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元青花釉里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友好的山水
超级的音响
2023-04-02 03:57:44

元青花釉里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该如何制造,有何文化特点?

最佳答案
典雅的大白
文艺的小蝴蝶
2025-08-22 21:47:34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不多,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器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盖顶有一狮钮,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质细腻,通体绘青花釉里红纹饰。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先用氧化铜在瓷坯上画彩,然后涂透明釉,在1300℃的还原焰中烧成。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因此叫釉里红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

青花是用氧化钴为颜料,在素胎上绘画,再罩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典型元青花青料多使用从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花色泽浓艳,纹饰丰富多彩。青花属高温釉下彩瓷器,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元代青花瓷已经达到非常成熟而精美的程度。

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青花纹饰丰富多彩,纹饰画面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元青花云龙纹罐,高28厘米,腹部绘二条行龙,奋爪腾身,神态威猛矫健,有翻江倒海之势,辅助纹饰有海水纹,莲瓣纹内八大码纹,变形莲花瓣内绘有朵云、火焰、多花、杂宝等。进口“苏麻离青”青料绘制,呈色浓艳鲜丽,浓厚处有黑色锈斑,时代特征鲜明。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下彩瓷器。用氧化铜为呈色剂,在已经成型的瓷坯上绘画,然后再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由于釉里红烧制对窑室中的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元代的釉里红瓷器产量低,数量非常稀有,故弥足珍贵。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装饰技法有三种,一是用铜红彩在胎体上绘画纹饰,二是用铜红单线勾勒,三是涂抹色地及斑块等装饰技法,并经常与刻划花、印花、堆塑结合在一起。元代釉里红瓷器造型有大罐、玉壶春瓶、梅瓶、塔式盖罐、楼阁式谷仓、双系扁瓶、高足杯、匜、诗句盘、碗、四系罐和小件器皿等。

江西高安市博物馆藏元代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非常精美,釉里红发色鲜艳亮丽,绘画精美。元代釉里红瓷器主要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玉兔、四灵、文字诗句、凤穿花、芦雁、灵芝、莲花、菊花、牡丹和双鱼纹等。

青花釉里红也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下彩瓷器。这种在同一器物上由两种釉下彩并用进行绘画的品种,从元代一直到明清,景德镇御窑厂均有烧造。由于钴青料与铜红料对烧成温度以及窑室气氛要求不同,烧成难度大,故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不多。所以,都是非常有文物价值的

最新回答
耍酷的麦片
香蕉溪流
2025-08-22 21:47:34

元代铜红釉留白龙纹梅瓶是元代高温铜红釉瓷的成功烧制,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明代鲜红釉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通体一色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明永乐、宣德已基本到达顶峰,传世不少且非常精美。但是,到永乐、宣德之后,明代中、后期的红釉制作就不是很景气了。后来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又得到了长足发展,创烧出了为后世所称赞的郎窑红和豇豆红以及烧造出了梅红、珊瑚红、胭脂红等等品种。

直至今日,一件真正的好的元代铜红釉的藏品,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它的惊艳面世更是直接反应了元代当时瓷器烧造技术的成熟,让世人见证其不朽的艺术传奇。元代红釉瓷器是比元青花更为稀少珍贵的元瓷品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该品种藏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元代铜红釉留白龙纹梅瓶”。梅瓶造型优美,折沿细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敛,圈足,铜红釉颜色纯正鲜明。此器以铜红釉为地,瓶身刻划出白龙纹,与四周的铜红釉形成强烈对比,铜红釉发色浓艳,光泽明亮。尤其此瓶是八角瓶,有十园顶一方只说,而且瓶盖亦保存完好,还是一对非常非常的较为难得。

红色在瓷器中,是一种极度难得的颜色。铜红釉瓷器被誉为“千窑一宝”。“真正意义的红色,只有百分之一的空间条件,稍有倦怠,形成条件转瞬即逝”。所以,历代的红釉瓷器,都是上层社会方能享用的珍品。

千窑一宝”说得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技术实在难以把控,红色瓷器出现得很晚。红色作为陶器上的点缀之物,展示了古人对于生命、对于鲜血的敬畏,这也和远古的祭祀文化有关。西汉是红色陶器落幕前的最后一个小高潮,那个时代的陶器,红得热烈奔放,多展现在陶俑的衣裳、靴子、丝带等生活细节,也看出先民早已把红色当成吉祥的国民用色。然后,随着魏晋南北朝乃至隋朝青瓷的崛起,陶器被迫退出历史舞台。这时的瓷器,以烟雨天青色为最高追求,红色随着陶器的湮灭而沉寂下来。市井有“钧窑挂红,价值连城”一说,可见红色在钧窑中的重要性。

俊秀的心锁
爱听歌的歌曲
2025-08-22 21:47:34
一、大口小足:元代碗盘一般口径较大,底足足径较小。足底大多不施釉,是露胎的,但修胎、修足规整。

二、足端平切:一般器物底足端平切的工艺从元旦开始。盘碗多见,一直延续到明空白期。

三、底足乳突:元代碗盘底足外撇,足端平切,且足端较宽,大碗的足墙高度在一厘米左右,足内不施釉,足底心有小乳突,修足规整。

四、元代早起碗盘足墙外撇,元晚期足墙变薄,外足墙向明代初期的垂直过度。

五、足墙没有装饰线:元青花的碗盘足墙没有装饰线。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元代瓷器底足特征特征,为大家深度介绍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底足特征

古陶瓷鉴赏有一句行话叫“举足轻重”,意思是说鉴定瓷器真伪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关键,所谓举其足而知其轻重也。“看瓷不看底,断代没道理”说的意思也差不多。的确,瓷器的底足传递了许多不同时代瓷器制作的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赝品制作的“软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极难。所以观察瓷器的底足对鉴定瓷器的真伪和年代意义重大。那么元代瓷器底足有什么特征呢?往下看吧。

1、挖足之深浅:元代瓷器大瓶及玉壶春瓶为深圈足。中小瓶类为浅圈足。罐类都是浅圈足。大盘也是浅圈足。小盘反而有深圈足者。

2、圈足之大小:大盘类为大圈足。罐类也是大圈足。小盘和大碗为小圈足。瓶类适中,与瓶身成适当比例。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为:大盘、大罐、瓶、小盘和大碗。前者圈足大于后者。

3、足端之形态:元代瓷器大瓶为扁平式泥鳅背。中小瓶类多为双面斜削,个别为单面斜削。罐均为双面斜削,但坡面很小。小圈足的盘和大碗为平切足。

4、足墙之宽窄:大瓶为窄墙。中小瓶类为宽足墙。罐类多为宽矮足墙。盘类为窄

缓慢的小海豚
冷艳的烤鸡
2025-08-22 21:47:34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等,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开始兴起是从唐朝开始,一直到了明朝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质地较为细腻、图案款式种类比较繁多,以制作精美、发色鲜艳而著称。青花瓷的特点有色彩鲜艳,用不褪色,就算是烧制完成之后色彩鲜艳统一,没有色差,不会变色。并且它是非常耐高温、性质稳定的,青花瓷的泥胚、颜料和釉都是在1300多度左右烧制而成的。

青花瓷有很多的形状,有的是圆柱形的,有的是大肚子形状的,有的是小口花瓶,有的是有两个把手的。美丽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而最重要的就是青花瓷的青花。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花花纹的一种瓷器我国从元代以来就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虽然青花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颜料的浓淡不一,用色的层次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青花呈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青花既简朴又华美,既繁复又统一,它如同民间的印花布一般,又有质朴和浓厚的艺术特色。蓝白相间就是青花瓷的标志,青花瓷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通过欣赏和观察青花瓷的图片就能懂得它的不一样之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含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 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

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鉴。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清朝的纹饰,更为丰富多彩,纹必寓意,意必吉祥。

酷炫的鞋子
勤恳的高跟鞋
2025-08-22 21:47:34

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陶瓷馆在武英殿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的文物主要从故宫三十六万件珍藏瓷器中筛选出千余种瓷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陶瓷藏品都一一呈现给广大的参观者。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

这次在武英殿展出的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非常珍贵。瓷母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这件作品是宋代官窑烧制出来的精品,瓷胎质细腻,非常的罕见,全世界范围内只有67件半。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是在浙江绍兴三国墓中出土的。谷仓上半部分的堆塑做工非常的精细和逼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保存比较完好。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宋代北方定窑烧制出来的精品,而且定窑在当时是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件作品的工艺水平非常的高,是中国古代瓷器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这件作品的工艺精湛而且非常的珍贵,全世界类似这样的作品只有4个,对研究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这件瓷器从口沿到底部胎体从薄到厚,非常的均匀,体现了明代高超的烧瓷工艺,这件瓷器是唯一一个有年款的明代瓷器,非常珍贵。

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珐琅彩瓷的烧制成功,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了顶峰,当年烧制的一批珐琅彩瓷器都是绝世精品,其中这款瓷器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瓷器色带鲜艳,画法精工绝伦,碗外施绿釉,内釉白如雪,莹润如玉。

这次故宫陶瓷新馆真的可以让游客们大饱眼福,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

阔达的紫菜
安详的墨镜
2025-08-22 21:47:34

极其稀少,没有具体的数字。

据知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所藏一只元代红绿彩狮纹玉壶春瓶,因存世稀少,品相完好,称之谓“镇馆之宝”。

红绿彩瓷多以白釉为主要底色,釉面滋润肥厚,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绿彩料为矿物料,呈色如翡翠般通透亮丽。绘画出多种题材的画面和纹饰,用笔流畅简练,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整体画面构图和谐,视觉较使人震热。

《至正直记》卷谈到“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这样看来,红绿彩之珍贵程度在元代就可见一般了。而元代出现的这种红绿彩瓷器,属于真正成熟的釉上彩绘瓷器,开划了后代五彩瓷器的先河,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无疑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相关信息

红绿彩是釉上彩瓷品种,元红绿彩瓷器的彩也属于低温彩,红为矾红,是铁的发色,绿彩为铜的发色,这种彩由于是在800度左右温度烧结在瓷器釉上的,所以容易剥落,被称为釉上彩。釉上彩瓷器都需要在白瓷上彩绘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

与金、元时期北方生产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彩绘中没有使用黄彩,所以红绿彩与传统的五彩略有差别,属于“五彩”的一个衍生品种。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上彩瓷目前根据实物资料可追溯到元代后期,红绿彩即是当时创烧的新品种,所以,称其为“景德镇早期五彩”不足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