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七十年代景德镇艺术瓷厂的五伦花鸟鱼尾粉彩瓷瓶有没有收藏价值

活泼的蜜蜂
笑点低的蓝天
2023-04-01 09:42:24

七十年代景德镇艺术瓷厂的五伦花鸟鱼尾粉彩瓷瓶有没有收藏价值

最佳答案
粗心的铅笔
忧虑的铃铛
2025-08-14 09:37:58

有收藏价值。瓶的颜色比较正,开光内的画片也很好,底款写的很规距。应该是一件六,七十年代的出口瓷器。现在对于那个阶段的瓷器,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叫567瓷器。

中国的瓷都景德镇在5,6,7十年代时,利用当时国营瓷器制造厂的原料,设备,人员的技术优势,组成专门的车间,设备,技术人员,生产很多瓷器产品供于出口创汇,其中有些质量稍有微小问题的产品,就在国内的工艺商店出售。

这些产品有很大程度都是仿古样式,也有创新器型,基本上是欣赏摆放的工艺品。这些产品有不少是后来成为艺术大师级的作品,现在除去流传有序的工艺品之外,很难推定某件艺术品属于某大师的作品。

要分辩清楚这类艺术品的质量好坏,有以下方法可参考。

一,是否现代仿品。

这类仿品市场流通很多,仿品质量也不差。但这类仿品有一些关健地方,是不能和那个时代产品并论的。比如胎质,颜料,画工还是有差距的。

二,567十年代作品,大部分图案是手工画的,而且画工精细,传神。用的颜料基本上是天然料,最大持点是图案下沉。

三,那个时代的产品,是讲究质量的,胎质很精细,杂质稀少。

四,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个时期的艺术品表面,还是有岁月留下的痕迹的,首先没有"贼光",其次色彩沉稳不发飘和散。

现在很多收藏家和投资者,把目光投向567瓷器。所以,现在的价格早已上升了。单就这件赏瓶说,如果是到代的产品,没有残缺的话市场价位应该上万元或更高。

最新回答
温柔的煎蛋
无私的铅笔
2025-08-14 09:37:58

特大号70年代的景德镇产的代号盖杯的价值真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0左右。

民用瓷,碗,盘,碟。没有价值。摆件,花瓶,盆,等精品能值钱,有一定的市场。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

靓丽的丝袜
风趣的蜻蜓
2025-08-14 09:37:58
七十年代景德镇茶壶不值钱,理由如下:一,七十年代距今只有五十多年,属于当代瓷品,瓷器瓷龄短。二,七十年代生产茶壶是批量制作,数量多、品种多,价格一般几百元一只,挺实用,价廉物美,如瓷品齐全、种类繁多,那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从收藏角度不值钱。

年轻的香氛
仁爱的嚓茶
2025-08-14 09:37:58
一般都具有收藏价值,但是画工比较重要。那个时候的出口的作品一般画工都是比较好的,也代表了一个年代的高峰。这个年代应该有着多种因素导致了一个不可能重复的时代。

1.政府和国家的扶持,这一点在90年代以后,景德镇各大国营瓷厂全部倒台后,也就结束了。

2.人的意识,这个时候的艺术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献身精神,对于作品很讲究,经济意识不高。

3.荣誉时代,那个时候荣誉高于一切,而作品就是荣誉的见证。

积极的音响
着急的朋友
2025-08-14 09:37:58
1、当时的瓷器有不少是手工拉胚,画面是手工填彩。

2.工艺的进步,巅峰,当时的出口瓷器,质量高于内销瓷器,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瓷器制作的巅峰。

3.画工上继承景德镇传统工艺的同时,反映当时的审美观如山水,锦鸡牡丹,孔雀牡丹,富贵白头,松竹梅孔雀,麻姑献寿,百花,万花,美女带子,婴戏,雪景,仙翁,花蝶,瓜蝶连绵等多种带有传统意义的图案。此外其山水,人物的画工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是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

4.反映当时的生产工艺和出口情况,内容有"MADE IN CHINA"或者"ORIENTAL/ HAND PAINTED/ MADE IN CHINA"等戳记。后来外贸经验丰富之后,在烧制时直接在底款上烧上“中国景德镇(或者是中国)/MADE IN CHINA/编号”。

5.承载着老瓷厂的辉煌和回忆

老国营瓷厂和其出厂的产品可以说是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爱好者的骄傲。每个独特的底款都代表着一段辉煌和回忆。如人民瓷厂(以青花为主),艺术瓷厂,红艺瓷厂,竞大瓷厂,龙珠阁,东风瓷厂,美雕瓷厂等。

6.无法再生的资源,存世量不多

景德镇的老国营瓷厂大部分在改革开放初中期就已经重组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代的瓷器厂已经不可能再用过去的方式和特点来生产瓷器了,这些当年被赋予出口创汇重任的外销瓷也成了无法再生的资源。

你从上述的内容基本可以看出当时瓷器的特征和特点。谢谢

斯文的哑铃
高高的煎蛋
2025-08-14 09:37:58

由于明末战乱,清初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

到了康熙19 年(公元1680年)以后,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不仅恢复过来,而且有旭日东升,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

经过当时的广大瓷工和艺匠的艰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业绩,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从而跃上了历史的巅峰。

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

还有那个叫“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土,他于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州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

……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唐英在他的《陶冶图说》中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比如康熙时的青花瓷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谰绚丽奇观的“窑变”等等。

其他如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

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

总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清代景瓷的发展过程中,为景瓷作出突出贡献的督陶官唐英功不可没。

他在景德镇督陶15 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的督陶官。

15年中,他不以“官”凌驾陶民头上,而以“民”虚心向陶民学习,与工匠打成一片。

到镇之初,于制瓷一无所知,就杜门谢客,悉心钻研陶务,与工匠同食息三年,终于变外行为内行,掌握了制瓷方面的各种知识,并身体力行,与瓷工们一起从事工艺钻研。

同时,对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特别是《陶冶图说》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成了陶瓷工艺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他督陶时的瓷器产品世称“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人蓝清所著的《景德镇陶录》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晚年,他把自已的诗文收集成册,名为《陶人心语》,完全以陶人自居。

除唐英之外,还有几位督陶官,对景德镇制瓷器业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如从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臧应选,该时期出产的官窑瓷器被称为“臧窑”,产品诸色俱备,尤以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佳,鲜红色更为著名。

清康熙年间任江西巡抚的郎廷权,在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年的七年中,兼负景德镇督陶之责,他热心于瓷器的研究,突出成就是郎窑红(也叫宝石红)的烧制成功,还有素三彩等。

年羹尧于雍正四年来景德镇兼管御窑厂窑务,此后十年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年窑”,釉色发明甚多,以胭脂釉最著名,还有“雨过天青”等色釉也很突出。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外国图家也曾为景德镇瓷业作出贡献,他的中国名字叫郎世宁,意大利人,1715年作为传教土来到中国,并被招进宫廷,成为一名专职图家。

他曾在景德镇为宫廷创作了大量的瓷板壁书和其他陶瓷作品,他的中西结合绘现风格给后人有较大影响。

景德镇陶瓷博宝宝珍商城有很多,而且保真,你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

踏实的红酒
难过的鸵鸟
2025-08-14 09:37:58

70年代。

景德镇市,江西省地级市,别名 “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

介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之间,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 景德镇市处于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

景德镇市的景点:

1、古窑民俗博览区

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展览区,展现了制作瓷器的全部过程,全方位了解景德镇陶瓷历史。

2、中国陶瓷博物馆

中国陶瓷博物馆位于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是国内第一家陶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藏文物藏品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三万六千余件。

无语的猎豹
欣喜的灰狼
2025-08-14 09:37:58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了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汉代时景德镇的地区就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平镇陶器生产已经逐渐向瓷器过渡,虽然当时烧制的温度不是很高,烧品质量还不算不乘,但式样和釉色已达到较高水平,新平镇因此名声渐起。到隋唐,这里烧制出名副其实的瓷器,完成了由陶到瓷质的飞跃。

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窑林立,突出有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从宋代开始,景德镇独创了一种叫做青白瓷的新品种,这种瓷器青中有白,白里泛青,釉色像玉一样润泽有光,在温润的釉色下,刻花、印花的纹饰清晰可见。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督促瓷器的生产。北方陶窑的烧制技术也随着南下的工匠传到这里,景德镇的陶瓷烧得越来越白,瓷坯上的釉色渐渐变得像鹅蛋壳一样的颜色,人们把这种瓷称为卵白瓷。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常常定制这种白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枢府瓷。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到元朝中期,景德镇的白瓷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尤其是高岭土的发现和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瓷器的烧制温度达到了1300摄氏度以上,出现了世界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高温硬质瓷。随后出现一种在素白色的坯体上描绘图案的釉下彩技术—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然后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烧制好的瓷器质地洁白细腻,散发美丽迷人的蓝白色调,轻轻一敲,就会发出银器一样的声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青花瓷。中国青花瓷一露面,立即被各伊斯兰国家、大小苏丹奉为最珍贵的宝贝和收藏。检举补充回答: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由朝廷委派督陶官并由国家投入资金,专门为皇室和朝廷大臣们烧制祭祀和生活用品。不惜人力,不惜工本,在满足宫廷需要的前提下,景德镇生产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美的瓷器,景德镇迎来了制瓷业的兴盛时期。

在品种上,明瓷的异彩纷异呈也是空前的。这个时期,又创造成功了薄如蛋壳,轻若绸纱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纹饰丰富的瓷板书。还有精妙无比可以乱真的各种仿古瓷。

十五世纪初,三保太监郑和携带大量丝绸和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七次出使当时称为西洋的南亚和西亚诸国,诱发了中国海外贸易的热潮。

在郑和出使西洋一百年后,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开辟了欧州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513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到达广州,从此,景德镇的瓷器随着欧洲人的商船大量进入欧洲市场。随后制瓷技术也开始传统入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公元1369年,明朝政府以国家财力支持景德镇瓷器生产,并且在镇上的珠山一带建立御器厂,专门为朝廷烧制瓷器。明朝中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的附属地位,成为分工明细的手工业行业。

公元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入关,承袭了明朝皇帝修建的紫禁城,也承袭了他们远在江西的御器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执政的150年时间景德镇的陶瓷业又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不少的发明创造比如康熙时的青花瓷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谰绚丽奇观的“窑变”等等。其他如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总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清朝把明朝的御器厂改为御窑厂,选派内务府官员驻厂督造,这时的制瓷技艺日益精湛,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中的玲珑瓷、粉彩瓷和高温颜色釉,正是在这期间发展起来的。

清朝后期,景德镇陶瓷生产受到外国洋瓷器的挑战。由于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外贸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摧残,陶瓷生产一落千丈。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民国时期,社会仍不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受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遭受破坏,全镇瓷窑能营业税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生产陷入低谷。不过沙漠中也有绿洲,在这个不景气的时代里,瓷业生产在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如出现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吹釉等较先进的方法。特别是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显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家公司在设计上比较多元化,而且有不少创新,制作也十分精巧,同时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以煤代柴烧造等,有较大的促进力。民国期间,瓷业改革者杜重远为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改革倾注了心血,他力主重新振兴景瓷,成立陶业管理局,自任局长。从外地招揽人才,培训瓷业工人,制订改革陶瓷工业的各项措施,促使景德镇瓷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