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

彩色的电脑
懵懂的御姐
2023-04-02 09:05:42

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

最佳答案
务实的小懒猪
大意的大白
2025-08-27 00:46:55

瓷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

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国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

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扩展资料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备了构成瓷器的基本要求。

第一,已经采用高岭土作胎。

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层玻璃质的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调成悬浮液状涂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窑烧焙时熔化,形成玻璃状物质。

第三,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30℃左右。迄今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极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30℃左右。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极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经仅为1%,或更低。由于胎体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时各名窑瓷器一样,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铝(Al2O3)在17%以上,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烧结良好,使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富铝红柱石”)结晶的发育程度都和以后瓷器一样。敲击起来也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些都证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已经被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瓷器 (瓷质器物)

百度百科-原始瓷器

最新回答
尊敬的篮球
兴奋的诺言
2025-08-27 00:46:55

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被称作原始青瓷,是指这个时期胎色灰白,质地坚硬,器表施薄釉的处于低级阶段的青釉瓷器,是由陶到瓷过渡阶段的产物。

这个时期随着制陶工艺的逐步完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瓷器,因此这个阶段的瓷器被称为“原始青瓷”。

扩展资料:

原始瓷器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国瓷器

无私的小懒猪
碧蓝的钢铁侠
2025-08-27 00:46:55
我国最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瓷器。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

最早的瓷都是景德镇。景德镇的陶瓷业,据文献记载,源于汉,兴于唐。如果从发掘的五代古窑址和出土的瓷片算起,也足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大气的铅笔
敏感的裙子
2025-08-27 00:46:55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沉默的冰淇淋
愤怒的草莓
2025-08-27 00:46:55

瓷器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扩展资料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

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瓷器

俏皮的云朵
愉快的蜡烛
2025-08-27 00:46:55

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也就是说,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扩展资料:

一、唐代蓝花白瓷特点:

1、胎体厚重,质地粗松,有大小不均的气孔或气泡。其色泽无法达到纯白,泛灰或泛黄。

2、器物外罩满釉,器足底露胎。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釉色白泛黄色或灰色,有些呈乳白色,开片呈冰裂纹。釉面较薄,最薄处仅0.1mm。胎釉之间有化妆土,结合不够紧密。

3、钴料发色呈现蓝色或蓝中含紫,晕散,有黑色结晶点。浓重或浅淡均有出现。部分青花纹饰有明显凸起。

4、常见纹饰开始摆脱唐代常见的不规则斑点块面向线描图案转化。花草纹(宝相花,团花,四瓣小团花,蔓草莲花)如意头形卷云纹,蝴蝶纹(两翼和须清晰可辨)几何图样(菱形纹,方格纹),斑点,条形。纹饰繁简与时代前后无关。

根据化学测定,钴料低锰高铁,含硫无砷,与波斯钴料特征不符,可能来自南非,中亚或者甘肃;胎体成分与巩义窑白瓷一致,可能就是后者出产。但是也不能排除长沙窑。推测烧成温度在1200℃至1230℃之间。

然而唐青花是否属于釉下彩难以确定。烧成温度不稳定,有青花凸出釉面,胎色黄白,说明温度比较低。呈现釉上彩的特征。也有胎色灰白,说明温度较高。从残片断面可知,钴料虽然深入釉面,但是并没有触及化妆土,而且下层边缘模糊。

9世纪至10世纪,阿拔斯王朝在锡白釉陶上加绘蓝色或者蓝绿交替纹样,出现以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形装饰的白地蓝花土陶,并且逐步提高烧制温度,向石胎瓷转化。其外在样式与青花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视为后者在美学上的滥觞。

二、景德镇青花瓷:

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它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景德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

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花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青花瓷

悲凉的乌龟
独特的导师
2025-08-27 00:46:55
考古验证瓷器最早的产地是在中国,但究竟出于那个年代尚没有准确的定论。目前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中国在其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 一、商代有瓷说。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东等地出土了不少以高岭土作胎、表面施釉,质地坚硬,烧结温度近1200℃的商代“釉陶”碎片和整器,宋伯胤先生认为,这些东西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二、西汉有瓷说。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长沙马五堆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木简和系在器物上的竹牌,在第25根竹牌上发现了用墨笔写成的“资”字,那些系着竹牌的器物是一种用高岭土之类作胎,烧成温度较高,器表施有褐色或黄绿色釉的“印纹硬陶”,李家治先生认为,“资”字通“瓷”字,这些器物属我国最早的瓷器。三、东汉有瓷说。1972年至1974年,浙江省上虞县发现了7处东汉瓷窑址,其中,在小仙坛窑址发掘到的瓷片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烧成温度达1310±20C,胎体吸水率仅有0.28%,0.8毫米的薄片已可微透光。以上数据表明,东汉上虞窑的瓷器已达到现代瓷器的一般标准,成熟的瓷器出现于东汉这一看法已得到陶瓷史界多数的肯定。四、魏晋有瓷说。其依据是,魏晋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大批质地坚硬,面施青釉的瓷器。此外,潘岳的《笙赋》中有“缥瓷”一名,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人认为青瓷始于西晋初期。由于瓷器洁净美观,坚固耐用,又具有造价低廉、用途广泛等优点,而且原料分布广泛,蕴藏丰富,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