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外国怎么烧陶瓷的

机智的日记本
危机的缘分
2023-03-31 21:04:37

国外陶艺的发展过程

最佳答案
包容的盼望
隐形的钢铁侠
2025-05-15 14:58:11

现如今,陶艺已经流传至世界各国。经过不同国家文化的熏陶,陶艺的表现形式也不同。那么,你知道国外陶瓷的发展吗?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国外陶艺的发展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国外陶艺发展情况

二十世纪,在日本以八木一夫率先发起的“走泥社”为先导,开创了现代新陶艺运动的局面,给国际陶艺界诸如了生命的新活力。

在美国,二十年代也发起了工房陶艺运动,八十年代后期,美国陶艺界进入了洗练、折中、技巧和扩张的新时期。

由于美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不长,因此,当大的陶艺家们对世界各地域陶艺的民间工艺传统持尊重态度尽量学习,但并非视传统的东西都是可取的,其中大多数人都在美术学校系统的学习了美术史,并接触、了解和掌握了现存的传统制作技艺,人们称这类人是区别于工艺师的艺术家、。

美国陶艺界关于陶艺观念的争论集中在如何划定陶艺作品这个概念上、以美术馆、从业者、评论家及上层社会陶艺收藏家们为代表,认为只要是粘土作成的东西,无论上釉不上釉、无论陶器、 器、瓷器、无论器皿杂性或抽象造型,都可称之为艺术品(即陶艺),这种观念的存在,影响了画廊及陶艺推销市场。另一种看法是绦应从工艺的角度去界定。

现代美国陶艺家的作品,每年都得到评论家们的相当重视,陶艺专业性画廊的数目比以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陶艺评论也被纳入艺术的领域,这是指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陶艺作品知识在工艺陈列馆或工艺节才出现的情况相比大不相同了《陶瓷月刊》、《美国陶瓷》异类的与美国陶艺相关的杂志被划分到纯艺术出版物范围内,对观念的争论表现在陶艺作品在美国社会如何理解­如何评价­取决于美术界还是工艺界。这种争执相当白热化。

由于受日本陶艺传统的影响和接受其影响的欧洲艺术家也大有人在,可以看到许多仿东方古风的陶艺作品,但这并非总的趋势,因为东方味道的作品无论从哪方面都与美国人的性格、气质太不符合。但做为纯粹造型(含比喻意义的用语表现某周思想的器皿),仍是许多陶艺家采用的形式。最近以来,还出现了附加多种非陶瓷材料的物品饿陶艺作品中进行综合表现。如用丙稀颜料抹表面,或附加石块、木材、纸张等材料。借以深化作品的主题。

可以认为,美国陶艺作品上在主题向多角度分歧过流,这个分歧与其它任何分歧相比,在表现上自由度及多元性被拓宽了。如何寻求表现主题上当今陶艺的显著特征,也表现出作者对形成可以追求的个性。

鉴于国内古玩艺术品市场鉴定领域的现状,我们联合了国内权威、强大的专家团队,运用国内外进的鉴定仪器和技术,集专家的经验,科学的物理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式为全国藏家的藏品进行鉴定服务,为国内古玩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平台。

国外陶瓷历史文化浅析

国外陶瓷历史文化悠久,主要陶瓷国有:日本,朝鲜,法国,英国,德国。

一、日本

陶瓷历史文化背景:大约在一万年前,日本就开始制作土器了,根据时代和式样的不同,起名为绳文土器、弥生土器。一般认为,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的唐三彩制造的,采用了称为“奈良三彩”的白、绿、茶色的釉彩。

奈良三彩以后,日本大约近500年没有再制造陶器。这期间日本全国制造的是被称为须惠器的、坚硬、烧透的灰黑色土器,但这种土器到了平安时代末期几乎也消失了。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

陶瓷种类:绳纹土器、弥生土器、土师器、青花瓷、骨瓷、奈良三彩。

陶瓷特点:日本在近二十年才有骨瓷的发展,也出了不少的名品,中低价的骨瓷大都是日本制的。从设计而言,日本的造型及图案较保守,强调典雅。

绳文土器:绳文土器是低温下烧制的很厚的黑褐色的土器。

弥生土器:弥生土器则是在高温下烧制的较薄的红褐色的硬土器。

京烧:在京都制造的陶瓷器总称为京烧,又叫清水烧。京烧质地细腻,色彩和谐。盘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瓷器都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有田烧:江户时代初期(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现在的佐贺县的有田陶土矿成功地烧制瓷器,便开始生产日本最早的瓷器。这种日瓷立即受到欢迎,人们把这种陶器就叫有田烧。

九谷烧:九谷烧的绘画色彩绚丽、构思大胆,设计新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据说九谷烧的窑在1700年左右被封锁过,在江户时代后期再次复兴。所以复兴前的陶器叫古九谷烧。

乐烧:以烧茶器为主的乐烧在京都也发展起来了,本阿弥光悦制成了品味极高的茶碗。光悦被誉为是日本近世初期的代表文化人。他多才多艺,在绘画、书法、陶艺、著作、出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郝绘烧:在宽永时期(1624年——1644年)结束时,酒井田柿右卫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件涂釉瓷器,完成了赤绘烧。之后肥前地区的瓷窑迅速发展提高。因而把它又命名为伊万里瓷器。这种瓷器不仅在日本国内大受欢迎,而且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美浓烧:进入江户时代,美浓烧作为平民的日常餐具广为需要,成为国内有数的陶瓷器生产地至今。日本歧阜县瑞浪市已有1300多年的美浓烧陶瓷制作历史。瑞浪市的陶瓷制作艺人们采用多种工艺和精细无机无毒釉彩,烧制窑温达到了1240-1260。C,而非通常的700-800。C,坯体所含金属经充分氧化,其中的金属含量远低于日本国家标准(铅2.5mg/L,镉0.25mg/L)和中国国家标准GB13121-9(铅7mg/L,镉0.5mg/L),生产出的陶瓷制品符合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欧美市场倍受青睐。我们平时使用的洋式餐具、和式餐具的大约50%以上实际上是美浓烧。

陶瓷应用:日用品类、建筑类、收藏类、艺术类、礼器类。

陶瓷分布: 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

二、朝鲜

陶瓷历史文化背景:朝鲜的陶器颇似中国东北所产陶器。在朝鲜新罗王朝(Silla dynasty,公元前57~公元935)时期的陶器,尚带有中国周代陶器的风格,同时也仿造汉代青铜器器型进行生产。在釉陶生产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罗三彩产品。

朝鲜在10~14世纪时已能仿造中国耀州窑和越窑的青瓷,并有较高的成就。14世纪以后,朝鲜瓷器质量不及中国明、清时期的产品,质地较为粗糙,但如瓜形、梨形等器皿造型,都具有明显的朝鲜特色。

三、法国

陶瓷历史文化背景:在锡釉陶生产技术传入法国之前,法国在16世纪广泛使用铅釉陶。锡釉陶传入后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法王路易十四下令熔毁宫中银器,以偿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费用。此后,权贵们都转向使用陶器,从而使陶器生产出现了一个高潮。1750年,法国建成塞夫尔瓷厂,此后直到1769年,一直生产软质瓷。

陶瓷特点:法国是浪漫的国度,这样的人文风情反映在瓷盘彩绘上,表现出丰富多变的色彩及图案。

陶瓷应用:日用品类、建筑类、艺术类。

四、英国

陶瓷历史文化背景:英国的陶器生产,由于地理原因,在中世纪时很少受到外来影响。初期的制品均系无釉陶器,随之而发展成为铅釉陶。16世纪50年代,锡釉陶制造技术由荷兰传入,淘汰了铅釉陶的生产。在陶器的装饰方面,受到中国明代万历青花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8世纪初尤为强烈,特别是在布里斯托尔地区有坚持延续不变的趋势。17世纪70年代,德国石器与中国宜兴紫砂陶器都在英国盛行,许多工厂争相仿制。英国的锡釉陶生产以伦敦为中心。但当英国陶瓷家伟奇伍德的米色陶器问世之后,立即受到英国及其他国家官僚贵族的赏识,从此锡釉陶逐步弃而不用。

陶瓷应用:日用品类、建筑类、艺术类。

陶瓷产区分布:主要地区伦敦

五、德国

陶瓷历史文化背景:德国是欧洲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无论是陶瓷原料或陶瓷材料的生产都属世界先进兰列。德国的陶器有两大类,一为石器,一为锡釉陶。德国制造的石器质地坚实,饰以浮雕,在国外广泛行销,17世纪时远销日本。此后,新建的锡釉陶厂多得不可胜数,而以纽伦堡地区产量最大。17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及其附近的汉洛厂开始生产锡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采用了中国的装饰图案。

陶瓷应用:日用品类、建筑类、艺术类。

最新回答
魔幻的豆芽
孝顺的发卡
2025-05-15 14:58:11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陶器,其风格比较粗犷、朴实,比较出名的是彩陶、黑陶。一直到魏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瓷器,到唐代的时候,瓷器这个技艺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巅峰水平。但是在明清时代,陶瓷技艺又一次突破,达到了又一次的巅峰。

而且,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瓷器的,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瓷。第一是,必须用瓷土来制造瓷器,瓷土含有的主要成分有高岭土和化妆土。第二是,必须经过高温煅烧,而且温度必须是在一千两百摄氏度到一千三百摄氏度之间。第三是,瓷器表面附加的釉,必须和瓷器一同煅烧。

瓷器开始流传于世界各地是在唐代。因为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所以瓷器的英文跟中国是一样的,以此来代表中国。瓷器可以算作是中国古代的一件奢侈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此在世界各国也是非常流行。

世界各国也都有自己制造出的瓷器。比如日本,最早的是陶器,在公元前2500年。一直到二十世纪,日本的瓷器才开始增多。比如朝鲜,在当地,有着不少模仿中国风格的各种瓷器。

公元九世纪的时候,因为中国赠送了一些瓷器给伊斯兰教主,于是伊斯兰教区等地开始生产瓷器。并且为瓷器的锻造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他们恢复了失传很久的锡釉锻造方法,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光泽材料。而在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时的土耳其,就创造出了色釉陶瓦。埃及则创造出了新的彩绘,还生产出了一种新的白色瓷器。德国则有两种瓷器,一种是石器,另一种是锡釉陶,颇为流行荷兰则生产一种福德特陶,英国先是生产无釉陶器,后来生产铅釉陶器。

清秀的中心
满意的钢笔
2025-05-15 14:58:11
日本新型陶瓷窑炉技术

日本是一个陶瓷生产强国,它拥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与一大批名牌产品。在陶瓷窑炉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方面,日本的技术与产品有别于欧美各国,独树一帜。窑炉的使用性能与技术含量水平高,即使在世界上亦名列前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窑炉是陶瓷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在日本亦有“一土、二火、三手工”的名谚,说明了窑与火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在距今150年前,日本陶瓷业还很落后,采用木柴烧窑,窑炉多为分室龙窑(日本人称为登窑、依山坡而建)后来借鉴我国北方馒头窑技术,研制成功烧煤的倒焰型窑炉。日本由于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取欧洲科技的政策才得以发明倒焰窑炉,从而从生产要素与产品质量、烧成效率方面提升了窑炉技术的水平与档次,在陶瓷生产方面开始居于世界前列。在此过程中,日本还积极引进了由德国人发明的煤烧隧道窑炉技术。但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告别了煤烧生产方式,开始其煤气或液化气烧窑的新时代,并促进日本发展成为陶瓷强国。

1、日本窑炉公司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拥有数十家窑炉公司,经过近30年的相互竞争角逐与淘汰,现仅保留有5家著名的窑炉公司。由于现代新型窑炉的设计、建造,实现了窑、机一体化,许多陶瓷机械设备制作公司亦可购买专利发明,开发生产各种窑炉产品。其中最著名的陶瓷窑炉公司有高砂、日本碍子、诺里蒂克机材、南波公司、高浜等,此外象日立制铁、本田铁工、森铁工、后藤铁工也具备新型窑炉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技术。日本高砂工业株式会社专门制造窑炉设备,最先开发研制出组装式窑炉生产技术,因为它便于分节组装、运输方便。炉节长度约为5m~6m。保温材料采用轻质绝热材料。炉壁上嵌贴微孔高铝板,上面是高温保温砖,再镶一层80毫米厚的陶瓷棉毡。燃料使用轻质油与液化油气。而烧制砖瓦、匣钵的窑炉则采用C级重油燃料。近年来,高砂公司开发的电脑自动控制窑炉已畅销世界各国,其中以东南亚为多。为了使窑炉设备打入中国市场,扩大销售业绩,高砂公司近年来还研制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窑炉产品,如微型节能隧道窑炉等。森铁工主要研制开发辊道烤花窑炉,采用耐热不锈钢的滚动方式,整个窑炉长28m,烤花温度850℃,燃料采用液化天然气。窑车上采用新型耐热不锈钢板,延长其使用寿命,整条辊道烤花窑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据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此前有日本高砂、高浜、南波、日本碍子等几家公司的窑炉设备已出口到我国,有的已使用近十年时间,在烧成性能与燃料节能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日本名窑炉公司都在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开发更先进的窑炉技术,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但从总的方面统计,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引进的窑型以欧洲产品为主,主要是意大利,其次是西班牙与德国。日本的窑炉产品市场则主要在台湾,东南亚地区及拉丁美洲各国与地区。但日本名窑炉公司在争夺中国市场方面,亦显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这从每年一度的中国北京或广州的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上即可看出,不再赘述。

2、日本窑炉产品及技术水平评价:

日本碍子公司原来主要生产电气绝缘子产品,近10年也迈入窑炉研制开发的行列中。该公司以培育和发展陶瓷窑炉新技术为基础,从事生产辊道窑炉,可以供烧成陶瓷墙地砖、卫生洁具及所有其它种类的陶瓷制品,窑炉技术性能广受好评。其规格为:用于烧成瓷砖的辊道窑,窑长65m、宽1.2m、烧成温度为1300℃时、烧成时间为150分钟。窑长40m、宽1.5m、烧成温度在1150℃时,烧成时间仅为30分钟。用于烧成窑具制品的辊道窑炉,窑长40m、宽1.1m,烧成温度为1250℃时,烧成时间为8小时。日本碍子公司的窑炉均设置有先进的自动点火、熄火测知、窑内压力监测、地震监测、窑内氧浓度监测、气体泄漏监测、瓷辊损折监测及喷嘴用电偶记录仪等一系列监测仪器。从而保证了窑炉的省力、节能、快速烧成。日本高砂窑炉公司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实现使用电脑联网开发新型窑炉。该公司最近研制开发的辊道窑产品系列,可以从事日用瓷器餐具、茶具的素烧、釉烧及釉中彩装饰烧成。尤其针对目前国际陶瓷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陶瓷企业必须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该公司推出微型隧道窑窑炉产品系列,可用于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及窑具等产品的烧成,尤其适合中小型陶瓷企业的经营方式,并打开了市场。

在间歇式窑炉——梭式窑窑炉新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亦走在世界各国前列。梭式窑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喷嘴燃烧系列及轻量化的炉体,已被广泛用于日用瓷、艺术瓷及卫生洁具、特种陶瓷产品的烧成。为节省占用工作场地及操作方便,梭式窑炉均采取向上打开窑门,内部为全陶瓷纤维棉结构。日本的梭式窑炉的烧成采取人工操作与全自动控制两种方法。人工操作式的梭式窑炉装配全自动控制系统后,即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操作。全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测知,氧度监测、自动供气与闭气开关�可自动调节式、自动烟囱闸板开启开关及电脑信息处理及指令部分组成。一座4m3的梭式窑炉其本身造价约为25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 ,装配全自动控制的装置部分,其造价也在250万日元左右。据悉台湾几家瓷器公司从日本进口了几台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产品,他们反映窑炉使用性能稳定,便于控制,烧成效果好等,是未来即将大规模普及的主要窑型。

日本窑炉公司近年来还研制出全自动控制钟罩窑窑炉产品。钟罩窑顾名思义,即窑炉外形如一座高大的钟。烧成时需将窑体罩在高大的产品上,然后点火烧成。烧成完毕再将钟罩吊起来,放在一旁。钟罩窑特别适用于烧成特大型的绝缘子电瓷产品及大件的艺术陶瓷产品。

3、以高新技术推动窑炉技术创新:

日本窑炉公司特别重视技术创新,不断以高新技术来推动窑炉产品的创新。他们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大胆吸收各国领先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新型窑炉的研制中来。日本陶瓷窑炉机械设备加工精度高,定位准确,选用最优质的材料依照最佳方案设计、制造出各种窑炉产品,因而能保证窑炉的质量与工作性能。目前,日本陶瓷面临转机,这样促使各窑炉公司更加注重市场信息,自行开发或购买专利,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研制开发最新式的窑炉设备,从而保证了日本窑炉技术的领先位置。目前日本窑炉的研制开发与制造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如喷嘴、各种耐材、监测仪器及信息处理等关键性设备采用电脑控制加工、生产水平与加工精度提高。许多窑炉产品的各个部件由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协作生产,最后组装而成。一台先进的窑炉往往凝聚了燃烧技术、材料技术、节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领导着窑炉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现在日本陶瓷窑炉的技术水平,已实现运行辊道化,燃料气体化,烧成自动化、窑体轻量化及节能化的目标。由于不断降低窑内温差,缩短烧成周期、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已成功达到烧成质量提高,节能效果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降低窑炉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等效果。同时对相关的工序如装窑开窑、窑具材质与造型的改进等起到推动作用。窑炉性能亦具有明显的东方特点。

对于未来陶瓷烧成方法及窑炉类型的发展方向,日本陶瓷界与窑炉制造企业都进行了认真与系统的研究。尤其面对传统能源储量日益减少,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日本正在抓紧研究开发新型的烧成方法,如陶瓷微波烧成新工艺。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对于陶瓷微波烧成理论的研究取得成果,已有多项陶瓷品种进入实施阶段,如特种陶瓷制品,象小件陶瓷齿轮、刀具,密封环等均可由微波烧成工艺烧制。陶瓷微波烧成工艺具有节能、烧成周期非常短等优点。特别是高温乃至超高温烧成1350℃~1600℃的精细陶瓷制品,传统烧成方法需要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采用微波烧成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此外,日本未来10年间的宇宙航天开发计划中,需大量的超高性能的精密陶瓷器具与部件,这对于目前日本陶瓷窑炉与烧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日本陶瓷窑炉业扎根于本国的实际需求,坚持以高新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开发研制新型窑炉,在许多方面做得很成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忧郁的酒窝
传统的早晨
2025-05-15 14:58:11

欧洲的瓷器也分硬瓷和软瓷两种,硬质瓷与中国瓷器一样,采用高岭土为原料,烧色程度高;软质瓷以陶土和玻璃为原料,烧色程度低,壁体呈白色半透明状。德累斯顿的硬瓷烧制方法在当时是极为保密的,尽管法国自1769年开始掌握了硬瓷烧制的方法,但18世纪法国主要是以软质瓷为主。法国塞弗尔(Severs)瓷窑是最著名的瓷器产地,路易十五世(LouisXⅤ,1710年~1774年)的宠姬蓬帕杜尔夫人(MadamedePompadour,1721年~1764年)是该窑的庇护者。塞弗尔瓷器的装饰特点是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的装饰纹样,多以青、绿、黄或玫瑰色为底。从1757年~1764年该窑产品大多是蓬帕杜尔夫人所喜欢的玫瑰色底,所以亦称“玫瑰色蓬帕杜尔式”。现藏巴黎布特·巴列博物馆的《水壶与水钵》便是代表作品,器物的造型带有罗可可式的优美曲线,水壶的两面和水钵的四面装饰着白底金色的植物纹样,其余部位均以玫瑰色为底。另外,塞弗尔窑的白色瓷塑也是相当精致的,不少有成就的雕塑家也都从事过瓷塑的设计,它与德国流行的彩色瓷塑趣味迥然。巴黎卢浮宫藏的《泉》虽然是一件彩色瓷塑,但它与青铜底座的组合却非常谐调,是一件成功的陈设品。

在英国,自18世纪以来,斯特弗德希地区的斯脱克(全称“托伦特河畔斯脱克”Stoke-on-Trye),相继出现威尔顿、乔桑·韦奇伍德(JosiahWedgwood,1730年~1795年)等著名陶艺家,迎来英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而乔希亚·斯普特父子同享有英国陶艺之父称号的韦奇伍德一样,为英国近代陶瓷工艺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大乔希亚·斯普特以改进转移贴花而著称;小乔希亚·斯普特则以完成硬质骨灰瓷而名垂史册。

欧洲自1709年在德国德累斯顿首次成功地烧制硬质瓷之后,1718年分别在德国的柏林、奥地利的维也纳、法国的塞弗尔先后出现瓷窑。相比之下,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窑的创建,在时间上晚了几十年(1775年建窑)。当然,1730年丹麦已经招聘外国化学家和技术人员,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烧出瓷器,但这时的瓷器只是软质瓷。

皇家哥本哈根瓷窑的创建者、化学家F.H。米勒,早就对研究硬质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自1771年建成瓷窑开始,就不曾间断地进行硬质瓷的研制,终于在1775年烧制成功丹麦最早的硬瓷。

水壶与水钵

勤恳的黄蜂
英勇的银耳汤
2025-05-15 14:58:11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但是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发展,到了唐朝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如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金时战乱后遗留下来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仍然继续生产,其中龙泉窑比宋时更加扩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还有“金丝铁线”的元哥瓷,应是仿宋官窑器之产物,也是旷世希珍。

明代从洪武35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200多年来烧制出许许多多的高、精、尖产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铜红釉、成化的斗彩、万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窑厂的存在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等品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还有福建的德化白瓷产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郎窑红、缸豆红独步一时。还有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雍正朝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艺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

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珐琅彩、粉彩等品种在继承前新的基础上,都有极其精致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种。

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微有点回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并至此落下帷幕。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发展史,它虽然是以衰退而告终,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这份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现在国外已经开始微波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