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京杭大运河著名船闸有多少道

怕孤独的凉面
潇洒的世界
2023-03-31 05:41:46

京杭大运河著名船闸有多少道

最佳答案
轻松的蜡烛
留胡子的蜻蜓
2025-08-15 11:43:04

好多,推荐看看姚汉源老先生的《京杭运河史》第三、四、五、六编。

另,京杭大运河船闸虽多,但最重要的几个应都在会通河段。比如济宁的天井闸、会源闸,那是元代运河的分水枢纽;济宁汶上县南旺镇的柳林闸、十里闸,是明代和清代会通河的分水枢纽;临清的板闸处于会通河和漳卫河的交会,也十分重要。另外在过江、过淮的地方船闸也十分重要。

另,聊城土桥闸的发现被列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土桥闸,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大运河岸边的土闸村。2010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土桥闸发掘完毕:深达7.5米、南北长6.8米、东西宽6.2米,规模宏大。出土瓷器、陶器、铜器、铁器和玉器近万件,石碑两通。瓷片大部分为明清时代的遗物,有青花瓷、青瓷、白瓷、青白瓷、蓝釉瓷器、粉彩和釉上彩。碗、盘、壶、杯、盒、人物塑像应有尽有。在这些器皿的底部,大部分有底款,底款跨度从明朝的永乐、成化、宣德到清朝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时,也发现了少量的宋元时期的碗、盘、罐等瓷片。这些瓷器标本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的陶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此外,在发现的铜钱里面,存在日本“宽永”年号的铜钱。

在出土的数百件铁器中,不仅有生活用具,而且还有船上用具、造船或者加固船板器具,还有河闸相关设施附件。这是运河山东段发掘的第一座古河闸现场。

“对土桥闸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堪比菏泽古沉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徐光冀深有感触地说:“土桥闸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进行系统考古发掘的、保存条件最好的古代运河水利工程之一。”

土桥闸建于明成化七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至1840年,一直由运河管理机构(河道总督)管理,是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

记者看到,发掘出的土桥闸由青石堆砌而成,结构基本完整。土桥闸由闸门、墩台、东侧的月河及运河两岸的进水闸、减水闸等组成。闸口呈南北方向,在闸口底部相邻石块上都凿有燕尾槽,并由铁扣固定。在迎水和分水底板两侧立有密集的木桩,据专家介绍,土桥闸底部采用木质梅花桩、碎石灌浆等固基技术,闸墩砌石采用燕尾扣连接,对整座河闸起到保护稳定作用。整个工程设计合理,施工精心,虽历经数百年,仍非常坚固,对研究运河漕运历史及水利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垒砌河闸的石块,每块重达数吨,在古代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修建如此规模的河闸,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水平。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介绍,土桥闸对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拟利用聊城境内的运河河道,为了保护土桥闸,将在土桥闸旁边修建一条暗渠。

最新回答
潇洒的心情
冷静的信封
2025-08-15 11:43:04

旅游资源,从大的类型可分为自然生态景观旅游资源与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截至目前,江苏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9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1个。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处于各级旅游度假区内,构成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考古遗址为度假区旅游增添了文化底蕴和神秘的色彩,相对人流如潮的自然景观和地面古建筑,考古遗址旅游面临着很多困境。

文化遗产利用有多种实现方式,但旅游能为人们认识、利用文化遗产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旅游发展已成了不少地区实现文化遗产价值、促进地区发展的普遍做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如何在旅游中发挥考古遗址的作用,更有利于遗址保护和利用以下做法值得尝试:

提升考古遗址“颜值”

大多数中国土遗址,不管什么类型,都是一副破烂不堪灰头土脸的模样,实在让游客提不起兴趣。考古发掘结束后,品相好“颜值”高的文物被取回在博物馆内展览,置于精美的展台,在柔和的灯光下熠熠生辉。展览可以编印成书,精美的文物图片一样备受瞩目。还能以文物为模板,制作各类文创产品,受到人们追捧。然而文物曾经依托的遗址或墓葬,却只剩空壳在那里受到冷落。如果不加以治理或提升,这些考古后的遗址只能越来越破败。人们到遗址旅游,不仅要看到沧桑的历史,还要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

如此说来,首先要增加考古遗址的“颜值”——通过精心设计保护展示方案,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和现场展示利用措施,逐步改变考古遗址的面貌。近年来江苏省开展环境整治或保护展示工程的遗址有:无锡鸿山墓群、太仓樊村泾遗址、盱眙大云山汉墓、无锡阖闾城遗址及龙山石城墙、扬州城唐子城·宋堡城城墙遗址、南京明故宫遗址、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大运河(淮安段)板闸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隋炀帝墓、南京雨花台区天隆寺地块新发现古代墓葬、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等。

讲好中国故事

考古遗址可讲的中国故事类型丰富多样,有许多故事可供发掘——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都是人们关心好奇的地方。如盱眙大云山汉墓、隋炀帝墓代表的汉唐盛世帝王文化一定是普通百姓所渴望知晓的;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南京人是什么样子?汤山猿人可以告诉你;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江苏人民如何生活,草鞋山为代表的遗址可以说明;吴韵汉风是江苏两大文化特色:阖闾城、木渎古城、丹阳葛城遗址和众多的土墩墓印证了吴文化在江苏的发展演变;苏中、苏北的汉代城址和汉墓为江苏的汉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解。

透过出土遗物看到江苏经济的发展: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陶瓷、丝织、酿酒、茶叶等经济飞速发展,以下考古发掘中可见一斑——秦桧家族墓、王安石家族墓等宋墓中精美的茶具和酒器反映了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宜兴凤凰村、南京官窑山等窑址出土的晾坯场、窑炉、砖瓦、陶瓷器等反映了窑业技术的发展;再比如宋至明清墓葬出土的大量丝织服装,反映了苏南地区丝织业的兴盛。

粮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苏湖熟,天下足”,江苏的粮食生产一直为全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从军事性质的镇江双井路宋元粮仓,到民用性质的太仓海印仓、苏州和丰仓等,反映了江苏稻作农业经济的发达。这正缘于江苏从八千多年前就开始的稻作栽培种植技术——泗洪顺山集、苏州草鞋山、高邮龙虬庄等大量遗址突出反映了江苏稻作农业发生发展的历程。粮食的生产导致酿造业的出现——酿酒作坊遗址及相关酒具的发现,印证了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江苏“三沟(双沟、汤沟和高沟)一河(洋河)”酒业,均有传承有序的老窖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近年来在宿迁双沟酒厂基础设施改造中发现的宋元时期酒坊遗址,印证了当地酿酒业的历史。265省道建设中发现的金坛丁庄明清窑址,出土大量陶罐,经专家考证是当地用来盛装封缸酒的器具,间接说明了从明代开始的金坛封缸酒的历史。

基本建设考古也为旅游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故事素材

考古发掘既可为文献提供鲜活佐证,也可以为没有文献的历史提供越来越多材料,成为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历史是人创造的,每一个考古遗迹都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工作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透物见人,真实地还原历史,从而发掘出越来越多的故事。我们也可以通过近年来教育、交通及城市建设方面发现的考古遗迹来印证历史:

1、教育设施建设中的考古发现

南京碑亭巷遗址考古后,为南京外国语学院留下一处东吴东晋时期园林遗迹。南京天妃宫小学新校址建设发现了龙江关延伸遗迹,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苏州中学校伟长实验部两个校园综合改造项目建设中,发现明清时期和丰仓遗址,这些遗址遗迹将原址保护,将为学生增添鲜活的历史故事。

2、交通建设中的考古发现

配合宜(兴)长(兴)高速公路考古发掘清理出东汉至宋代窑址17座,对研究陶都宜兴地区陶窑建造和烧制技术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3座窑址确定将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展示馆原址保护,成为高速公路边的景点,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

3、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发现

南京华侨娱乐城项目建设中,发现了南京明城墙砖的烧造场地官窑山遗址。市政府已规划对遗迹进行原址保护,建设一座专题遗址博物馆宣传展示。南京雨花台区天隆寺复建工程地块清理的明代僧人墓和宦官墓,是明清时期宦官依寺建坟的生动证明,政府已对新发现的部分墓葬进行原址保护。正在发掘的徐州土山二号汉墓位于徐州博物馆内,有条件边发掘边开放展示,向游客展示汉墓结构和辉煌文物,让公众对考古工作不再陌生,也是一种旅游的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讲好考古故事的重要补充

考古中出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以物质的形态存在,比如苏州绰墩遗址是新石器遗址,却因昆曲创始人——唐玄宗时的音乐人黄番绰死后葬于绰墩,使该遗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生了联系;丝织业的织造工艺可以在出土服饰中体现,花纹、面料和质地从汉代至明清不断发展进步,鸿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大面积种植的桑树与当地的丝织业的发展演变密不可分;酿酒工艺也可以在现有老窖坊中发现。洋河旅游度假区内,双沟酒传统而古老的酿造工艺,有考古发掘为证。金坛传统技艺封缸酒的制作与保存工艺,与考古出土的大酒缸有密切的联系。

高“颜值”加上生动的故事,考古遗址就具备了旅游资源。此后,旅游线路的设计尤为重要。旅游线路设计需要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其中的考古遗址串联成线才方便形成规模效益。各地应该依照本地不同文化对旅游产品进行细分和定位,形成富有本地个性、符合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

光亮的宝贝
温柔的毛巾
2025-08-15 11:43:04

杨广修的大运河还在。

在当今,大运河除了承载历史文化作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文物保护

2021年10月12日,大运河:路县故城遗址、大名府故城、大运河南旺枢纽、河道总督署遗址、板闸遗址、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州桥遗址、荥阳故城(含古荥冶铁遗址)、柳孜遗址等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明亮的发卡
追寻的老虎
2025-08-15 11:43:04
旅游资源,从大的类型可分为自然生态景观旅游资源与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截至目前,江苏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9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1个。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处于各级旅游度假区内,构成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考古遗址为度假区旅游增添了文化底蕴和神秘的色彩,相对人流如潮的自然景观和地面古建筑,考古遗址旅游面临着很多困境。

文化遗产利用有多种实现方式,但旅游能为人们认识、利用文化遗产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旅游发展已成了不少地区实现文化遗产价值、促进地区发展的普遍做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如何在旅游中发挥考古遗址的作用,更有利于遗址保护和利用以下做法值得尝试:

提升考古遗址“颜值”

大多数中国土遗址,不管什么类型,都是一副破烂不堪灰头土脸的模样,实在让游客提不起兴趣。考古发掘结束后,品相好“颜值”高的文物被取回在博物馆内展览,置于精美的展台,在柔和的灯光下熠熠生辉。展览可以编印成书,精美的文物图片一样备受瞩目。还能以文物为模板,制作各类文创产品,受到人们追捧。然而文物曾经依托的遗址或墓葬,却只剩空壳在那里受到冷落。如果不加以治理或提升,这些考古后的遗址只能越来越破败。人们到遗址旅游,不仅要看到沧桑的历史,还要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

如此说来,首先要增加考古遗址的“颜值”——通过精心设计保护展示方案,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和现场展示利用措施,逐步改变考古遗址的面貌。近年来江苏省开展环境整治或保护展示工程的遗址有:无锡鸿山墓群、太仓樊村泾遗址、盱眙大云山汉墓、无锡阖闾城遗址及龙山石城墙、扬州城唐子城·宋堡城城墙遗址、南京明故宫遗址、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大运河(淮安段)板闸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隋炀帝墓、南京雨花台区天隆寺地块新发现古代墓葬、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等。

讲好中国故事

考古遗址可讲的中国故事类型丰富多样,有许多故事可供发掘——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都是人们关心好奇的地方。如盱眙大云山汉墓、隋炀帝墓代表的汉唐盛世帝王文化一定是普通百姓所渴望知晓的;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南京人是什么样子?汤山猿人可以告诉你;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江苏人民如何生活,草鞋山为代表的遗址可以说明;吴韵汉风是江苏两大文化特色:阖闾城、木渎古城、丹阳葛城遗址和众多的土墩墓印证了吴文化在江苏的发展演变;苏中、苏北的汉代城址和汉墓为江苏的汉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解。

透过出土遗物看到江苏经济的发展: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陶瓷、丝织、酿酒、茶叶等经济飞速发展,以下考古发掘中可见一斑——秦桧家族墓、王安石家族墓等宋墓中精美的茶具和酒器反映了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宜兴凤凰村、南京官窑山等窑址出土的晾坯场、窑炉、砖瓦、陶瓷器等反映了窑业技术的发展;再比如宋至明清墓葬出土的大量丝织服装,反映了苏南地区丝织业的兴盛。

粮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苏湖熟,天下足”,江苏的粮食生产一直为全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从军事性质的镇江双井路宋元粮仓,到民用性质的太仓海印仓、苏州和丰仓等,反映了江苏稻作农业经济的发达。这正缘于江苏从八千多年前就开始的稻作栽培种植技术——泗洪顺山集、苏州草鞋山、高邮龙虬庄等大量遗址突出反映了江苏稻作农业发生发展的历程。粮食的生产导致酿造业的出现——酿酒作坊遗址及相关酒具的发现,印证了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江苏“三沟(双沟、汤沟和高沟)一河(洋河)”酒业,均有传承有序的老窖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近年来在宿迁双沟酒厂基础设施改造中发现的宋元时期酒坊遗址,印证了当地酿酒业的历史。265省道建设中发现的金坛丁庄明清窑址,出土大量陶罐,经专家考证是当地用来盛装封缸酒的器具,间接说明了从明代开始的金坛封缸酒的历史。

基本建设考古也为旅游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故事素材

考古发掘既可为文献提供鲜活佐证,也可以为没有文献的历史提供越来越多材料,成为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历史是人创造的,每一个考古遗迹都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工作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透物见人,真实地还原历史,从而发掘出越来越多的故事。我们也可以通过近年来教育、交通及城市建设方面发现的考古遗迹来印证历史:

1、教育设施建设中的考古发现

南京碑亭巷遗址考古后,为南京外国语学院留下一处东吴东晋时期园林遗迹。南京天妃宫小学新校址建设发现了龙江关延伸遗迹,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苏州中学校伟长实验部两个校园综合改造项目建设中,发现明清时期和丰仓遗址,这些遗址遗迹将原址保护,将为学生增添鲜活的历史故事。

2、交通建设中的考古发现

配合宜(兴)长(兴)高速公路考古发掘清理出东汉至宋代窑址17座,对研究陶都宜兴地区陶窑建造和烧制技术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3座窑址确定将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展示馆原址保护,成为高速公路边的景点,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

3、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发现

南京华侨娱乐城项目建设中,发现了南京明城墙砖的烧造场地官窑山遗址。市政府已规划对遗迹进行原址保护,建设一座专题遗址博物馆宣传展示。南京雨花台区天隆寺复建工程地块清理的明代僧人墓和宦官墓,是明清时期宦官依寺建坟的生动证明,政府已对新发现的部分墓葬进行原址保护。正在发掘的徐州土山二号汉墓位于徐州博物馆内,有条件边发掘边开放展示,向游客展示汉墓结构和辉煌文物,让公众对考古工作不再陌生,也是一种旅游的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讲好考古故事的重要补充

考古中出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以物质的形态存在,比如苏州绰墩遗址是新石器遗址,却因昆曲创始人——唐玄宗时的音乐人黄番绰死后葬于绰墩,使该遗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生了联系;丝织业的织造工艺可以在出土服饰中体现,花纹、面料和质地从汉代至明清不断发展进步,鸿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大面积种植的桑树与当地的丝织业的发展演变密不可分;酿酒工艺也可以在现有老窖坊中发现。洋河旅游度假区内,双沟酒传统而古老的酿造工艺,有考古发掘为证。金坛传统技艺封缸酒的制作与保存工艺,与考古出土的大酒缸有密切的联系。

高“颜值”加上生动的故事,考古遗址就具备了旅游资源。此后,旅游线路的设计尤为重要。旅游线路设计需要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其中的考古遗址串联成线才方便形成规模效益。各地应该依照本地不同文化对旅游产品进行细分和定位,形成富有本地个性、符合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