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7亿古瓷片装出天津瓷房子,为什么门票50元会遭游客吐槽

俭朴的美女
感性的戒指
2023-03-31 05:14:50

7亿古瓷片装出天津瓷房子,为什么门票50元会遭游客吐槽?

最佳答案
超级的心情
激情的含羞草
2025-08-15 11:53:05

中国的历史很广阔,而且,因为有几千的文明史,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瑰宝,对于这些古迹,还会进行专门的保护,有一些古迹甚至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这些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中国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之后,文化积攒的也是很多姿多彩,尤其是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唐三彩等这些都属于我们国家的历史瑰宝,除去这些,在天津有一座很个性,同时又有点奇葩的景点,在这座景点,我们看到里面有很多特别有价值的瓷器,但是该座建筑却被人称为“很丑”建筑,它就是天津有名气的瓷房子。

它位于天津市,前身是法式洋楼,后来被一名叫做张连志“收藏家”花了很多钱将这里买下了,并且,他珍藏了许多的瓷器,都用在这座建筑当中了,因此这座房子当中到处贴的都是瓷器,甚至连天花板上都是,看起来给人的感觉,眼花缭乱的。

这些瓷器的价格据说都很昂贵,而且建造这座特殊的瓷房子,主人使用了近4000多件瓷器,其中有400多件玉石雕刻,还有7亿多片的古瓷片,正是因为如此,因为它的建造价格很昂贵,人们将它叫做“古瓷器博物馆。”之后专家甚至还对其进行估值,没想到竟然高达98亿。

原本这些瓷器的制作工具都非常的精美,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被收到这座房子里之后,人们一点也看不出原有的美感,甚至欣赏完之后,会有一种很难受,头晕目眩的感觉,所以不少慕名专程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看到这座瓷器房子,纷纷的表示体验感比较差。

也有的一些游客在参观完这座瓷房子之后,表示,原本瓷器是非常的精美,但是瓷器的精美没有一点表现出来,反而给人一种特别丑陋的感觉,导致很多人都讨厌这座房子。甚至,来这里的游客确实不少,不过真正的来逛这里的却是不多。而且逛完之后,大家对于花费了50元的门票钱,表示很不划算。

对此许多游客对于该房子都是表示有怨言的,甚至不少都吐槽过,这些瓷器原本都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经过这么一装点,对于该瓷房子,很多人表示简直是浪费了这些瓷器。尤其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看到这些瓷房子,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会在这座建筑屋里觉得空气都不新鲜了,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呢?会来看这座瓷房子吗?欢迎大家发表留言自己对瓷房子的看法。

旅游地点: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

最新回答
标致的水蜜桃
无语的御姐
2025-08-15 11:53:05

1

天津文物界有一位叫郝笛的少年,被称为文物收藏奇才。他5岁开始着迷于古币收藏,已经走过了30多个城镇,搜集了20余万枚古币,价值100多万元。半年前,他开始筹备写《中国古币大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写完;撰写过《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若干论文;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这位自称是中国研究古代盔甲第一人的少年,是中国文博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应邀参加过大型考古挖掘工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年郝笛是怎样一个人?

七八岁就被预言不寻常

记者见到郝笛时,他刚从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回到天津。几乎每个寒暑假,他都要到各地的文物市场或集散地去考察和“淘金”。

郝笛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去北京故宫旅游。看着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平时沉默寡言的郝笛指着展品竟滔滔不绝地对父亲讲:这个把朝代写错了,那个把工艺写错了。

忽然郝笛的父亲发现一个老人一直跟在他们后面,他想拉郝笛离开。老人却走过来了:“这是您的孩子吗?我跟他聊会儿,行吗?”父亲勉强答应了。老人和郝笛聊得特别投入。老人对父亲说:“你可要好好培养孩子啊!这孩子可不一般。他刚才说得都对。”

一小时折服文博专家

最近,天津一家报纸刊载了一条消息,天后宫出土了一些清乾隆年间的瓷器碎片。有人便招呼郝笛来鉴定。郝笛很快将瓷器碎片分成3堆说:“昨天的报纸登错了!这堆是康熙年间的、这堆是雍正年间的、这堆才是乾隆年间的……”

郝笛看到旁边还有个石碑,他反复查看石碑上难以辨认的文字说:“这里有明代的房基,说明明代建过关帝殿,石碑是奠基石。有乾隆年间的瓷器,说明乾隆年间重修过。乾隆时的文字禁忌很严重,而石碑上的右上角肯定有‘大明年间’的字样,‘明’是清朝最忌讳的字,凡带‘明’字的都要毁掉,当时民工们翻修时发现了石碑,就把‘明’字凿掉,这可以从石碑右上角的那些撞击点看出来。石碑有许多摩擦的痕迹,而且还有风化的痕迹,肯定在露天摆放过。三件瓷器分别是碗、酒杯和香碗(上香的),而且不是官窑的,都是民间比较高档的。民工肯定迷信,发现毁了关帝的东西,认为得罪了神灵。于是回家精心找了几样瓷器,简单地设了临时祭坛祭祀后,便草草地掩埋了……”

也有人对郝笛提出质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这么神?山东省文博协会的有关专家特地找到郝笛要和他聊一聊,一小时后就表示自己甘拜下风。

抢先一步考证出“白金三品”

平常电视播出一些考古发现的实况转播时,沉默的郝笛总是给父母当义务讲解员。

“白金三品”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20世纪90年代初就出土了。郝笛早在几年前看了出土文物的图片就说:终于找到“白金三品”了。而当时人们还围绕它到底是何物反复考证。郝笛说,这是专一研究的失误,研究“白金三品”的人都是研究古钱币的,他们不认为龙的形状是那样的。直到2001年,专家们才破译出它就是几代人找了几百年的“白金三品”。被证实是“白金三品”后,原来只要一二百元的钱币暴涨到1500多元了。

不玩玩具玩着古币长大

父亲发现郝笛的奇怪爱好是在郝笛5岁的时候。父亲带着郝笛一起去买菜。郝笛在一个小摊前,蹲在那里盯着摊上的几枚古币不走。摊贩顺手拿了几个破钱给了郝笛:拿去玩吧!不要钱。郝笛接过古币高兴地跟父亲走了。

郝笛一岁多认字600多个,大多是繁体字,那是爷爷的功劳。爷爷经常讲历史故事给郝笛听,《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是一些小说。但郝笛的学习成绩一般,甚至包括历史在内。

老师以为他不是父母亲生

父母对郝笛爱好的认可,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读小学时,郝笛经常向家里要钱:我要买文具。父亲每次都很痛快地给他。然而,父亲后来翻看郝笛的书包,吃惊地发现,书包下面一层铅笔头。郝笛向父亲坦白从未买过文具。购买文具的钱都成了他购买文物的支出了。

一家人吃晚饭,郝笛的饭量一直很大,几乎是狼吞虎咽。但在上小学的时候,却因为营养不良在课堂上晕倒了3次。老师请来家长,竟问:郝笛是你亲生儿子吗?家里再困难,也得让孩子吃饱饭啊!父亲愣住了。他问郝笛到底是怎么回事?赫笛战战兢兢地说,这几年,几乎没吃过早点和午餐。把父亲给的饭钱都存着买了文物。父亲的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我真是粗心,没发现郝笛每天晚上的暴饮暴食不正常啊!

父亲担心他无法与人沟通

郝笛家里的书很少。他的考古知识都来自图书馆和书摊。他几乎看遍了所有书摊上能找到的专业书。

他的实践就是到处淘文物。郝笛八岁那年过春节,得了700元压岁钱。父亲让他把这笔钱交给家长保管,但郝笛拿不出来。父亲一气之下把他狠狠打了一顿,郝笛就从他的床下拖出一个鼓鼓的书兜,里面都是他淘来的碎瓷片、瓦片和一些古钱。

对自己的爱好,郝笛有时也担心:我走的是没有人走过的路,一点儿参照没有,有时有茫然的感觉。

“很多老前辈主张我专一项。一辈子专一项,才能出成果。我认为研究越是专一项越是容易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很难触类旁通。收藏界和文物界都有这种情况。我七八岁研究古钱币的时候,就有老前辈告诫我研究古钱币就不要研究别的,后来我研究瓷器,研究甲骨文时也是这样。总之,他们反对我那样多方面的研究。”

2

郝笛在天津某工地查看刚挖出来的“铁疙瘩”。

“这是清朝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生产的铁钱,因为生产粗糙没有流通使用,就运到天津当炮砂用。”

在场的考古专家不屑一顾:“那时都是铜钱,哪里来的铁钱,幼稚。”郝笛说,应该还会有炮弹。专家更是沉默不语,小孩子嘴上无毛,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料,10分钟之后,居然真的挖出一个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20岁的郝笛已经是全球很多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教授。

记者跑去采访,郝笛说,我不认识你。记者说,聊过就认识了。郝笛回答,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要浪费时间了,我就是我,如此而已。

郝笛说,研究者要放下功利,一手拿着功,一手拿着利,什么也干不出来。

郝笛的家在天津和平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内。走进他家门,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地上一堆堆古钱币、古董,从门厅一直蜿蜒到郝笛的卧室兼书房。据说这里仅仅是他十几年来收藏的众多古董的一部分,然而这里的古币就超过20万枚。奇怪的是这个家,除了那些惹眼的古董,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当。

沉默寡言只喜欢古董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父亲长年在外经商,母亲则是天津一家医院的医生。

童年的郝笛不喜欢说话,但智商奇高。父亲需要用计算机计算的多位数加减法,郝笛居然随口就能说出答案,而且一点不差。惊喜的父亲当时就给他计划好了将来,去北京,读清华读北大。可惜,梦想永远只是梦想。郝笛除了不爱说话,不喜欢跟小朋友玩耍,他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带他去游乐场、去公园,甚至带到小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柜台,他还是无动于衷。

5岁的一天,父亲带郝笛一起去菜场买菜,路过一个文物摊。郝笛居然一下子跑过去,摆弄起人家的古钱币。父亲吓唬他:“别弄别弄,弄坏了,小心把你赔给人家。”可是郝笛却好像没有听见,一点也不搭理父亲,没办法父亲只好将他暂时托付给摆摊人。结果本来就没有带过几天郝笛的父亲居然在买完菜回家的时候忘了这回事,等菜做得七七八八,爷爷开始找郝笛的时候,父亲才惊出一身冷汗,孩子丢了。带着一丝侥幸,父亲找到那个文物摊,郝笛居然还趴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几个古钱币,摊主说,他已经一动不动快四个小时了,从来没有看到如此有耐性的小孩。

或许就是从那天起,郝笛开始接触文物,他常常一个人溜到离家不远的文物市场,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父母有时候找,溺爱孙子的爷爷就到处找理由给孙子开脱。多年之后父亲偶然遇见文物市场最受人尊敬的一个老者,老者恨恨地对父亲说,你不是一个好父亲,你知不知道,我抱你儿子的次数远远多于你。这时候,父亲才知道当初孩子常常失踪是做什么去了。文物市场的柜台特别高,5岁的孩子根本看不到,老人便帮郝笛准备了一个高凳,每次来的时候郝笛都爬到那个凳子上,在柜台边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但郝笛常常被人东赶西赶,试想有谁喜欢只看不买的客人呢,更何况那时候的郝笛都不到6岁,谁相信这么大的孩子会收藏文物呢?

然而事情恰恰出乎意料,就是这孩子后来几乎成了这文物市场最频繁的买家,其实5岁的时候,郝笛已经开始收集古钱币了,7岁时,他就花了7000块买了一把青铜剑。

忍饥挨饿3年没吃早午饭

几年以前,郝笛的父亲以为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当时我越来越不能理解郝笛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读书心不在焉,从来不看书,成绩中下。愤怒的时候,我甚至都把他的书包扔出了家门。”

直到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郝笛在体育课上晕倒了,“孩子的体质太差需要补充营养。”父亲很奇怪,每天晚上郝笛都会像小饿狼一样吃得很多呀,而且郝笛的母亲是医生,家里一直是注意营养搭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才知道郝笛在学校不吃早饭和午饭已经很久了,怪不得每天晚上回家就跟饿死鬼一样地吃,原来他吃一顿要抵三顿呀。

晚上

父亲叫来郝笛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段日子早饭和午饭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郝笛这才从自己的床底下拿出一小包东西,里面全是文物的碎片和大大小小的古钱币。郝笛告诉父亲为了买这些东西,自己已经3年没有吃早饭和午饭了,有时候饿了就去拣同学吃剩下的馒头啃两口。父亲很吃惊,紧盯着儿子有点憔悴的面容,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坚持3年只吃一顿饭,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呀?这时候,他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天晚上,父亲告诉郝笛要买东西缺钱只管开口,家里给钱。

郝笛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古董在一起,只要一回家,他肯定首先去看看自己的宝贝古董。晚上他最喜欢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跟自己心爱的古董对话,有时候甚至直到凌晨。

一次,父母出去办事很晚回来,开门后发现家里漆黑一片,只有郝笛的房间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警觉父亲的没开灯就直接冲进郝笛的房间,四处都是黑糊糊的,只有房子中间有一点像“鬼火”一样微微跳动的蓝光!郝笛呢,郝笛在哪里?父亲心里一急,脚下一滑,差点踩到一个东西。“爸爸,我在这里呢。”原来郝笛坐在地上,正头也不回地注视着那点“鬼火”。这时,母亲也进来了,刚要开灯就被郝笛制止了。父母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紧张地蹲下身子和郝笛一起观察那“鬼火”。离近了,才发现,原来地上放着一个只有大拇指那么大,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小油灯。

原来郝笛正在感受五百年前,穷人家点油灯的生活,并且他父母回来之前,他已经计算过了,这个小油灯如果装满可以烧1个小时。“很神奇吧,原来以前的油灯还可以用来计时。”

英雄出少年:中国考古第一大家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打电话过来请教,一口一个郝老师。“他们常常找我,有时候有什么不能鉴定了就会找我,很方便,从各个角度拍了照电邮给我就可以了。”郝笛的父亲的透露,郝笛现在是全球很多博物院最资深和权威的外援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老师,“在这一行,大家都知道郝笛,你只要拿出东西被郝笛鉴定过的证据,它就有人会上门来收,很多文物收藏鉴定界的同行都说,郝笛是目前中国考古第一大家。”

在沈阳道文物市场,郝笛曾花了5元钱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下了太平天国“洪武通宝”,直径15厘米,铁质,是太平天国时期用来赏赐朝臣的,价值4万元,目前在全国是孤品。

曾经有人不相信,找了一袋子古钱币,让郝笛挑出其中的假币。结果不到5分钟,郝笛就把钱币分了好几堆。他告诉对方,这堆是假的,剩下的几堆,我已经按照年代分好了。对方觉得很不可思仪,更不信服。于是花了好长时间,拿着放大镜对着古书一个一个地验,结果跟郝笛说的一模一样。他惊奇极了,连夜向郝笛讨教。郝笛告诉他:“其实很简单,真的古钱币有活的气息和神韵,而假的东西是死的。就像围棋里的黑白子一样,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

一对夫妻辗转找到郝笛。他们有一包祖上留下的传家宝,因为下岗了,没钱供孩子读大学想变卖。东西已经请很多人看过了,最贵的说值5万,最便宜的出价5千,他们听别人说郝笛是“神眼”,估的价最准,因此想请郝笛看一眼,给个确定的价格。父亲看了看东西,看了看衣衫褴褛的两夫妻,跟郝笛商量,要不我们用10万买下来算了。郝笛没有回答,他仔细端详了一会,缓缓地低下头地将东西分成三堆。他指着单独的一件跟那对夫妻说:“这件古董现在价值35万,如果你们愿意等一等,价格应该还能上去。其他的两堆不值钱一些,不过每堆都价值5万。”一番话吓得这对夫妻目瞪口呆,郝笛给他们分别留了3个不同人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只要找这3个人,他们是分别收藏这3种不同的古董的,价格吗,告诉他们我鉴定过了,应该能给你们一个很合理的价格。送走夫妻,父亲问:“刚才怎么不先买下来,出个10万,他们肯定很满意了,一转手可就是几十万的利润呀?”郝笛的回答,让父亲很欣慰,“这种钱,我永远也不会挣。”

生活越简单越好

郝笛家里没有床。

困了,他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偷偷问郝笛的父亲怎么不买个床,“这孩子,自从我们搬走了,就一直睡沙发,不喜欢换新的东西,他觉得浪费。”

从上学到毕业,郝笛经常向家里要钱买文具,父亲每次都很痛快地给他,然而每次翻他书包的时候,都会发现只有铅笔头。父亲知道他又把买文具的钱省下去买文物了,只好自己买了一大把铅笔给他准备着。

多年以来,郝笛一直坚持,生活越简单越好,只有生活简单了才能省出更多的钱和精力,做复杂的考古工作。父亲曾经问过他,简单的标准是什么?

郝笛回答:“就算把我放到森林里,什么也没有,我也能生活。”

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西红柿真便宜,结果郝笛爱上了西红柿汤。吃了几年,才发现原来他并不爱吃。那一日,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洋白菜真便宜。晚上问郝笛最喜欢吃什么,居然是洋白菜。这时,父母才发现原来郝笛是什么便宜就吃什么。

前几年,父亲发现郝笛的鞋子破了,脚趾都露了出来,就给他20块钱让他去买双鞋。依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了解,20块的鞋对郝笛来说已经是很奢侈了,这么多年,他都不愿意买新衣服,穿来穿去都是读书时的校服。

没一会,郝笛回来了,真买了“两只”旅游鞋,还穿在脚上。但是怎么看过去,怎么不对劲,大小不一样,式样也不一样。原来,郝笛一出门就看到一个小贩在对面的街边堆了一堆鞋吆喝,发现新大陆的郝笛问小贩什么样的最便宜,小贩翻了半天,找出两只,告诉他,给3块吧,郝笛回答就2块钱了。“这么便宜还还价,算了,卖给你。”最后真的只收了2块钱。

左脚44码,右脚43码,这鞋一穿又是几年,而且还是郝笛唯一一双拿得出手的、非正式场合不穿的鞋子。

想起句老话,性痴者志凝,用它来形容郝笛真的是太贴切不过了。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随意拿起身边一小青铜片,郝笛说,那个大概价值5万,瞄了一眼,盒子里大概十多片,那就是说这一堆小青铜片就价值几十万,很多行内的人说他现在身价过亿。 (2005年12月下半月版《知音女孩》 文/一点新)

风中的小刺猬
呆萌的豌豆
2025-08-15 11:53:05
都是真的,瓷房子价值五亿

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现为天津市商业中心),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法式建筑。瓷房子分上下5层,作为主楼,其身后有一栋4层的条形楼房,两边还各有一座200多平米的耳房,总计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瓷房子所处地段原来叫做督军街,是一些将军和督军们所住的地方,像大将军张学良、段祺瑞等都在此处设有住所。据考证瓷房子原来的主人是一位中央财政大臣,解放后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开始在此办公,后工商局迁新址,因年久失修此处闲置很长时间。

2002年9月,经有关方面介绍,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裁张连志先生花巨资将其购置下来。由于此建筑年限过长,很多地方都已腐朽和塌陷。为了能够保护且在利用此楼,张连志开始实施大规模动工,除外部结构外,内部掏空、加固;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把平顶改为尖顶;两边原来普通的红砖耳房改为透明的玻璃房。此后开始进行贴古瓷片的工作。工程刚开始时,很是费了一些功夫。因为这是一项没有图纸的工程,设计者粤唯鲜文化产业集团的总裁张连志先生,更是没学过设计,又没学过建筑,完全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开始慢慢摸索着前进。先前,瓷片总是贴了拆,拆了又再贴,后来随着张先生梦想的成熟,工程进度越来越快,且越来越壮观。

到目前为止,瓷房子已历时五年,工程还在进行当中。粗略统计,瓷房子已用掉了4亿多片古瓷片(宋元钧瓷为主,少量汝窑瓷、定窑瓷、龙泉窑瓷等,官窑、民窑所有门类均有),5000多个古瓷瓶(唐三彩、元青花、明青花、明五彩、清青花、清粉彩、清珐琅彩、清五彩等),4000多个古瓷盘和碗(宋、元、明、清各个时期),500多个瓷猫(明清时期磁州窑瓷为主),瓷鸟(明三彩),300多尊石狮子(唐、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汉白玉狮子,且多为官器,造型各异,堪于卢沟桥的石狮子相比),一尊清代的琉璃狮子(此狮子为母狮子,高近两米,形象逼真、体态匀称,且完好无损,堪称孤品);300多尊佛造像(多为汉白玉造质,北魏、北齐、东魏、唐代、宋代为主);小瓷人(辽代三彩);石象(明代)、石刻“武庙”(明代);200多幅古代、近代和国外名人的书画(国内如唐代张萱、周昉、宋代梁楷、苏轼、赵佶等、元代陈林、钱选登、明代陈洪绶等、清代朱耷、马元驭灯、现代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国外如达芬奇、毕加索、梵高、达利等),几百件明清时代的家具(明代带矿物色的门楼、明大披麻灰的大门、椅子、桌子、黄花梨的条案、椅子、红木的家具等);石雕(明代汉白玉石棺,宋代汉白玉石造像等);20多吨天然水晶石(紫水晶、黄水晶、粉水晶、白水晶),投入资金20多亿。

瓷房子所用瓷器年代从汉代一直跨越到清代,窑址除五大名窑外还有龙泉窑、耀洲窑等,中国所有官窑、民窑瓷器种类到可以在这里看到,只是有些瓷器有残缺或打过矩子,尤如“东方的维纳斯”。

娇气的香氛
含糊的心情
2025-08-15 11:53:05

瓷片收藏可以让人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收藏瓷片。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瓷片的收藏价值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瓷片收藏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在国内如火如荼,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像个“大工地”。如此的“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打桩筑基,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诸多不同年代堆积的文化层,因“掘地三尺”而见天日。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基建带来的“抢救性发掘”。而一块工地,只要历史上该处有人“安居乐业”过,古瓷片被挖掘出的例子便不胜枚举,繁复缤纷。以往,也许偶然有爱好者来到工地寻寻觅觅,图省事的只需花包香烟钱,请推土机师傅手下留情,就能在推土掩埋之前,拾捡起一些有年代、著名窑口、图案完整而稀有的古瓷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古瓷片在施工者的“视而不见”中被掩埋。甚至,为了土地不含“杂质”,有些工程处还专门请人来拾捡这些“麻烦”,然后集中敲得更碎,倾倒河沟或掘坑深埋。无数古瓷片也许失去了再“见天日”的机会。

伴随着国内历史上的第4次收藏热潮掀起,在媒体的宣传鼓噪、周边收藏人士增多的影响带动、以及完整古瓷器传世少、价格越来越昂贵使一些初学者却步的情况下,拾捡无赝品、几乎“零成本”的古瓷片之风在这两年内陡然兴盛。以至于一旦一个新工地开工,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淘宝者”前来搜索推土机师傅也“嗅觉灵敏”,附带主动“帮助”施工单位捡起混于土中的古瓷片然后“待价而沽”。古玩地摊、网上平台上,古瓷片的交易也开始“火”起来。

长期被藏主忽视、“不待见”的古瓷片,如今境遇稍稍改变,其价值到底何在?

首先,中国是瓷之国,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窑口陆续遍布大江南北,官窑、民窑、外销瓷,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瓷器的生产总量数以亿计。瓷器的特点是易碎,但神奇之处在于,碎了之后被掷弃到任何地方,无论是丢进河里,还是为泥土逐渐掩埋,这些瓷器依然千年不腐烂、消解,青瓷的花纹、图案及至釉下的“青花”均永不凋谢。山水、庭院,人物,花鸟,走兽……曾经的碎片待到重见天日之时,只需擦去泥土、积垢,水中一洗,即清亮如新。时代的特征、文明烙印一目了然。中国幅员辽阔,瓷器生产虽历时漫长,但除了宫廷、达官贵人之收藏,民间保存的古瓷完整器总体数量还不是很多,而古瓷片浩繁如海,灿然若星,真正存留完整图案者,也不是太多。加上许多古瓷片虽埋在大地中却不知具体在何处,有机缘在当下这个时代见天日且图案纹饰完整、稀缺者,总体而言,更是数量有限。

古瓷片的优点在于,它们“出土”后几乎没赝品,除非这瓷片所属的瓷器当初是仿品,但碎骨后到今天,因时间久远也成了文物。

瓷片收藏前景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懦弱的指甲油
孝顺的乌龟
2025-08-15 11:53:05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旅游业的拓展和开发,越来越多奇特的景点展现在了大众眼前。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景点,它虽说是人工建造但却价值连城,而且满地都是零钱纸币,甚至多到让工作人员都发愁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吧。

这个价值连城的景点叫做“瓷房子”,坐落在天津和平区。为什么起名叫做瓷房子呢?原来这栋精致的小房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每一个瓷片、每一个瓦砾,所有的建造材料和摆设都是古董文物,据说它用到的瓷器就超过四千余件,各种古瓷片贴砖更是数亿不止,里里外外的古董、玉器、石雕等物品更是成百上千,可谓是用古董“堆砌”起来的房子,这样的房子自然价值连城,据相关专家拍卖和估价,它居然可以达到98亿元的价值,真可谓是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经典之筑。

可是为什么说它遍地都是零钱呢?原来因为这栋瓷房子是用古董“堆砌”而成,老百姓也将它视为古物,甚至觉得它有着日月之精华和灵气,所以都前来参拜和许愿,久而久之这个瓷房子就从普通的景点演变成了许愿祈福的地方,所以大众也就将此比作了“许愿池”一般,许愿祈福之余都会留下钱币以作虔诚和“供养”。

但是这瓷房子毕竟不是许愿场所,而如今这里俨然变成了许愿之地,满地的零钱属实让工作人员无处下手,每天也是来不及捡拾,所以这种情况真是让工作人员啼笑皆非属实无奈。

这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价值98亿元的瓷房子,先不说这满地的零钱,就是它上下里外的每一处皆是古董文物瓷器玉石,就冲这一点小编都觉得是旷世之举,如果有机会小编真想去大开眼界,至于这满地的零钱,小编到不会效仿,不知道小伙伴们如果去此地会不会也扔零钱呢?欢迎给小编留言一起讨论。

默默的人生
苹果小蚂蚁
2025-08-15 11:53:05
古瓷是历史珍品,不可再造。由于年代久远,保留到今天的名窑、名品瓷器少而又少。市场上很难收集到完整而又品相好的古瓷名品。因此,一些收藏者往往收藏历史上的名窑瓷片,以慰嗜爱之心。如宋汝窑、钧窑、官窑、哥窑的瓷片,自宋代起就一直是收藏家寻觅的对象,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讲的就是珍稀瓷片的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收藏和喜欢古瓷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加,这就使古瓷片价格“水涨船高”。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另外,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其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张连志这个“银行”里面的都是年代久远的货真价实的古瓷片,光贴瓷房子的墙壁就用了7亿片,瓷房子博物馆刚刚被美国媒体评为世界十五大设计独特的博物馆之一,与法国卢浮宫齐名,真是中国的骄傲。近几年古瓷片收藏太热,关注瓷房子程度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天津的文化地标是我们的骄傲,又怎么会去破坏他呢?它是天津的“万国城市博物馆”,全是天津人自己的创造。如今,张连志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瓷房子,不是我们信手拈来人民币的银行!

此“银行”非彼银行,在张连志的“银行”里,我们不要做拿来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