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海水祥云九龙纹梅瓶

专一的毛巾
故意的楼房
2023-04-02 03:29:09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海水祥云九龙纹梅瓶

最佳答案
斯文的盼望
粗暴的黄蜂
2025-08-22 15:48:28

大清康熙年制海水九龙纹梅瓶, 此梅瓶小口短颈,丰肩弧腹,胫部内敛,圈足微外撇,胎体细腻洁白,口部、颈肩部、腹部、胫部和底部分段制作后粘接,修胎技法精湛,所以,器身光滑整齐,没有接胎的痕迹。造型规整,比例和谐,俊秀稳重,端庄大方。

    梅瓶的颈、肩分别以青花绘蕉叶纹和花卉缠枝纹,腹部主题纹饰是云龙纹。瓶腹部绘制的九条龙形态各异,龙腾跃与云间,云龙的相互映衬,使得主题纹饰更加鲜明。尤其是九条龙纹,同在一件器物上的采用的表现形式、绘画技法各有千秋,在康熙时期十分罕见。

瓶身上面有九条龙,分别代表着:

1、正面龙,龙首为正面,前肢左右对称而舞,俯视张嘴,龙首端正威仪,绘线分明,展示了王者的霸气。这种绘画形式要求画工思维要用脱俗技法,体现出龙之威严和至高无上皇权的尊贵。

2、行龙,龙体矫健、飘逸,腾于云间遨游。流畅的画工,加上浑厚的展示效果,完美地体现了传统概念龙的神秘色彩。

3、回首龙,原本游戏于云间,它似乎发现神秘的信息,引颈回首,前肢做探取状,灵动的肢体翻卷自然,极为生动传神。

4、出水龙,苍龙破海而出,气势威猛。周身环视祥云,交叠悬停,气韵生动,渲染匀称,愈显得神龙腾云驾雾,气势神圣不可侵犯。

5、应龙,又称“翼龙”、“飞龙”。 屈原《天问》中曾述应龙助大禹治水之功。又《述异记》云:“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叙传》第七十中有记述。“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躔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纹饰为张翼振翅之飞龙,即“应龙”,神态凶猛,矫健有力。“应龙”为龙中寿命最长之龙。

    应龙的神话传说流传很久,其图案纹饰也较早就出现在铜器、漆器以及石雕和绘画当中。相比之下,官窑瓷中应龙的出现却略有些晚。明永宣时期,应龙被纳入官窑瓷制作中。与永宣时期相比,清三代瓷器中采用应龙做装饰的器物流传下来的比较少。

    清朝时期海水龙纹梅瓶并不多见,乾隆时期绘海水五龙纹梅瓶已实属罕见,那么康熙时期绘有海水九龙梅瓶更是罕见!目前各大博物馆未见相关记载,在网上也查不到康熙时期九龙纹梅瓶的任何资料,堪称绝世孤品!

    据资料记载,一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在2012年北京盈时秋季拍卖会上以RMB 97,750,000 元的价格成交;在天下收藏节目中,著名收藏家翟建民先生说:“到目前为止,全球的收藏家和博物馆还没有发现第二件海水五龙纹梅瓶”。

    此梅瓶高度 32cm ,口径 6cm ,腹径 22cm ,足径 13cm 。在梅瓶底部写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正楷双圈款。

最新回答
乐观的音响
粗犷的小蝴蝶
2025-08-22 15:48:28

除了宋代梅瓶内外满施釉水外,元代梅瓶和明代梅瓶内部均不施釉。 因此宣德的梅瓶内部也是不旋釉的。

从瓶的破损处,取下三片,可以清晰的看到瓶内的情况,胎的厚度,釉的厚度等。后面有详细的图片及对比

想找一个可以倾心的人?soul,懂你的终会相遇

广告

想找一个可以倾心的人?soul,懂你的终会相遇

这是原始的破损处,从内部痕迹看,是受外力冲击所致,此处以无原始瓷片修补。

局部图案的画法,左侧可以看到有棕眼

柳条的画法非常流畅,充分显示出深厚的画工。

人物传神有动感,青花发色下沉,表面有凹凸不平的手感,松枝的画法具有时代特征。

下部仰莲纹一笔成型

内部的接胎痕迹清晰可见,分段接胎,上半部分有修整接泥头的痕迹,底部由于最后接好,所以挤出的接头泥明显,也无法修整。局部的分析请看后篇。

该瓶的高度约为53.8CM,属于较大的尺寸,胎的厚度在0,98CM-11.5CM左右,由于是印坯工艺,因此,中部尺寸略薄,上下的尺寸略厚。

瓶口为平型,内口的尺寸。

外延的尺寸

器底的尺寸,底部的流釉是在浇釉时流淌到底部,然后再修底刮釉。

瓶肩部胎的厚度

瓷胎的颜色为香灰色,胎中有少量杂质,中间有空隙,但瓷化程度很好,图为与清代瓷片的比较。

瓶口的接胎痕迹,这里有些疑问,据黄先生书中的介绍,元青花的梅瓶接口不是直接与瓶身相连,而是留出约一厘米,上下接茬的形式,目的是为了接胎更加牢固,就目前图片很难看清接口,因此产生疑问。

底部为五段四接的倒数第二部,因此接头泥挤压出来的痕迹非常明显,也无法修整。

综上所述,该瓶有以下基本特征:

1,器型硕大,胎体厚重,瓷化程度很高。

2,瓷胎呈香灰色,中间有杂质,胎中有空隙,有二元配方的特征。

3,整体为五段四接,是典型的印坯制胎,手工制作痕迹明显。

4,青花的发色有苏青的特点,有下沉的感觉,同时有凹凸感,有锡光斑。

5,釉色为卵白釉。

善良的彩虹
怕孤单的酸奶
2025-08-22 15:48:28
红色有很多种,有霁红、胭脂红、珊瑚红、豇豆红等等,有一种红,特别有故事——“若要穷,烧郎红。”

很多听过这句话,可什么叫“郎红”呢? 知道的人并不多。

郎红也叫郎窑红,是指清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红釉瓷器,因为成就很大,所以后人就那种红釉叫做郎红。

郎窑红釉是怎么来的呢? 这还要从永乐宣德红釉瓷器接着说。

郎窑红釉是铜红釉的一种,铜红釉创烧于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以当时的生产技术而言,如何烧制出铜红釉,乃是陶瓷史上一大难题。古人从有烧制瓷器开始,一直至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才烧制出铜红釉瓷器。这种永宣铜红釉瓷器,釉色如宝石般红润,极为稀少,为世所珍。

虽然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首次烧出了划时代的红釉瓷器,或许由于烧制成本太昂贵,即使在永乐宣德年间,御窑也不能够大量烧造,所以掌握烧造红釉瓷器技术的工匠并不多。在宣德之后,经历了三十年朝政混乱、外敌入侵的社会动荡、史称瓷器史上的“空白期”之后,红釉瓷器的烧制技术竟然失传了。

明代从永乐宣德之后,从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到崇祯,历经这么多代皇帝,真的再也烧不出鲜红色的高温红釉了,皇家御瓷要用到红釉的,就被迫得只能用低温的矾红釉来替代。据嘉靖二十六年江西布政司呈称:“鲜红桌器均获高匠,重悬赏格,烧造未成,欲照嘉靖九年日坛赤色器皿改造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到清代康熙皇帝亲政后,决意复烧已停烧了近三百年的铜红釉瓷器,在高温红釉瓷器才重返人间。

郎廷极是康熙时期著名督陶官,为按康熙皇帝旨意仿烧已经失传的明永宣宝石红釉时,百般试烧,无奈总烧不出与永乐宣德一样的宝石红釉,却意外烧出一种全新的红釉,其色红得浓烈,有些地方因积釉而呈现暗红色,釉面大多有玻璃质光泽,也非常好看,这也就是有名的郎窑红釉。

郎窑红釉有什么特点?请接着看下篇

美好的大地
热心的果汁
2025-08-22 15:48:28
清康熙青花枯枝花鸟纹梅瓶,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此展品为清代文物,口径6.4cm;底径16.3cm;腹径23cm;高43cm康熙早期汉族士人对异族统治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无法在语言及文字上表达,只能在绘画上抒发情怀。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