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是如何使用的?
正确贴法 先在红肿痛部位,用75%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贴橡皮膏药,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方法要正确: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膏药。一般一贴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处,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等附近也不宜贴。冬天寒冷,橡皮膏药不易粘贴住,可将膏药贴好后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以确保治疗效果。另外,使用黑膏药类膏药时,应先将膏药背敷在热水壶(杯)外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熨烤化开,等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可持续贴1-2周。有的人使用此类膏药时,直接在煤炉上烘烤,此法是不可取的。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吸收,经皮肤渗入人体,给人带来一定危害。清洗膏药取下膏药后应该如何清洗身上残渣呢?用取下的膏药反复沾取,很快就可以清除药印,简单有好用。
向左转|向右转
说明:
1、洗澡后使用效果最佳
2、用药期间不要吸烟喝酒
3、注意休息,注意保暖
4、建议睡觉前洗完澡后贴上,第二天早上取下
步骤:
1、撕开一块膏药布
2、拿出一片药贴,直接放置膏药布上,在膏药贴上倒上适量的药酒,以轻按不出水为准。
3、将药贴贴在疼痛的地方
4、敷12小时后,取下膏药,扔掉。
寒冷的季节是风湿性关节炎等顽症的多发季节,当然也是各种膏药大显身手的时候。祖国传统中医里的膏药在冬季有着较高的使用率。膏药的学名为中药硬骨剂,主要分为黑膏药、橡皮膏两大类,我国很早即有应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即记载有膏药的制作和应用,清代吴师机亦著有关于膏药的专著,19世纪后以橡皮基质制成的硬膏剂逐渐增多。它通过对人体皮肤角质层的软化和皮脂的溶解作用,各类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药物能以被动扩散的形式透入皮肤产生疗效,而且药物吸收后维持的时间较软膏等其他外用制剂长上许多,利于药物的合理吸收。
膏药在药理上有保护、封闭治疗及提高人体免疫力作用,如护理中常用的普通橡皮膏可在皮肤上起固定敷料、保护创伤的作用;含有药物的膏药则兼有外治和内治的作用,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的治疗等。贴膏药之前,首先应当清洁患处,可使用温水或医用酒精将患处清洁干净,以避免用药时皮肤表面的细菌滋生。有些人的汗毛生长过长过密,会影响给药,应适当剃去。膏药要平整地贴敷在皮肤上,以对准部位、尽量不影响行动为原则。
黑膏药(如追风壮骨膏等)的基质是以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成的铅硬膏,药膏为黄褐色固体,使用前须烘热软化后贴于患处。一般人们在使用黑膏药时习惯于用蜡烛等小火熔化,但这样如果掌握不当,容易造成温度过高,破坏其有效成分。有一个更加简便易行的方法:将膏药漂浮于开水上面软化,擦干后即可使用。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等)使用起来相对简单了许多,只要揭开贴敷即可,不过有时冬季里会出现粘性偏小的现象,这时只需将膏药微微加温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患处如有破皮、红肿等症则不宜敷贴,以免造成感染;孕妇的腰腹部不宜贴膏药,以免药物的吸收影响到胎儿;用药过程中,如有发痒、红肿、出现丘疹及水疱等不良症状,要及时取下膏药向医生咨询。另外,未用完的膏药应置干燥阴凉处保存。
●然后等患处干了,将包装袋打开,取出一枚膏药,揭开纸片后贴在患处即可
●该膏药接触肌肤后会有温热感
●对肩部、腰部、关节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
如何正确揭黑膏药,如何去除黑膏药痕迹:
1、用揭下的膏贴油面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遗留在皮肤上的膏痕,可以清除,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忌用搓澡巾以防擦伤)
2、用棉签蘸松节油或者家中炒菜用的植物油亦可清除.
其次,贴膏药的方法要正确。贴膏药的时候,要用热毛巾将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膏药贴在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一般来说,一贴膏药的贴敷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药效不但失去了作用,对皮肤也不好。贴膏药要尽量避免毛发较多处,一是因为揭掉的时候会引起疼痛,再者就是粘不住。使用黑膏药时,应用热水袋或酒精灯等微火上熨烤化开,等膏药不烫时再贴,能够持续贴1-2周。膏药不可在煤炉上烤,煤的燃烧会产生致癌物质以及有害气体,经膏药基质吸收后,通过皮肤会渗入人体。
膏药的注意事项:
贴膏药的时候要注意禁忌证。孕妇以及对膏药中成分过敏的人应该慎用、禁用膏药。
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 膏药主要就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及通过药物之间相互协调为用的效能,然后租成好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此来发挥药物**的效果。
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
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1、【为什么会发痒?】
答:痒是因为湿气,毒气在往外排,极个别的是因为对无纺布或者药物的某种成分过敏,可以用酒精擦拭减缓酥痒感。
2、【为什么会起红疹?】
答:皮肤上起红疹,小疙瘩并不是过敏,是湿气和毒气往外排会造成的,膏药贴着太热,皮肤处于自我保护机制,也会起红疹,就像突然冷风来,会起汗毛。停用就自然消失,消失后可以继续贴。
3、【膏药为什么会贴出水泡?】
答:膏药贴出泡来了,说明体内湿气较重。如果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这时停止贴敷,可以将水泡刺破后进行消毒处理,等破损处结痂脱落后呢,再根据情况看,是否继续贴服。
4、【贴了后没感觉?】
答:没感觉不是没有用,有的人没有任何感觉,但症状却慢慢在减轻,还有就是个人体质敏感程度不一样,是需要过程的;中医讲究循序渐进。
5、【第一天贴上不到几分钟就感觉到好热的人】
答:这群人经络是通的,身体状况良好,只是肾气不太足,明显能感觉膏药的药性,很快经过皮表渗透到经络层,一股热流很快向局部扩散。
6、【贴膏药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在贴膏药时,一般来说没有忌口(过敏性皮肤禁用)。有些敏感皮肤的,为了尽量减少过激反应的发生和影响药效,应忌吃一些如韭菜,海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7、【使用几贴有效?】
答:每个人体质各有差异,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各有不同。每个人病灶不同,吸收不同,同一个人身上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阶段,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本膏药系纯中药配方,按照临床依据配比组分。慢性病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疗效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要按照疗程来治疗。一般病症较轻的,需1-2个疗程:病症较重的,需3-5个疗程会有明显的效果。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就能感觉到效果,而且症状会一次比一次减轻!
8、【用了之后并没有明显效果?】
答:慢性病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慢性病还需慢性调理,必须按照疗程来使用。而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也不一样,因而效果也会不同。“药治百病、不治百人”所以不要过于着急,坚持使用会有很好的效果。
9、【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吗?】
答: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以使用,但一定在控制好原发病的情况下使用。贴敷时间中多注意观察,如果患者有不适,及时揭下来。
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但在使用时应避免皮肤的色素沉淀区和皮肤溃烂区,一般多是在脚踝部位。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易破损,破损后难修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开这些区域。贴敷过程中注意观察,如果患者不适,应及时揭下来。(建议尽量避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些高危人群使用)
10、【静脉曲张可以使用吗?】
答: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患者多表现症状为腿部发麻、胀、困、乏、沉等感觉。膏药可缓解其症状,但不能使曲张的静脉恢复其原状。建议患者白天贴膏药,晚上让重力帮助血管回流,晚上睡觉时平躺将双腿小腿部位下方垫被褥,使小腿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因为静脉曲张是整条血管网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才可有较好的效果。
11、【孕妇、哺乳期可以使用吗?】
答:孕妇禁用!膏药主要是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妇使用会影响胎盘不稳,导致早产甚至流产。哺乳期妇女可以使用,建议4、5个月后再使用,因为哺乳前期,宝妈的身体,皮肤各方面比较虚弱、敏感,所以不建议使用。如果哺乳前期必须使用,疼痛难忍,可以适当使用,使用期间多注意观察!
12、【为什么贴了后反而痛了?】
答:就是刚开始贴有效果,之后出现反痛,其实这是正常好转的现象,本来痛点的地方淤血被疏通开了,所以比之前更痛了。只要坚持贴,疼痛症状就会消失。这些病一般都比较久,所以不能着急,只要按疗程使用即可。
13、【为什么会出现水肿?】
答:贴敷过程中出现水肿属于正常现象。例如:滑膜炎;贴敷中肿痛加重,证明淤堵严重,痛者不通,药物作用在病灶上,炎症液体吸收过程中,加速血液运转流通。病灶吸收药物前期处于兴奋期,2-3天内完全适应,并开始恢复。
14、【为什么膏药要按疗程使用?】
答:膏药1贴为适应期---——舒筋活络,2-3贴为缓解期---排湿排寒,3贴为入药期,不管多严重,一般都开始有效果了,5贴为加强期。三疗程为巩固期!中药讲究循序渐进,坚持使用方能达到根治的效果。治病没有捷径,只有坚持。
15、【膏药为什么会发热?】
答:热的原因是膏药中有活血化瘀的成分,会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因此会感受灼热,贴后药物立刻通过毛孔渗透于病灶,5—20分钟血液循环开始加快,皮下温度可正好控制在最佳的透骨湿度46度,迅速使患处所有的风,寒,湿,淤血分解散出而消失,一般几个小时后就会消失,但有部分人,局部堵塞严重或有炎症的人,这种疼痛感会持续很多天,但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影响。
16、【膏药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颈椎病,肩周炎,鼠标手,网球肘,骨质增生,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肌腱炎,骨刺,足跟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滑膜炎,肾虚,跌打损伤,落枕,强直性脊柱炎,痛经,半月板损伤,股骨头劳损,软组织损伤等。
17、【膏药是如何使用的呢?】
答:使用前用温水清洗皮肤,或热毛巾擦敷一下患处疼痛部位。擦洗晾干后将膏药按照我们专人贴服图,贴到相应部位即可。每贴使用12到24小时,中途可以休息6到8小时。
18、【天热可以贴膏药吗?】
答。越是天热,皮肤毛孔更容易张开,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骨关节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在夏天贴敷效果最佳,因为膏药里面有效成分会更加充分被吸收。
19、【皮肤、衣服上的遗留的膏药痕迹,怎么去掉?】
答:一般不会残留在身体或衣服上的,但是如果万一有此类情况出现的话,用取下来的膏药或者是透明胶带,反复的粘贴皮肤。最简单的是用酒精擦拭也可以清除。万一不小心弄到衣物上了,可以用食盐+洗衣服液清除。
20:【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温馨提示
1、高血压不能超过160,不能低于60,如果超出了和低于了不能用我们的膏药。贴了之后不能吃牛肉,因为牛肉是阻碍血液循环的,我们的膏药是活血化瘀。
2、开刀手术后未满3个月,不能贴膏药,对伤口不好。
3、孕妇,8岁以下的小孩不建议贴。
4、意外事故造成的伤痛,贴波势千锤打贴效果十分好,但切忌,扭伤、敲伤等造成的关节肿大,骨裂…要先冰敷,24小时后才能贴膏药。
5、贴了膏药后撕下,皮肤较为敏感,建议一个小时后再洗澡!
6、使用膏药期间尽量减少饮酒。
7、如果出现膏药部位出水(除开胶布贴的位置)可以将膏药剪几个小洞散热,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是身体湿气太重的表现,如果身体的湿气长时间存留在身体内无法排除,会慢慢形成痰饮,痰饮是最后形成癌症的重要诱因!本膏药毕竟是纯中药制作,结合穴位给药,是需要一点耐心和时间的。贴上膏药的反应,是您身体素质的反馈。贴膏药是最省心,见效最快,也是最少疼痛的方法了,请您坚持使用。
贴膏药中的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排湿排寒:主要表现热、烫、痒、痛、针扎感等好转反应(体内毒素多的还会出红疹或水泡,揭下膏药等排毒反应下去继续贴)。
2.第二阶段修复期:感觉舒服甚至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
3.第三阶段 更深层次深入骨髓的排毒排寒,痛感会更强烈。
4.第四阶段巩固期:完全没有痛感。
5.第五阶段保护期:恭喜您此阶段已经痊愈了,注意以后不要着凉,骨病起于寒,好好保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