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古瓷的几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高挑的导师
贤惠的牛排
2023-04-02 00:58:24

古瓷的几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最佳答案
正直的楼房
缓慢的大碗
2025-08-21 16:41:52

古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

1、原始陶器特征:

原始陶器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明的,实用性强、器型丰富、绘画艺术精湛、科技含量高、承载远古信息多。

2、战汉瓷器特征:

到了春秋战国,瓷器发展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其造型朴拙典雅、釉色青丽浅淡、纹饰简洁灵动。

3、唐代瓷器特征:

瓷器相应进入了一个高峰时代,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即北方喜欢邢窑之白瓷,而南方喜欢越窑之青瓷,唐代瓷器的共同特征是雄浑大气。

4、元代瓷器特征:

元代青花瓷声名鹊起,白瓷上点缀青色纹饰,既典雅又丰富,内涵清丽恬静,因此青花瓷器在国内格外受到欢迎,甚至远销至很多国家。

扩展资料:

古代瓷器保养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

2、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最新回答
孝顺的路灯
慈祥的大炮
2025-08-21 16:41:52

古埃及原始社会各时期陶器的特点:

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气、电灯。

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神勇的微笑
温婉的萝莉
2025-08-21 16:41:52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传。

5、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

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1、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2、永乐瓷器的造型清芳、圆润、灵巧。

3、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4、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臼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归白色或黄色,手聚处闪浅谈和虾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6、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7、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8、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器心多 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

9、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4、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

太多了,写不下

花痴的乌龟
疯狂的毛巾
2025-08-21 16:41:52

造型丰富,风格优美。

由于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不同,不同时代的陶瓷造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由于陶土和瓷土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所以与金属材料、石材、木质材料相比,陶瓷材料不仅易得、便宜,而且在塑造造型上也更容易操作,因此具有更大的优势,也更容易普及。模仿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形状。从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造型中可以看出,如葫芦瓶、鹰形鼎、鸟形等。,认为中国传统陶瓷的造型是从模仿自然的物质形态开始的,这种造型方法从后世一直沿用到今天。有人把这种造型方法称为“象形意”。因为这种陶瓷造型源于自然,所以让人感觉更加亲切,深受人们喜爱。如荷叶形板、海棠形板、向日葵形板等。都是基于自然的物质形态,一般化,扭曲,夸张。

饱满的机器猫
外向的砖头
2025-08-21 16:41:52

耐用、脆弱。

对于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及历史学家来说,陶器研究有助提供资料去窥见古文化的情况。

陶器既耐用又脆弱,从即使其他耐用性较弱的工艺品已经完全腐败至无法辨识,仍然存在可以看出其高耐用性。与其他证据组合起来,陶器工艺品的研究对于制造陶器及掌握陶器技术的社会的组织、经济情况及文化发展的理论发展有帮助。

扩展资料:

起源:

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考古专业机构联合出具《综合意见书》,形成关于“陶雏器”研究成果的综合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专业机构一致认为:甑皮岩首期陶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的“陶雏器”;甑皮岩首期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陶雏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雏型,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器

眼睛大的凉面
干净的黄豆
2025-08-21 16:41:52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 这一时期的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主要瓷种是:青瓷。以天青色为主,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 : 秦汉时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还有少量的黑陶和红陶。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轮制而成,器型园正规整。有的泥料很精细,有的则掺有细砂,由于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和烧成气氛的差异,颜色也就不同。以质地来分有硬陶和软陶。

隋朝时期的陶瓷: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白瓷胎较白,釉已不再明显青泛黄,而是白中微泛灰兰,接近纯白色了。

唐代的陶瓷: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一直到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宋朝时期的陶瓷 :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 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元朝的陶瓷 :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釉红:釉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明朝时期的陶瓷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胎体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清朝时期的陶瓷: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

烂漫的手机
有魅力的缘分
2025-08-21 16:41:52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造型,以仿铜礼器的鼎、盒、壶、钫、罐、钟、瓿等最为常见,战国时期盛行的碗、钵、盘、盅等饮食器则很少发现。秦代原始瓷发现较少,仅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内、外城之间的秦代房址中发现几件原始瓷盖罐。西汉早期的原始瓷,主要器型有瓿、鼎、壶、敦、盒、钟、罐等。形制多仿造当时的青铜礼器,器型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西汉中期,敦消失不见,鼎、盒的数量减少,罐的数量增多,制作也不如前期精致。西汉晚期,鼎、盒基本消失,壶、瓿、罐、钫、奁、洗、盆、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增多。东汉早、中期,罐、盘口壶、碗、盘、洗、熏炉等日常生活用器大量流行,而瓿、钫、鼎等礼器逐渐消失。在成型方法上,改变了战国时期拉坯成型、线割器底的做法,普遍采用器底和器身分别制作,然后粘接成器的方法。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对胎料的粉碎、淘洗不及战国时期精细,胎质粗松,断面可见较多的砂粒。烧成温度较高的产品,胎呈灰白色,胎质致密,敲击时声音清脆;烧成温度较低的产品,胎呈灰色或深灰色,胎质粗松,存在大量的气孔,吸水率较高。釉层较战国时厚,釉色较深,呈青绿色、青黄或黄褐色。釉的流动性大,因聚釉而形成蜡泪痕。东汉以前采用刷釉法施釉,只在器物的口、肩和内底等部位局部施釉。东汉中期开始采用浸釉法施釉,器物上部上釉,近底处无釉,釉层增厚,胎釉结合紧密。

秦汉原始瓷的装饰,西汉早期比较简朴,一般仅饰简单的弦纹、水波纹,少见繁复的纹样。西汉中、晚期,装饰纹样趋于复杂化,开始采用刻、划和贴塑等装饰方法,常见纹饰有水波纹、卷草纹、云气纹、人字纹和弦纹等。流行在喇叭口壶和长颈壶等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以及上腹等部位,用凸弦纹分出区间,分别划以水波纹、卷草纹、云气纹和人字纹等。云气纹上往往配以神兽、飞鸟,画面生动,可与同时期的铜器和漆器图案相媲美。东汉时的装饰又趋于简单,流行弦纹和水波纹。一般在器物的口沿、肩部划一道或几道弦纹,有时在盘口壶或双系罐的腹部布满弦纹,俗称“弦纹壶”或“弦纹罐”。水波纹主要划于盘的内底、洗的口沿和腹部、壶的颈部和罐的肩部。此外,在罐、盆、壶的腹部普遍贴塑铺首纹。

高高的大雁
冷酷的冬日
2025-08-21 16:41:52
从各地出土的商代原始青瓷来看,

这种瓷器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各种条件,只是制作比较原始,粗糙,釉色不够

稳定,质量远不如后代成熟的瓷器。具体有如下特点:

(1)胎体:商代原始青瓷的胎体用

泥条盘筑法成型(即将泥条圈起一层层向

上堆筑作成器型),经过高温焙烧,胎质

灰白色,坚硬细腻,吸水性差,叩之有金属声。

(2)

釉质:表面通常施石灰釉,用

石灰石、草木灰等制成,釉色呈黄绿色或

青灰色,有玻璃质感。

(3)

器型:造型古朴稚拙,结实耐

用。常见的器型有大口尊、罐、罄、瓮、

钵、蓝和等。

(4)

纹饰:纹饰简单古拙,有的釉

下拍印几何形图案纹饰,如方格纹、云雷

纹、锯齿纹、网纹和弦纹等。

原始瓷的五大工艺特征:

第一,原始瓷的胎料已经开始使用瓷土。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在3%以下。

第二,与陶器相比较,原始瓷是拉坯成型的。因为瓷土的可塑性较强,易于拉坯成型,尽管陶土也有可塑性,但其可塑性却远远比不上瓷土,所以原始瓷器物都是拉

坯成型,而不像大量的陶器特别是大件的陶器,大多是盘筑而成的。

第三,与陶器相比,原始瓷施釉,而陶器一般不施釉。原始瓷所施的釉基本上是青绿色的或者是青黄色的,即青中泛绿和青中泛黄的颜色。所以说原始瓷有时也被称

为原始青瓷,颜色较为单一,不如明清时期瓷器那么丰富多彩——黄釉瓷、白釉瓷、红釉瓷、绿釉瓷、彩瓷等等各色具备。

第四,原始瓷的烧造温度高于1000度。一般情况下,原始瓷的烧造温度高于陶器的烧造温度而低于后来成熟瓷器的烧造温度。西周兴盛起来的印纹硬陶的胎质比

一般陶器坚硬,印纹硬陶的烧造温度也很高,大约接近1000℃,但还是不如原始瓷器的烧造温度高。

第五,原始瓷的器型大量地仿制青铜礼器的器形。从吴越地区出土的原始瓷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原始瓷除了一部分生活日用器外,还存在大量的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而在该地与原始瓷共存的印纹硬陶则不多见此类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