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在瓷器中流釉是什么

冷酷的月亮
可爱的含羞草
2023-03-31 04:58:20

在瓷器中流釉是什么

最佳答案
傻傻的水池
羞涩的月光
2025-08-15 14:00:19

带釉的陶瓷产品一般是经过两次烧制完成的,第一次烧制的时候是烧的毛胚碗,而后浇上不同的溶液烧制之后形成不同色彩的彩釉,流釉是因为“釉”在烧制之前是含有金属元素的液体化合物,而不是固体,所以再烧纸过程中肯定会流,不那么稳固。

最新回答
安静的发箍
傲娇的金鱼
2025-08-15 14:00:19

兄弟,你好。我在景德镇读七年陶瓷专业了,算不上高手,不过这几种釉俺都烧过,就谈谈自身的体会。。

首先,郎红釉——红色偏暗,有流动效果,俗称拉丝,所以瓷器从上到下的红是由浅入深的。景德镇有句俗话形容:脱口垂足郎不流。比较难烧。

其次,祭红釉——景德镇叫霁红,可以烧成鲜红色和宝石红两种,红的鲜艳但是很沉稳。含铅,含金的高温釉。价格高,而且很难烧。

最后,中国红——这个就不用解释了,雀巢咖啡的杯子就是中国红地低温釉,高温的中国红在光泽度上要低一点点,不过外行一般看不出。目前烧制的很成熟了。

青釉和纯黑都可以搭配陶艺的说,哪个更好主要取决于你的陶艺作品追求的艺术效果。

例如,青釉的陶艺淡雅,且耐看。它的积釉效果,似玉似冰。黑釉的陶艺深沉、大气。它的品种很多、效果也很丰富。

在不同的作品上,通过不同的陶艺技法,同样的釉会演绎出不同的艺术感。

建议烧之前先做个小试片,看看效果再对陶艺作品施釉。

哈哈,终于打完了。。。祝你成功啊!

还单身的中心
纯真的过客
2025-08-15 14:00:19
给陶瓷上色选用珊瑚红是最好看的。烧出来陶瓷的颜色非常的鲜艳,比胭脂红和郎红都要好看一些。

郎红

明代后期红釉瓷器烧制技术基本失传,康熙早期还不能烧制好红釉瓷器。郎廷极在康熙四十四年到康熙五十一年任景德镇督陶官,在任督陶官其间,康熙皇帝下旨命御窑厂按永宣红釉器烧制本朝红釉瓷器,郎廷极和景德镇工匠经过大量的实验,终于烧制成功了红釉瓷器。

朗红釉属高温铜红釉,特点是仿宣德宝石红釉,透明的红釉上里外开片,并有放射状细丝满布其间,俗称牛毛纹。釉面光亮呈玻璃质,釉色如初凝之牛血,非常的鲜红,在高温烧制时釉有垂流现象,但不及底,非常的规整。在官窑瓷器中也属于名贵品种,康熙皇帝非常喜爱。珊 瑚 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盛于雍、乾两朝。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雍正时釉色闪黄,乾隆时则颜色深而釉层厚。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故宫博物馆藏,胭脂红

胭脂红釉被誉为瓷器中的美女。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 它是受西洋珐琅工艺传入的一种釉,以金作为着色剂,在炉内经过800°左右的低温烧烤而成的低温红釉。

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

犹豫的宝贝
怕黑的向日葵
2025-08-15 14:00:19
各有特色,看个人喜爱。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一般以长石、石英、黏土等为原料。釉的化学组成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经温式球磨调成油浆,用浸、喷、浇等方法施于坯体表面焙烧而成。由于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的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白釉其实是无色透明釉)。瓷器上釉不仅可使自身表面光洁,防止对液体、气体的吸收,提高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而且还使瓷器更具观赏性,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国瓷器生产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由于装烧和施釉工艺的差异,各具自己的时代和地域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釉彩上便形成许多釉彩品种,如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等等。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釉彩品种。

瓷器釉彩的主要种类:

釉上彩,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釉,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白釉,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红釉,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宝石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黄釉,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低温釉,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结晶釉,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奋斗的路灯
光亮的白羊
2025-08-15 14:00:19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没便宜”但是对于装修来说,如果抱有挑贵的就一定质量好的心态,就如同建材市场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因为瓷砖种类、图案和尺寸繁多,所以,很多人做装修时,一大半时间都是花在挑选瓷砖上。

瓷砖类型

瓷砖大致分为抛光砖、仿古砖、瓷片、抛釉砖、通体砖、微晶石等几种类型(看图)

对市面上的瓷砖做大致了解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挑选瓷砖了。

客厅瓷砖

对于实用派而言,耐脏耐磨应该是瓷砖的首选基本性能,多数居室空间,尤其是在招呼客人、多人出入的客厅,都需要够坚硬、耐磨损的瓷砖。也是大多数人选择抛光砖做为客厅瓷砖的原因。

客厅背景墙

微晶石是近年来流行的高端瓷砖材质,纹理精美、色泽亮丽,很多业主都会选择用微晶石瓷砖来装饰电视背景墙,奢华又大气,能瞬间提升客厅的品味。

厨房墙面瓷砖选购

厨房墙面应选耐擦洗瓷砖厨房墙壁应选购方便清洁、不易沾油污的墙材,还要耐火、抗热变形等瓷砖。虽然市场有防火板、玻璃、涂料等可替代产品,但是瓷砖还是占据主流市场。

选用釉面砖作为厨房墙面,釉面通透耐酸碱,对油污有着完全的隔绝作用,使细菌、臭味、结垢、黏液无法滋生。釉面砖表面分亮光和哑光两种,亮光更加易于打理。

配套瓷片、花片、腰线整体搭配更加通透温馨

厨房地面瓷砖选购

选择通体砖,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具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一般人们称为“防滑砖”,大堂、过道以及室外走道当中。

卫生间瓷砖

卫生间常用的墙地面的装饰材料有釉面砖、玻化砖、马赛克。卫生间墙面砖须用防水性强、又具有抗腐蚀与抗霉变的瓷砖贴满,地砖建议选择有一定摩擦力但纹理较浅的瓷砖,防滑且避免藏污,打扫起来也没那么费劲。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俊秀的黑米
忐忑的橘子
2025-08-15 14:00:19
釉的本质及成分 \x0d\x0a\x0d\x0a当我们看到一件陶瓷器的时候,首先引起注意的与其说是它的造型、式样或坯体,毋宁说是罩在陶瓷表面上的釉。假如瓷器上没有挂釉的话,恐怕无论它的造型如何美、式样如何新,也会失掉这件瓷器的魅力。固然我们夸说陶瓷是一种火的艺术,靠火的作用产生了各种变化,但主要还是釉在火中起了变化。 \x0d\x0a\x0d\x0a釉与坯同样是由岩石或土产生的,它与坯的不同点,只是比较容易在火中熔融而已。当窑内烈火的威力使坯达到半熔时,必须使釉的原料完全熔融成液体状态。冷却后这种液体凝固而成一种玻璃,这便是釉。 \x0d\x0a\x0d\x0a但是,釉一旦被涂到陶瓷坯体表面,就和玻璃大不相同了。因为当釉熔融时,它就同制品的坯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间层,这一中间层使得从烧结的坯体以迄于釉的玻璃状的外表部分逐渐发生转变。釉层的厚度虽然通常总共只有坯体厚度的1~3%,可是它会强烈地改变制品的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其他的许多性质。 \x0d\x0a\x0d\x0a制釉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土或岩石原样不动地调合来用。另一个方法是将土或岩石混合用火使之熔融,然后骤然冷却作成玻璃,名之为“熔块”。这样作成的釉要碎为细粉混入水中,使之成为有粘性的汁液用来挂坯。如果这种浆粘力不足而不易附着在坯上时,可以在浆内混入糊精、甘油或其他有粘性的有机物质,例如海带的浆糊等。有的坯体露天干燥后立即挂釉,但也有预先在800~900℃低温下煅烧,即所谓素烧后才挂釉的。 \x0d\x0a\x0d\x0a前一个方法叫作“生坯挂釉”,在我国多有使用。而国外瓷器则一般是用后面所谓“素烧”方法。因此,对一件瓷器的鉴别,首先看它是生挂还是素烧,便可大略知道是中国所制或国外所制。不过这也只能作为一种较为便利的线索,当然为一般精通陶瓷的人们所熟知。有些日本仿制的我国古瓷,故意作成使人一看便认为是生挂的样子,如果只靠这一点便作决定,往往是很容易上当的。 \x0d\x0a\x0d\x0a挂釉时,若是素烧坯,普通多是很快地把它放入调好的釉汁中立刻就提出来,这样釉便吸着在坯的表面,和用刷或笔涂的一样匀平。若是茶碗一类,就要夹着碗足很快地放进釉中,急忙上下两三次,叫作“浸釉法”。若是庞然大物,可以用杓子一类东西盛釉从周围溜挂,一般叫“浇釉法”或“溜釉法”。 \x0d\x0a\x0d\x0a生坯挂釉时,若是里外一次挂釉,很容易使坯体破坏,所以要在里面注釉并加以转动,待干燥后外面再行浸挂或溜挂。也有用刷和笔来涂挂的,这种方法多用于色釉,例如明朝初期的青花器足内往往出现刷纹,可以看出是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此外,虽还有“喷挂”的方法,但是主要用于极大或极薄的器物上。例如所谓“脱胎器”似乎能够透视的薄瓷器,就是除去使用这种方法以外别无其他挂釉法的。这种方法是:先在里面喷上釉,干燥后将外面的坯体削薄,然后再喷釉在外面。如宋代有名的郊坛窑的作品,就是坯薄釉厚,甚至釉的厚度竟有坯的一至三倍左右。若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碎片,显而易见是挂釉两层至三层的,所以说这类瓷器大约使的就是喷挂法。再如康熙时代的桃花红便与郎窑红不同,根据当时住在景德镇有名的旦特克尔氏信中所载,也是用“喷釉法”作成的。 \x0d\x0a\x0d\x0a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x0d\x0a\x0d\x0a凡是挂釉的陶瓷坯体入窑煅烧时,坯与窑中所含的水分和其他挥发物需要散失而开始收缩,同时坯体受热又产生热膨胀。当到在一定温度时,坯体内一部分成分开始熔化生成液体填补坯体内的孔隙而再度收缩。而釉也产生热膨胀与收缩。当釉的收缩比坯的收缩大时,釉上便生出裂痕,当釉的收缩比坯小时,容易产生“脱釉”。有些挥发物在温度较高时才开始挥发,为了防止釉熔化以后还有气体外逸,产生气泡,所以在釉开始溶化以前烧窑的温度不要急速提高,要慢慢地煅烧,以待气体出尽,这样在气体出尽以后再升温,直到釉完全溶化。假如此时升温过急,就容易产生坯泡或釉泡。 \x0d\x0a\x0d\x0a要选配一种能和制品坯体很符合的釉,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苏联E.N。奥尔洛夫(Op Ob)院士曾经指出,选配釉的主要困难如下: \x0d\x0a\x0d\x0a(1)釉的易熔性造成了它的流动并被坯体所吸收(假如坯体在釉熔融中仍具有大的气孔率时)。就是这种作用,使得烧成要在远超过釉的熔融度下进行。 \x0d\x0a\x0d\x0a(2)假使所选的釉是难熔的,那么它就不会形成带有光泽的平滑的表面,而是被小的突起和凹陷所覆盖,使得釉色黯然无光。如果烧成温度低于要求时,虽是正确配成的釉也得到与此同样的结果; \x0d\x0a\x0d\x0a(3)若是釉具有比坯体大得多的膨胀系数,那么当冷却时,它压缩得比坯体更猛,结果就出现巨大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会导致在釉层上形成龟裂(如为薄胎制品时),或甚至使坯体破坏; \x0d\x0a\x0d\x0a(4)如果釉的膨胀系统比坯体小得多,将会发生相反的现象,即当冷却时,釉比胚体收缩得较慢而发生剥离现象。因此,当选配釉时,必须力图使釉和坯体的膨胀系数尽可能地相符合,而釉的熔融温度则必须与坯体的烧成温度相适应。 \x0d\x0a\x0d\x0a假使我们把雪与砂糖混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弄得如何细,砂糖仍是砂糖,雪仍是雪,两者有着显然的分别。可是如果加热使雪变成水,而砂糖也熔化在里面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既非雪又不是糖的新物质。陶瓷的釉恰好与这个例子相似。就是说,任凭怎样地把岩石碎成细粉而加以混合,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若是经过加热,矿石和岩石的粉末就会熔融成一个整体。这便是玻璃,用来施挂在陶瓷坯上,特意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釉”。不过,雪与砂糖混合溶化后只产生形态上的变化,而岩石混合熔化后不仅形态改变而性质也完全改变了。 \x0d\x0a\x0d\x0a在制釉时,硅酸是釉的主体,而盐基则作为媒熔剂,主要的盐基是: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以及氧化铝等。氧化铝为中性则因情况的不同,有时起酸的作用,有时起盐基的作用。 \x0d\x0a\x0d\x0a釉料的着色剂有铁、铜、钴、锰、金、锑以及其他金属,此外,还有含磷酸钙[Ca3(PO4)2]的,不过这种原料只要稍加一些在釉里,就会多少消失釉的光泽。 这是要混在植物灰中而进入釉内的,像羊齿草类就是含有磷酸钙特别多的植物。景德镇所用的是一种名为“凤尾草”的羊齿植物灰。 \x0d\x0a\x0d\x0a灰中含有多量的硅酸(SiO2),因此用灰就必然会带有硅酸。而灰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的灰含硅酸较多。当需要硅酸时,就特意来利用稻壳灰或草木灰。 \x0d\x0a\x0d\x0a氧化钙在釉料中是助熔剂,可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使之在较低温度下玻化。釉中需要的氧化钙,现在主要利用石灰石(CaCO3),从前却多用植物或谷壳与石灰混合煅烧成灰,俗称“釉灰”,这种灰约含30~50%的氧化钙。据我国有些科学工作者对古陶瓷所作的分析结果看来,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就已制成石灰釉。其中氧化钙的含量多介于16%至20%之间。到南宋时期以后又改用了石灰——碱釉。 \x0d\x0a\x0d\x0a钠、钾在岩石和土内的含量较少,因此也有利用灰来获取的。草木灰溶于水就是灰水,如果加以煮炼便会得到白色粉末,其中含有多量氧化钾。如煮炼海草灰的水溶液时,便可得到氧化钠。而现在陶瓷器坯釉原料中需要的钾、钠,主要来源是利用长石。 \x0d\x0a\x0d\x0a氧化镁有的取自菱苦土矿(碳酸镁)和白云石(碳酸钙、镁),也有利用滑石(硅酸镁)的。因我国的石灰石往往含有多量的碳酸镁,所以在我国陶瓷中使用石灰时,自然就会加进了镁的成分。 \x0d\x0a\x0d\x0a铅和锌过去是用天然出产的碳酸铅(白铅矿)及硅酸锌(异极矿),而现在多用纯粹的氧化铅或氧化锌来配釉。 \x0d\x0a\x0d\x0a至于氧化硅和氧化铝,因为是构成土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在使用这些原料时已经自然含有不少。除非特别需要氧化硅时,才利用纯粹含硅的石英。我国宋朝有名的汝窑,据有的书中记载说是使用玛瑙。其实玛瑙也是一种纯粹的二氧化硅,与石英的构造稍有不同。虽然有些人不免怀疑是否有过特意使用这种珍贵品的事实,但仔细想来,一般所出的玛瑙并非全部可用作装饰,剩下的无用部分仍可以用作釉料,例如,现在景德镇就有利用玛瑙来配制颜色釉的。 \x0d\x0a\x0d\x0a上面所说的草木灰或谷灰,含有多量的二氧化硅,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氧化钙、钠、钾等,再与石灰混合配以适量的瓷土就可作成釉。我国古代陶瓷中有些就是由窑灰的自然降落积在坯体上而化合成釉的;也有故意多挂灰而使其自然成釉的;此外还有挂以灰浆而成釉的。尤其后来才发现。只用灰不但容易流釉,而且发生皱纹或出现斑点,或因钙结晶成斑而无光泽,结果感到十分乏趣。于是逐渐留意到混用石英或长石之类含有硅酸较多的物质时,便没有这种缺点,因而发明了长石釉。如唐朝的邢窑、越窑,宋朝的定窑、影青,汝窑、龙泉窑和明朝的景德镇窑瓷器等,都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它给予东方乃至整个世界人类以莫大实惠,是无庸讳言的

粗暴的身影
愉快的向日葵
2025-08-15 14:00:19
真正的郎窑红色彩浓厚、沉重,毫无轻浮之感。真品的瓶口处釉色灰白,而赝品为纯白。真品有沉淀的光彩,而赝品有光鲜的红色,非常刺眼。在瓶口白釉和红釉的“接壤处”可看到,真品的红釉有垂流现象,呈自然的流动感,而赝品却明显是将红釉扫上去,甚不自然。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郎窑红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粗犷的小熊猫
野性的乌龟
2025-08-15 14:00:19
釉下五彩特点

第一,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与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配制而成。醴陵釉下五彩颜料本身不含铅毒,这种颜料不需要釉上颜料那样采用含铅很高的熔剂辅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而是在1350—1400℃高温烧炼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熔融状态的坯釉互相粘合着。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醴陵釉下彩瓷无铅毒,是由于颜料表面有层高温釉覆盖着,封闭了有毒物质的排出,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和技术。同时,覆盖的釉层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耐磨损、永保花色清晰、鲜艳、明亮。所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陶瓷。 第二、色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这是釉下五彩瓷独特的色彩效果。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几乎涵盖所有色系,而且每种颜色还因为制作工艺和原料的不同具有差异,经窑变后产生的色泽变化更为丰富。因此,这种釉下彩装饰构图设色不拘一格,装饰手法多样,装饰效果多姿多彩,既可表现各种单色效果,也可绘制色彩斑孄的纹样,或瑰丽,或淡雅,正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三,画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份感。由于醴陵釉下五彩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装饰技巧,如双勾分水法,使色彩平坦无痕,色彩浓淡过渡自然,再加上高温烧结后的釉层,使画面平坦光滑,有如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给人静中有动的感觉,看得见、摸不着,美中藏秀,光影闪动,令世人惊赞。 第四、装饰纹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醴陵釉下五彩瓷从历史到现代,其装饰构图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纹样造型简练、结构朴实严谨。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它特有的那种双勾分水彩饰技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醴陵釉下五彩彩绘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像工笔国画,先用线条勾勒图形轮廓,再以分水法(又叫灌水法)填以色彩,并且分水不仅要求色彩平坦,而且要重选出多种层次,运用罩色与接色等多种技法,使图案呈现出丰富的色调,这就要求操作者具备相当的线条功力和高超的填色技巧,而构图的简练,结构的严谨是实现这一理想装饰效果的基本条件。

釉下五彩烧制工艺

传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三烧制”制作工艺,其生产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已成型而未经施釉的坯胎经过低温素烧,然后彩饰,再把已经彩饰的素烧坯进行第二次低温素烧,最后施盖石灰釉入高温窑在先氧化后还原的气氛中烧成。“三烧制”的工艺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由于石灰釉的流动性能好,透明度高,釉面光润莹彻,表面清亮、平坦、色彩沉着典雅。五十年代末开始,醴陵釉下彩除特殊产品仍采用“三烧制”外,大部分改用两次烧成,其生产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已施有长石釉的坯胎,经低温素烧,然后进行彩饰,再在其表面喷一层薄釉,即可入高温窑烧成。因为长石釉的始熔温度较高,表面张力较大,这就使颜料发色相对稳定,也不会像石灰釉那样容易产生烟熏缺陷。长石釉比传统石灰釉白度高,釉下色料的艳度也明显提高,装饰效果更加清新、明快。 醴陵釉下五彩装饰不拘一格,花鸟、翎毛、山水、草虫、人物走兽、图案、书法无所不包,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众多的装饰手法中,最为广泛的也是醴陵釉下彩中最为突出的手法是“双勾分水”法。线条的出色运用是醴陵釉五下彩纹饰美的重要原因。画工的勾线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并富有浓厚的装饰特征。其纹饰线条有勾线和印线两种,象高档陈设瓷的一些边脚图案往往用印线,主题花鸟纹饰则用手工勾线。线条又分墨线和色线两种,色线根据预设的颜色烧成后呈现鲜艳的色调,墨线则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空白线条,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一种艺术效果。 独具魅力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现在仍魅力不减,倍受人们关注、赞美、喜爱和收藏。陶瓷是瓷城醴陵的支柱产业,然而,在醴陵从事釉下五彩瓷研究和生产的人不多,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工艺术已是我们这一代热爱和从事釉下彩瓷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有责任将醴陵釉下五彩瓷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发扬光大,让醴陵釉下五彩瓷这朵陶瓷艺苑中的奇葩更加绚丽多彩,永不凋谢。

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流程图解

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艺流程图解

1-拉坯 2-修坯 3-素烧 4-勾线 5-彩绘 6-盖釉 7-彩烧 8-成瓷

编辑本段釉下五彩-相关条目

醴陵民间艺术

编辑本段釉下五彩-参考资料

釉下五彩醴陵瓷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