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景德镇DIY你的专属版陶瓷吧!
在中国,我想没几个人不知道瓷都——景德镇,但对我来讲,景德镇最初就是课本上描述的一个盛产陶瓷的地方。直到读大学时,室友中出了一个景德镇的姑娘,至此景德镇之于我便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愫。再后来,我嫁在了江西,走到了这同一片领域。
女生都喜欢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我也不例外。各种工艺摆设,各色笔记本,各种花及花器,这些我都喜欢。这几年很多店铺会专门摆放一些古朴的陶瓷罐作为装饰,每每看到我都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同一片天空,美丽的姑娘,精美的陶瓷,景德镇一直都是我旅行清单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职业因素,假期都是法定的,这也就意味着每次假期旅行都是人山人海的堆积。所以2018年的国庆,我和宁先生没有选择热门的景点,带着儿子一溜烟儿跑到了景德镇。
古窑民俗博览区是我一个人进去参观的,因为前往的路上西瓜仔仔睡着了,宁先生抱着他坐湖边等我,就这样我获得了一小段一个人旅行的时光。
独自走在古窑的路上,心情说不出的轻松和愉悦,那些来来往往的过客并没有让我觉得烦扰,相反,我喜欢站在人海里看路过的每一个人,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只是人,细细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她的故事,哪怕只是脚下一个瓷碟。
凭栏远眺,树木郁郁葱葱,湖面碧波粼粼,淡蓝的天空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幅对仗整齐的天然风景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抛下一切,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发呆便是极好的。
湖边坐落着一座茶屋,提名“瓷心茶味”。如果行程不匆忙,建议您不妨到这里歇歇脚,观窗外湖色,读馆中藏书,品一杯香茗,赏古窑好瓷,用心感受时光沉淀在这里的陶瓷文化和艺术。
目光所及之处,陶瓷镶锲在景德镇的每一个角落,如繁星点缀了寂寥的夜空,让人眼前一亮。有触手可抚的碎瓷长廊,有蜿蜒崎岖的拼瓷河道,雕刻精美的陶瓷花瓶横亘草地,供游人短坐休憩,这是你在别的地方不曾体会到的。
古窑中心窑神童宾雕像高高站立,左手握拳,右手高举熊熊燃烧的火炬,守护着这方陶土。据说当日皇帝下令烧制的的大龙缸久不能成,奉命督造的潘相逼迫窑工,后来他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 开窑 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
陶瓷名俗博物馆,整体建筑是典型的砖木结构,梁上雕刻繁复精美,让人挪不开眼,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年代感扑面而来。
博物馆里对做陶瓷的几个主要步骤做了雕塑还原。
原谅我这张照片没有拍出重点,拉坯工人头顶的置物架上摆放着一个个整整齐齐的陶坯。
有幸在博览区的DIY工坊,也捕捉到一枚一丝不苟忙着上彩绘的“猫咪姑娘”,旁边的男友耐心陪伴。
对于景德镇,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这里——陶溪川,一座陶瓷文化创意园。这里集陶瓷创意、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为一体,让你可以足不出园就能享受到陶瓷文化的一站式服务。
陶溪川原址是景德镇国有瓷厂的老厂房,创意园很好地将这些厂房保留了下来,并加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使之既能看到年代留下的痕迹,却又不乏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又有现代感十足的音乐餐厅,傍晚时分,灯火闪烁,很多游客在这里合影留念。
此为元生咖啡内景,瓷器作为装饰点缀,上演了一出当咖啡遇上陶瓷,中西方文化的精彩碰撞,简直毫无违和感。
闲暇时间,你还可以到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坐坐哦,逗逗可爱的猫咪,看看蓬勃的花草,读读有趣的图书,享受假期的惬意和悠然。
夜幕降临,旧时的高耸烟囱和现代的斑斓灯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到了景德镇怎么能不看陶瓷呢?年轻人,我非常建议你到陶溪川的“邑空间”来猫猫,这里是由老瓷厂的窑炉车间改造而成的。免费提供给年轻创业者、艺术家展示、销售自己的陶瓷作品,共有开放式展铺91个,每天上午歇市,下午2点半左右开始开门营业至晚上。
邑空间各色茶具、摆件工艺品、陶瓷首饰应有尽有。在这里我都没怎么拍照,因为光看的时间都不够呢,而且每件陶瓷都很好看,确实不知道拍哪里为好。这里我去了两次,每次去了就一头扎进各展铺,真心不想出来。
此次看陶瓷,我重点关注了各种花器,插花的、种花的、装饰的;大的、小的、迷你的,挑得我眼花缭乱。感觉这个也喜欢,那个也舍不得。
这种大一点的陶瓷瓶,我在邑空间就只找到这一家专业都是这种瓶子,可做装饰品,也可插花,价格也比较美丽,家里刚装修了房子,正用得着呢。
这两款复古色的小插花瓶我也比较喜欢,实物比照片漂亮,而且摆放起来远看比近看更漂亮,宁先生说跟家里装修风格不搭,最后弃了。
蓝色琉璃款小花杯是我在邑空间找到的唯一一款底部有漏水孔的花器,这里用以种花的花器基本没有,一般都是插花用的花瓶,要不就是可以养水培植物的小花钵。
以上为几款茶叶罐,感觉用来插花也是极美的。
一组形状各异的小花瓶,即使什么都不插,单单这样摆放也是一种美的呈现。
旅行看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参与感。如果你是DIY爱好者,那么来景德镇就对了,你可以到这里的手工作坊,DIY自己的陶陶罐罐,烧制好后店家会快递寄给你的哦,做陶的过程和体验,是日常买瓷不能给的呢。
景德镇之行,非常感谢室友长苏和她家杨先生的照顾。
最后的最后,福利再走一波,附送长苏古装美照两张。
你懂的,记得关注辛晴哦!
我怕长苏会打我,先撤了。BAIBAI。
景德镇学画陶瓷时间很长,没十年八年的成不了大师,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在陶瓷民俗博览区古窑景区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
在陶瓷民俗博览区古窑景区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
在古窑,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
瓷石: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这一环节在古窑里我没有见到,深感遗憾,于是我在前往三宝村途中仔细寻觅,有幸亲眼目睹。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18—20%,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
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拉制的坯体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景德镇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
景德镇市, 别名 “瓷都”,为江西省地级行政区(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
景德镇位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
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历史上是官窑之地。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市是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
景德镇曾荣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等称号。
景德镇市现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和景德镇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52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0多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0.6万人。
赣语是景德镇市的代表方言,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一说到陶瓷,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想到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在中国的陶瓷当中,就属有着千年瓷都的景德镇的陶瓷名气最大。一提起陶瓷,大家就会想到景德镇,甚至在景德镇还有一个专门的大学,名字就叫做景德镇陶瓷大学。虽然这个学校并不是专门教瓷器烧制的大学,但陶瓷两个字依然在校名中出现,可见景德镇这个地方和陶瓷是分不开的。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属于地级市,是国家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美名享誉全球。在民国时期曾经与湖北汉口,河南朱仙,还有广东佛山三地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但其实景德镇这个地名在一开始并不是叫景德镇的,在春秋时期它属于楚国东部地区,汉朝属豫章郡鄱阳县,到了东晋时期又称新平镇,至唐朝又经过数次改名。
而到了宋朝,宋真宗景德元年,因为此镇产出的青白瓷质地优异,宋真宗便将自己的年号赐给小镇作为地名,至此以后历经千年时光,景德镇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未曾改动。景德镇之所以享有千年的盛名,能得到一位皇帝亲自赐名算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景德镇产的瓷器能得到皇帝认可,也离不开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适合烧制瓷器。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制作朱泥壶的朱泥俗称"红泥",是朱泥泥料一种,属天然矿料。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呈土黄色,烧制后转红色。可塑性、粘性甚强,易于塑形。而它所做成的朱泥壶质地异常坚实,表面平滑却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细腻柔韧而不含砂,光滑度高,手感细滑。壶体小,大致都纤秀轻巧,壶身又骄嫩薄细。器物的造型大多是坯薄、身小、耳细、口秀等灵巧清灵的造型,执拿的姿态必须轻巧柔美,如莲指轻弹似的拿捏斟注。景德镇在集大成之后,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愧为中国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当地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建立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但同时,建国以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瓷业习俗开始淡化,已濒临消亡。景德镇传统的制瓷手工艺虽然得到部分保留与发展,但其中的一大部分仍在不断地流失和消亡,亟待抢救和保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古雅彩大师——曹开细,字仁久,号墨癫,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964年出生于江西都昌,自幼酷爱书画,传承祖辈之风范;得艺术天赋与勤奋,铸就浑厚艺术功力;笔耕不辍,始终坚守淡泊与宁静。在专研古雅彩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合粉彩等主流技法,形成工兼写独特艺术风格,尤其擅长山水、人物,翎毛创作更是一绝,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古雅彩大师。
曹开细老师在古雅彩艺术风格上独辟蹊径,不仅融合了众 多技法,更将自己思想的光华蕴含于古雅彩艺术风格之中,使古雅彩达到中国陶瓷艺术高峰,是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古雅彩大师,在陶瓷艺术创作领域潜心磨练,不断耕耘,并取得不凡成绩和荣誉。
曹开细大师古雅彩作品(10张)
2000年创办了耕墨斋艺术工作室。
2003年参加“香江杯”大赛,瓷板作品《梦荷图》、《松献英芝》均获优秀奖。
2005年“中国瓷园杯”200件瓷瓶《观瀑图》荣获古雅彩“杰出贡献奖”。
2006年“全国优秀陶瓷艺术家评选大奖赛”荣获“精英奖”。
2007年,景德镇美术馆首届人物画家作品展《夏塘荷香》荣获一等奖。
2008年,景德镇美术馆首届山水画家作品展《明月照我归》荣获一等奖。
2011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颁发国家级收藏证书。
2012年,创作《秋山萧寺》古雅彩瓷板画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二十余载艺术创作生涯,曹开细老师广受海内外诸位名家及收藏家包括程元璋、吴康、王锡良、张茂松等大 师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是当代中国最具活跃力、上升空间古雅彩大师。
景德镇陶瓷米缸图案为全手工雕刻兰亭集序,配合表面乌金釉的黑色,古朴大气。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中国民间旧时用来存放大米的容器,以瓦缸、陶缸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