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冰裂纹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紧张的火车
正直的手套
2023-04-01 15:01:28

冰裂纹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最佳答案
机智的丝袜
尊敬的烤鸡
2025-08-18 20:29:03

冰裂纹瓷器是南宋时期的。

冰裂纹属于龙泉青瓷中的哥窑,“哥窑”出现于南宋中晚期,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

冰裂纹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

因为失传,并且因为实物极少。所以恢复青瓷冰裂纹成为一道千年之谜。当代,浙江龙泉人叶小春经过经过整整5年的苦心研制,在2001年4月将失传近千年的哥窑珍品“冰裂纹”重现于世,使这千年古瓷重放异彩。

扩展资料

开裂原因有二:

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泉青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裂纹

最新回答
鳗鱼鞋子
勤劳的春天
2025-08-18 20:29:03

于哥窑瓷的开片曾有一个故事。

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一窑。

生二妒忌哥哥的技艺,一次,在哥窑即将出窑的时候,从窑口浇进一瓢冷水,好端端的一窑瓷器釉子全部开裂了,可不成想,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美感,哥窑也因此入选宋代五大名窑。

古代文献都说,哥窑专烧开片瓷,弟窑也就是龙泉窑,烧的是无开片的龙泉青瓷。

可是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发现,宋代文献里只字没有哥窑和弟窑的记载,这个故事是从元到明逐渐编出来的。

故事虽然荒诞,倒也点出了瓷器骤冷开裂这个技术上的关键问题。

专家们在龙泉县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窑址调查和发掘,并未找到专烧哥釉瓷的哥窑,却一致认为:带开片的哥釉瓷就是龙泉窑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

它的开片技术,受的是同处浙江的南宋官窑的影响。

 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

这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与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极其和谐。

读读宋词:抑扬顿挫的节奏,细腻婉约的情调;看看宋画:出神入化的笔墨,归隐田园的意境;听听宋歌:凭栏怀古的低吟,嘈嘈切切的琴音……高雅得几入巅峰的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自然,难怪连日常器用都印上了鲜明的文人气息。

宋代文化造就了官哥瓷器独特的审美价值,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

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

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

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

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

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 *** 。

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香蕉小伙
坚定的天空
2025-08-18 20:29:03
是青瓷系列的!

冰裂纹

开放分类: 中国历史、艺术品、瓷器

“冰裂纹”,也就是开片原,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可惜的是,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后失传了。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

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其中,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家具中使用冰裂纹,在瓷器之后,而且它也是受瓷器的影响,才得以推崇。

古时,冰裂纹常以透雕和榫接的形式饰于床的围栏、椅背、透空的橱门以及画案的下搁板处,它们既满足了特定家具部件需要“透空”的功能,又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形体和装饰效果:看上去似透明的冰,又如梅花片片,层层叠叠,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现代,冰裂纹的应用更为广泛,在一些餐桌的桌面、茶几的下搁板处都较常见。它们通透空灵,和现代建筑较为和谐;它们纹理交错,逶迤远去,煞是好看,让人产生无穷联想……

毫不夸张地说,冰裂纹是极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

殷勤的胡萝卜
凶狠的鞋垫
2025-08-18 20:29:03
哥窑的冰裂和建盏的冰裂区别。

1、哥窑的冰裂就是开片是釉面遍布的不规则裂纹,最早是烧制瓷器过程中导致釉面自然开裂,属于瓷器缺陷,这种瓷器居然受到人们的青睐,逐渐地,匠人们掌握了规律,开始烧制开片瓷。主要烧制开片瓷的窑场有汝窑,官窑和哥窑。开片瓷裂纹稀疏的为大开片,裂纹细密的为小开片。开片纹路有的呈黑色,有的为黑色和金黄色纹路交织。

2、建窑生产的建盏冰裂,蔡襄的茶录中记载,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窑的建盏冰裂为首,它的特点是釉层厚,颜色有蓝黑,酱黑,灰黑等。釉面的纹理结晶变化繁多,常见的纹理,兔毫条纹的名为兔毫,油滴斑点的名为油滴,鹧鸪斑点的名为鹧鸪斑,日曜斑纹的名为矅变。建窑主烧黑瓷也就是建盏是一项古老的制瓷工艺,是在瓷胎上施以含氧化铁等物质的以高温烧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