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汝窑真假
一看器型:从器型的角度来看,我们远古聪明的宋朝,是怎样把瓷器做的有这么神秘感。器型是瓷器最初的构想,由于宋朝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制作者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器型设计方案。主要从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个方面入手。简单的说,汝窑放在哪里不仔细的研究,看不出有什么优点。也恰恰是最终与世无争,反倒造就了汝窑的稀有与珍贵之处。
二,看胎质:这里主要讲的是汝窑的胎质,厚度,密度的制作工艺。汝窑的泰迪一般有很多细小的气话。放大镜下看,就像发面的馒头一样,有很多微小的气泡。胎体偏薄成灰色。
三看釉色:宋汝窑最具有代表性的釉色是天青釉,实际上就类似于水泥地的颜色。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水泥的灰色,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则会泛出天青色。
四看开片:众所周知的有鱼鳞纹,蟹爪纹等开片,其实真正的汝窑开片则是自然的。就是鱼鳞纹也显得错落有致,巧夺天工。
五听回音:一般汝窑瓷器的烧制,采用半熟的烧制工艺制造,手轻轻敲打会呈现发闷的声音,类似于手指肌敲木头的声音。汝窑瓷器敲钟的声音与众不同,也是它的主要特点与其他瓷器的分别。
六触摸感:北宋汝窑在手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部分专家鉴定,汝窑的时候用手套是不正确的,其实应该用手来感觉。
七、看支钉:宋汝窑的制定方式有很多种,宋代宫廷制作的指定方式一般采用的是芝麻钉。这里的芝麻钉指的是用扁长型的指定烧制而成。
这是个人对于汝窑的一些鉴赏知识。
汝窑瓷器特点有:器型简约、重量轻、香灰胎、釉层薄等。鉴别方法有:看器型、看胎质、看釉色、看开片、听回音等。
一、汝窑瓷器特点
1、器型简约
汝瓷秉承极简风格,造型协调圆滑、内敛不张扬,追求浑然天成的感觉,不会出现很多奇形怪状和复杂的轮廓接耳等,这个是评判汝瓷的标准之一,宋代以后的瓷器和现代的铸造工艺过度追求其造型。
2、重量轻
汝瓷传承金银器的造型和风格,精美程度可以和金银器想媲美,制作工艺对重量的把控也是非常的严格,所以汝瓷的重量都比一般的瓷器要轻,而且非常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吹弹可破!
3、香灰胎
汝瓷胎体的断面接近香灰色,还原烧制时,汝瓷受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胎体颜色深浅不同,部分足端有火石红现象!
4、釉层薄
汝瓷的釉层非常薄,一般的汝瓷釉层在0.2mm到0.5mm之间,大件汝窑胎釉才在0.5MM左右;这个也是判断汝瓷的关键点!
二、汝窑瓷器鉴别方法
1、看器型
器型是一件瓷器的最初构想,由于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专家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器型设计思路。主要是以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方面为主。简单说一个宋汝窑瓷器放在那里不认真研究,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也恰恰是这样的与世无争、注重内修,造就了汝窑的稀有和珍贵所在。比如,一个小的椭圆笔洗,宋代瓷器专家都能将它做得类似小船一样的精美、考究。
2、看胎质
通常大家都知道汝窑讲求香灰胎之类的基本知识,我这里要讲的是汝窑胎质的厚度、密度和胎质的制作工艺。汝窑的胎一般都是具有细小空隙的,放大了看就如同我们吃的发面馒头一样,胎质里有很多非常细小的气泡,并且胎的厚度根据器物不同通常都是偏薄的,颜色是偏香灰般的灰白色。
宋人瓷器专家在制作的时候非常考究,无论是碗或者瓶类的圈底还是三足奁或者的水仙盆的足底,都是在主胎制作后粘结上去的,没有直接一个胎做出来的。也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先把主体胎做好,然后再将底足粘接上去,然后才进行胎质的烘烤的。有部分汝窑器物能看出这样的制作工艺的。
而且,胎质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厚薄的细微变化,有的器物可以通过手感找到这样的变化来。比如宋汝窑的大碗,在胎质厚薄方面就是这样的变化的。
3、看釉色
宋汝窑的主要最具有代表的釉色是天青釉,但实际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类似水泥地面的颜色,主要以灰色为主了。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灰色,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便有天青色了。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有这样的感觉的,实际再仔细端详还会有浅浅的红色的感觉。有部分出土的汝窑会有这样的颜色感觉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气泡都是稀疏的大大小小的气泡,偶尔会有死气泡。而且釉色一定是乳浊感的,偶尔会有红色、粉色的部分可以看到,或许就是玛瑙了。乳浊感的釉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同北风吹过的散开漂移的白云,丝丝缕缕、若隐若现。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釉色中可以看到釉质的结晶颗粒,并且在釉色的表面有一种油腻的感觉。这类釉色不同于现在的玻璃釉色,是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而堆积出来的自然之美。部分出土汝窑的釉色会有土沁现象,自然土沁的釉色略微泛白,进入釉中。
很多器物的口沿、底足的釉色偏浅,会有部分胎体颜色的显露,这部分的胎体显露也是有釉色的,只是釉质很薄而已。
4、看开片
大家都知道鱼鳞纹、蟹爪纹这样的开片类型,现代仿品的鱼鳞纹开片也很美的。而宋汝窑的开片是很自然的开片,没有任何做作在里面。比如鱼鳞纹的开片是错落有致的,部分的鱼鳞片需要通过角度的变化来看到,而仿品的鱼鳞片一般比较清晰可辨,并且有一种漂浮出来的感觉。
无论怎样开片的汝窑瓷器,纹理都是很文静不张扬的,自然而然的形成,片纹都是饱满的。通过显微镜看到这样的片纹会看到有的像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有的直中有弯,有的如蝉翼粗细不匀。无论怎样的开片都充满了岁月的沉积,都彰显出“安静”、“自然”、“不争”。部分汝窑没有开片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5、听回音
由于汝窑瓷器属于半熟的烧造模式制作的,所以一般器型通过手指的轻轻敲击声音都是比较闷的感觉的,声音如敲击在木头上而不是瓷器上的清脆的声音。汝窑敲击声音的与众不同,是大部分汝窑的主要特点,也有个别的汝窑器物由于胎体很薄,也会有一般瓷器比较清脆的声音的。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汝窑瓷器的特征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二、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工艺
制作:真品为手拉坯捏制,并经慢轮修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棱角自如,形体得当。而仿品多为注浆模制,做工粗放,工艺欠佳,棱角突出,修痕显著。
造型:真品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而仿品注浆成型,胎壁较厚,外型秀丽,比例失调。
装饰:真品刻、划、印花,技术娴熟,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刀法流畅,形象逼真,风格随意不拘谨,线条自如有神韵。而仿品为刻意效仿,以临摹为主,刀法生硬,画意呆板,花卉图案,缺乏神韵,画风粗糙,比例失调。
釉色:真品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蕴润。而仿品则清澈透明,光亮如镜,刺目耀眼,釉色单纯。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玛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泽,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开片。若用40倍放大显微镜观察,釉内玛瑙结晶体则呈现珍珠状,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而仿品的表面则利用胎、釉的收缩比的差异,出现一些开片,但大多为直道道,呈网状布满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韵致。仿品的胎、釉配方,与宋代失传的配方不一致,所以釉色单调,不够蕴润,更缺乏玉润之感。
明清瓷器升值空间怎么样
宣德青花瓷在苏富比2017年春季拍卖成交最高价2.04亿
一、看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看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三、看釉质
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痕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四、看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五、看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而且,真品厚重而有质感,抚之如脂;仿品却精致无比,重量较轻。
六、看边沿口部
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微变薄,口部釉色稍显浅铜红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现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属于汝州当地,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七、看开片纹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扩展资料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存世的古代汝瓷,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