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瓷和高温瓷哪个好
高温瓷好。高温瓷指的是经1200度以上高温窑火烧制而成的瓷器。因为温度越高釉的结晶密度越大,瓷面强度高,不易产生划痕,色泽“白”且白里不泛黄,有“白如玉”的美称。与低温瓷相比,二者区别如下:1、温度:高温瓷烧制温度为1200度以上;中温瓷烧制温度在1000-1150度;低温瓷烧制温度在700-900度。2、声音:高温瓷比较清脆;中低温瓷比较低闷。3、质地:高温瓷硬度较坚固;中低温瓷更易碎。4、色泽:高温瓷颜色更饱满,细腻,晶莹;中低温瓷则颜色比较木滞。5、手感:高温瓷瓷质光滑、细腻;而中低温瓷则稍微粗糙。6、吸水率:高温陶瓷产品与中低温陶瓷产品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中低温陶瓷的吸水率较高,高温陶瓷的吸水率低于0.2%。
瓷砖的烧制温度是比较髙的,一般最髙要接近1300度,具体要根据瓷砖内部组织配方而定。控制温度确实是主要质量保证,它能保证瓷砖旳平整度、成品开裂、成品颜色均匀、成品尺寸大小及吸水率等等。温度极不易控制且更为重中之重,例如怎控制逐级升温台阶,保持此恒温时间,以及成品后怎逐级降温,降温恒定时间等等,只要有一处温度处置不当,成品即成废品,甚至于报废率百分之五十以上。烧结瓷砖厂商大部分集中在南方广东佛山的先进意大利自动滚道窑生产流水线,除之以外江浙沪闽也有很多引进瓷砖生产流水线。
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
1、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用浓烟薰翳(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2、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此后,人们还创烧了表面施釉的陶器,称釉陶。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另一种是胎呈红色,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
3、先用60-70℃的温度烘干,然后预热到600℃,再用1200-1300℃的高温加热,最后降温。烧制碗碟时,将高岭土、钾长石、钠石等粉碎,搅拌成面团状,用机器按碗碟形状压成坯,一批碗碟最快6个小时烧制完成,厚一些的则需10多个小时。
扩展资料制作顺序:
从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方面加以介绍。
1、配泥
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 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2、成型
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
3、施釉
施釉方法:浸釉、涂釉和喷釉。浸釉是把整件坯体浸于稀稠合适的釉药之中,让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涂釉是用毛笔蘸了釉药后涂于坯体上,用笔的侧锋涂擦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喷釉是用喷雾器把釉药喷于坯体。
4、煅烧
煅烧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烧制陶器 制作顺序
参考资料:新华网--景德镇瓷器,一半用黄冈窑烧制
1、吸水率区别:高温瓷易于清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低温瓷容易进污水,不易清洗还会发出难闻的异味,时间久了还会发生龟裂和漏水现象 。
2、二次加工区别:高温瓷还可以再次高温烧制加工;但低温瓷经不起高温烧制。
3、声音区别:高温瓷敲击声音清脆;低温瓷声音沉闷。
扩展资料
使用注意事项:
1、对于盛装食物的用具,应注意与食物相接触面的装饰。
2、用于盛装酸性食物的器皿,就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
3、选购时应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可能是烤花时温度未达到要求,此类产品的铅、镉溶出量往往较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温瓷
烧结温度越低,生产成本越低,所以有很多人就致力于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一般的方法是通过添加添加物来降低。但是有很多时候,添加物是有毒的。比如:铅。
所以,对于日用瓷,一般烧结温度越高,表明添加物越少,就像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碗,就是最原始的制备陶瓷的方法,烧结温度在1300度左右。市面上有很多很漂亮的瓷器烧结温度都在900度左右。但是并不是说900度的就不好,因为这个温度烧成的陶瓷已经是很安全的了。
对于艺术陶瓷,烧结温度就没什么了。
希望对你有用。
高温瓷,低温瓷区别为:高温烧制不同、清洁性不同、吸水率不同。
一、高温烧制不同
1、高温瓷:高温瓷经1300度以上烧制而成,可以再次高温烧制加工。
2、低温瓷:低温瓷经不起高温烧制,强行高温烧制容易碎裂。。
二、清洁性不同
1、高温瓷:高温瓷釉的结晶密度大,瓷面强度高,不易产生划痕,餐具不挂油,茶具不挂茶垢,清洗时不需要洗洁精。
2、低温瓷:低温瓷瓷质不够细腻,色泽不够白净。瓷釉的结晶密度小,瓷面强度低,易产生划痕,餐具挂油,茶具挂茶垢,清洗时需要洗洁精。
三、吸水率不同
1、高温瓷:高温瓷吸水率小,低于0.2%,产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
2、低温瓷:低温瓷吸水率大大高于0.2%这个标准且容易进污水,产品易吸附异味,时间久了还会发生龟裂和漏水现象 。
一般低温陶瓷胎体吸水率高、釉层不耐腐蚀、釉面极易受损等缺陷;反之,陶瓷烧制温度越高的陶瓷的釉层玻化程度越高,胎体杂质越少,越晶莹剔透、越白净、陶
瓷釉面也越亮、吸水率极低、釉层越耐腐蚀、釉面更难受损。
同时,每一种泥料、颜料、花纸、釉料,对温度要求都相对非常严
格,很多情况下,窑温相差10℃甚至几度,窑内产品的品质就会相差很大,有些比如颜色釉,稍微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全窑瓷器报废。而窑温达到1300℃以上
时,没提升一度都非常困难,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烧制温度越高,陶瓷烧制成本自然越贵;同时,陶瓷产品烧制温度或者说是陶瓷烧成温度每提高1℃,陶瓷变形
率、收缩率都将改变,从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这就是为何高温陶瓷成瓷率低下、产品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