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砌体砂浆不饱满的原因有哪些?
1.造成砖缝砂浆不饱满的原因:
(1)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立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4)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取了大缩口的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20mm以上,既降低了砂浆饱满度,又增加了勾缝工作量。
2.防治措施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黏结强度的关键。
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为防止出现“板凳灰”,一铲灰下去后严禁用大铲来回刮平,揉挤一定要到位。
严禁用干砖上墙。砖要提前1~2d浇水湿润,用断砖观察融水深度和称量干湿砖的重量来检查砖的含水量是否合格。
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
一、质量缺陷:
1、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规范规定);
2、竖缝内无砂浆;
3、 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大于2㎝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二、产生原因:
1、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
2、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3、用干砖上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
三、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并推广“三一砌筑法”;
3、禁用于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白天在0℃以上)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一、原因分析:
(1)砂浆和易性(工作度)差,如使用低强度水泥砂浆;采用不适当的砌筑方法,如推尺铺灰法砌筑。(2)干砖上墙。(3)砌筑方法不良。
二、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如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可掺水泥量 10%~25%的粉煤灰。其掺量必须经试配确定,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2)改进砌筑方法。不得采取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筑法”。
(3)严禁用干砖砌墙。冬季施工时,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
砂浆:建筑上砌砖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胶结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浆,也作沙浆。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粘土等)和细骨料(砂)加水拌合而成。常用的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或叫水泥石灰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