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清宫雍正粉彩瓷

苗条的自行车
斯文的白昼
2023-04-02 00:10:05

清宫雍正粉彩瓷

最佳答案
认真的悟空
会撒娇的酒窝
2025-08-21 11:54:35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引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最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和进步,并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朝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页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通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谷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清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方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蝙蝠、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传世的清代雍正粉彩瓷器,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很多,为了便于人们更系统地了解雍正粉彩瓷物时代特征,现从中挑选出八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和赏析。

1、雍正粉彩仕女盘

高2.6,口径17.1,足径13.4厘米。盘口微直,斜壁,折底,圈足。盘内以粉彩为饰。绘有一秀丽的女子和一童子围缸身观鱼,后长案上摆有盆景,花觚。周围还绘有罐、洞石等物。所绘女子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实技法,身材修长,眉目清秀,神态生动,体现了当时崇高纤弱女子的风气。

2、雍正粉彩西厢人物大盘

高6,口径37,足径22厘米。盘制作规整,胎体较轻,胎质细腻,胎壁薄厚均匀。以粉彩为饰。口沿锦地六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盘心主题图案绘一男女似在话别,身后有一侍女双手端一酒壶,身前有一童子执鞭牵马,一老者扶车等候。空间衬以山石,花卉,树木,画面明朗大方,人物构图巧妙,服装绮丽,神态逼真。通体以绿色为主,红、黄、蓝、紫、黑、金色点缀,色调鲜艳,是雍正粉彩的早期佳作。

3、雍正粉彩花蝶纹碗

高6.8,口径13.5,足径4.7厘米。造型圆润,古朴。足内青花楷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腹部绘有五组圆形团蝶在花中翩翩起舞。每一组蝴蝶上所施的色彩都不相同,彩绘鲜艳。此碗画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绘画变板滞为生动,且趋于写实,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此碗在民国时有仿造,造型相同,但在色彩上远不如雍正的作品柔和自然。

4、雍正粉彩皮球花碗

高5.8,口径15.3,足径5.8厘米。造型轻盈秀丽,制瓷工艺讲究,釉面洁白润泽,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皮球花27朵,花上施红、黄、绿、蓝、紫、黑等色,采用工笔画的技法,绘画细腻,色彩搭配和谐,画意清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皮球花又称团花,雍正粉彩瓷器中大量使用,组合形式多样,也有团龙,团凤,团蝶,团菊等不同题材的团花图案。

5、雍正粉彩福寿人物茶壶

高14.2,口径7.1,足径8.1厘米。提梁形柄,弯流,盖无钮内凹。此壶做工精致,形体饱满。通体以粉彩为饰。盖面绘有三寿桃,桃施黄彩,桃尖点以粉红彩,叶施绿彩。壶腹两面纹饰,一面绘一男子手持一寿桃;另一面绘一老者伫立,老者左手持灵芝,右手持杖,空间绘洞石花卉和红蝠纹。颜色浓淡清晰,人物神态自若,色彩丰富,画意吉祥,雅俗共赏。

雍正茶壶善于随形变换,装饰上除了粉彩外,还有五彩,斗彩,珐琅彩和颜色釉等品种。

6、雍正粉彩花蝶瓶

高37.6,口径4.1,足径11.6厘米。造型高大优美,线条流畅自然,工艺水平高。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折枝桃花一株,桃花栩栩如生,画面采用写实手法,吸引了工笔花卉的技艺,绘工精致,纹饰纤细,布局协调清晰。彩色富丽,突出了粉彩特征,桃花用粉白色渲染,绿色为叶,黑色为茎,赭黄色为杆,蝴蝶点红、黑彩。整体突出粉红色。此瓶纹饰与器型结合的非常完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7、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高27.5,口径6.3,足径8.6厘米。造型既舒展,又秀美典雅,形体比例适度,线条柔和,曲直有致。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满绘折枝牡丹花,牡丹花上施多种色料,花色真实逼真,光泽柔和,花瓣层次分明,牡丹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描画得精工细腻。整体纹饰具有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是雍正粉彩的代表作品。

8、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

高50.6,口径11.9,足径17.7厘米。直口,圆腹,圈足。足内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欲称“天球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有桃树一株,枝上结有硕大的蟠桃八个,桃树旁绘一株月季花陪衬。蟠桃用红彩渲染,树叶上施绿彩。此瓶构图新颖别致,如同一幅没骨花卉画,画境吉祥优美,是一件典型的宫廷陈设瓷。

雍正朝桃纹一般常见绘八枚蟠桃,乾隆朝绘九枚,故有“雍八,乾九”之说。

上述几件藏品反映出雍正粉彩从康熙粉彩朴实自然特色发展成追求宫廷艺术装饰感的特色。其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最新回答
粗犷的哈密瓜
甜蜜的溪流
2025-08-21 11:54:35

陶瓷品种 釉下彩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生坯上彩绘,施釉入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的青釉褐绿色彩绘器物。宋代北方磁州窑、南方吉州窑烧制出白地黑花、白地赭褐色花纹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技巧达到新水平。青花瓷在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近代以来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具有独特风格。

红釉

也称“铜红釉”。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施于坯体,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

出现于元代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多呈猪肝色,不够鲜艳。明初烧成永乐“鲜红”与宣德“宝石红”名贵品种,质料细腻,红而深沉,釉汁莹厚,器口一周洁白宛如玉带,为后人所重,有“以鲜红为宝”的评价。

明代中期以后铜红釉一度断烧,《大明会典》说:“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矾红。”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后,在郎廷极督管景德镇窑务时,“铜红釉”得以恢复,有“郎窑红”之称。并创烧出豇豆红、霁红等新品种。

窑变花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素坯上施较厚的含铜底釉,再施同样的面釉,并涂点少量含钴而流动性较强的釉料,经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因釉中红色色调偏重,间有蓝紫色条形结晶,有如火焰跃动,故名。系清代景德镇窑仿烧宋钧窑釉色中一种。

结晶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利用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密集形成线状、点状、斑块状、花朵状的形态,故名。

早期结晶釉是宋代建窑、吉州窑和北方瓷窑烧制的铁黑釉结晶,黑釉上半露银白色如兔毫状的细丝,称“兔毫”;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称“油滴”;还有玳瑁斑、鹧鸪斑、铁绣花等多种结晶釉。清代又出现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新品种。

青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釉中含有3%左右的铁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现青色,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故名。商周时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期阶段;汉代瓷器的青釉较为纯正;六朝时的青釉,呈色青绿匀净光润;唐宋时臻于成熟。后由于配釉、施釉、烧窑技术的不断提高,青釉中又出现了千峰翠色、艾色、粉青、梅子青、冬青等不少名贵品种。

蓝釉

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焙烧而成。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蓝色娇艳,光泽莹润,在蓝釉上描金花或与白色花纹组合装饰器物为其特点。制品传世不多,有瓶、盘、碗等,出土物以蓝釉白龙纹梅瓶等最为精美。

胭脂红

也称“胭脂水”。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吹上一层极薄的含金的铅釉,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胎薄,体轻,里釉洁白,外釉鲜艳,明丽如胭脂,故名。烧成于清康熙(1662—1722)时,雍正(1723—1735)时制品最美;传世品稀少,仅见小盘、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丽。

珊瑚红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烘烤而成,因色近于红珊瑚,故名。有纯然一色的红釉小碗,有在珊瑚红釉上绘粉彩纹饰或描金彩花纹。清代景德镇窑烧制。雍正(1723—1735)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瓶、珊瑚红地粉彩花鸟纹瓶,皆为罕见精品。

矾红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烘烤而成的釉上红。宋代磁州窑系的瓷器上常见红彩与绿彩相配的花纹;明清两代景德镇窑把这一装饰技法加以发展,出现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与青花相配或单一红色描绘的云龙、飞凤、人物、游鱼、花草等各种纹饰,色彩鲜艳,画笔精工。《江西省大志》有“矾红,用青矾炼红,每一两用铅粉五两,用广胶合成”的记载。

黄釉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铁锑元素为着色剂,素坯挂釉,经低温氧化焰烧制而成,釉色黄润晶莹。盛烧于明清时景德镇窑。明弘治(1488—1505)时的黄釉,色淡雅,匀净明亮,加绘金彩异常娇艳;清代的黄釉,色调有娇黄、姜黄、蜜腊黄、蛋黄等。

绿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含铜的釉料在氧化焰中呈绿色。有高温绿釉、低温绿釉两种。高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嘉靖(1522—1566)时,釉色深翠明亮,有划花飞凤纹样的器物;清康熙时绿釉呈色浅淡葱翠。低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成化时,如孔雀绿;此外清代还有秋葵绿、水绿、葱绿等新品种。

陶瓷品种 釉上彩

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之上,故名。

最早见于宋代,北方民间磁窑烧制的白地上有红绿黑彩绘盘碗或捏塑的彩绘人像。元明清三代景德镇釉上彩日益发展,出现了金彩、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珐琅彩、黑彩、墨彩、杂彩、广彩等许多名贵品种。

金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指用笔蘸金粉在釉面上描画花纹,经700—850℃的炉火烘烤而成,以金光熠熠,故名。辽墓出土有朱红地金彩云龙纹直颈瓶。

宋代定窑有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器物,但金彩已大部脱落。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制品均有金彩装饰,如在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五彩和广彩瓷器上也有金彩装饰。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钩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故名。

创烧于明成化(1465—1487)时。画彩技法不仅填彩,还有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制品胎薄透体,釉脂莹润,彩色鲜艳,画面清澹雅逸,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等均为绝代精品。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窑烧制的新品种。

明代五彩以嘉靖、万历(1522—1620)时的制品为代表,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装饰器物。

清代五彩以康熙(1662—1722)时最负盛名,用新配制的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大量出现于画面,增加了工笔彩画的艺术效果。题材广泛,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等无所不有,造型也多种多样。

康熙五彩以民窑产品为多,纹饰画笔生动,彩色浓艳,加金彩的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素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在坯胎上刻划线纹烧成后再施以黄绿紫三色二次烧成,色调素雅,故名。

创烧于明正德(1506—1521)时景德镇窑,器物有高足碗、三足炉、三足洗等。

清康熙时制作技法有发展,加彩方法多种多样,制品有白地素三彩与色地素三彩两种。前者以暗龙花果盘、碗居多;后者是在黑黄绿紫等色地上加绘素雅色彩,器物有熏炉、笔洗、笔筒、攒盘、盘、碗、盖盒、观音塑像等。色彩温雅,别具一格。

粉彩

亦称“软彩”。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借鉴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故名。

粉彩瓷器胎薄透体,釉白如玉,画笔纤细有力,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传世品很少;雍正(1723—1735)时盛行,作品精致。

友好的凉面
可爱的毛衣
2025-08-21 11:54:35
物证述史:元红绿彩是一个客观存在

      作为釉上彩瓷的元代红绿彩色彩之艳丽,造型之古朴,是元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元代红绿彩瓷在国内早先编著的陶瓷史处于空白,国内博物馆的古陶瓷馆藏品中亦不见踪影。八十年代初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清理元代的作坊遗址时,发现有红、绿彩绘的折枝菊纹残片,在景德镇中渡口、曾家弄、落马桥等元代窑址遗存中也出土了红绿彩的标本,但直至1993年,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陶瓷》正式出版,但这部堪称古代陶瓷史教科书的著述在元代瓷器章节中,依然只字未提元代的红绿彩瓷器,2001年国家文物局重新出版此教科书性质的专著,并作了修订,依然没有述及元红縁彩,究其原因,应是执笔者们谁也没有见过并实际上手过元代红绿彩实物。

    元代红绿彩瓷器最早见诸著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磁全集》,其中有一件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红绿彩狮球纹玉壶春瓶,此外,日本根津美术馆还藏有一只红绿彩缠枝花纹玉壶春瓶,这是世人认识元代红绿彩瓷的最早实物。

    其实在元明时期的典籍中,关于红绿彩瓷是有记载的,元朝孔齐《至正直记》第一卷有“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可见,红绿彩瓷在金元时期的珍贵。

          1992年,吉林松原市江北元墓出土一件碗底带有汉字“至正年制”款的红绿彩花卉纹碗。此后,沿江多处地方也陆续出土一定数量的带汉字款识、八思巴文款识、梵文款识,或不带款识的红绿彩(五彩)瓷器与瓷片。这些整器与碎片开始进入博物馆中,经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们的仔细研究考证,认定是元代景德镇官窑制品。随后在1994年,吉林省博物院的古陶瓷学者在《文物》杂志发表文章,以实物论证元代红绿彩瓷器在历史上确有烧造的事实。

        这里展示的是三件元代红绿彩来自民间收藏,可窥这一品种。它是用红、绿彩料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上绘画纹饰,再次入窑后以800℃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与金代釉上五彩瓷器不同,元代红绿彩器没有使用黄彩,大面积的使用红彩,故而日本学者也形象的称之为“古赤绘”。 ​

诚心的世界
大胆的早晨
2025-08-21 11:54:35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畅快的信封
忧心的抽屉
2025-08-21 11:54:35
汝瓷好。

汝瓷好,是因为它比较珍贵,它的形态和颜色都是非常高贵的,获取的途经也比较不易。

汝瓷是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珐琅彩始于清朝康熙皇帝,它的釉料最初和铜胎画珐琅一样,有醇厚、纯粹之美。

端庄的板凳
俭朴的秀发
2025-08-21 11:54:35
釉下彩和色釉哪个安全呢,这两种是现在用的比较多的陶瓷类型,那么哪个最好呢。色釉瓷有毒吗,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小常识,对于大家了解陶瓷制品等问题会有很好的参考,来具体了解一下。

在选择陶瓷制品或者是装修材料的时候需要知道一些材质啊还有品牌的不同,针对性的选择比较适合的陶瓷材质,那么釉下彩和色釉哪个安全呢,这两种是现在用的比较多的陶瓷类型,那么哪个呢。色釉瓷有毒吗,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小常识,对于大家了解陶瓷制品等问题会有很好的参考,来具体了解一下。

釉下彩和色釉哪个安全

色釉更安全一些,釉下彩罐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黑釉则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红釉创烧于元代,种类很多,经明永乐、宣德的盛世后,明代后期迅速减少,近乎失传,到清康熙时期得以恢复与发展,从西方引入低温粉红釉品种。绿釉以铜做着色剂,属于铜绿釉。黄釉出现于唐代,正色黄釉为汝窑的高温黄釉设计。

色釉瓷有毒

1、色釉有很多种,建议你用白色的,不要用颜色太鲜艳的,如大红、天蓝、深绿等等,这些大都采用铅、镉、铬等重金属氧化物发色,虽然釉料经过高温烧结,但长期高温放汤不是很安全,酸碱等会增加金属离子的析出,建议不要使用。

2、分辨的方法很简单,表面平滑如玻璃的釉中、釉下彩陶瓷的铅、镉溶出量极少或几乎没有,可放心选购;而表面有凹凸感的釉上彩产品,建议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

3、其次,釉上彩陶瓷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如果亲们感觉买的产品不放心,可用食醋浸泡几,若发现颜色变化太过于明显,则弃之不用。

4、消费者在选用釉上彩产品时,注意观察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铅、镉溶出量往往较高。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选择无铅釉"绿色"餐具更好,在一般在超市都可以买到,如白瓷骨质瓷不含铅、镉,而且画面不易磨损,适合微波炉使用,是当之无愧的"绿色"陶瓷。

上述的内容介绍了关于釉下彩和色釉哪个安全这个问题,色釉材质的会更加安全一些,而且从制作到上色都是很有保证的,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多参考这些内容。色釉瓷有毒吗,在选择色釉材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浅色系的,不要选择大红或者是艳丽的颜色,以免有毒物质会更多,这些内容大家要清楚。

冷静的寒风
害怕的柚子
2025-08-21 11:54:35
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以釉上彩的装饰方法。它的存世器物珍稀。

      青花五彩的称谓,应该从其彩绘工艺的方法进行判定。“五彩”是针对以红、黄、绿、紫和青花等五种主要色彩而言,如果以这五种颜色分别在瓷坯和瓷胎上画彩,就是我们前章所述的釉上五彩。而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其工艺与斗彩异曲同工。那么何为“青花五彩”,何为“斗彩”,区别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斗彩是采用青花料勾勒纹样的轮廓线,烧成后再在轮廓线内填釉上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青花五彩不用青花勾线,青花只作一种颜料来点缀图案,如有勾线也是极少的。五彩只是将青花料作一种颜色来用,青花起辅助作用。因此青花使用的量就是判断两种不同工艺的标准。

  罐直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其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颈部绘如意头纹6组,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近足处绘变形蕉叶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明代文献记载: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青花五彩的特征是以白中泛青的瓷胎,配以一定的青花,再以丰富的釉上彩来装饰图案,具有玉质般感觉的瓷器显得非常精美。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款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充分展示了青花五彩的工艺特点,装饰纹样采用了青花色彩平涂、青花勾线填彩几种手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青花五彩器 自明宣德创烧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历经了二百多年,烧造了许多精美佳作。明嘉靖、万历是青花五彩发展最盛的时期,开创了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嘉靖青花五彩多为官窑生产,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或加石青,所以色调表现为蓝中泛紫,十分浓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矾红彩料的大量制作和使用,也使五彩更加显得色彩亮丽,带有枣皮红色的矾红与蓝中泛紫的青花料,搭配起来很协调,具有新颖的风格。这种色调,持续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瓶呈半个葫芦形,半圈足。外壁青花五彩装饰。上腹部绘云凤纹,束腰处绘多道云头纹,下腹部绘花鸟凤凰纹。背部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上覆荷叶,下托折枝莲花。此瓶所施色彩浓重鲜艳,虽纹饰满密,但主题鲜明,上半部飞于空中的双凤与下半部立于地面的凤凰构成了整体画面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堪称万历五彩瓷器中的代表作品。壁瓶又称轿瓶,后壁为平板形,大多有穿孔,以便将其挂在墙壁或车轿,为明万历时的创新器形。

    万历青花五彩的制作数量很大,质量很高,在明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是器物形制大,追求造型高大奇巧的特点。二是装饰华丽,绘瓷所使用的青花不仅作局部色彩点缀,而且还和红彩、绿彩共同当作主色调用。同时还将镂空工艺和彩绘结合。装饰内容广泛,常用的装饰纹样达几十种之多,最常见的是龙凤纹,还有蟠螭纹、花鸟纹等。

    康雍乾之后,制瓷水平每况愈下,制作粗糙,俗味的吉祥图案增多。辛酉政变之后,进入了所谓“同光中兴”时期,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光绪青花仿康熙风格,被誉为“小康”,不少仿品几可乱真。但总体造型矮拙、胎体轻薄、釉面僵白、色彩浮艳、绘画线条纤弱,与康熙青花貌合神离,大相径庭。

    青花瓷器的发展产生过四个高潮,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弘青花和康雍乾青花。元青花霸悍张扬,永宣青花舒展飘逸,成弘青花淡雅隽永。而康熙青花瓷以其美轮美奂的造型釉料,青翠欲滴的蓝色,清纯秀雅、分水技法成熟的瓷画艺术,使人们观其器赏其境,便有空谷绝响、余音绕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