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开片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由来
绿釉陶也叫铅釉陶,始于西汉末盛于东汉。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助溶剂的石灰釉,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传统的铜绿釉——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明、清时期的绿釉瓷器发色漂亮,其中郎窑绿、苹果绿极具代表性。
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开始烧造有单一孔雀绿釉的瓷器。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素胎上直接挂釉烧制,这样的釉面容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这样的釉面剥落较少。但从传世的实物看,孔雀绿以正德年间为多为精,它突破了宋元以来绿釉色调深暗的原始状态,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翡翠羽毛,碧翠雅丽,绿釉掩映着黑蓝色鱼藻纹样的装饰,别有情趣,是正德时期瓷器的典范。嘉靖时期,在瓷坯上挂含铜釉料,经高温氧化气氛烧成翠绿釉。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色调丰富,原有品种“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烧造最为成功,尤其是用这种釉色装饰造型为瓜行的器物,更是弥足珍贵。雍正时期,瓜皮绿釉层肥厚滋润,绿中泛黄,似春天的柳叶。清代绿釉新品种有郎窑绿、鹦哥绿、松黄绿、龟绿、湖水绿、鱼子绿、秋葵绿等多种。其中,“郎窑绿”又名“苹果绿”、“苹果青”、“绿郎窑”,是郎窑红的窑变产品。郎窑红制品在窑内烧成的最后阶段,因铜红釉误被氧化,使釉中的低价铜氧化为高价铜,里外釉面均呈浅绿色,显玻璃光泽。而有的比郎窑红更为名贵,其釉色微绿莹润而泛五色光,器身布满极细小的纹片,故又有“绿哥瓷”之称。郎窑红还有一个窑变品种是“反郎窑”,因铜红釉的氧化、还原不一,形成器里釉为红色,器外釉为绿色,类似绿郎窑而得名
烧制工艺:绿釉瓷有其独特的烧制工艺。早期孔雀绿釉瓷器,多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湿烧成,因而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后期,工匠们则先在高温中将瓷胎烧成涩胎或白釉瓷,然后在上面施孔雀绿釉,再入窑二次低温烧制。由于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受土壤侵蚀,釉面会出现成片成块脱落的现象。清代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瓷器由于窑温提高,胎釉结合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现象,这也是“清三代” 孔雀绿釉瓷的鉴别特征之一。
断代方法:
1、绿釉瓷器最早在汉代出现,汉代的绿釉瓷器为铅绿釉陶,金代扒村窑和元代磁州窑出现了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元代景德镇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
2、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早期为颜色与瓜皮相似的瓜皮绿,永乐年间出现了淡绿色釉,但是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原有的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也是烧造最成功的。
3、此外清代出现了郎窑绿、鹦哥绿、松黄绿、鱼子绿等多个种类,其中郎窑绿也叫苹果绿、苹果青、绿朗窑,它是郎窑红的窑变产品。
绿釉有宣德“绿釉”,成化“孔雀绿”。“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如成化“孔雀绿青花鱼藻盘”(上海博物馆藏),正德“孔雀绿”著称,呈色碧翠明丽而雅致。
黑釉有“洪武黑釉”,“成化乌金釉”,弘治“绛紫釉”,都纯正莹润,达铁黑釉高峰。
绿釉,是一种绿色粉末陶瓷低温颜料无机颜料,主要用于陶瓷表面上色。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
发展历史:
我国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
孔雀绿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松石绿 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
景德镇窑于明代宣德年间始烧绿釉瓷器。
这个东西不是瓷片,有一种东西,叫做瓦当,就是你这玩意
这种东西俗称瓦头,是古代建筑中筒瓦末端下垂部分,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红墙绿瓦这个说法,你这就是绿瓦,封建时代只有皇家宫殿能用红墙绿瓦,说是绿,其实不准确,应该是碧色琉璃瓦,很明显,你这东西不是皇家宫殿用的,民国时期,很多大户人家也开始按照皇家宫殿的风格盖自己的房子和祠堂,这就是你这东西的来历,泥底薄色,这样的东西完好还能有点价值,大约百十来块,有专门收藏瓦当的,可惜,你这东西破损严重,甚至无法断代,一文不值了
是的。
瓜皮绿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玻璃质的低温铜绿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称“瓜皮绿”。嘉靖时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瓜皮绿釉器最为着名,器形以碗、盘等小件圆器为主,尊、罐等大件琢器比较少见。
釉色分类
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
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
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纯手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