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产业基地独陶路1号在广东还是在江西
中国陶瓷产业基地独陶路1号在江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江西省高安市独城镇独陶路1号变更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瑞雪路以西。经营范围变更,变更前机械设备制造与销售,国内贸易。
1、西鹰陶瓷生产基地位于肇庆市广宁县太和工业区,汇丰陶瓷产业园内,占地面积1000余亩,日产量达16万平方米。
2、西鹰陶瓷生产基地拥有多条先进的窑炉生产线,大型喷雾干燥塔,国际领先的数码喷墨打印机
3、全自动抛光线、全自动打包线等先进生产设备,3800-8508吨压机,1250高温慢烧,纳米不透水层
4、技术,全瓷瓷质底坯,使西鹰陶瓷产品具有超低吸水率、防污、防滑,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5、西鹰陶瓷先后获得“工程建设推荐产品”“全国消费者放心满意品牌”“中国名优产品”、“质量、服务、诚信AAA企业”等行业荣誉称号。
目前已有新中陶陶瓷、新舵陶瓷、瑞远陶瓷、宇豪建材、中意陶瓷、宝富利陶瓷、宏俊陶瓷、佳和美陶瓷等13家陶瓷企业入驻中和集中区,总投资100.9亿元,建设151条陶瓷窑炉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220亿元。截至2012年1月底,园区建成和在建瓷砖生产线70条,其中已有65条瓷砖生产线建成、投产,5条瓷砖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产品种类有抛光砖、瓷片、仿古砖、耐磨砖等,2012年计划新建瓷砖生产线15条。园区注重引进采用高新科技和知名品牌的陶瓷企业,加快陶瓷配套产业及商业物流中心建设。
中和集中区的建设对促进梧州高岭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升梧州建筑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分工和集群,推动我县及梧州经济的提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独城的瓷砖有拒水透气性强,自重轻,具有柔性,耐酸碱耐冻融,抗震,抗裂的作用,因此好。
2、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独城的瓷砖颜色好看、色彩鲜艳、条理分明因此好。
6月13日讯(记者 陈玉玲 洪泓塬 实习生 吕尚真 文/图/视频)千年之前,从德化通往永春的瓷帮古道连山接海,串起沿途的窑场与港口,为陶瓷外销打开新通道。幽幽的古驿道上,陶瓷唱“主角”,作为古道一端的永春也“沉浸式”参与到这部深厚的瓷史中,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千年之后,永春陶瓷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未来,代代工艺美术大师守艺守心,延展传承之路。这项“活起来”的技艺被“用起来”,企业迭代升级,产业生机盎然。当前,永春正加快九牧永春5G智慧制造产业园建设步伐,建设工业4.0自动化物流平台,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推进苏坑、介福电商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同时规划建设苦寨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陶瓷文创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功能陶瓷,打造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0年,永春陶瓷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20%。陶瓷产业,正成为这个山区县的工业新增长极。
瓷帮古道 千载悠悠
说起永春陶瓷,就不得不提到苏坑,其是瓷帮古道的重要站点。
历史上,苏坑产瓷器大多外销,经瓷帮古道肩挑背驮送抵永春许港码头,再用舟船运至刺桐港,走上海上丝绸之路。明末至康熙年间,苏坑的苏坑窑、上安(嵩安)窑、洋坪窑所出产的青花瓷在泉州窑系中皆属上乘佳品。
永春瓷
1977年,晋江地区文物考古资料记载:西沙群岛出土的佛手纹青花碟、牵牛花纹青花碗(碟)和云龙头珠纹青花碗与苏坑窑、上安(嵩安)磁窑考古发现的碗碟,造型纹饰有的完全一样,有的极其类似。由此可见,当时苏坑瓷器远销海内外盛况。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在苏坑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陶瓷人才,技艺薪火相传。
2005年,苏坑镇创建陶瓷工业园区,实现了陶瓷产业的集聚发展。2020年,苏坑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特色镇·苏坑”称号。
工厂里,工人在制作瓷器
大师返乡 创业传艺
浸润在深厚的陶瓷底蕴中,从苏坑走出来很多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他们守艺赋新,给永春陶瓷带来了新理念。
从去年开始,福建陶瓷艺术大师王冬燕把工作中心逐步放在了苏坑。她看中了苏坑陶瓷工业园区,想开设工作站、做特色陶瓷文创园。回乡再创业再传艺,王冬燕的想法始于2019年。这年,她参与苏坑申报陶瓷特色镇的工作,实地走访考察了很多陶瓷企业。
王冬燕计划把工作重心转向苏坑
“我从小在苏坑长大,苏坑陶瓷的底蕴深厚,陶瓷工业园区的发展也相对成熟,我也想为提高苏坑陶瓷的知名度尽一份力。”王冬燕说,回乡创业的想法得到了苏坑镇的大力支持,给她提供了很多便利。按照初步设想,她的文创园集陶瓷展示、体验、研学、生产等为一体,计划两年内投产。
80后王志国的工作室里,各式各样的创意陶瓷作品令人眼花缭乱。从19岁接触陶瓷,这位泉州工艺美术大师与陶瓷为伴22年,先后前往各地拜师学习,他在陶瓷创新工艺和运用新材料的结合创作上有深入的理解。
王志国回到家乡开创工作室
2015年,游子归乡,决定在故土上继续追梦。王志国在苏坑开设了工作室,一边创作一边“传、帮、带”,与企业、同行分享创作的心得和经验。在苏坑待了7年时间,王志国感触很深。他说,这几年,苏坑的陶瓷产业发展很快,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工作者回来创业,给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这也说明苏坑的营商环境、创作环境、人才政策等越来越好,具备吸引力。
陶瓷之乡 科技赋能
位于永春西部的介福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拥有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2017年,介福乡被评为“中国陶瓷之乡”,其发现的商周古窑址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具备开展工业旅游的良好资源。
在 永春县 委、县政府的积极对接下,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良瓷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介福乡,并于去年顺利投产。龙头企业的到来,提升了永春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操作
走进良瓷科技5G智慧产业园,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科技感满满。车间里,AGV小车有序穿梭于车间内,通过5G+AGV控制,AGV小车能自动识别路线、运输、搬运、充电,高效、准确、灵活地完成烧成、检包区域产品的运输、入库等程序;卸窑区,助力臂取下马桶放在木架上,随后AGV小车出动,一次性能运输6个新马桶到待检区,帮助企业省去大量的人工成本;另一个区域的车间里,机器人正在给马桶表面施釉,一台机器人每个小时能做完30台马桶,且厚度、均匀度都表现优秀……
AGV小车有序穿梭于车间内
据介绍,良瓷科技5G智慧产业园作为全球首家5G智慧陶瓷工厂,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德国西门子、华为、电信跨界合作进行生产工艺规划,实现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
公司数字化质量中心总监王海燕说,永春县的营商环境特别好,重视人才发展,良瓷今年还将规划设计首个陶瓷产业文化博物馆,将传统的陶瓷文化与工业文明融会贯通,从工业的后勤保障要转型升级到制造服务业,打造一个体验式的消费,构建一个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闲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圈。
机器人在给马桶施釉
筑巢引凤 集聚发展
陶瓷特色镇企业多,苏坑工业园区就聚集了近30家企业,它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传统企业,也有正当其时的网红公司。
苏坑工业园区
走进福建荣鑫陶瓷的生产车间,工人在半自动设备前操作着,把陶土放入磨具中,再把压好磨具取出来,有了这些设备,工作效益大大提高……该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陶瓷手工艺品企业,采用先进制瓷工艺制成各种工艺陶瓷以及日用陶瓷等,产品从永春远销全国各地。
“抓紧去拍。”“秒空了,我们继续。”每天下午2时,友名陶瓷的直播准时开始,主播手持手机沿着仓库的货架、货箱行走,给手机屏幕前的网友们介绍爆款产品。从去年2月入驻工业园区,友名陶瓷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来自苏坑镇等地的陶瓷产品,产品超过3000多款,短短半年累计线上直播带货1500万元。目前,公司还在扩大经营内容,将打造新模式直播带货中心。
友名陶瓷正在进行直播
“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我们还在持续筑巢引凤,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未来还将建设园区三期,为陶瓷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新平台。”苏坑镇镇长林琪宇告诉记者,三期可开发利用范围约38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226亩,可建设建筑面积约30-37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厂房。
图为林琪宇
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苏坑镇还积极组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领头雁培训会,来自37家企业的陶瓷传统产业的企业主和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林琪宇表示,苏坑镇将抓好营商环境的服务,做好工业区的党建加邻里中心,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做好人才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持续为企业提供服务。
源潭:宏威、家美、东鹏、博华、天弼、蓝谷、圣利达、欧雅、蒙娜丽莎、新中源等等;
禾云:英超、天域、联祥、宝仕马、强标、俊成、新一派、坚瓷、汇亚、新润成、标牌、升华等等。
专业化: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主要聚集日用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已形成为北流最大的产业集群。目前日用陶瓷及配套企业占园区企业的90%以上,工业产值占95%以上。入园企业依托目前全国仅有的日用陶瓷原料标准化基地——三环集团原料分公司,广泛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外向型: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企业日用陶瓷产品90%以上出口,主要销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05年,北流市外贸出口总额1.2亿美元,是广西首个外贸出口超亿美元的县(市),其中陶瓷工业园区实现出口1亿多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3.3%,占广西日用陶瓷出口总额的86%,约占全国的2%。
集约化:一方面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先有项目后征地,实现开发一片,项目布满一片,见效一片,另外园区规划把城区的陶瓷企业生产线逐步调整到民安生产区,把原有土地用于建设陶瓷文化街,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集约化生产的效益;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配置集约化,园区生产企业可利用三环集团原料标准化基地统一供应原料,管道天燃气公司统一供应清洁燃料,相关配套企业配套,使企业生产资源集约配置达到最大化。
陶瓷工业园位于黄梅县杉木乡烟铺村,是根据《湖北省建材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在黄梅建设鄂东陶瓷基地”的战略规划而设立的。大致范围是:南抵湖北天成陶瓷有限公司门前公路,北至刘大塘南岸沿线,西抵宛大塘及许垅沿线,东至独山镇张福村。邻近黄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与105国道,交通便利,运送原材料和货物十分方便。项目规划用地2600亩,拟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用地约1800亩。二期项目用地约800亩。截止2010年底,已有星烨、天成、丰成、兴荣、朋磊等六家大型陶瓷企业落户或投产,该园区已成为湖北四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全国瓷砖产能大数据已经陆续发布!哪里有哪些瓷砖厂?这些瓷砖厂产能怎么样? 广西 的数据已经发布!关注“陶瓷信息”——进入主页导航栏——点击“陶业长征”——选择对应省份的“2020瓷砖产能最新发布”,即可查看。(微信)
-----------------正文开始-----------------
2020年关将至,国内建陶行业持续火爆的岩板建设热潮有所降温,不少产区和企业也逐步进入停窑检修期,但广西藤县产区却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近日,《陶瓷信息》报在广西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走访中获悉,目前 藤县辖区范围内5家陶瓷企业的7条新生产线正处于紧张建设中,投资总额达15.1亿元,全部建成后,藤县产区将日新增产能19.1万平米,年新增产能达6300万平米 (按330天计)。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 藤县陶瓷产区共有44家陶瓷及陶瓷配套企业签约入驻,已投产企业20家,共建成陶瓷生产线45组、陶瓷配套生产线12组,日产瓷砖总量88.45万 ,年产瓷砖总量约3亿 。
除了此次在建的7条生产线之外,蒙娜丽莎、欧神诺、简一等10家落户藤县的陶瓷生产企业后续还将规划建设生产线共计35条。
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园区鸟瞰图
近年来,藤县对于现有企业的产能扩张,始终保持开放、欢迎的姿态,只要企业的产能扩张坚持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并在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产业税收等方面较以往作出一定提升,产区政府就会给予相应的支持。
在力泰品牌营销总监吴俊良看来,广西藤县产区不但受广东一线品牌青睐度日益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是不断攀升,藤县不仅是国内一线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更是当下全球顶级设备、技术的聚集地。
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智能生产线
尤其是以蒙娜丽莎、欧神诺为代表的藤县陶瓷生产企业,近年来生产线的建设不仅外观采用流线型全覆盖模块配置,且在快烧、预热升温、切割裂等方面也采取优化设计;能耗、走砖、温差、自动化和燃烧系统数字化、窑炉管控智能化等领域也进行了科学、特殊化处理,完全实现电脑自动操控,实现了对生产线远程高效管理和大数据云技术,把过去定性描述、经验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数据生产的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应用场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智能生产线
据了解, 欧神诺陶瓷第一基地于2017年11月8日签约落户藤县,基地占地990亩,总投资14.5亿元,计划建设6条年总产超5000万平方的高端墙地砖智能化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目前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已建成生产线3条,此次正在加紧建设的是第一基地的第4条生产线。
正在建设中的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第4条生产线
广西藤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彬此前在与《陶瓷信息》报交流中表示,近年来在品牌与渠道扩张的推动下,欧神诺坚持全国“产地销”战略供应链布局,在产品品质、生产线绿色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始终秉持高要求、高标准, 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正在建设的1条与即将于2021年开建的2条生产线,公司都将与行业最优秀的设备商合作,推动欧神诺藤县基地智能智造迈向更高层次。
同时, 今年9月24日,欧神诺与藤县政府关于藤县第二基地陶瓷生产项目投资的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欧神诺第二基地将再投资25亿元,再建设1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同时将把藤县产区的陶瓷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为藤县产区首家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陶瓷生产企业,蒙娜丽莎藤县基地在生产线的清洁生产、智能智造等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蒙娜丽莎藤县基地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11条智能生产线,目前一期一段4条生产线已全部建成投产。
蒙娜丽莎藤县基地智能智造控制中心
在智能智造上,基地智能大数据中心,能够充分显示现有生产线每分每秒实时在线的每道工序运行及成本费用状况,成为了中国建陶行业智能智造的样板工厂之一。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介绍,蒙娜丽莎充分意识到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性,藤县基地在设备选型上也充分考虑了生产线的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生产线环保要求都坚持做行业最高水平的引领者,每条生产线的生产人员以不超过60人的标准进行配备,打造蒙娜丽莎智能化整厂示范车间,彻底颠覆建陶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大众认知,真正实现蒙娜丽莎的“业态美”。
恒力泰承建的蒙娜丽莎藤县基地连续球磨实景
力泰品牌承建的蒙娜丽莎广西藤县基地智能整线生产实景
目前蒙娜丽莎藤县基地正在建设的3条生产线属于一期二段,加上后续的二期4条生产线都将在智能化系统方面进行再提升,智造大数据中心也将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整个基地的生产线智能系统进行系统化建设,并将所有11条生产线并入大数据中心,强化藤县基地大数据中心的智造水平。
正在建设中的蒙娜丽莎藤县基地一期二段项目
作为时下国内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产区,在全行业洗牌持续加剧、一线企业市场集中度日益提升的行业背景之下,广西藤县成为了国内一线企业投资关注度最高的产区之一,产区配套在近年来更是不断完善。
2019年3月,欧陶 科技 、元盛新材料、名度陶瓷等8家优秀的陶瓷配套企业进驻藤县, 为藤县陶瓷产业链的完善夯实了扎实的基础。
2020年10月22日,广西藤县“2020年陶瓷产业新进企业集中签约仪式”在藤县人民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 本次签约汇聚了来自广东、福建、浙江3省以及藤县本地的12家陶瓷企业及陶瓷配套企业,签约土地面积达1088亩,签订投资合同总额超27亿元,涉及项目包括岩板、光伏发电、釉面砖、陶瓷釉料、水洗泥、包装箱、加气混凝土、窑炉及原料设备制造等领域,极大地提升了藤县陶瓷的产业综合配套水平。
藤县“2020年陶瓷产业新进企业集中签约仪式”
藤县县委书记黄东明在签约仪式发言中强调, 接下来,藤县将不断推进陶瓷园区升级、企业技术升级、产业环保升级,对陶瓷园区严格管理,打造以人为本、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的陶瓷园区, 让大家共享藤县陶瓷产业发展的成果,形成强大的产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于在现有市场行情之下的建线战略,藤县贡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良镜表示,未来的市场一定属于品质稳定、拥抱趋势、渠道完善的企业,尤其是在大规格产品日益成为市场趋势的局面下,贡宝陶瓷将依托强有力的渠道优势,抢抓机遇谋求更大发展。
建设中的贡宝陶瓷第一生产线项目
吴良镜坦言, 公司生产线从今年10月初开工建设到计划2021年1月27日点火,只有不到4个月时间,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关键就在于藤县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在土地审批、各项手续落实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的困难政府都会快速、及时给予帮扶。
11月27日下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北京燃气与藤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
签约仪式
目前, 藤县陶瓷产业区对企业的能源政策是政府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环保标准考核企业生产,只要企业能够达到国家绿色生产标准,就可安全生产,对于“煤改气”藤县人民政府不作“一刀切”,不设时间表。
“在藤县人民政府没有‘一刀切’要求企业强制使用天然气的局面下,北京燃气仍然决定签约落户藤县,凸显的就是集团公司强烈的市场化意识。”北京燃气集团西南中心总经理徐新介绍,北京燃气毅然决然落户藤县,看重的就是当地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北京燃气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城市燃气供应商,管网规模、燃气用户数、年用气量、年销售收入均位列全国前茅,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天然气累计供气量破千亿立方米、年供气量破百亿立方米、日供气量破亿立方米的企业。
北京燃气位于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内的LNG 应急储配站项目
对于在藤县市场主动要求使用天然气的企业,徐新介绍, 北京燃气将实行管道天然气和LNG双气源的方式为入驻企业一年365天24小时稳定供气,北京燃气已建成的管道天然气,年输气能力可达14亿m³,近期LNG 1000 m³储气设施,都可充分保障企业气源稳定。
同时,随着藤县天然气专项规划的实施,城市天然气开始逐步发展, 北京燃气集团还计划投资建设广西梧州临港经济区LNG应急调峰储备库及船舶加注站项目, 以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提高地区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推动藤县 社会 经济实现快速、持续、绿色发展。
该项目拟定总投资额约人民币26亿元,分三期进行投资建设。 计划LNG接卸能力100万吨/年,拟建设2个6000m³LNG接卸泊位和5个3000吨级LNG加注码头。 项目全部建成并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个以上。这些项目的签约及后续落地,都将对藤县陶瓷企业天然气的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并将降低陶瓷企业用气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徐新总经理强调,为了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北京燃气对于合作客户,将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从用气各项手续到燃气开通以及燃气安全生产代维,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为藤县陶瓷企业的绿色清洁生产提供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