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鉴赏

靓丽的指甲油
简单的大山
2023-04-02 00:03:42

【鉴赏】似银如雪的邢窑白瓷

最佳答案
快乐的大雁
美好的唇彩
2025-08-21 11:51:02

导语

邢窑 ,是我国白瓷的发源地,

陆羽在《茶经》中曾对邢窑白瓷有过这样的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在盛唐时期,邢窑以生产精细白瓷而赢得世人赞誉。

李肇的《国史补》中就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

后来,邢窑白瓷又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给世界各国留下了对于中国白瓷的最初印象。

白瓷鼻祖出邢窑

邢窑的历史起源及发掘历程

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

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

邢窑的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外国的物质生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因此,从20世纪起,中外学者开始注意了对邢窑的研究。

明清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些博古著作和陶瓷著作。

如明曹昭著有《格古要论》、谷应泰著有《博物要览》,在这些著作中都提到唐代邢窑白瓷。

中国学者对邢窑的真正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之后开始的,

作为中国第一代古陶瓷专家的吴仁敬、陈万里、傅振伦等都对邢窑关注有加,

但所知的仍是一些“内丘白瓷瓯”、“邢瓯”一类的词汇,至

于它的真正产地、范围、产品以及发展进程等很少被人提及。

名家纵论邢白瓷

邢窑的贡献

清华美术学院教授叶喆民——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

“邢窑是中国白瓷最有名、最早的窑口。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正是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

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变白瓷是一个飞跃。

因此,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谈中国白瓷,必须谈邢窑。”

邢白瓷引领风骚

中国邢窑博物馆馆长张志忠——邢窑白瓷是当时质量最好的瓷器

“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可以算是当时质量最好的瓷器。

其烧制温度最高能够达到1400度以上,这是历史上其他窑口所难以超越的。

邢窑白瓷的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

从口沿到底足都修得非常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邢窑白瓷在造型和工艺上其实一点儿也不必定窑白瓷差,甚至还要强于定窑白瓷。”

八百年薪火相传

邢窑白瓷:陶瓷史上的白色经典

玩瓷器的人想必都听过有一种说法叫“南青北白”。

说得是在唐代,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是最受人推崇的两大窑口。

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就曾对这两大窑口出产的瓷器有过“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评价。

其中,中国北方的邢窑,在盛唐时期以生产精细白瓷而赢得世人赞誉。

李肇的《国史补》中就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

后来邢窑白瓷又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给世界各国留下了对于中国白瓷的最初印象。

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

邢窑瓷器作为中国白瓷的鼻祖,是屹立在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而要说起邢窑白瓷的品种,不仅有粗白瓷、细白瓷,而且还有一种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种最为世人所称道。

那么,这个所谓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瓷器呢?

出自九世纪中叶古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之手的游记中,

曾写到“中国人用瓷土烧制成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液体。

”从苏莱曼所处的时代和其描述来看,他在游记中提到的白瓷,极有可能就是出产自邢窑的透光白瓷。

邢窑复烧:传统技法烧出创新瓷

总结自己这么多年来的邢瓷复烧经验,张志忠指出,其中有两大难关是最难攻克的。

一个是原料,“过去烧造邢瓷用的原料质量都很好,

我们在之前的考古勘探中也采集过,但是现在能找到的量很小,而且开采起来也非常困难。

”张志忠说,“另一个就是过去都是用柴窑烧的邢瓷,

而现在一般都采用煤窑或者气窑烧了,相比之下跟柴窑烧出来的感觉还是有所差别。”

为了攻克这两大难关,

他一方面不惜工本和精力地寻找高质量的原料,

另一方面也在尝试恢复古代的柴烧技术。

类银类雪色莹润

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

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

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

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

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

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

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

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

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好。

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

真伪邢瓷鉴明白

看工艺

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

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

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看烧制

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

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看坯体

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

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

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

看釉色

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

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

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

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

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看款识

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

“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

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谁说邢瓷皆白色

1

技术稚拙的青釉

北朝时期,邢窑窑火初燃,烧造出了青釉瓷器。

此时的邢窑青釉瓷器多为灰胎,胎体厚重。

其釉面青绿肥厚,带有开片。

为打破造型的单调,也有个别器物带有简单的装饰。

2

跨越多代的黒釉

邢窑的黑釉瓷器出现于隋,发展于唐,延烧于五代,盛烧于宋、金、元时期。但产量较低。

隋代邢窑已能生产黑釉板瓦、筒瓦等建筑用瓷。

这些建筑用瓷是名门望族的专用瓷。

3

并不华丽的酱釉

酱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现,唐代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

这些酱釉瓷器色泽不一致。

它们以纯正、光润、典雅的釉色成为了邢瓷新宠。

4

色泽娇艳的黄釉

邢窑黄釉有两种:一种高温釉瓷。

出现于隋代,唐代开始普及生产。

第二种是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一种低温釉陶,较具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格。

5

异域风情的绿釉

隋唐时邢窑生产的绿釉器物除杯、三足炉等日常用品外,墓葬中还出土了带流勺、熨斗、铲、三足釜等明器。

大多数为素面,

但也有少量器物带有刻花、印花或堆塑等装饰。

6

造型取胜的棕红釉

邢窑的棕红釉器造型有钵、三足炉、凤首壶等。

它们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妆土,因此釉色深沉、古朴、匀润。

此类器物多为素面,很少有花纹装饰,仅以造型取胜。

馆藏珍瓷成大观

最新回答
端庄的西牛
机灵的裙子
2025-08-21 11:51:02

唐代邢窑白瓷碎片不值钱。

唐代越窑主要生产青瓷,邢窑主要生产白瓷,“南青北白”是当时形容越窑和邢窑这南北两大窑口盛况的词语,可见当时邢窑的地位,但是邢窑瓷拍卖价格远没有宋代五大名窑之高,但是邢窑瓷业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而邢窑白瓷碎片是不具有购买及收藏价值的。

唐代时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

开朗的小熊猫
小巧的小猫咪
2025-08-21 11:51:02

一、邢窑白瓷特点

邢窑白瓷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二、邢窑白瓷的鉴定方法

1、看工艺

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2、看烧制

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3、看坯体

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

4、看釉色

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

5、看款识

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邢窑白瓷在历史上的地位:

邢白瓷的出现是我国制瓷工艺一大飞跃,其技术难度相当之高,即必须在原料加工和烧成时,将胎和釉中含铁量有效地控制在1%以下,方能烧成上成白瓷。

邢窑窑工们率先掌握了这种绝技,目前已出土的邢瓷残器标本中那种品质精良的“透影瓷”和“类银”、“类雪”的细白瓷,其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是后人无法复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邢窑

人民网-真假邢窑白瓷鉴定

纯情的外套
辛勤的戒指
2025-08-21 11:51:02
邢白瓷的出现是我国制瓷工艺一大飞跃,其技术难度相当之高,即必须在原料加工和烧成时,将胎和釉中含铁量有效地控制在1%以下,方能烧成上成白瓷。邢窑窑工们率先掌握了这种绝技。邢窑是中国白瓷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邢白瓷的发明与制作,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引自百度百科

在瓷器史上流传着南青北白的称号,南青指的是越窑青瓷,北白指的是邢窑白瓷。唐代时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是我国古代北方瓷窑的发源地,彻底打破了南方地区垄断瓷器业的局面,从此以后北方也拥有了自己瓷器基地,而且其瓷器造诣水平相当之高,迅速得到人们的喜爱,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邢窑白瓷有很大关系。

邢窑是镁釉,需要更高温度才能在瓷器表面附着,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泽度好,看上去很有古朴气质,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这种瓷器表面基本上不进行任何加工,没有丰富多彩的图案,唐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大量的艺人开始对白瓷进行深层次加工。

邢窑瓷器属于细白瓷,古代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等级性。这种瓷器一般都是皇家贵族使用,平民百姓只能作为收藏用品,外人不能随意使用,赏赐除外。现在白瓷流传后世的并不多,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冷傲的日记本
寒冷的樱桃
2025-08-21 11:51:02

唐代的白瓷以邢窑为代表,邢窑在河北省内丘县。邢窑的白瓷胎质细洁,色纯白而坚硬,釉色白润,有的微微闪黄。胎与釉之间有一层护胎釉(化妆士),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前人以“皎洁如玉”比喻邢窑之白。邢窑白瓷有精粗之分,粗白瓷有碗、杯、壶、罐、钵等,有的施化妆土,釉色银灰,积釉处泛青或泛黄;细白瓷有碗、盘、壶、盏、盒、杯、凤头壶、皮囊壶等,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坚实,釉色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