的特色有进一步的认识。
成化斗彩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下降所致,标志着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比明朝前期更为严格。
斗彩是一种硬彩,何为硬彩,《饮流斋说瓷》中解释道:“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
斗彩是在坯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以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烘烤,最终成型。彩绘方式分为釉上彩、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斗彩”或“逗彩”。
粉彩是一种软彩,何为软彩,同样是《饮流斋说瓷》中解释道:“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粉彩瓷器,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斗彩和粉彩的区别有三:
1、色调不同。斗彩色调强烈,而粉彩色调柔和。
上:斗彩
下:粉彩
2、生产过程不同。斗彩是先在坯上描绘,待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而粉彩先直接在烧好的白瓷上勾画图案。
3、始创时期不同。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而粉彩始创于康熙。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鉴别方式
斗彩瓷器是瓷器中最为名贵的种类之一,在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之说。成化就是指的明代成化宫廷御用的斗彩瓷器。
与清朝的珐琅彩一样,明代的斗彩同样作为宫廷御用的瓷器,做工极为精湛,因而非常贵重。斗彩又称作“逗彩”,最早出现于明朝成化年间,是先在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线条之上施以其他颜色填补空白,然后进行低温二次烧制,最终形成青花钩边,五彩填色的效果,故而得名斗彩。
因为成化斗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储于台北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谓的大收藏家,也没有与之密切接触的机会。所以。人们仅能从书上或文章上对成化斗彩产生了人云亦云,有似盲人摸象似的概念。
关于斗彩的鉴别方式,我们借助于珐琅彩进行比较则更为直观一些。
一、在胎土方面。由于成化年间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间,优质的胎土早已被用尽,所以仅从胎土上面来看,斗彩略高于珐琅彩的质量。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成华斗彩胎土的显露部分色泽非常纯白而且油润。而雍正珐琅彩虽然绘制工艺到达了顶峰,也没法弥补“先天不足”的劣势。
二、彩料方面。斗彩与珐琅彩所绘制的图案均突出胎体表面,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斗彩略低于珐琅彩。
三、纹饰方面。虽然都是宫廷御做,所绘图案都经过皇帝批准,画师都为宫廷御用画师。但是成化年间的斗彩,其绘画图案均为宫廷画师亲自创作,其线条生动流畅,笔法活泼。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图案,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宫廷画家的“原创”,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画作经皇帝批准之后绘制于瓷器之上的,相比而言,虽然笔法依旧老练、准确,却缺乏了斗彩瓷器上团的自由之风,略显呆滞。
在我国历来就有珐琅第一,斗彩第二的说法。客观的来讲,虽然斗彩在胎土方面优于珐琅彩,但是经过了三百年的历史演进,我国在制瓷工艺之上发生了极大的进步,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彩料丰富方面珐琅彩均高于斗彩,珐琅彩雄踞瓷器之首当之无愧。虽然如此,但是斗彩依然在我国瓷器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造性的烧制方法为后世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成化斗彩的鉴定技巧
一、成化斗彩(不包括天字罐),从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品来看,都是大明成化年制款。所以凡是成化年造、成化年制等着类款要门是民窑,要门是后仿品,可以肯定排除是当时官窑。大明成化年制,基本都是青花书写,三行六字,就一种风格,几乎无例外,杯子等不好写款的写成一行。
二、成化斗彩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在明清几百年陶瓷款中,其风格显得十分怪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这种书法风格,说野又不野,说正统又不十分正统,反正有点怪怪的感觉,但又还蛮有味,学书法的人都很难学,几乎摸不着门。康雍乾三朝,仿成化的釉色水平最高,但在款识这项上,一下就露了馅,不是他们不想写成原样,实在是太难学了。
提示:
成化斗彩以其细腻、温尔文雅赢得历代众多大收藏家的追捧,但成化斗彩历来仿品甚多,不仅清代仿,明代也仿;不仅私人作坊仿,康雍乾官窑更是倾力仿。故历来鉴定家也不愿碰成化斗彩,遇到后大都不置可否,绕道走,敢肯定是成化斗彩又经得起检验的鉴定家,通常都是有超级功力的。成化斗彩不好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釉色。一般说来,康雍乾青花也倾力仿永宣及成化青花,但这个两个朝代青花差距较大,还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是明还是清的。成化斗彩则不然,康雍乾仿的斗彩和现在高仿的斗彩,其釉色都与真品几乎没啥区别,所以从釉色来说很难区分。造型就更不用说了,做到和成化斗彩瓷器原物完全一致根本不是难事,即使有的地方差那么几毫米,不显著的话,专业鉴定家也难以有明显的感觉。从胎质上来说,明清官仿的、现在高仿的和真的成化斗彩差别也不是很大,即使有,也很微小,所以很多收藏家从胎质入手来辨识成化斗彩,最后结果几乎都是无法判断
无论如何,大家都不可否认斗彩的价值,尤其是在14年香港拍卖出了2.8亿的天价斗彩鸡缸杯,从此以后斗彩的价值是属于居高不下,有价无市的情况了,小编也去收集了近年来斗彩的拍卖成交记录: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04-0828,124.00万
明成化斗彩葡萄杯2014-06-0821,850.00万
明成化斗彩人物纹天字罐带盖2014-06-0817,250.00万
明成化斗彩番莲纹高足杯2014-06-089,200.00万
明成化斗彩波涛天马纹天字罐2016-06-125,750.00万
如有朋友想鉴定、出手可以留意或私信我,对此类藏品有独特见解的也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在明成化年间斗彩瓷器的图案中,青花是主色。它是先用青花勾画好图案的轮廓线,釉上色彩按青花规定的范围内填入,或用青花画好图案的一半,再用其他色彩填画另一半。有些图案则干脆基本上完全由青花来表现,其他色彩仅起点缀作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这种装饰绘画有了一个大变化,即图案是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色交织绘成,彩色浓重,尤其突出红色,青花反而仅起蓝彩点缀作用。所以,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的风格以素雅取胜,而嘉靖、万历年间的斗彩,人们习称为“青花五彩瓷”,它以浓艳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