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青花瓷 的 制作工艺流程

冷静的棒棒糖
深情的寒风
2023-03-31 05:23:42

青花瓷 的 制作工艺流程? 谢谢。

最佳答案
有魅力的过客
要减肥的金针菇
2025-08-15 11:50:01

每一件青花瓷从揉泥到烧造完成,经历几十道工序数十个技术关键点,都出自一系列艺人经年累积的技艺,经历一笔一划的精心绘制,即使是相似的内容也每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一:揉泥,目的是在于排空掉泥料中的气泡,这样来使泥料进一步紧致效果。如果少了这一道工序,会容易出现坯体中形有气泡,如果坯体过于干燥的话,在烧制的时候容易破裂变形。

二:做坯,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来供后期制作印坯的时候使用。

三:印坯,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

、四: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五:荡里釉,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采用传统的荡釉法,外釉采用浸釉法。

六:画坯,荡好内釉的坯,进入画坯工序。

七:施外釉,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

八:写底款、施底釉。

九:烧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导致烧制失败。

十:开窑,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

十一:成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花瓷

最新回答
快乐的西牛
粗心的期待
2025-08-15 11:50:01

她,华丽多姿,妖娆夺目;她,小巧丰满,香艳无比;她典雅华贵,倾城绝色;极其喜欢这种从骨子里一点点外溢出来的风情和艳,却一点也不俗,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的美让人动弹不得,我说的不是美人,而是珐琅彩瓷。

第一次看到郑柏林老师的作品,就完全的被惊艳到了,这作品的艳和他本人的谦虚、朴实和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珐琅彩瓷,也称景泰蓝,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一种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为水平最高、工艺最美。

珐琅彩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绝技,郑老师说,珐琅彩在陶瓷上的应用,最初是在陶器上,也就是在紫砂上首先应用,而珐琅彩更早引进和应用是在金属器皿上!一件成品需要数百道工序才能完成,被誉为世界最精湛、最复杂的工艺。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腻,色彩艳丽,全部为手工完成,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制作起来极费工夫。然而正是这种让每一款作品焕发生命,将每一款作品都精工细琢的精神,却让他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和责任,他更执迷于将这项古老又几近失传的技艺传承和延续下去。

看着郑柏林老师的珐琅彩瓷作品,不觉就会陷入一种色彩艳丽又极富诗意的境界,这些作品的鲜活之气像被赋予了生命呼之欲出,而这些绚烂夺目的诠释要得益于珐琅彩。珐琅彩是珐琅彩瓷的一种重要原料,最早从国外进口时与黄金等价,直到雍正时期,才研制出并沿用至今的珐琅彩瓷原料,这种原料不仅色彩艳丽,还相当环保,是珐琅彩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制作珐琅彩瓷,必定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对于郑老师来说,出生书画及陶艺世家,技法早已不是问题,如何表现出精神和灵魂的精髓才是他想要达到的境界,视觉的审美只是表面,精神和思想才是一个大师最具实力的表现。

所有的艺术家对其制作的作品都逃不开一个情字。作品的孕育过程中,工匠为之倾注的情感最为动人和有感染力。

从小在陶瓷世家成长,先天爱陶亲陶,又拜有名的师傅为师,师父像父亲一样对他要求极为严格,这对他后期的艺术成长受益无穷。在1982年,郑老师第一次接触到珐琅彩瓷,便是有名的“岁寒三友”的橄榄瓶,于是,从这件产品开始复制,由第一次的润色到最后的完工,是郑老师记忆最为深刻的经历,这也开启了他与珐琅彩瓷的一世情缘。

艺术像一种语言,只有少数人能深刻的理解其内在的涵义,越高难度的越有吸引力,他说他自己是个没什么大目标的人,但他喜欢在工作室一呆就是一天,自由畅游在精神和艺术的世界里。

郑老师毫不掩饰对于景德镇这个瓷都的热爱,他将昌江河称为“母亲河”;他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河畔玩耍,与那些倾倒在河边的老瓷片相伴,15岁便进场学艺,所有这些都孕育着他的性格和喜好,天然山水,滋养着他的灵气,这独有的艺术熏陶,奠定了他的人文气息。

在景德镇,虽然珐琅彩瓷依旧是个传统的工艺,但却是陶艺人的追求,如今,国外的先进科技和景德镇的本土工艺相融合,使得珐琅彩具有了更加璀璨的光芒。然而郑老师也有他的担心,景德镇虽然作为瓷都,但是如今“瓷都”这个概念却变得岌岌可危,景德镇的传统工艺需要传承,产品也需要走出去,走向世界,就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景德镇的人文气息传承着千百年来的质朴和执着一直没有变。郑老师一再强调,我只是个匠人,不是什么大师,但他的朴素和低调却正是传统陶艺人的精神内核,也最为打动人心。像珐琅彩发出的耀眼光芒,透过阳光折射出来的美,才是最真实的匠心精髓。

愿珐琅彩瓷以及郑老师这样的陶艺大师,不只是在景德镇默默沉寂,希望他们的作品有一天走向全国各个艺术市场,以及世界的艺术界,让传统与世界结合,释放更为璀璨的光芒!

陶瓷行专访

作者介绍:

火凤凰,一朵自由行走的花,热爱并敬畏文字,喜欢用散文随笔怡情暖心,有文艺腔更有烟火气。

乐观的毛衣
时尚的电源
2025-08-15 11:50:01

跟随你的热情,就永远是对的方向

2020年的这场至今未停止的人类灾难,让许许多多的人改变了人生轨迹。有人从大城市搬去乡村,以防随时出现的封城;有人减少出门转向线上工作;有人辞掉高薪工作,带着狗找一处幽静的地方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变动的世界让每个人被迫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人生。而有这样一些人,幸运地找到了让自己沉醉的事业,找到了自己心的归属。 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换一种生活,人生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01

从500强法务到手工艺人

满华是手作品牌miniMax 的创始人,在这之前的人生却是迥然不同的。她曾是一名世界500强公司的法务,有着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但无论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何等的人生赢家,满华自己却对朝九晚五一板一眼的生活有一种莫名的抗拒。

工作的压力让她在平日里关注乐活,只要有闲暇时间便沉浸在手工制作中。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手作。直到有一天,满华终于决定结束这种灵魂与肉体分裂的生活。她辞了职,全情投入到创造和手作的生活中。

她对所有的手工制作都充满了好奇:从手工缝制巴洛克、金缮、木艺、植物染色、传统榫卯到金工锻造,她都找老师认真学习。系统地掌握了这些手作技艺,让满华在设计时更加自由,原材料的选择不拘一格,也因此能够更完美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她的作品也包罗万象:有手工皮包,植鞣皮雕刻,也有纯手工缝制的男鞋,手工木质厨具以及银器和金银首饰。

对东西合璧的设计,她也有不一样的理解:中国风,并不等同于大红大紫,龙凤图案。 她不去做那些买了之后很大几率上会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那种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用到,与它的每一次相遇和对话,都能让你忘却烦恼,瞬间收获愉快心情的日用品。

在父母和多数周围人的眼里,满华显然“疯了”。高等教育花费的时间,以及因此而来的高薪和 社会 地位,都被她轻易抛弃了。只有满华自己知道,她不愿自己的一生都在做不喜欢的事,她另有志向。 面对一个已经被工业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地球,她想从自己的角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良好的教育和多年看世界的经历,让满华有非凡的眼界。她的每一个设计都蕴藏深意,有着与众不同对世界的反思。在人人“断舍离”的今天,满华觉得, 设计师的责任,应该从源头上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减少浪费,让人类生活可持续。

所以,满华选择用简约的设计语言去表达,用精良的品质和令人惊喜的设计去打动消费者,从而延长一个产品的使用寿命。

简约意味着高效,使用纯天然的材料作为素材去设计,无疑是其中效率最高、节能环保的方式。因为原材料来自天然,保证了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循环过程,都是对人体和大自然无害的。

对于满华来说, 大自然蕴藏着如此多的美好,设计师需要做的,只是发现并找到它们,用最匹配的设计与手艺,将它们的美丽展示出来。

02

远离都市的白领,在乡下做出了第一件作品

独立首饰设计师黄一川的生活转变是从把家搬离喧闹的都市,来到浙江富春江畔开设工作室开始的。这里远离闹市,依山傍水,每天清晨,村民们会带着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在村口开市集。

往村里沿着上山的路步行20多分钟,有一个风景绝佳的水库,还有竹林,沿着水库在竹林中走一走,所有疲惫和冗杂的思绪都会在呼吸间烟消云散。

这是她多年前就已在心里勾画过的理想隐居环境,能让她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心境变得纯粹,非常安静地创作。

北漂时,黄一川做过室内设计、平面设计、艺术商店的管理及媒体推广。这些在旁人眼中值得羡慕的工作,却并没有让她感到成就感。

在她内心,最有成就感的是有一次拿父亲收集的几块老瓷片找师傅做成别致的项链。戴着自己设计的首饰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一个设计者的激动心情。此后每当她戴上这件自己制作的首饰,总会收到很多朋友和艺术家的赞美。

她尝试着找金工师傅按自己的设计稿做成首饰成品,但效果不是很满意。直到参加了专业的首饰工艺课程,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就可以把图纸上的设计变成现实。

就这样,一川从一个单纯的设计师转变成为匠人,但挫折与成就感也从此相伴相生。手作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有丰富的经验,在打磨了成百上千块瓷片后才能自如地控制尺寸,方寸之间每一个弧度、每一条边都必须是流畅的,不能有一点儿急躁和马虎。

但所有瓷片的打磨,她从不假手于人。六七年下来打磨过的瓷片不计其数,她说这是每个设计者和手艺人都会经历的孤独时刻。

创作虽然是孤独的,但当手工技艺能够驾轻就熟时,那些涌动的灵感就纷至沓来。一川在这个远离白领生活的小村落里,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第一件首饰作品:一对中国古瓷片做成的蝴蝶状的耳环。

对大众来说,作为古董而存在的、保存完好的古代瓷器多少有些高不可攀,而碎碎的瓷片却有着千万种进入当代日常生活的可能,深度体现“日用即美”的精神。

一川的同名首饰品牌就是以残缺青花古瓷片为载体,设计成日常可佩戴的艺术饰品。经过几年的慢慢摸索,也逐渐扩展到其他传统的材质和工艺。

她希望把传统艺术、工艺的经典性、本土性和当代的生活趣味相结合,将 历史 的尘垢一点点洗净,再加上现代审美意识与精神,“重新诠释”成为一篇温故知新的故事,给古老以新生。

一川感激生活给了她转变轨道的选择。她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爱好激发出更多志同道合者心中的共鸣。

03

银行高管变身迪奥签约花农

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法国姑娘卡萝莱,20岁时离开故乡到戛纳上大学,大学学的是经济,迫切想要离开农村成为都市上班族的她,毕业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银行工作。

婚后她有了一个女儿。每天看着女儿在拥挤的城市里只能去有限的几个公园里玩耍,她想起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那里有新鲜的空气、广阔的大地、芬芳的花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应该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银行的工作开始让她喘不过气来。直到有一天,她意识到想要的生活不在城市里,她需要回到故乡格拉斯,她的家一直都在那里。

于是她辞去高薪的工作,回到格拉斯(Grasse),接下年迈的祖父母经营的农场,重新学习种植花卉的知识和技巧,成为一位每天在农场上风吹日晒的花农。

从30年代开始,卡萝莱(Carole Biancalana) 一家人,就一直在被称为香水之都的格拉斯地区种植香水花卉。但随着20世纪初合成香精的出现,自然鲜花所萃取的香精需求日益减少,到了2000年初,所有的花卉的总产量不足30吨,可见当时萧条的状况。

回到农场的卡萝莱,就像小时候的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一样,没有机械,没有化肥或杀虫剂,没有任何捷径。一切都靠手工完成。比起在银行工作, 生活并没有更轻松,有时候也会觉得筋疲力尽。但跟大自然相处一整天下来,她感到特别充实,没有都市生活的紧迫和无力感。

然而,所有的花农都面对同样的困境:使用鲜花提炼的香水逐渐被合成香精的香水取代。原本为香水提供原料的花田,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直到卡萝莱遇到了迪奥的首席调香师 François Demachy 。

2006年François Demachy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遇见了卡萝莱,当时的她代表格拉斯出席,介绍了自己的花卉农场,让正在寻找纯正原料的 François Demachy 印象深刻。

J’Adore L’Or,François Demachy用卡萝莱花田里的鲜花所创造出的第一款香水

一年后他们签下了合约,卡萝莱成为迪奥香水的指定花农,根据独家协议,花卉农场生产的所有花都卖给迪奥。这个合作协议至今已有13年之久。

现在,卡萝莱经营着32万平方公尺的花园,其中种植的玫瑰和茉莉,也都成了迪奥香水成分的主要来源。卡萝莱的曾祖母是为别人摘花的女工,祖父有了自己的花田,而卡萝莱则把祖传的事业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庄园。

当有人问她:〝是什么让你辞去高薪的工作,从花农开始创业?〞卡萝莱回答说:〝我的祖父母经常说:要找到生活中的热情,把你的兴趣与爱好,变成你的工作。像我现在,再累都不觉得是在工作,哈哈!〞

/

都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努力地投入生活,

也在生活中学到了太多东西。

当有天我们厌倦了那条人人艳羡的人生之路,

我们是否有勇气去选择另一条路,

去追随自己的内心所向?

以上几位女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也许,就像卡萝莱说的:

跟随你的热情,就永远是对的方向。

彩色的绿茶
背后的微笑
2025-08-15 11:50:01
严卫恩

高级工艺美术师

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市

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中青年大师委员会委员

若拙文化战略合作工艺美术师

【主要经历】

1988年—1992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

1992年—2005年就职于国营龙泉瓷器一厂

2006年创立“拙匠”青瓷艺品厂,“拙工坊”青瓷工作室

2009年,严卫恩工作室的团队成员精心制作的八尊青瓷佛像入千年古塔--华严塔地宫永久保藏

2014年,应文化部委托代表中国出席第四届突尼斯世界陶艺论坛,乐烧陶艺作品《空·色》与龙泉青瓷作品《斗笠盏系列》分别收藏于突尼斯国家陶瓷中心和突尼斯文化部。

他出生在龙泉的一个小山村,祖上几辈都是以制瓷为生的手工艺人,打小就和小伙伴们在烧制青瓷的龙窑背上嬉戏打闹中长大,耳濡目染了陶工艺人们制作瓷器的全部过程。卫恩认为自己体内流淌的是青瓷艺人的血液,注定一生都会从事这个行业。

“青”,自然朴拙之色,生活力之色,优美和谐之色。拢一缕青翠,展一片笑靥,待洗尽铅华,方显生命原色。青瓷之美,在龙泉--把生命投进岁月之炉吸收光和热,终得简约、自然、富有质感的素净之美。

我们或许认为龙泉青瓷釉色比较单一,那是因为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这些釉色太著名了。如果您多去龙泉的老窑址走走,看看遗留下的老瓷片,您会发现它的釉色真的是非常的丰富,除了粉青、梅子青、豆青、天青等釉色外,还有灰青、米灰、米色、米黄、鳝黄、蟹黄等各种釉色。

借青瓷,入物入境,让艺术生活化,也让生活艺术化。这正是严卫恩选择陶瓷作为创作载体的依据。他认为在艺术和生活间,陶瓷是最好的媒介,所以在这方面着力较多,也是基于这一点,期望能用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通过龙泉青瓷这个媒介表达出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

2008年初,卫恩受政府委托为华严塔地宫宝藏创作八尊青瓷造像,2009年9月,这八尊青瓷佛造像雕塑作品被迎请入华严塔地宫永久保存。基于这种机缘,使其对佛教造像艺术和佛教美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后来的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卫恩认为龙泉青瓷就像中国书法,只有线条,甚至是点,但变幻无穷,气象万千。不同功力修养和品学的人写出的书法作品格调是完全不同的。龙泉青瓷亦是如此,除了需要扎实的制瓷技艺外,更需要作者具有教徒似的虔诚,匠人一样的精神,诗人般的情怀方能成就一件好的青瓷器物。

生命,可静想、可远行、可读书、可习艺,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唯独不能傻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