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名人录,感受瓷器文化的魅力
导语: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最少也有几千年了,几乎伴随中国的整个历史,因此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就是由瓷器这一单词的英文而来的。从古代开始我们的先人就掌握了一套精湛的制瓷烧瓷技术,中国瓷器的品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像青花瓷、珐琅彩等,同时几个著名的烧瓷地方由此也被人们所知晓,也涌现了数以万计的烧瓷大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景德镇的陶瓷名人录。
景德镇陶瓷简介: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景德镇陶瓷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国贸美术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国贸广场国贸大厦三楼,是由景德镇钟氏瓷业与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集国家大师、省级大师、院校大师、市级大师及高档陶瓷礼品、艺术化日用陶瓷为一体的占地1200余平米的大型室内陶瓷购物广场,同时匹配大瓷网、买好瓷、大陶网等陶瓷电子商务平台及艺术品展示平台。中国陶瓷城位于景德镇西郊,占地426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 中低端市场,陶瓷品种丰富。
景德镇的十大陶瓷厂: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景德镇十大瓷厂。景德镇市人民瓷器厂、景德镇市艺术瓷厂、景德镇市红星瓷厂、景德镇市红旗瓷厂、景德镇市为民瓷厂、景德镇市宇宙瓷厂、景德镇市东风瓷厂、景德镇市光明瓷厂、景德镇市景兴瓷厂、景德镇市新华瓷厂。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教授级别:万昊 胡献雅 施于人 周国桢 秦锡麟 李林洪 郭文连 姚永康 李菊生 钟莲生 程曲流 任瑞华 张学文 罗学正 欧阳世彬 方复 朱乐耕 何炳钦 陆军 宁钢 黄焕义 余勇 余勐 吕金泉 曹春生 张亚林 余小荔 杨冰 田鸿喜 邹晓松 张景辉 王安维 李文跃 朱辉球 张苏波 冯绍华 李美珍 乐茂顺 程云 徐国基 宁左 刘升辉 黄焕义 张文兵 白海 何炳钦 吴天麟 宁勤征 郭立 支林 赵传玉工艺美术大师:陈金生 潘洋 陈诚(艺术瓷厂)黄文亮 张光明 王晶晶 万新华 王一萍 王庆友 汤漪 冯祥 艾俊 姜娜 黄文涛 黄世启 周小娟 常根书 王燕 吴成婧 熊智华 王慧玲 李申盛 秦弦 付建文 乐明亮 余学慧 徐鑫 吴策 候隆义 王满金 刘庆华 李玉芳 余曙亮 罗丽娜 饶丹 张接安 徐燕 刘盛田 李筱玲 江乐山 胡国辉 阮如艳 康剑 贺平 吴国红 刘茜华崔文剑 洪瑶 占国胜 胡中华 卢麒 梁威林 吴义兵 刘琴 邓际鸣 史重彬 万叶清 章茂林 陈齐园 陈雅玲 何超李枫 许书瀚 舒婷 汪涌 舒丽鸿 胡晓虹 危燕萍 张萍 吴燕萍 江华 江小平 江小平(江南瓷窑)余亚萍 叶建明 林爱国 占艳红 刘嘉鸿 黄晓波 何景春 谢国福 周云鹤 项丹 袁智华 吴萍 曹文华 程正喜 徐海根 蔡风玲 王曙芳 陈国林 曾开文 曹永俊 彭东 张筱莉 王祖鲸 于晓明 熊丹霞 陈齐招 夏奇奇 施民卿 徐华明 黄寒清 程冲 洪威 伍向红 黄孝松 邱木生 陈志议 秦俊 王润之 谢婷 方雨 吴少华 黄启辉 余喜珍 闵芳项 熊丹青 岑艳 余斌 刘泉洲 罗来渠 王志远 李海珠 余晓霞 范超 徐泽亮 秦志成 赵容 付光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每个人听到景德镇的名字,立马就会想到他的瓷器,瓷器已经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景德镇也不负众望,涌现了一大批陶瓷届的大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陶瓷上。他们精益求精,在陶瓷上不断追求卓越,因此中国的制瓷业才会繁荣昌盛,独立于世界陶瓷届的顶峰。
明清紫砂壶艺人传略
金沙寺僧 约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5-1521年)宜兴湖父金沙寺僧人。“僧闲静有致,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捏成砂壶,“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僧人没有留下姓名,《阳羡茗壶系》“创始”篇把他列为紫砂壶的创始人。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始为流传。
供春 亦名龚春、龚供春,明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宜兴人。本是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颐山曾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用细土抟坯,指掠内外,指螺纹隐约可见;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制品古朴风雅,传器树瘿壶,极造型之美,被称为茗具中逸品。
爱闲老人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人,姓名不详。作品有宜均窑笔洗,紫红色胎,内有淡色开片釉,署“爱闲老人手制”款,作品流传英国及西欧各国。(《宜兴文史资料》)
欧子明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宜兴人,是宜兴烧制欧窑较为成功的名艺人。制品玲珑精巧,浑朴而妍态。作品有花盆、水盂、盘、碗、洗和佛像等。“尤以洗类为多”由于他对彩釉贡献甚大,故中国著名“欧窑”由此而得名。
董翰 号后溪,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是最先创造菱花式的制壶艺人,已殚工巧。(《阳羡茗壶系》)
赵梁 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赵良的,他的作品中多提梁式。(《秋园亲佩》)
元畅 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元锡或袁畅的。无传器款章,未足敦是。(《茶馀客话》)
时朋 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朋一作鹏,时大彬之父。与董翰、赵梁、元畅四人,被誉为“紫砂四名家”。《阳羡茗壶系》对他们的评价是:“皆供春之后劲也,董文巧而三家多古拙。”
李茂林 字养心,号称李老四,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间(1573-1648年)江西婺源人。李仲芳父,善制小圆壶,上有朱书号记,世称“名玩”。那时名家壶坯都附人缸窑烧造,“不免沾缸罐釉泪”李茂林开始“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即用匣钵封闭起来),从而创新窑具、发展了紫砂陶业。(《桃溪客话》《秋园杂佩》)
时大彬 时朋之子,别号少山,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他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善制小壶,耳目一新,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推其正宗。居“壶家妙手称三大”之首位。吴梅鼎品评,称其典重,所传弟子甚众,皆知名于世。
李仲芳 茂林之子,大彬门徒,“为高足第一”,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年)江西婺源人。制品渐趋文巧,技艺精湛,兼长家传与师承。今人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称道:“李大瓶,时大名。”(《阳羡茗壶系》)
徐友泉 名士衡,明万历四年至崇祯十六年间(1576-1643年)江西婺源人。原非陶人,其父好大彬壶,延之家塾。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善仿古铜器形及蕉叶、莲房、菱花、鹅蛋、分档等各式各样的紫砂壶。泥色多变,技艺高超,所谓“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阳羡茗壶系》《阳羡茗壶赋》《宜兴县志》)
欧正春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江西婺源人,时大彬弟子。其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阳羡茗壶系》)
沈君用 名士良,别称多梳,明万历至崇祯间人,原籍江西婺源。《阳羡茗壶系》称其制作为“神品”,壶式承欧正春一派,至尚像诸物,以离奇著称。
沈君盛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善仿徐友泉,而参以沈君用法,为时大彬再传弟子,品种十分丰富,巧与君用相媲美。
陈正明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器极精雅,所作坚致不俗,壶则别派,盛名天启年间。
梁小玉 明万历年间崇祯年间人。原为武林人士,能赋诗操琴。为普陀三秀祠建祠,到宜兴特制茗壶为祭器。所制砂壶不落俗套,并能自撰铭文。蔡寒琼《牟轩边琐》记载梁小玉白泥茗壶“质坚如玉”,“工丽无匹”。
2008-1-14 20:36 回复
喀左紫砂
8位粉丝
2楼
周后溪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时大彬弟子。善制小壶,汉扁、流方为其代表作,妍妙在朴致中。(《桃溪客话》)
邵二孙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壶手段不凡,博采众长,造型千姿百态,件件不同,世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陈用卿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与时大彬同工而年、技俱后,负力尚气,俗称为陈三呆子。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款仿钟繇帖意,落墨拙而用刀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
陈仲美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初造瓷于江西景德镇,后慕名到江苏宜兴专事紫砂,把雕塑艺术与壶艺巧妙结合,善于重锼叠刻,喜作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等玩器。别具一格。尤好配壶土,对紫砂泥料配方作出较大贡献。
现当代紫砂壶艺人传略
任淦庭(1888-1968年),又名干庭,字缶硕,宜兴人,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刻画装饰家。工楷、草、隶、篆各体书法,以篆隶见长。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梅兰竹菊为常见题材。装饰手法大多是兼工带写,设计画面以吉祥和寓意性者居多。刀法熟练,诗词图画随意刻绘,自成章法。且左右手都能书画雕刻,功夫独到,自成风格。
吴云根 (1892-1969年),原名芝菜,宜兴蜀山人,现代著名制名家。擅长塑器造型,艺术风格朴实稳重,尤爱以竹为题材,其大型竹提壶、竹段壶等作品,既实用又美观,为紫砂壶爱好者所珍。
裴石民 (1892-1979年)原名德民,宜兴蜀山人,现代紫砂名家,有“陈鸣远第二”之称。早年即从事紫砂工艺,20年代曾在上海专事仿制紫砂古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亟、杯盘和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带有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曾为储南强所藏之供春树瘿壶配盖,为项圣思桃杯配托。其制壶光素花货类均作,尤以像真果品最佳。
王寅春 (1897-1977年),宜兴上袁村人,现代制作筋纹器茶壶的名家。自幼习紫砂工艺,艺成后至上海专事仿制紫砂古器,见识甚广。中年则制小壶。善制各类方、圆器及筋纹器茶壶,造型雍容大方,浑厚端庄,色泽润和,线条纹理清晰,口盖准缝严密,而筋纹器茶壶吻合紧密度尤为出色。
朱可心 (1904-1986年),原名凯长,宜兴蜀山人。自取“可心”为名,意为“虚心者可师也”。现代著名的紫砂陶艺家、制壶名家。擅长紫砂器造型,刻意求新,风格独特,尤善以龙、云、松、竹、梅为题材的创作。名作“云龙鼎”参加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荣获“特级优奖”。他的许多作品为博物院和知名人士所珍藏。
顾景舟 又名景舟,1913年生于宜兴上袁村,当代最杰出的紫砂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他从艺五十余载,一直保持严谨的创作作风,功力深厚,技艺精湛,作品富有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对紫砂历史的研究和传器鉴赏也有较高的造诣。代表作品有提璧茶具、此乐壶、仿古如意壶等,其壶艺成就可与明代进大彬相等齐。被海内外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蒋蓉 别号林凤1919年生于宜兴潜洛村,当代著名紫砂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她出生于陶业世家,自幼习艺,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景等自然界形体,经过艺术提炼、创造,自如运用于作品之中。她施艺精细,追求色彩效果,作品惟妙惟肖,生意盎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荷花壶、万寿壶、枇杷等,其壶艺成就可与清代杨凤年相媲美。
王石耕 又名长耕,1922年生于宜兴上袁村,王寅春之子。工艺美术师。自幼随父学艺,制陶功底扎实。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并培训徒工,1981年起负责技术督导工作。其作品方圆规矩,施艺严谨,颇具古朴之风,以筋纹器见长。代表作品有九头高寿梅桩茶具、五头贵方茶具、长乐壶、永寿壶、展龙壶、鹏程万里壶等。
邵盘洪 1926年生于宜兴上袁村紫砂陶艺世家。工艺美术师。自幼受紫砂艺术熏陶,十六岁随母学艺制壶,二十岁前后师从顾景舟、王寅春,设计创作功力较深,技艺全面,以制作筋纹器、光货为主,作品受到港台客商欢迎。1990年曾参加为上海名画家朱屺瞻特制百岁面寿壶,甚获好评。现工作于宜兴紫砂工艺四厂。代表作品有仿古壶、束带壶、葵蜂嚼壶、花蓝壶、牡丹仙壶等。
2008-1-14 20:36 回复
喀左紫砂
8位粉丝
3楼
高德芝 1930年生于宜兴。自幼习紫砂陶艺,从师现代著名艺人王寅春。1960年退休续艺于紫砂工艺四厂,得顾景舟、顾绍培、王石耕、沈汉生等艺师指点并合作,星光壶、东西组壶等作品曾多次获荣誉证书,且为中国茶叶博物馆、上海铁画轩及中外收藏家珍藏。
徐汉棠 1932年生于宜兴蜀山紫砂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1948年拜名师顾景舟学艺,为顾老第一弟子,得其真传。1975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制壶技艺功底扎实,能入古而化新,施艺独具匠心,品格高雅。现任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总工艺师。其代表作品有:四方开片冰纹壶、上六茶具、石瓢壶、十五头嵌银丝咖啡具等。精品佳作多次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院收藏。
张守智 1932年生于河北平泉。现任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1951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修读陶瓷专业。1965年至今,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日用陶瓷的创作设计。1975年以来,与多位宜兴紫砂工艺师合作创制多款提梁壶式,造型风格简练。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曾获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奖和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览会荣誉奖。代表作品有紫泥折肩提梁壶(汪寅仙合作)、紫泥扁方提梁壶(周桂珍合作)、紫砂扁圆提梁壶(张红华合作)、黑泥扁圆提梁壶(丁洪顺合作)、帆壶(张红华合作)、智华提梁壶具(周定华合作)。
邵新和 笔名邵业,1935年生于宜兴紫砂世界。工艺美术师。1956年跟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学艺。1980年到紫砂二厂,为培养陶刻人材作出了贡献。近年来致力于花货茗壶的创作设计,时有新品推出。代表作品有:虎泉壶、石榴壶、石灵壶、金猴望月壶等。
徐勇良 号老良、云破,1935年生于浙江海宁。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上海油画雕塑院高级美术师,香港锦锋公司艺术顾问。60年代初因喜爱釉色变化而走上陶瓷创作新路,从此作品时有问世,尤以佛像、观世音菩萨居多,给大众的是仁爱和慈悲的形象,将美的艺术形象和宗教信仰合而为一。70年代涉足紫砂壶,饶有趣味,为国内外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作珍藏。代表作品有学塔壶、太平壶等。
顾道荣 1935年生于宜兴潜洛村。工艺美术师。自幼跟母亲学做茶壶,从小热爱紫砂。50年代初期在蜀山南街帮毛顺兴陶器店做坯。1955年进蜀山紫砂生产合作社,并得到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名师指点,技艺博采众长,其佳作颇具现代名家蒋蓉之风骨,兼得清代陈鸣远、陈子畦的神韵。1987年到宜兴紫砂三厂工作。1990年曾为上海名画家朱屺瞻特制百岁百寿壶,甚获好评。代表作品有松龄鹤寿壶、鱼罩壶、红梅绿竹壶等。
韩美林 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196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擅长画动物,用笔洗练,构图别致,捕捉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深受中外人士喜爱。近年来兼作紫砂陶器,并创建韩美林紫砂陶器,并创建韩美林紫砂工作室。制器造型流美典雅,成为著名的紫砂壶设计专家。代表作品有:此乐壶(顾就舟合作)、美提壶(顾景舟合作)、双竹提梁壶(汪寅仙合作)、宏光壶(江建祥合作)、长春壶(吴亚亦合作)、朱泥凤形圆珠壶(周桂珍合作)、黑泥夹砂直身圆壶(周桂珍合作)。
五三大 1936年生于宜兴上袁村的紫砂世家,王寅春之子。助理工艺美术师。其壶艺继承了王寅春的特色,颇具个性,善制方货,线条清晰、严密,且形象鲜明,气质高雅。1990年为上海名画家朱屺瞻特制百岁百寿壶,甚获好评。曾工作于紫砂三厂。代表作品有四件福禄寿方壶、济公三宝壶等。
李昌鸿 1937年生于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顾景舟学艺,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制图班。现任宜兴紫砂工艺厂技术副厂长。代表作“九件竹简茶具”(与沈巨华合作、沈汉生陶刻)获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丙寅大吉”(与徐秀棠合作)获1986年中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
徐秀棠 1937年生于宜兴蜀山紫砂世家,徐汉棠之胞弟。工艺美术大师。幼年随父徐祖纯学艺,1954年师从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后又得大师顾景舟教导。195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民间雕塑。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史有较深的研究,一直致力于陶刻、雕塑及壶艺创作,并逐步形成其独特风格,是紫砂史上难得的全才。1996年1月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将牌及资格证书。曾任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副厂长。代表作品有“丙寅大吉”集锦、陶塑、“雪舟学艺”、“坐八怪”,均获历届陶瓷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