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勤奋的心锁
美好的冬日
2023-04-01 11:20:18

218块碎瓷片拍出2000万天价,可买北京一套房!为何这么值钱?

最佳答案
温暖的绿茶
专注的鸡翅
2025-08-16 08:50:09

这些碎瓷片究竟值钱在哪里?有何特别呢?2000多万元什么概念呢?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拿北京来说,这个价格也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了,而且还得是属于“豪宅”的那种。

陶瓷碗碎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当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花2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堆碎瓷片的人,绝对是“有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在古玩收藏的圈子里,近年来碎瓷片的行情都非常不错,例如在去年10月份,我国河北沧州,就有一个男子售卖一块非常不起眼的碎瓷片,而且竟然开口就要600元。

而且这名男子还表示,自己的这块碎瓷片,是自己无意中在一处工地捡到的,一开始以为是工地的工人打碎的陶瓷碗碎片,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块元代生产的青花瓷碎片,因此,他要价600元并不算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碎瓷片,但是,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并且制作工艺不同,事实上它的价值也不同,这也意味着,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碎瓷片,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一块块没有用的“垃圾”,而到了懂行的人眼里,就成了“宝贝”。

澳门拍卖会上,200多块碎瓷片卖了2000多万元,这些碎瓷片就都是汝窑的碎瓷片,是一堆来自于宋朝的“宝贝”,自然,即使它已经不再完整,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价格了。

那么,什么是汝窑呢?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所谓的汝窑,是我国宋代最有名的五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魁首”,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地位有多么的高。一直到我国清朝之前,汝窑制作的瓷器,都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皇家瓷器,而且历代都是将它视为珍宝,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说起来,虽然陶瓷制品在现如今的高科技工业生产的加持下,已经变得没有什么特别了,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从科学制造的角度来说,陶瓷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陶瓷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陶瓷,事实上在古代,是分为陶器和瓷器,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陶器,它的制作方法,是用黏土制作成器具的样式之后,放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我国就已经有陶器出现了。

而瓷器作为陶器的“升级版”,事实上它的制作也要更为复杂一点,在黏土中,会添加一些其它原材料,之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可以形成表面光亮的瓷器。

陶器的出现

相对于陶器的出现而言,瓷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出现的,从年代上来看,我国商朝中期的时候,原始瓷器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而到了我国汉朝末期的时候,我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之后,也开始从我国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瓷器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古代发明之一。

特别是我国明清时期,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更是达到了最巅峰、鼎盛的时期,从明代开始,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别是在古代,我国的瓷器,更是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在欧洲掀起了一股热潮。

所以,因为拥有着近万年的陶瓷发展史,我国古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碎片,也才会在现代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购买收藏。

当然,这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鉴赏知识,否则,也是很容易在“寻宝”的过程中看走了眼,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块陶瓷碎片看起来就是一块“垃圾”而已,只有懂行的人,才会去寻找它们、收藏它们。

河北的那名一块元青花瓷器碎片卖600元的男子来说,他就是对古代瓷器比较有研究,所以,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工地周围寻找施工过程中,从土里翻出后,被丢在一边的碎瓷片,据他讲述,他近年来收获颇丰,已经在不同的工地上,找到不少古瓷碎片了,所以,他才会摆摊售卖。

最新回答
满意的大神
超级的小甜瓜
2025-08-16 08:50:09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激昂的胡萝卜
称心的哑铃
2025-08-16 08:50:09
鉴定方法如下:

一、分类法 运用器型的类比,摸索出器物的起源、发展、演变、消失规律。

二、比较法 利用已知年代的标准器物与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三、甄别法 用调查、考证和科学验证等方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概括。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造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烧不同,也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的不同、配制方法的不同、烧制条件的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面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到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候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飘逸的牛排
无辜的小松鼠
2025-08-16 08:50:09
免烧陶瓷釉料,首先清除施瓷器破损处的杂质,瓷土如果太干或粘手,可沾取少许水份。在常温下约60分钟的可操作时间,2-3小时后开始基本硬化,6-7小时后达到一般使用强度。施工后用手或工具沾水将表面推平抹光,并略施压力以增强附着效果,如需加快固化,可适当加温,固化后使用。

瓷器无痕粘合剂300克 160本品用于破碎瓷器的粘连。修补后无接缝痕迹,肉眼看不出修补痕。先清除施瓷器破损处的杂质。连接处要干燥;用修补工具或小刮片沾上粘合剂均匀涂抹于瓷片接缝处;直接粘到所在瓷器原处;将接缝处溢出的粘合剂,用修补刀具或小刮片轻轻抹掉,表面弄平整;静置60分钟后,用砂纸或磨光机打磨接缝处。再静置24小时完全固化。谢谢

温婉的香水
舒适的绿草
2025-08-16 08:50:09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光复路。

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

漂亮的小懒猪
大力的月亮
2025-08-16 08:50:09
如果你现在还热衷于收藏整件瓷器牞那可以见得你一点儿也不 Fa shi on,甚至有点儿“冤大头”的感觉(因为市面上瓷器赝品多多)。

只要你抽空去古玩市场上遛一遛,立马儿会发现瓷片卖得还挺“火”,原来似为“废品”的瓷片,现在一片卖上几十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也许你发话了,除了古玩市场,哪儿还能看到瓷片,瓷器窑址、某些工地……还有一个地方,你不得不去一看,那就是天津市华蕴博物馆,那儿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面汉至清代的瓷片墙。

No .1瓷片墙

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期间,财长夫人看到这面凝固着中国历史碎片的瓷片墙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一面瓷片墙,就让她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 china”以及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

“畅饮”着这股历史之“水”:东汉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五大窑的各类瓷器、辽代的绿釉瓷、元代的青花瓷……看着那些焕发出别样光彩的瓷片,我们情不自禁想问谁是“挖井人”、这独一无二的创意来自谁?他就是天津市粤唯鲜集团的总裁张连志。

张连志,一个以追求“ No.1”为生活理念的人,一个致力于寻找历史碎片的人,一个不喜欢夸夸其谈的文化“实干家”。在别人把那些瓷片无情抛弃时,他默默地“捡起”,并且细心收藏。“他有好东西,从不藏着、掖着。”他的夫人介绍说。于是,追求“ No.1”的他,自然而然就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数千片瓷片,并且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 No.1”瓷片墙。 

瓷片也很美

断臂维纳斯,那残缺的美令人过目不忘;瓷片墙上的碎瓷片,那残缺的美却能让你震撼。

瓷片残缺美的发现者、发掘者张连志,一看到瓷片墙上的那些瓷片,就沉醉,就有诉说的冲动,“这块瓷片是钧窑的,你看这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就是被行家称为的‘蚯蚓走泥纹’。”

那面记录历史痕迹的瓷片墙上,仍然遗留着“有形有款”的痕迹。哪怕你是一个外行人,一过目,大致可以猜出,这是一个碗,那是一个花瓶……另外,还可以从款识上辨别出这是明万历的、那是清康熙的东东……总而言之,每一片瓷片都有它独有的闪光点。

究其原因,因为那上面凝聚着张连志的心血以及他的“细节情结”,数千片瓷片都是经过他的手一片片挑选出来的,好的留下,稍差一点的就剔除。挑选这些瓷片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执著追求。

“打破”瓷价位

瓷片上,我们不仅可以读出它的器形、年代,此外,还能读出许多许多,比如它的文化。

当今的女子出嫁,陪嫁些什么?无非电视、冰箱等等;想知道过去女子的陪嫁有什么吗?这从瓷片墙上就可以读出。一单“喜”瓷碗底,张连志告诉记者,碗是过去陪嫁用的,一般人家陪不起,还需稍稍有些家底的。此外,瓷片墙附近还吊有一双“喜”瓷碗(锔过),明成化和合二仙五彩碗,和合二仙寓意和和美美。明成化五彩的东东,存世品相当少,不过可惜的是,碗碎了,好在后来被人锔好,但愿和和美美没有裂痕。

瓷片墙的展示让许多人认识到了瓷片的潜在价值以及它的美,所以瓷片的价格也是腾腾上涨,原来一堆瓷片也就几十元钱,甚至更低,现在一片清代官窑的瓷片有的已卖到二三十元钱。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片,更是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一片能卖到一二百元,甚至更高,瓷片的确有“喜”了。

孤独的小懒虫
复杂的大象
2025-08-16 08:50:09
碎瓷片能防暴沸 碎瓷片中有很多小孔,其中有空气,当水沸腾时,产生气泡,但气泡的产生需要克服气泡的表面张力,既需要额外的能量,尤其是有机液体加热时如果不加碎瓷片,液体会过热,即温度超过沸点,时还不沸腾.此时液体获...

搞怪的果汁
动听的小甜瓜
2025-08-16 08:50:09
作者【美】琳达·休·帕克

陈蕙慧翻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已经看完了,但一直没有时间写个感受。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哪些因素呢?

树耳可以说是一个孤儿,他最终也许会成为一代陶艺大师。虽然书中没有写,但是凭借这本书里面的对他言行的描写,这样的人生也并不意外。

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和鹤人在一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鹤人给予的他很大的影响。鹤人,他的人生经历从一位富裕的人变成现在的跛脚寄居在桥洞里,这起伏变化,就是一笔财富。他给树耳讲故事,告诉树耳很多生存的技能,他的见识,阅历,都对树耳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也让我思考,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眼界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如果我们站的不够高,望的不够远,孩子怎么可能看到更远的远方呢,怎么可能有更大的理想目标呢?

还有明师傅夫妇二人。明师傅明显的就是非常传统的父亲形象,而明太太呢,就是典型的慈母形象。在这样两个人的身边成长,无疑当中弥补了树耳从小缺乏父母疼爱,关爱。

康师傅对陶艺的创新,大使的正直,这些都会让树耳对人,对社会,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影响。

这本书看似写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但背后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开放的雨
乐观的玉米
2025-08-16 08:50:09

碎掉的瓷器有价值吗?五分钟告诉你瓷片收藏里的门道 。

古时候瓷器碎了,大部分人可能就扔掉了,殊不知,这留下来的碎瓷片到了今天竟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时下碎瓷片标本大幅度涨价,尤其是珍贵的、稀少的更是一片难求。一块元青花标本,如果绘画的非常出彩,发色艳丽、器形少见,价格再高都供不应求。

瓷片不仅仅是一块残片,它也是我们认识古陶瓷真品的最好的工具书,我们能够通过瓷片标本来感受古代老瓷器带来的鉴赏信息。

也正是这个特点,有多少古陶瓷爱好者在苦苦的找寻着这些残片,学习鉴赏陶瓷的深谙这点,所以,瓷片标本才被更多的藏友们认可、抢购、炒作。

古瓷器能够完整的保留至今的毕竟还是占少数,有句话叫做“十老九损”,不少的古瓷器由于年代的久远或人为的破坏,变得残损和破碎。

作为古代一些有名窑口出产的瓷器,它往往会成为我们这些后人们研究和考古古文化的重要物证依据,所以具有重要意义的,像南宋的五大名窑瓷片(汝,哥,定,钧,官)龙泉窑,元青花瓷片等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收藏,不单单是为了“一夜暴富”,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陶冶性情。古瓷残片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好的瓷片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缩影。

我们可以从古瓷残片残存的图案、文字、色彩、胎釉、开片等方面和细节上,管窥到某一段历史、人文、政治,填补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空白。

健康的曲奇
开放的黑米
2025-08-16 08:50:09

众所周知,想要成为一个考古学家需要长年累月的学识积累,即便如此,考古学家也不敢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有一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六岁鉴宝,靠捡漏身价上亿,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

这个人就是郝笛,这个名字在考古界是一个争议性相当大的人,郝笛出生于1985年,根据他父亲所说,童年的郝笛不爱说话,但智商很高,5岁那年郝笛就开始接触地摊上的古钱币。

从这时开始郝笛似乎跟文物结缘,有时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在6岁时,父亲带着郝笛一块去了博物馆,平时少言寡语的郝笛竟然指着展品说,这个朝代写错了,那个工艺品写错了,一个老人听了声音之后,就走出来跟郝笛聊了起来,两人很投机。

而郝笛最爱的就是到楼上收集家王鹏家里去玩,王鹏是一位古钱币的收藏家,王鹏有一次心血来潮就给他看了3000枚古钱币,郝笛看了一会儿,就指着有7枚不对劲,王鹏听得目瞪口呆,因为那七枚假币是他特意放进去的,自此之后,郝笛的名声就在考古界流传开来。

据说郝笛7岁时,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了一把7000元的青铜剑,九岁时,他从工地背回了一麻袋的瓷片,这些碎瓷片都是文物,他一片一片的卖出去,整整卖了十七万元,12岁时,据说他破解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

他还写出了《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文章,自从各种各样的神童报道传开之后,“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了已经16岁的郝笛,他们从高古玉到瓷器再到盔甲,郝笛滔滔不绝,就连专家都不得不服。

21岁,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鉴宝,达到了身价上亿,但这样的一个“神”人,往往都有出现各种质疑声,不少的人都求“揭穿”,而有些记者还真四处查访,终于找到了各种蛛丝马迹。

郝笛出现在大众面前最早可查是在2001年,此时的郝笛已经15岁,但每隔几年,都会有相关的报道,所以每个人都以为郝笛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至于郝笛父亲所说的6岁鉴宝,七八岁收集青铜剑都可以看出一些马脚。

7000元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一个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攒下,说明这个家庭并不普通,而关于鱼肠剑的探索之类的,根本就无从考证,没有任何相关论文,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篇报道。

根据一些资深的考古学家说,全国能够跟古钱币“对话”的仅仅只有10人,而且没有一个收藏家能够同时收集3000枚古钱币,很显然这只是一个炒作,专家指出,郝笛并不是什么“神”只是一个商人,商人总离不开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