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范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制的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下面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1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项目名称:长春市宽城区都市森林公园二期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长春市绿化管理处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长春市宽城区丙四路与丙六街之间,南起北三环路,北至凯旋路与森林公园一期隔路相望的地块。建设地点见图1
2、主要建设周期、投资及建设内容
⑴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期从20XX年2月-20XX年11月,冬季不施工(即10月下旬-次年的3月末不施工)。
由于都市森林公园面积较大,并且公园南部存在一部分拆迁工程,将该公园分两部分进行,分别为丙五路以北和丙五路以南:
丙五路以北
20XX年2月-4月进行场地整理、土方、部分乔木及剩余乔木穴工程。
20XX年5月-10月进行灌木、地被栽植、硬质工程及其他工程。
20XX年11月-20XX年4月栽植该区剩余乔木及交叉工程的细部处理。
丙五路以南
20XX年5月-20XX年10月进行场地平整、部分地被灌木栽植及乔木穴工程。
20XX年11月-20XX年4月进行剩余乔木栽植。
20XX年5月-9月进行硬质景观、其他工程、剩余地被灌木栽植工程及交叉工程细部处理。
20XX年10月正式投产运营。
上述项目实施进度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总的进度的控制,对于各子项目应根据具体的难易情况可进行适度调整。
⑵总投资
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7787.17万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本工程的建设资金由政府拨款。
⑶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245000m2,其中陆域面积为221400m2,水域面积为23600m2,日接纳游客最大量为2200人次。
本公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项目工程量详见表2。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本项目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该地块现中部为一处河道,水面面积23600m2,平均水深2m,积水容积为47200m3,补给方式为自然降水及串湖水系补给,岸边植被多为荒草(详见图2-3),水域内野生动物主要为野生小鱼及浮游生物。
都市森林公园二期地形总趋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现有一河道,将规划用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余为荒地,场地南部有一部分需要进行拆迁。
陆域面积涉及拆迁控制用地范围内零星分布的村落,低矮的平房或棚户区等建筑物,其中拆除房屋面积约28331.5m2。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⑴地表水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主要对受纳水体伊通河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为了解本项目所排污水对受纳水体伊通河的影响,本环评地表水评价范围确定为长春市串湖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上游0.5km至串湖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汇入伊通河8km,全长约8.5km的流域。地表水评价范围图详见图3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⑴施工期的污染情况
①施工废水的污染情况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该部分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若该部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施工废水要经过沉淀池采取澄清处理,上清液做为浇道路用水,沉淀下的泥浆和固体废弃物与建筑渣土一起处置,不得倒入生活垃圾中。
另外施工人员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及SS,建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防渗旱厕,清掏外运做农肥。
水系清淤工程对地表水体有一定的扰动可造成水体SS浓度升高,若施工机械设备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而未及时维修,继续使用的,将对地面水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该湖泡为天然湖泡,水生生物主要为小鱼、水蛭等,水生植物主要为水草、芦苇、菖蒲等,在清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对这些水生动物及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相对于施工期来说,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且清淤工程完成后,将进行灌水及水生植物的配备,这对天然湖泡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有利的。
②施工期废气的污染情况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A施工扬尘
由于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的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的装卸、拌料过程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回填土和散装建材时,由于超载或无防护措施,常在运输途中散落,会产生大量扬尘。
施工期TSP污染严重,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及石料运输中,距现场100m处环境空气中TSP浓度高达11.7mg/m3,150m处环境空气中TSP浓度仍达5.0mg/m3,但影响周期短,且将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对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设立临时仓库,专人管理,避免散装水泥、黄砂、白灰等物料长期露天堆放;若需要在室外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应采用雨棚或雨布覆盖,减少扬尘产生。施工拌料时,即用即拌,设置围护工棚,防止粉尘吹散产生扬尘;混凝土浇注时,应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直接送至施工现场。
B运输扬尘
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轮胎和履带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道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碾轧形成灰尘,造成雨天泥泞,晴天风干,飘散飞扬。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运输车辆在颠簸或劣质土路行驶时应及时对路面进行养护,定期喷洒水,以保持湿润,抑制扬尘的发生,如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扬尘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运输散装粉、粒状材料应使用密闭槽车及封闭式料仓等运输工具。
C淤泥异味
本项目清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淤泥,淤泥经过晾晒之后,回用于土坑填方,其在晾晒过程中会产生异味气体。淤泥异味会随着风力作用飘至下风向地区,对下风向的人口居住区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项目拟于20XX年X月进行湖底清淤,清出淤泥量为1000m3,晾干场长40m,宽30m,在该场内设置淤泥堆,每天将淤泥堆的淤泥摊铺在场内,摊铺厚度约0.2m,阳光充足的天气,1天可晾干当日摊铺的淤泥,于傍晚运送至区域内假山堆砌取土坑,做回填土。将天气原因计算在内,晾干所有淤泥约需要6d,故淤泥异味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内。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淤泥异味主要成分为氨及硫化氢,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大部分为荒地淤泥异味的飘散主要受风力作用的影响,为了减少异味对该侧居民的影响,建议在淤泥晾晒场周围设立4m高的围挡,围挡的设置,可有效降低异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噪声影响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项目开始启动后,将动用大量的施工作业设备和机械,主要有前斗装卸机、铲土机、平土机、移动式吊车、起重机、打桩机、电锯、夯土机及卡车等。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建筑施工噪声。这些声源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附近的区域产生噪声污染。
上述施工机械拟采取以下减噪措施:
A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摆放施工机械,比如摆放在靠近公路一侧,减少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
B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避免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比较均匀地使用。
C有意识地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对于开挖和运输土石方的机械设备(挖土机、推土机等)以及翻斗车,可以通过排气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震动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其他产生噪声的环节还可以采用部分封闭或者完全封闭的办法,尽量减少振动面的振幅;闲置的机械设备等应该予以关闭或者减速;
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该经常检修,特别是对那些会因为部件松动而产生噪声的机械,以及那些降噪部件容易损坏而导致强噪声产生的机械设备。
D施工机械设备尽量安放在远离周边小区居民的位置,同时施工场界要设置围栏,特别是靠近居民区的一侧,围栏高度不得低于4m,屏蔽施工噪声,在施工时对高噪声设备设置移动声屏障,将对小区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
④固体废物
A建筑垃圾
根据同类施工统计资料,项目土建施工期碎砖、过剩混凝土等建筑垃圾产生定额为0.001t/m2,约50.2t/a(约合25.1m3),根据建设方介绍,这些建筑垃圾全部用于施工现场回填。
B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按人均产生量0.5kg/d计算,施工期人数以50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kg/d,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C水系治理工程淤泥
水系治理工程清淤过程中预计产生1000m3的淤泥,可晾干后,作为区域内的回填土或绿地垫高土。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固体废物将得到有效的治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⑴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废水为游客产生的卫生清洁污水及公园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分别为11.88m3/d(4336.2t/a)、0.48m3/d(175.2t/a),污水总量为12.36m3/d(4511.4t/a),均属于生活污水的范畴
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污染物排放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150mg/L、SS:180mg/L、氨氮:30mg/L,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1.35t/a、BOD5:6.77t/a、SS:0.81t/a、氨氮:0.135t/a。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公园建成后,公园内的游客及公园工作人员均为在公园建成前已长期居住于长春市的居民,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只是改变了部分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径,而不会增加长春市污水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加重对地表水环境、特别是伊通河的污染。
⑵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管理人员冬季采暖为集中供热,不自建锅炉房,因此不存在燃煤锅炉烟气污染。
本项目建成后,仅在公园入口处设置一处停车场,设32个停车位,均为露天,产生的汽车尾气很快被周围空气所稀释,公园内除绿化洒水车外,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故本身对环境空气基本无无负面影响,且公园内的植被对环境空气中的汽车尾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据报道,1ha林带,一年中可吸收并同化800kg的`污染物,吸收SO2较多的植物:柳杉、美人蕉、月季、丁香、菊、银杏、洋槐等,本公园种植的灌木中有丁香,可有效的吸收SO2。
陆地绿化面积为198000m2,据保守据算,每年可还可吸收并同化15.84t的污染物,同时还有吸毒、防尘的作用,故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正面的。⑶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⑶声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公园内游客运动过程中播放音乐产生的噪声,源强约在55-75dB(A)之间。
由总平图知,公园最大的休闲活动场所位于主入口附近,游客健身不会靠近正门太近,至少会保持35m的距离,公园内植被较多,音乐会被其吸收或阻隔一部分,且播放的音乐多优美悦耳,不至造成人情绪的暴躁。
综上所述,噪声经距离衰减及隔声后,公园边界外可满足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1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主要为游客及公园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产污系数分别取0.1kg/人次·d及0.5kg/人·d,产污量分别为:0.22t/d(80.3t/a)及6kg/d(2.19t/a),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82.49t/a。
公园内沿路布设垃圾桶,并由公园管理人员随时巡查,将散落于地面的垃圾收集到垃圾桶内,每日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项目的经济损益分析
⑴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当地环境质量。公园内的植被对于改善地区小环境,净化空气,具有显著作用。绿化率的提升,林木,草坪面积的增加有助于涵养水土,促进地区物质良性循环,在春夏大风天里,减少扬沙现象,减轻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⑵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塑造出一个与周边景观相融的公园,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有利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改善,在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的同时,能取得经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该项目无直接经济效益,但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均较好。
4、社会环境影响
⑴生活质量的影响
拟建项目主要采用现代造园和生态造园的设计理念,运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布局手法,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为附近居民提供一处集安静休息、滨水景观和健身活动为一体的开放性综合性公园,符合现代人渴望亲近自然的心境,有利于缓解现代生活对人造成的紧张情绪,提高居民生活适宜度,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正面的影响。
⑵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拟建项目建成后,将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息、健身的场所。据科学记载,适当的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心率,减轻思想压力,提高免疫力,对人群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5、项目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⑴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范围包括公园内生活污水总排口,污水总排放口监测频率为每年监测两次,重点为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废水排放量。通过监测力求全面、正确地反映环境质量情况,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⑵环境管理制度
①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设施落实到设计中,建设单位环保部门应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②招标阶段:承包商在投标中应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中标后的合同中应有实施环境措施的条款;
③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后应成立环境监理项目部,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监督,重点是监督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
④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也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营运期环境管理与监督,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得到实施和完善。
四、公众参与
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及方式
⑴调查方法
本项目公众参与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技术咨询合同7日内,发布项目建设信息公告,调查项目所在地周围居民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第二阶段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编制完成后
在公共网站上发布环境影响报告内容公告,第三阶段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进行公众参与走访调查,并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进一步调查项目所在地周围居民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⑵调查程序
①公告
我单位自与建设单位签订技术咨询合同后,于20XX年11月28日至12月13日在当地发布该项目建设信息公告,调查项目所在地周围居民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公示内容如下,
②网上公示
在环境影响报告表初稿完成后,在公共网站上发布环境影响报告内容公告,公示时间为20XX年12月13日至12月24日,网上公示见图6。
在公示期间无人提出意见及建议。
⑵公开环境信息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一、环评报告书作用
环评报告,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项目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项目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项目建成对环境的影响。
“环评”是政府要求的,各项目需完成环评报告并上报至环保局。环评通过环保局审核后会公示在网站上(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后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
二、主要内容
根据《环评法》第17条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必备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8条、第10条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颁布)的要求,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靠。基础数据是评价的基础。基础数据有错误,特别是污染源排放量有错误,不管选用的计算模式多正确,计算得多么精确,其计算结果都是错误的。因此,基础数据必须可靠。对不同的同一参数数据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参数也因污染物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预测模式和参数选择应"因地制宜"。应选择模式的推导(总结)条件和评价环境条件相近(相同)的模式。选择总结参数时的环境条件和评价环境条件相近(相同)的参数。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结论中必须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选址的合理性作出明确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结论必须以报告书中客观的论证为依据,不能带感情色彩。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凡带有综合性、结论性的图表应放到报告书的正文中,对有参考价值的图表应放到报告书的中,以减少篇幅。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报告书的署名,报告书编制人员按行政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目总负责人,依次署名盖章:报告编写人署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3环评报告书,全称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制的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作用
环评报告,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项目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项目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项目建成对环境的影响。
“环评”是政府要求的,各项目需完成环评报告并上报至环保局。环评通过环保局审核后会公示在网站上(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后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
环评报告对企业很重要,环评通过环保局评审、批复后,后续日常生产、环保管理中还要用到。没有环评也没法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环评报告是针对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情况、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产过程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以及最终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对方要这个东西是要了解己方公司环保治理、产品环保性能等情况是否符合现行国内或国外环保要求,如果没有的话,一般认为生产企业从环保角度讲是有问题的,大项目招标一般不会考虑的。
1、有资质的环评公司。你拿着发改委的立项文件(或者是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以及可研报告去找环评公司,环评公司会派人到你的加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
2、环评公司编制环评报告。在环评公司编制环评报告的时候,及时和环评公司进行沟通,以保证你的环评质量。
3、环保局委托评审。报告出来后,送给环保局,如果需要评审的话,评审完了,会提出一些意见,环评编制的人员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
环评有登记表、报告表、报告书三个类别,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一般是要:
1、工商预审企业名称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副本;
2、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3、项目立项文件(可研报告批复或发改文件);
4、项目内部平面布置图;
5、房产证;
6、房屋租赁合同;房地产类项目一般要:发改文件、国土文件、规划文件(含红线图)、总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图。
根据2015年6月1日起执行的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石材加工、人造石制造、砖瓦制造是需要做环评的需要编制环评报告表。
2.原辅材料:钢材、水泥、砖、碎石子、黄砂及其它建筑材料
3.消耗量大致估算,你要建学校也该有个项目建议书什么的吧,里面没有?水耗量按每人每天80L吧,油气煤该没有吧,电。。这个不好说
4.根据水消耗量,大致乘上80%,得废水量,排到哪个污水厂,去问问你们当地环保局的。
5.土地平整,土建,装修,运营
6.建设期:遮盖、洒水抑尘等。运营期:油烟吸收,绿化降噪,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接管等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第三条 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
(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第五条 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第六条 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环境保护部认定。第七条 本名录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第八条 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环评类别项目类别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一、畜牧业1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畜禽种类折合猪的养殖规模)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其他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三)中的全部区域二、农副食品加工业2粮食及饲料加工有发酵工艺的其他/ 3植物油加工/除单纯分装和调和外的单纯分装或调和的 4制糖、糖制品加工原糖生产其他/ 5屠宰年屠宰生猪10万头、肉牛1万头、肉羊15万只、禽类1000万只及以上其他/ 6肉禽类加工/年加工2万吨及以上其他 7水产品加工/鱼油提取及制品制造;年加工10万吨及以上的;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其他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全部区域8淀粉、淀粉糖含发酵工艺的其他(单纯分装除外)单纯分装的 9豆制品制造/除手工制作和单纯分装外的手工制作或单纯分装的 10蛋品加工//全部 三、食品制造业11方便食品制造有提炼工艺的其他(手工制作和单纯分装除外)手工制作或单纯分装的 12乳制品制造年加工20万吨及以上其他/ 13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含发酵工艺的味精、柠檬酸、赖氨酸、酱油、醋等制造其他(单纯分装除外)单纯分装的 14盐加工/全部/ 15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制造除单纯混合和分装外的单纯混合或分装的/ 16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冷冻饮品、食用冰制造及其他食品制造有提炼工艺的其他(手工制作和单纯分装除外)手工制作或单纯分装的 四、酒、饮料制造业17酒精饮料及酒类制造有发酵工艺的(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年生产能力1000千升以下的除外)其他/ 18果菜汁类及其他软饮料制造原汁生产其他/ 五、烟草制品业19卷烟年产30万箱及以上其他/ 六、纺织业20纺织品制造有洗毛、染整、脱胶工段的;产生缫丝废水、精炼废水的其他(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除外)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 七、纺织服装、服饰业21服装制造有湿法印花、染色、水洗工艺的新建年加工100万件及以上其他 八、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制革、毛皮鞣制其他/ 23制鞋业/使用有机溶剂的其他 九、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4锯材、木片加工、木制品制造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其他/ 25人造板制造年产20万立方米及以上其他/ 26竹、藤、棕、草制品制造有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有化学处理工艺的;有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以下的,或使用水性漆的其他 十、家具制造业27家具制造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其他/ 十一、造纸和纸制品业28纸浆、溶解浆、纤维浆等制造;造纸(含废纸造纸)全部// 29纸制品制造/有化学处理工艺的其他 十二、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30印刷厂;磁材料制品/全部/ 十三、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31文教、体育、娱乐用品制造/全部/ 32工艺品制造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有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以下的,或使用水性漆的;有机加工的其他 十四、石油加工、炼焦业33原油加工、天然气加工、油母页岩等提炼原油、煤制油、生物制油及其他石油制品全部// 34煤化工(含煤炭液化、气化)全部// 35炼焦、煤炭热解、电石全部// 十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6基本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及其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水处理剂等制造除单纯混合和分装外的单纯混合或分装的/ 37肥料制造化学肥料(单纯混合和分装的除外)其他/ 38半导体材料全部// 39日用化学品制造除单纯混合和分装外的单纯混合或分装的/ 十六、医药制造业4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全部// 41单纯药品分装、复配/全部/ 42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有提炼工艺的其他/ 43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全部/ 十七、化学纤维制造业44化学纤维制造除单纯纺丝外的单纯纺丝/ 4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产全部// 十八、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6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橡胶加工、橡
1.到当地环保部门进行咨询,通常需要带上相关的材料,如土地使用证明、租赁协议、生产工艺流程图、等
2.环保部门根据你的生产工艺及项目的产品对照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目录看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产业政策、用地是否符合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通过现场勘查后,如果该作坊的环境影响很小,你就可以申请一份环评登记表(15日内),按照要求填写,由环保部门进行审批。如果规模较大、影响较大需要到有环评资质的环评单位委托编制环评报告表(30日内)或者是报告书(60日内)。这个是花钱的,具体数目根据实际情况几千到几万不等,登记表不收费。
3.审批后,你再办理其他如技术监督、地税、工商部门的手续。
4.开工建设并在试生产3个月内申请环保验收。收取一定验收监测费。
生产路砖项目规模即使不大,但对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如:占地、扬尘、粉尘污染;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噪声、生产废水排放、固废(边角料、残土等)。
目前,中国的环评制度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其实施细则、各个省市制定的地方性环保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指南等。对于废树脂砖的环评,应当依照以下标准:
1. 《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实施细则:根据环评制度的基本原则,对废树脂砖项目进行环评,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 国家标准《建筑用再生骨料混凝土》(GB/T 25177-2010): 废树脂砖作为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应遵循该标准的要求。
3. 地方性环保法规:如北京市的《北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上海市的《上海市建筑垃圾减量资源化处理管理办法》等,对废树脂砖项目的环评与管理也予以了规定。
总之,在处理废树脂砖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环评程序和标准,确保环境保护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