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广西藤县7条新线火热赶工期,10家陶瓷企业规划待建新线35条

优美的帽子
顺心的小蝴蝶
2023-03-31 04:39:30

广西藤县7条新线火热赶工期,10家陶瓷企业规划待建新线35条

最佳答案
淡淡的小蝴蝶
精明的花生
2025-08-15 16:51:19

全国瓷砖产能大数据已经陆续发布!哪里有哪些瓷砖厂?这些瓷砖厂产能怎么样? 广西 的数据已经发布!关注“陶瓷信息”——进入主页导航栏——点击“陶业长征”——选择对应省份的“2020瓷砖产能最新发布”,即可查看。(微信)

-----------------正文开始-----------------

2020年关将至,国内建陶行业持续火爆的岩板建设热潮有所降温,不少产区和企业也逐步进入停窑检修期,但广西藤县产区却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近日,《陶瓷信息》报在广西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走访中获悉,目前 藤县辖区范围内5家陶瓷企业的7条新生产线正处于紧张建设中,投资总额达15.1亿元,全部建成后,藤县产区将日新增产能19.1万平米,年新增产能达6300万平米 (按330天计)。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 藤县陶瓷产区共有44家陶瓷及陶瓷配套企业签约入驻,已投产企业20家,共建成陶瓷生产线45组、陶瓷配套生产线12组,日产瓷砖总量88.45万 ,年产瓷砖总量约3亿 。

除了此次在建的7条生产线之外,蒙娜丽莎、欧神诺、简一等10家落户藤县的陶瓷生产企业后续还将规划建设生产线共计35条。

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园区鸟瞰图

近年来,藤县对于现有企业的产能扩张,始终保持开放、欢迎的姿态,只要企业的产能扩张坚持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并在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产业税收等方面较以往作出一定提升,产区政府就会给予相应的支持。

在力泰品牌营销总监吴俊良看来,广西藤县产区不但受广东一线品牌青睐度日益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是不断攀升,藤县不仅是国内一线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更是当下全球顶级设备、技术的聚集地。

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智能生产线

尤其是以蒙娜丽莎、欧神诺为代表的藤县陶瓷生产企业,近年来生产线的建设不仅外观采用流线型全覆盖模块配置,且在快烧、预热升温、切割裂等方面也采取优化设计;能耗、走砖、温差、自动化和燃烧系统数字化、窑炉管控智能化等领域也进行了科学、特殊化处理,完全实现电脑自动操控,实现了对生产线远程高效管理和大数据云技术,把过去定性描述、经验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数据生产的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应用场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智能生产线

据了解, 欧神诺陶瓷第一基地于2017年11月8日签约落户藤县,基地占地990亩,总投资14.5亿元,计划建设6条年总产超5000万平方的高端墙地砖智能化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目前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已建成生产线3条,此次正在加紧建设的是第一基地的第4条生产线。

正在建设中的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第4条生产线

广西藤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彬此前在与《陶瓷信息》报交流中表示,近年来在品牌与渠道扩张的推动下,欧神诺坚持全国“产地销”战略供应链布局,在产品品质、生产线绿色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始终秉持高要求、高标准, 欧神诺藤县第一基地正在建设的1条与即将于2021年开建的2条生产线,公司都将与行业最优秀的设备商合作,推动欧神诺藤县基地智能智造迈向更高层次。

同时, 今年9月24日,欧神诺与藤县政府关于藤县第二基地陶瓷生产项目投资的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欧神诺第二基地将再投资25亿元,再建设1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同时将把藤县产区的陶瓷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为藤县产区首家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陶瓷生产企业,蒙娜丽莎藤县基地在生产线的清洁生产、智能智造等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蒙娜丽莎藤县基地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11条智能生产线,目前一期一段4条生产线已全部建成投产。

蒙娜丽莎藤县基地智能智造控制中心

在智能智造上,基地智能大数据中心,能够充分显示现有生产线每分每秒实时在线的每道工序运行及成本费用状况,成为了中国建陶行业智能智造的样板工厂之一。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介绍,蒙娜丽莎充分意识到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性,藤县基地在设备选型上也充分考虑了生产线的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生产线环保要求都坚持做行业最高水平的引领者,每条生产线的生产人员以不超过60人的标准进行配备,打造蒙娜丽莎智能化整厂示范车间,彻底颠覆建陶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大众认知,真正实现蒙娜丽莎的“业态美”。

恒力泰承建的蒙娜丽莎藤县基地连续球磨实景

力泰品牌承建的蒙娜丽莎广西藤县基地智能整线生产实景

目前蒙娜丽莎藤县基地正在建设的3条生产线属于一期二段,加上后续的二期4条生产线都将在智能化系统方面进行再提升,智造大数据中心也将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整个基地的生产线智能系统进行系统化建设,并将所有11条生产线并入大数据中心,强化藤县基地大数据中心的智造水平。

正在建设中的蒙娜丽莎藤县基地一期二段项目

作为时下国内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产区,在全行业洗牌持续加剧、一线企业市场集中度日益提升的行业背景之下,广西藤县成为了国内一线企业投资关注度最高的产区之一,产区配套在近年来更是不断完善。

2019年3月,欧陶 科技 、元盛新材料、名度陶瓷等8家优秀的陶瓷配套企业进驻藤县, 为藤县陶瓷产业链的完善夯实了扎实的基础。

2020年10月22日,广西藤县“2020年陶瓷产业新进企业集中签约仪式”在藤县人民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 本次签约汇聚了来自广东、福建、浙江3省以及藤县本地的12家陶瓷企业及陶瓷配套企业,签约土地面积达1088亩,签订投资合同总额超27亿元,涉及项目包括岩板、光伏发电、釉面砖、陶瓷釉料、水洗泥、包装箱、加气混凝土、窑炉及原料设备制造等领域,极大地提升了藤县陶瓷的产业综合配套水平。

藤县“2020年陶瓷产业新进企业集中签约仪式”

藤县县委书记黄东明在签约仪式发言中强调, 接下来,藤县将不断推进陶瓷园区升级、企业技术升级、产业环保升级,对陶瓷园区严格管理,打造以人为本、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的陶瓷园区, 让大家共享藤县陶瓷产业发展的成果,形成强大的产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于在现有市场行情之下的建线战略,藤县贡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良镜表示,未来的市场一定属于品质稳定、拥抱趋势、渠道完善的企业,尤其是在大规格产品日益成为市场趋势的局面下,贡宝陶瓷将依托强有力的渠道优势,抢抓机遇谋求更大发展。

建设中的贡宝陶瓷第一生产线项目

吴良镜坦言, 公司生产线从今年10月初开工建设到计划2021年1月27日点火,只有不到4个月时间,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关键就在于藤县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在土地审批、各项手续落实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的困难政府都会快速、及时给予帮扶。

11月27日下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北京燃气与藤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

签约仪式

目前, 藤县陶瓷产业区对企业的能源政策是政府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环保标准考核企业生产,只要企业能够达到国家绿色生产标准,就可安全生产,对于“煤改气”藤县人民政府不作“一刀切”,不设时间表。

“在藤县人民政府没有‘一刀切’要求企业强制使用天然气的局面下,北京燃气仍然决定签约落户藤县,凸显的就是集团公司强烈的市场化意识。”北京燃气集团西南中心总经理徐新介绍,北京燃气毅然决然落户藤县,看重的就是当地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北京燃气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城市燃气供应商,管网规模、燃气用户数、年用气量、年销售收入均位列全国前茅,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天然气累计供气量破千亿立方米、年供气量破百亿立方米、日供气量破亿立方米的企业。

北京燃气位于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内的LNG 应急储配站项目

对于在藤县市场主动要求使用天然气的企业,徐新介绍, 北京燃气将实行管道天然气和LNG双气源的方式为入驻企业一年365天24小时稳定供气,北京燃气已建成的管道天然气,年输气能力可达14亿m³,近期LNG 1000 m³储气设施,都可充分保障企业气源稳定。

同时,随着藤县天然气专项规划的实施,城市天然气开始逐步发展, 北京燃气集团还计划投资建设广西梧州临港经济区LNG应急调峰储备库及船舶加注站项目, 以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提高地区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推动藤县 社会 经济实现快速、持续、绿色发展。

该项目拟定总投资额约人民币26亿元,分三期进行投资建设。 计划LNG接卸能力100万吨/年,拟建设2个6000m³LNG接卸泊位和5个3000吨级LNG加注码头。 项目全部建成并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个以上。这些项目的签约及后续落地,都将对藤县陶瓷企业天然气的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并将降低陶瓷企业用气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徐新总经理强调,为了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北京燃气对于合作客户,将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从用气各项手续到燃气开通以及燃气安全生产代维,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为藤县陶瓷企业的绿色清洁生产提供助推力。

最新回答
美丽的八宝粥
傻傻的铅笔
2025-08-15 16:51:19

质量很好

贺州原称贺县。贺州陶瓷历来以“平桂陶瓷”著名,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贺州陶瓷产区生产的晶莹洁白的小瓷碗,以及令人爱不释手的陶瓷工艺品,精致典雅的园林瓷器。走进贺州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新村,琳琅满目的各种瓷器让人赞叹不已。这是“平桂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的一个缩影。

该管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在延长陶瓷产业链上做文章,借助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玉石林等旅游景区的人脉旺气,大力发展旅游纪念瓷器、贺州特产外包装瓷器等,在各景区及土特产市场等设点销售,这些精美的瓷器已逐渐成为各地游客“贺州一游”所喜爱的标志性纪念品。

目前,在该管区的黄田镇已形成新村、清面村、浩洞村等3个陶瓷专业村,工业陶瓷产业已带动5000多群众走上“以瓷致富”的阳光大道,有力地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精明的草莓
快乐的方盒
2025-08-15 16:51:19

1、佛山陶瓷生产基地:

佛山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行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早期粗放式的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环保压力。从2007年开始,就以“宁舍几百亿GDP也要把环境搞好”的决心,关停转移了300多家污染较大的陶瓷企业,仅留下60多家陶企在本地实现清洁生产,持续开展环境执法治理。

2、黄冈市黄梅瓷砖生产基地

杉木乡被称作黄梅“景德镇”。该乡有6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14条陶瓷全自动生产线,年产值30亿元。“陶瓷作为传统材料,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陶瓷企业都在升级改造生产线,天成陶瓷还准备新上无机非金属陶瓷项目。

3、广西梧州市陶瓷产业园: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已有5家陶瓷企业的33条生产线成功点火并试产投产,每日几十万块瓷砖“新鲜出炉”。另有4家陶瓷企业的基建、安装等工作也紧锣密鼓进行。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2.1万亩,规划建设陶瓷生产线200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配套物流业产值达100亿元。

4、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

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陶瓷工业区规划面积10.84平方公里,拥有长江以北储量最大的230亿吨砂质高岭土矿,石英砂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产品涵盖日用工艺陶瓷、外墙劈开砖、内墙砖、室内地砖、广场地砖、陶瓷刀具、特种陶瓷等,填补了黑龙江省陶瓷产业空白。

5、山西阳城陶瓷工业园:

阳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产业,斥资数亿元兴建陶瓷工业园,引进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地客商入驻,全县建成21家大中型现代化建筑陶瓷企业,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以建筑陶瓷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阳城国际陶瓷城为抓手,以陶瓷产业配套项目为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佛山:中国产业重镇兴起“绿色制造”浪潮

参考资料来源:国际在线-黄梅新材料产业紧盯高质量:从“一片瓷砖”到百亿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西最大陶瓷生产基地建设探秘:白土变“真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国瓷都”依安:两年内打造10亿级陶瓷产业集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西阳城亮出新名片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销售基地

狂野的鞋垫
迷人的书本
2025-08-15 16:51:19

建筑陶瓷是用于建筑物饰面、建筑构件的陶瓷制品,具体可分为陶瓷砖、陶瓷薄砖、陶瓷薄板、建筑琉璃制品、饰面瓦和陶管等产品,其中以陶瓷砖为主。这些产品广泛应用在住宅装修装饰和公共建筑装修装饰中,性能突出、质量稳定、艺术感强、效果美观。

疫情爆发,我国建筑陶瓷出口逆势发展

2015-2020年,我国的建筑陶瓷出口总体波动变化。2020年达到437亿元。较2019年下降了7.8%。2020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在年初冲击了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发展然而在逆势下,2020年累计出口总额却是除2017年外,五年以来出口总额最少的一年。

由于疫情的爆发出乎世人意料,且疫情的持续时间也较长。疫情爆发一年多后的今天,许多国家仍然没有控制住病情,导致其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疫情控制情况最好的国家,国内的社会生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经济发展也重新回到正轨。

然而,对比中国2019-2020年两年12个月的建筑陶瓷出口金额的变化,不难发现,疫情在年初对我国的建筑陶瓷出口有着较大影响中国企业由于疫情的停摆以及海外疫情本身的发展将会对所有国家产生影响,这也会使得我国二季度出口将会持续减弱。

2020年,我国陶瓷出口省份中,广东、福建、广西分别占比为41%、20%、8.8%,前三省份占比约占70%。广东省全国瓷砖第一出口大省,2020年出口金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1%,受出口腰斩影响出口金额同比减少30%以上

广西作为新兴产区,出口额占比达到8.8%。海外疫情发酵,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或推迟,全国瓷砖第一出口大省广东的陶企无疑受创最重。

我国消费升级引发对进口中高端产品需求的增长

2016-2020年,我国进口建筑陶瓷产品金额逐年上升,2020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建筑陶瓷产品约为93亿元,连续5年增幅超5%。近年来,

建筑陶瓷产品进口市场方兴未艾,国外中高端产品不仅直接满足了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 也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需要。

尽管,

外国品牌的进入使得目前国内存量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是,通过竞争可以让国内建陶企业看到差距和赶超的目标与方向,同时还有先进标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我国民族品牌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促进我国建陶卫浴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机遇。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建筑陶瓷产品金额为28亿元,占比为30%,进口总额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日韩,全年建筑陶瓷产品进口的总金额为27亿元,占比29%。

我国的建筑陶瓷产品主要从欧盟和日韩进口建筑陶瓷,欧盟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比重最大。这是由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建筑陶瓷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历史悠久且以高质量、高颜值闻名,我国主要进口国外中高端的建筑陶瓷产品,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建筑陶瓷产品充分的满足了我国个性化消费,消费升级引发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例如意大利的陶瓷企业与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合作。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苗条的冬天
羞涩的夏天
2025-08-15 16:51:19
广西藤县瓷砖质量作为时下国内陶瓷行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广西藤县瓷砖生产区(下称广西藤县产区)2022年上半年正常运行的建陶生产线始终保持在39条左右,产区企业总体开窑率近8成。对此,藤县陶瓷通过引领龙头带动,以欧神诺、蒙娜丽莎为标杆,带动各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循环利用、清洁生产 和 末端治理等方式,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执着的缘分
大方的鸡
2025-08-15 16:51:19
大埔生产陶瓷自宋代开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生产陶瓷的重心原本在北方,自宋代开始北方战乱频繁,大量百姓为了逃避战乱举家南迁,客居他乡,是为客家人。大埔以客家人为主,制瓷技术当为客家人带来,这些人一经与当地的资源结合,大埔遂成陶瓷产地,素有“陶瓷之乡”甚至“南国瓷都”的美称。第一间省立陶瓷职校--“广东省高陂陶瓷职业学校”于1943年在高陂中学借场所创办。大埔第一间国营陶瓷企业--“高陂机械陶瓷厂(后改名赤山瓷厂)”于1954年在高陂赤山创办。第一家省立陶研机构--“广东省大埔陶瓷研究所”于1959年在高陂乌槎创办。

大埔的陶瓷品种十分丰富,号称十大系列,三千个品种。不仅有各种器型,各种花色的日用陶瓷,还有薄胎瓷、仿古瓷、美术瓷,其青花瓷不逊于景德镇,粉彩瓷也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现在还有新兴的卫生陶瓷企业,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也有墙地砖企业,陶瓷和水电是大埔的支柱产业。

现今,大埔陶瓷主要以出口为主。今年2月,德国陶瓷展会,大埔陶瓷接下483万美元大单。----中国陶瓷产业网

缓慢的小丸子
饱满的毛衣
2025-08-15 16:51:19

专业化: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主要聚集日用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已形成为北流最大的产业集群。目前日用陶瓷及配套企业占园区企业的90%以上,工业产值占95%以上。入园企业依托目前全国仅有的日用陶瓷原料标准化基地——三环集团原料分公司,广泛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外向型: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企业日用陶瓷产品90%以上出口,主要销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05年,北流市外贸出口总额1.2亿美元,是广西首个外贸出口超亿美元的县(市),其中陶瓷工业园区实现出口1亿多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3.3%,占广西日用陶瓷出口总额的86%,约占全国的2%。

集约化:一方面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先有项目后征地,实现开发一片,项目布满一片,见效一片,另外园区规划把城区的陶瓷企业生产线逐步调整到民安生产区,把原有土地用于建设陶瓷文化街,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集约化生产的效益;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配置集约化,园区生产企业可利用三环集团原料标准化基地统一供应原料,管道天燃气公司统一供应清洁燃料,相关配套企业配套,使企业生产资源集约配置达到最大化。

爱听歌的宝马
朴素的篮球
2025-08-15 16:51:19

文化含量的高低本身不存在可比性,但是特色与不同倒是可以有区别。

钦州坭兴陶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

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

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

千三百多年的陶艺文化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

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

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独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

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

天然洁净、泥质细腻。

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窑变”艺术中国一绝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

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

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

窑变艺术陶。

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

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

窑变乃火中求宝。

得之偶然。

并无定格,品位极珍,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

精奇冠古今美妙传中外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

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坭兴陶的历史与荣誉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

咸丰年间(1851-1862年),钦州本地人胡老六用钦江细腻紫泥制作烟斗和坭偶。

开创了钦州坭兴陶产业的新纪元,堪称坭兴陶近代鼻祖。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钦州从事坭兴的工艺人家聚集于城区的鱼寮横街,开设商店经营坭兴陶,形成了一条坭兴巷(即烟斗街)。

宣统二年(1910年),坭兴陶参加清 *** 在江宁(今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坭兴陶瓶及罐荣获金奖

民国初至1937年,有商人陆续在广州、香港、澳门、越南及南洋开设商店经营钦州坭兴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1]1915年,坭兴陶作品“山水花鸟瓶”参加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1930年,比利时王国为了纪念本国独立一百周年,在本国举办了世界陶瓷展览会,坭兴陶作品“岁寒三友猪胆瓶” 荣获第一名金质奖章。

1939年,日本从海上入侵钦州,坭兴陶艺人远走他乡,坭兴陶产业遭爱催毁。

1956年8月,钦州坭兴陶工艺厂成立并恢复生产。

1973年,坭兴陶大花瓶“聚义古瓶”首次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5m,一日本商人花三万元人民币购回日本展出,深受日本人的称赞和好评。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2]1975年,坭兴陶大花瓶“红楼梦古瓶”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8m,国内外客商争相贴签订购,一外商巨款购去后,在澳门举办的“中国陶瓷展览会”上展出。

1979年,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坭兴陶被评为优秀产品和区优秀名牌产品,荣获轻工业部授予的“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

“张衡地动仪”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一等奖。

1980年9月, 坭兴陶在北京举办展销会,历时51天,473个品种共销售34600件产品。

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财经战线报》、《广西日报》等先后播发和报道了展销会的盛况, *** 画报社为展销拍发彩色照片,新华社发了通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语言向国内外宣传钦州坭兴陶的特点和生产情况。

1980年,坭兴陶茶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1981年,在香港举办的“广西坭兴陶艺展”,坭兴陶有380多个品种分别在尖沙嘴和油麻地两处展出,除电视台播放外,香港九家报社都报道了展览盛况。

1983年,坭兴陶“提梁古钱壶”被评为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优秀旅游纪念品,同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名牌产品,“三足玉环熏鼎”荣获广西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奖。

1984年,坭兴陶参加了由意大利西西里大区首府巴勒莫举办的第三十九届地中海国际博览会,“四神挂碟”被意大利国家博物馆收藏。

1984年,在福建举办的全国工艺陶瓷行业展览会评比中,“龙狮熏鼎”荣获创新产品一等奖,“提梁古钱壶”、“壮包壶”荣获无釉陶产品质量第二名。

1984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坭兴陶“四神挂碟”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坭兴陶“巡天壁挂”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6年12月,坭兴陶作品“铜鼓工夫茶具”、“瓦当挂碟”、“双龙花樽”入选“全国工艺美术新作大展”。

1988年,在钦州东场镇西部约5公里的唐池岭遗址发现了多处古窑址和大量陶片。

陶片(器)有碗、盆、钵、缸、杯和壶等,器物多为白釉,也有弦纹黑陶,窑址内成堆尚未出窑的产品。

经有关专家鉴定,均为隋唐时遗物。

1989年3月,坭兴陶“海石花缸”、“陶牛角”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珍品”。

1990年8月,国家科委选送坭兴陶“双鸟瓶”、“铜鼓工夫茶具”、“四神挂碟”、“壮包壶”和“金钱茶盒”等十件作品参加莫斯科主办的“中国科技日”展览。

199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上,坭兴陶作品“海棠茶具”、“竹节茶具”和“一色茶具”荣获金奖。

1991年4月,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博览会”,坭兴陶作品“双凤壶”、“古香壶”、“华龙茶具”、“金雀茶具”和“狮头汽锅”荣获金奖,“长寿茶具”、“山泉茶具”、“神龙茶具”和“绿叶茶具”荣获银奖。

1991年9月,在山东淄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玻璃艺术节”上,坭兴陶作品“玉液茶具”、“盘石茶具”和“小花茶具”入选展会并荣获银奖。

1991年,坭兴陶“壮包壶”和“一色茶具”等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旅游购物节”并荣获金质奖。

1991年10月,坭兴陶作品“紫砂电火锅”荣获“广西区工业新产品百花奖评比会”一等奖。

世博会壮家女坭兴陶

1991年11月,坭兴陶“四神挂碟”、“神鸟茶具”等10多件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中国陶瓷文化展”。

 

1994年6月,在北京第五届亚太贸易博览会上,坭兴陶作品“电火锅”、“汽锅”以及“绿叶”、“神鸟”、“飞鸽”、“珍宝”、“华龙”和“长寿”等10多件茶具荣获“受消费者欢迎的最佳产品奖”。

1994年7月,坭兴陶“双环玉龙古瓶”、“双环三足友云瓶”、“魏武龟寿缸”、“四神古瓶”等10多件作品入选“北京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

2001年,钦州市坭兴陶工艺厂改制为钦州坭兴陶艺 有限公司并恢复生产。

 

2002年4月,坭兴陶“桂林象山水月茶具”荣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

同年该产品参加“2002年香港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荣获金奖。

2006年4月,市委、市 ***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

2006年2月,钦南区委、区 *** 成立了钦州坭兴陶工艺美术研究所。

主要职责是从事坭兴陶产业的产、学、研和服务坭兴陶企业。

2006年12月,坭兴陶作品“高鼓花樽”荣获在蒙古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世博会海宝坭兴陶

[3]2007年,广西钦州坭兴陶艺 有限公司生产的坭兴陶产品荣获广西名牌产品,并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7年4月,在重庆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暨国际礼品和家庭用品展览会”上,坭兴陶作品“壮乡石榴瓶”荣获金凤凰产品设计创新奖,“壮福瓶”和“壮家三口”荣获铜奖。

2007年7月,在广西举办的“首次珍宝世界发现之旅暨广西民间收藏品评宝大赛”中,坭兴陶作品“开光花鸟对瓶”被评为“广西民间收藏十大优秀宝物”。

 

2007年7月,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生产的坭兴陶产品“壮乡石榴瓶”、“壮福瓶”、“壮家三口瓶”和“神牛”、“苗乡情”五件作品被国务院新闻办选送为代表中国优秀手工艺品,参加在墨西哥举办的“感知中国”大型对外交流活动。

2007年10月,在南宁举办的“广西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上,由坭兴陶“八桂情”、“五象瓶”、“金凤送五福”等组成的系列作品“壮乡情”荣获一等奖。

2008年4月,在南昌举办的第43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坭兴陶作品“壮魂花缸”、“八桂民族之花”和“双环龙纹瓶”荣获金奖,“和谐瓶”和“微刻万字瓶”荣获银奖,“开窗式花鸟对瓶”荣获铜奖。

2008年6月,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8月,在 *** 的支持下,钦州坭兴陶行业协会成立。

 

2008年11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展中,坭兴陶作品“苗家印象”荣获金奖,“壮乡情结”、“生命之源”、“春秋大利盘”和“奥运会纪念陶钟”荣获银奖, “铜鼓凤尾樽”等五件作品荣获铜奖。

2008年12月,坭兴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世博壮乡情

[4]2009年3月,在江苏扬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44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坭兴陶作品“双环书法瓶”荣获“金凤凰产品设计创新奖”金奖, “好汉花瓶”和“锦绣瓶”荣获银奖,“乾坤阴阳瓶”、“祥云凤与灯笼”和“舞动”荣获铜奖。

2010年3月1日,世博会特许办与两家坭兴陶企业签订《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许可协议》,正式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

另有四家坭兴陶企业通过世博会特许办的审查,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的第三方生产商。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历时184天,《世博缘·壮乡情》坭兴陶大花瓶由广西钦州千秋陶业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瓶高2.21米,直径0.66米,是屹今为止烧制成功的最高大的坭兴陶花瓶,经过184天的展览之后,《世博缘●壮乡情》坭兴陶大花瓶被上海世博中国馆永久收藏。

紫陶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

用建 建水紫陶

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

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

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

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

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

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

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

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建水陶产品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其产品主要有瓶、尊、盆、盘、碟、碗、壶、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乐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种,深受人们喜爱。

其特点表现在:1、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

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2、建水陶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轮美奂。

清以来,建水的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为纸,尽情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

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

加上其独创的“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是中国陶艺装饰的奇葩。

它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又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特性,彰显了名家捉毫濡墨,悬肘运笔的厚实功底,也传承了建水陶独一无二的制陶工艺。

以古朴斑斓的视角冲击,纯洁淡雅,自然纯朴的感染力,给人以优美单纯的宁静,有“雅陶”之赞美。

正是有历代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与工匠们的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陶成为集实用 建水紫陶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而荣登大雅之堂。

 

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是难得的工艺品。

它采用“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淡艳”装饰效果和无釉磨光工艺,将书法艺术与紫陶加工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产品丰富多样,精美绝伦,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因耐酸、耐温、透气、防潮和保温久的特点,用汽锅蒸肉类、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可滋养身体和治病,著名的云南名特小吃,云南汽锅鸡,其汽锅即为建水紫陶产品;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馊 ;用紫陶茶壶泡茶,纯正不变味;用花瓶插花经久不凋;摆于案头或博古架上,会令人陶醉于艺术世界之中。

历史

建水紫陶(8张)建水陶瓷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自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

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

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

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建水紫陶在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 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建水紫陶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选入我省特色展品,进入云南馆进行参展,以卓尔不群的气质和魅力再次展现世人面前。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与江苏的宜兴陶、广西的钦州陶、四川的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具有亮如镜、质如铁、音如磐、洁如玉的特点。

据了解,此次世博会上,云南以"七彩云南和谐城乡"为主题来展现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城乡和谐发展的面貌,建水县13套件紫陶作品作为云南馆内主要展出部件参与组装布展。

建水贝山陶荘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向炳成的作品在此次展出作品之列,他说,上海世博会是国际一流的大平台,我的作品能在那里展示,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这次参加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很好的楔机,建水紫陶由此走出了云南,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1]

紫陶:云南省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

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

经过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大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

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

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

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