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沸石(或碎瓷片)在蒸馏中有什么作用

彩色的吐司
清脆的斑马
2023-04-01 12:38:18

沸石(或碎瓷片)在蒸馏中有什么作用?

最佳答案
威武的小丸子
精明的背包
2025-08-17 09:19:15

防止暴沸。液体在沸腾需要沸腾中心(汽化中心).这些沸腾中心就是一些小的气孔.

如果沸腾中心太少.那么在一个沸腾中心上面就有许多液体沸腾.这样瞬间产生高压气泡,这高压气泡从液体底部冲出并炸裂---爆沸.

如果液体中有许多沸腾中心.则每一个沸腾中心上生产的蒸汽就相对少一些.产生的气泡压力就小些.这样就不会有爆沸现象产生了.

碎瓷片实际上有许多小孔,每一个小孔都是一个沸腾中心.所以能起到防止爆沸的效果.这种能起到防止爆沸作用的固体又称为"沸石"

最新回答
坚定的书本
秀丽的胡萝卜
2025-08-17 09:19:15

是为了增加凝结核,和人工降雨原理原理差不多,打到空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融化时吸热可以降低温度增大乌云中水蒸气的过饱和度,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提供凝结核,使水蒸气变成雨滴。> 另外就是锅炉,里面一般都放置一些瓷片,提供凝结核,如果没有这些瓷片,锅炉里面的水温度非常高也不会变成气泡散热,水温可能远远高于100度,最终造成爆炸。> 如果没有撒盐,环境温度即使在高于0度也很不容易融化,撒盐后,提供了凝结核,温度稍微高于0度就开始融化,另外盐水溶液熔点一般都低于0度,两者原因综合一块导致了撒盐更容易化雪。

洁净的月饼
愤怒的糖豆
2025-08-17 09:19:15

有科学依据

因为玉石温度比较低,比热容比非石头类的大(比如:比塑料或钢化塑料的大)烧头发,不易着。

鉴别玉的最简单方法有:

1.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2.拿着玉对着阳光看,玉里会有些云雾状的东西,一团一团的,颜色剔透,像棉絮一样。

3.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扩展资料:

鉴定

直接接触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软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

宋代就出现过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

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判断的。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

玉与石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温润坚结,半透明状,光泽如脂肪;而石则粗糙干涩,缺乏光泽,也多不透明。

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如压、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难度越大,玉石的品质也越好。

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我国常见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间,高于铜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

也就是说,玉石不一定能在玻璃上划刻出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石

机灵的飞鸟
悦耳的日记本
2025-08-17 09:19:15
化学性质 密度小于水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物理性质、

乙酸乙酯,乙酸中羟基被乙氧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H3COOC2H5。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水果香味;熔点-83.6℃,沸点77.06℃,相对密度0.9003(20/4℃);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与水和乙醇皆能生成二元共沸混合物:与水生成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为70.4℃;与乙醇形成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为71.8℃;与水和乙醇还可以形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70.2℃。

乙醇,又称酒精。为最常见的醇,分子式CH3CH2OH。透明的可燃液体;具有醇香,味辣;吸水性极强;熔点-117.3℃,沸点78.5℃,相对密度0.7893(20/4℃)。乙酸,纯乙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熔点16.6℃,沸点117.9℃,相对密度1.0492(20/4℃)。纯乙酸在16℃以下时,能结成冰状的固体,所以常被称为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醇、醚和四氯化碳,不溶于二硫化碳。当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后的的总体积变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为1:1,相当于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3,进一步稀释,不再发生上述体积的改变。乙酸的水溶液是一个典型的弱电离酸(Ka=1.75*10^-5)。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别名:醋酸乙酯 acetic ester

溶剂名称 沸点范围(℃) 蒸发潜热(kcal25/kg) 挥发速度(s)

乙酸乙酯 72~80 401 85

比热容1.92J/(g·℃)。

CAS No.: 141-78-6

分子式 C4H8O2

分子量 88.11

存在:除人工合成外,还存在于许多酒以及菠萝、香蕉等果品中。

外观:无色澄清液体。

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熔点(℃): -83.6

折光率(20℃):1.3708--1.3730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 0.894--0.8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燃烧热(kJ/mol): 2244.2

临界温度(℃): 250.1

临界压力(MPa): 3.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73

闪点(℃): 25

引燃温度(℃): 426

爆炸上限%(V/V): 11.5

爆炸下限%(V/V): 2.0

室温下的分子偶极距:6.555*10^-3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小知识:

一、酯化反应的特点:

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

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4.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二、油脂是组成复杂的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油脂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工业上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造肥皂。

三、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这种酯化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但速率很慢,几乎看不出反应:有人错误地认为,乙醇和乙酸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当遇到有人喝醉酒时,就让其喝一些醋,以便发生酯化反应而解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人体器官中。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酯化反应;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解酒的目的,反而又增加了对胃肠有利激作用的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