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制乙烯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乙醇制乙烯化学方程式如下图:
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
扩展资料:
实验注意事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浓H2SO4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浓H2SO4过量是为了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要迅速升温到170℃。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3、要加入碎瓷片。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
用乙醇和浓硫酸迅速加热到170摄氏度
浓H2SO4
CH3CH2OH---------CH2CH2+H2O
170度
要注意迅速加热到170摄氏度,否则会生成乙醚。同时要加碎瓷片防暴沸。
制乙烯的过程,必须迅速让温度升到140度左右,如果升温太慢,在升温过程中会有乙醚等次生物质生成,而乙醚这种物质有麻醉作用,会让操作员被麻醉的。还有就是因为次生物的生成,让你的乙烯不再纯净。
实验室制备乙烯用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度)
1、药品把浓硫酸加到乙醇中(3:1)。
2、温度在170度,温度计插到反应溶液里。
3、反应器里加少量小瓷片,防爆沸。
4、要快速加热到170度,减低副反应。
扩展资料: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饱和的C═C双键中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长的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单体)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这种聚合反应是由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化合物(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烯
这时的浓硫酸与乙醇按3∶1的体积比混合,浓硫酸过量的原因是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实验装置和制氯气的装置相似,并且,烧瓶的底部,加入碎瓷片,防止反应物暴沸。
温度计的汞球要插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里,温度要迅速上升至170 ℃,防止在140 ℃时生成副产物二乙醚。此反应属于分子间的脱水反应而不是一般的分子内脱水反应。
制乙烯时反应溶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与浓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还可能混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杂质气体,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把它吸收。
乙烯难溶于水,密度和空气接近,我们用排水集气法。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乙醇蒸气都是可以溶解于水的,所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时,也可以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气体和乙醇蒸气吸收掉。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B.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故B正确;
C.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且强酸、强碱具有强腐蚀性,则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抹布擦拭,再水冲洗,最后涂上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则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故选B.
1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例为1:3,先加入乙醇,后加入浓硫酸
并不断搅拌,必要时冷却
2防止爆沸
3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乙醇、硫酸的混合液中
4若温度在140
C,生成的主要物质是乙醚并非乙稀.
5可能混有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
1 药品把浓硫酸加到乙醇中(3:1)
2 温度在170度,温度计插到反应溶液里
3 反应器里加少量小瓷片,防爆沸
4 要快速加热到170度,减低副反应
浓硫酸 |
170℃ |
故答案为:CH3CH2OH
浓硫酸 |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